火山

剧情片其它2011

主演:Auður Drauma Bachmann  Þorsteinn Bachmann  Kristín Davíðsdóttir  

导演:鲁纳·鲁纳森

 剧照

火山 剧照 NO.1火山 剧照 NO.2火山 剧照 NO.3火山 剧照 NO.4火山 剧照 NO.5火山 剧照 NO.6火山 剧照 NO.13火山 剧照 NO.14火山 剧照 NO.15火山 剧照 NO.16火山 剧照 NO.17火山 剧照 NO.18火山 剧照 NO.19火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8

详细剧情

  Hannes is an old man who has grown apart from his children. Recently retired when his wife gets ill he tries to reconcile with them and to atone for his cold demeanor in the past.

 长篇影评

 1 ) 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者能抗拒

在人造物中度过一生的现代人,离完整的生态环境太远了,更不必说人迹罕至的火山周围

是的,我就是这样几十年活在钢筋水泥中的现代人,常常沉溺于向内的自我思考和情感意识追溯,向外的也常常是限于人类社会范围内,最广不过是现代社会的人类处境。没有说哪种思考更胜一筹,但作为人文社科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全新的,地球活动的思考和体验。坦白来说,高中最讨厌的就是地理,平时也不会主动关注地质新闻。看完这部片子以后,让我有了时不时去关注地质学影像的冲动。

我看得仿佛被摄住了魂魄。内心颤抖,起鸡皮疙瘩,控制不住眼泪。异世界般陌生而神奇的火山及周围环境就足以使我目不转睛,更让我鼻头发酸的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理念。

需要不断告诉自己,人太渺小了……不能深思,否则会失眠。庞大到失去感知的计量单位。原片中实景的感受更为震撼,以人为中心的镜头不断拉远,在没有拍到山的全貌前,人就已经消失到看不见了。

就像密密麻麻地在大象身上爬的蚂蚁,挥舞着触角和放大镜,大声说:我要认识你,为了——科学!

其实对比应该更明显,蚂蚁要更小,大象应该要更大。先不提这些沉睡前年百年的火山,就连随便捡起的一块石头,都比我们活的长,人生啊,不过一瞬,不过眨眼间。

面对在空间感知上恢宏的庞大和时间感知上的近乎永恒,如小黑点一样的哺乳动物在仅仅是小小一角的凝固的黑岩浆上蹦来蹦去,在描述历史时必须采用地质时间而不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人造时间,正因如此,二人与火山的爱也显得如此磅礴,如此绵长,甚至可以说是永恒,尽管人类的时间中不可言说永恒,但这份爱确实属于永恒。

三角挚恋里,刻画的最好的是对火山的热爱。

预告片里的

"life would only be volcano,volcano,volcano……in this fire,two loves find home"

"我知道随时会死,但那一刻我不顾一切"

"我不遗憾,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活了一百年"

"精彩而短暂的地活,不要无聊地度过一生"

"尼采说,傻子是一无所有仅剩理智的人"

这样的誓言,配上震撼人心的滚烫炙热爆发的熔岩,配上恢宏无比鬼斧神工的屹立巨物火山,让我想肤浅地大喊——浪漫主义的人间形态就是火山爆发。

对于浪漫主义,我只想引用伯林的一些话:

"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的、奇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

是废墟,是月光,是中魔的城堡,是狩猎的号角,是精灵,是巨人,是狮身鹫首的怪兽,是飞瀑,是弗洛斯河上古老的磨坊,是黑暗及其力量,是幽灵,是吸血鬼,是不可名状的恐惧,是非理性,是不可言说的东西。

它又是令人感到亲切的,是对自己的独特传统一种熟悉的感觉……

它是幻想,是迷醉的梦,是甜美的忧郁和苦涩的忧郁,是孤独,是放逐的苦痛,是被隔绝的感觉,是漫游于遥远的地方,特别是东方,漫游于遥远的时代,特别是中世纪。

但它也是愉快的合作,一起投身于共同的创造之中……"

更可贵的是,少年的冲动和浪漫美好但难以持久,多少人在麻木中慢慢挥发掉浪漫的气息。而他们,就这样保持至死,这样的理想主义,这样的献身于最高事业,怎么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影片后段又升华到了人文主义,宁愿一辈子活在火山上的火山学家,对人类的温情比岩浆炙热数倍。"一直活在火山上,才能爱上人类"……因为二人做的火山教育片,菲律宾的数千人,以及后世不计其数的人,免于一难。又忍不住哭了。

我确信,生命确实是微不足道的。

一开始关注的重心其实是二人的爱情,虽然越看越忘记这个初衷,但还是提一下吧,他们的爱和陪伴,使得爱情所指的形态和结构都显得单薄。

预告片里的

几百人的影院里,感叹声此起彼伏,最后我擦干眼泪才离开。

 2 ) 人生滚烫,生命万岁

偶然间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海报和名字,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记忆中所有关于火山的片段,都来源于火山爆发的新闻和夸张的科幻电影,而看完了《火山挚恋》这部纪录片,才是真正意义上打开了我对火山的认知。

卡提亚和莫里斯二人出生于二战之后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正面临着战后重建,整个社会依然是动荡不安的。二人受够了无休止的战乱,厌倦了冷漠的人性,冲破了约定俗成的人生轨迹。天公作美,他们在偶然间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彼此,定下了终身,共同投身于“地球血液”般的火山研究当中。

火山大致可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种。前者相对友善,因为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像江河一样,掌握它的流向就不会遭受到人身伤害。而后者却可怕至极,它来势汹汹,常常会同时引发多种自然灾害,比如海啸和地震,让人们措手不及,吞噬掉他们的生命。

火山是普通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存在,但卡提娅和莫里斯却常年携手相伴在这里做研究,用生命谱写了专属于他们二人的火山挚恋,同时,他们对于火山的研究成果也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看到后面他们在一些录像中留下遗言时,我的眼泪终于绷不住了,卡提亚说:“我和莫里斯从不分开,没有对方我们都无法工作,我喜欢他走在我前面的时候,他有两个我那么重,这样不论他踩在哪里,我也可以踩上去,但我跟着他因为如果哪天他不小心死了,我也会跟着。”

卡提亚和莫里斯让我想到了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相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是幸运的,而遇到一个愿意与自己并肩奔赴热爱哪怕危险重重也不畏惧的人甚是难得。

有人甘于平庸,度过漫长平凡的一生,有人义无反顾奔赴热爱,哪怕铤而走险,也要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灿烂。

人生无常,虽然卡提亚和莫里斯最终不幸遇难,但他们从未离开过彼此。火山记得。熔岩翻涌,生命万岁。

 3 ) 爱和影像因毁灭而重生

因为对埃特纳火山的共同喜爱,Maurice和Katia走到一起,花费二十多年研究地球上每一座火山,从尼拉贡戈火山到圣海伦火山,从扎伊尔到哥伦比亚到夏威夷、印度尼西亚。1991年,在日本的云仙岳火山爆发中,他们与其他41人一起,被夺走了性命。

这对火山学夫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他们喜欢实地考察和记录,而不是远远的看着数据说话。他们形成自己的两种火山系统:红火山和灰火山。红火山是指有红色岩浆流过山谷的火山,因为岩浆的走势可以预判,相对温和。Maurice声称这种火山并不危险,“甚至没有在比利时马路上行走危险”。灰火山则是另一个极端,火山碎屑就像高温粉尘的飓风,有毒的硫磺团云、温度极高的火山灰成团涌起,无法预判走势且危险至极。红和灰,生和死。夺走他们生命的日本云仙岳,就是灰火山。

Sara Dosa把他们的故事讲得像童话,很有活力。

这种活力,一方面来自纪录片本身的艺术拼贴形式——《火山挚恋》融合了传统手绘和定格动画,丰富的故事和素材来源,还有多位讲述者—Krafft夫妇的访谈,Miranda July的旁白,精挑细选的60年代70年代的法国歌曲(Dalida的“Je Me Sens Vivre”好迷人),还有为了让观众更身临其境,特地搜罗火山声音素材库,与无声的原素材配对出的火山声响——素材富裕到剪辑师甚至用上很多分屏,圆形模版等视觉效果。

定格动画的设计,让整部片都活泼了。讲述他们是怎么相遇订终身时,因为没有真实影像和传说来源支撑,就用咖啡杯来表演:开始是分屏的两杯咖啡,在谈话中杯子渐空,并最终垒起来成为一个画面,有种童话故事的感觉。

还有,Krafft夫妇都是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成长的,两个村庄相距只有12英里。定格动画就画出他们两家脚下,地表下构造板块的移动,好像是地壳下的力量,冥冥把他们两人推到了一起,是命中注定的巧妙。

真实和虚构结合,过往和现在碰撞,让这个故事在美学上和认知意义上都更加清晰。

这股活力,也来自Krafft夫妇采访中流露的真实性情——Maurice在家里自制的小火山,他们俩被烫破洞的裤子特写,在滚烫的熔岩上烤鸡蛋,Maurice往Katia银色头盔上砸石头的片段,都让影院观众笑出声——像身边朋友一样搞怪,亲切立体。

在1968年的一次探险中,我们看到Katia穿着一套银色的保护服,走在岩浆边上,Katia瘦小脆弱的银色身影,对抗着后面橘红岩浆喷发涌动的夸张背景,很显眼。这种美的感知里,有恐惧、震撼和敬畏;也让人想到弗雷德·威尔科克斯《禁忌星球》里的机器人,超现实的科幻镜头。但这个套装给了他们更接近火山的可能——他们是那么渴望可以离得更近一点。

Maurice说:这是一个关于我,Katia和火山的三角恋。Katia说:一旦看到过火山爆发,你就没法再离开,它是那么宏大而充满力量。他们1970年结婚的时候,蜜月就是在斯特龙博利火山岛上度过的。他们决定不要小孩,因为要专注在他们的火山学研究。某种意义上,火山学研究就是他们的“小孩”。当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火山回城市奔走,他们就会对火山日思夜想,以至于Maurice要在家里做个人工喷发的小火山替代品。

在他们镜头下,“每一座火山都是独特的”,景观和脾性各有千秋。

这对夫妇的性情也一样,有着迷人的独特和互补。“她是娇小的,苗条的,几乎像小鸟一样。他是壮实的,轻微笨重的,接近海豹。”一个化学家一个地理学家。Maurice天马行空,想在酸湖上泛舟,想在岩浆上泛舟,喜欢动态的影像。Katia专注研究火山相关的细微事物,相对谨慎会考虑风险,她喜欢拍摄静态影像。Maurice得留在城市里宣传他们的作品,Katia就自行去观测火山。他们自成一套个性。

但对火山的爱是共同的。Maurice要上酸湖时,Katia是拒绝的,边生气边还是给了他标本罐。1991年云仙岳灾难发生前,Katia想提前离开去菲律宾,因为那里的皮纳图博火山即将喷发 ,但Maurice坚持要留下,她就陪他一起。他们都知道危险,他们也都被危险所吸引。就像Miranda July的旁白:“Alone, they could only dream of volcanoes. Together, they can reach them.”

他们触碰火山的方式,是影像。一开始,他们认为影像方便重复查阅,可以延长他们与火山接触的时间,因为“眼前的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Katia)。影像让他们可以更客观更专注地研究。电影、照片,甚至访谈录像,成为他们离火山更近的工具。慢慢地,拍摄并传播这些火山的影像,是想让更多人了解火山,将外星球一样的奇观,传达给观众,这时候还是艺术上的,自然之美的传播。

直到1985年内华达德尔鲁伊斯火山爆发,导致2.5万人死亡,看到镜头里的小孩满脸都是灰, Katia在采访中说:“我们羞于承认自己是火山学家。” 那一次Maurice没有跟她一起去,他正在奔走宣讲火山的创造性潜能,但Katia深刻意识到火山的毁灭性,以及政府决策者对火山毁灭性不够重视带来的危害。

这段采访后面,Dosa剪进去了一些圣海伦火山爆发后的航拍镜头,里面的植物变形且被火山灰覆盖。据说就在Krafft夫妇去世前,他们刚完成了一部给决策者看的火山灾害全解读影片,希望加深他们对火山的危害的认知。在这个层面上,现在这部《火山挚恋》和赫尔佐格《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的广泛传播,也算完成了Katia的心愿。

虽然两部片都是基于Krafft夫妇储存下来的影像素材剪辑,视角和基调却很不同。

Werner Herzog的《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是还原Krafft夫妇的视角,让观众从他们的镜头看出去,去体会他们的心态:两人由起初笨拙的游客式记录,到臣服于自然之美,大量记录火山本身的宏大奇观,再到转向人文关怀—拍摄被火山泥流冲坏的村庄,受灾群众的画像。从而感受他们这二十几年的转变,感受“人类的眼睛看不到地质的时间” ,“对于火山来说,我们的生命只在眨眼间”(Katia) 。

Sara Dosa这部《火山挚恋》,则是站在第三人称视角看Krafft夫妇,以艺术拼贴的方式,串联起他们相互成就的后半生。她在讲述他们的故事,观察他们对原始、激烈且纯粹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份爱如何改变他们,如何让我们思考自己与脚下土地的关系。

故事自带童话/魔幻的意味。那些要炸出银幕的橘红岩浆,火山口边缘梦境般的末日景象,不确定何时会爆发的火山本身,如同Kraffts的故事,是游走在科学和神话、真实和神秘的边界的,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通透了解他们的成长,光是Katia和Maurice相遇的场景,就被推测出三种可能。

剪辑师Jocelyne Chaput认为这部电影是“复古未来”(retro futuristic),因为他们的过往,和未来一样充满了可能性。他们不再只借由一面镜子去观看历史,而希望有多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过往。这其实也暗示了,真相是无法被保证的,过往不可能全透明重现,就像我们不知道火山什么时候会爆发。影像更多是他们和火山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真实。Dosa的影像也一样,通过她的重新想象在塑造Krafft夫妇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镜头直视火山口橘红色的岩浆时,火山就像地球跳动的心。地震仪是地球的心电图,预告着每一次跳动。火山制造了我们需要的大气,让我们脚下的泥土不断发生变化。它不断地创造和毁灭,保持平衡,满足地球生物的需求。定格动画里代表Katia和Maurice的两个纸影小人,身上也有闪着光的心,应和着爆发的火山,律动着耀眼的光芒。

《火山挚恋》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日本仙云岳,包含了Krafft夫妇在世的最后一抹影像,穿着红色的黄色的衣服,在他们曾以为是安全的地方拍摄着。现场找回来的手表,时间停留在1991年6月3日下午4:18,但他们留下的这些影像素材,已经拥有更长的生命,如同夏威夷火山群里,海水和岩浆的交汇碰撞,岩浆在毁灭里重生,不断形成一块块新的岩石,然后,再堆出新的海岛。

 4 ) 数百万美元抢购版权的《火山之恋》:明年奥斯卡看它了

撰文:纠结的茶

前言 :赶在今年圣丹斯电影节结束之前,国家地理就以数百万美元拿下入围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的《火山之恋》的全球版权。影片7月将在美国上映,之后会上线Disney+。

国家地理继去年继续押注奥斯卡导演组合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的《泰国洞穴救援》失败后继续冲击奥斯卡。

当前豆瓣评分8.7、Metacritics高达83分的《火山之恋》会不会是下一部国家地理压中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呢?

《火山之恋》回顾上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火山学家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Katia and Maurice Kraffts)惊心动魄的火山探索故事以及两人的爱情。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活跃、最富经验和最富盛名的火山学家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在火山口拍摄的照片和录像足以让普通观众瞠目结舌。

像所有自然纪录片一样,影片开头场景是在雪白的广阔大地上,卡蒂亚和莫里斯开着吉普车穿过,风势过大,遮住前方视野,莫里斯不时需要下车铲雪、指挥前进的方向。寒风凛冽,吉普车艰难且小心翼翼地前行。

两人的淡蓝色的衣着在雪地和岩石上十分醒目,淡红色的帽子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睛。4:3比例的16毫米录像缓缓播放,米兰达·裘丽开始她的讲述,“在这冰天雪地里火焰喷发,在火焰里有一对恋人找到家的归属”。他们站在跳动的炽热熔岩前,淡然自如。

无独有偶,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同样对两人的故事感兴趣。《内心之火: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的安魂曲/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这部依旧由他本人执导并解说的纪录片,将在今年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节上首映。

但《火山之恋》不是安魂曲,而是对他们二十多年来火山探索历程的回顾和展示。导演萨拉·多萨声称这是“关于爱的电影,爱也会像火山一样令人困惑和充满未知”。

这部百分百档案的纪录片并未采访任何人,没有加入任何新拍摄的素材。影片使用两人或朋友拍摄的档案影像素材,辅以米兰达·裘丽(Miranda July)迷人的旁白、灵动的配乐。

从获得的20个小时16毫米素材里,导演萨拉·多萨(Sara Dosa)梳理出两人从相识到为火山事业不幸牺牲跨越25年的相爱和探索过程。

两人在1991年的不幸遭遇并没有被刻意隐藏,而是在影片开头就由米兰达·裘丽明确告知观众了,以至于惊讶和遗憾的情绪将在接下来的100分钟里交替涌现心头。

时间回到1966年,两人相识的故事。

七岁那年,莫里斯和家人在意大利度假时,意外迷上了斯特龙博利(Stromboli)火山。而卡蒂亚也早早就说服家人带她去参观同在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在那里她亲眼见识书上描绘的火山喷发。

后来两人都就读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命中注定两人会在某个时刻相识。

两人是如何相识流传着三个版本。在第一个比较官方的版本里,两人在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公园长凳上遇见彼此。第二种相遇是因为哈罗恩·塔兹菲(Haroun Tazieff)在1966年执导的纪录片《火山禁止令/Le volcan interdit》。无论事实如何,影片或者观众更喜欢第三个版本——最动人的版本。

1966年,两人在咖啡馆的相遇,就像遇到知已一样,发现彼此对火山的有同样的痴迷和好奇,以及因格格不入产生的孤独感。

此时二次世界大战杀戮还历历在目,越战正值白热化阶段,反战运动的成果甚微。出于对人类世界的失望,他们决定转身投向自然世界,那里有他们的栖身之地。

他们一直聊到咖啡馆关门,天开始下雨。自此再也没离开过彼此了。

萨拉·多萨没有选择去强调那些站在火山喷岩前的非凡勇气和惊心动魄,过多展示那些能在大荧幕上吓坏观众的片段。而是经由时间的线索、配乐的涌动,米兰达·裘丽耐心向我们讲述他们动人的故事。

1968年,两人凑了一点钱,开着一辆别人赠与的小车,和一位地质学家朋友前往冰岛,自此开始他们的火山探索生涯。

在冰岛,他们的小车坏了27次,最终还是不幸撞毁。而莫里斯右脚踝皮肤被地表热气烫得掉皮严重,卡蒂亚将他的脚踝描述为“剥皮的洋葱”,而莫里斯自己在采访中谈到这次冰岛之旅,他骄傲地向世界宣告,“这就是火山学家的受洗礼”。

之后,他们开始着手探索对他们影响很深的两座火山——斯特龙博利火山和埃特纳火山----招揽许多朋友一起加入,并贴心地称呼这个活动为“火山营地”。

“之前他们只能各自幻想火山,现在他们能一起达到火山”, 米兰达·裘丽讲道。

1970年他们正式结婚,但是决定不要孩子,毕生都将投身在火山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论和板块运动的认知发展,火山研究也渐渐成为快速发展的显学。

他们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电视台成为他们科普火山知识的主战场。他们或和主持人或和年轻人围坐在镜头前,慷慨讲述火山的知识和火山经历的故事。

两人也有不同分工,卡蒂亚喜欢拍摄火山的静态照片,而莫里斯喜欢用摄影机记录下火山活动的画面。这些影像被制作成精美的火山图册和教育片,以此资助他们的生活和行程。

总共有上百小时的录像,几千张的火山照片,也难怪沃纳·赫尔佐格能从中再制作出另一部纪录片。萨拉·多萨收集到了20个小时的16毫米影像素材,大多没有同步的声音。这些影像构成《火山之恋》的主要画面。

影片中两人站在红火山岩爆发口的录像不尽其数,火焰或是喷发,或是像河水一样极速流动,两人处之泰然。炽热的红火焰跳跃在黑色的背景里,诱惑而美丽。

大胆重构是档案纪录片最大的优势。萨拉·多萨并非对档案素材直接地使用,她希望借着影片能讲出一个关于爱情三角关系的故事。如同莫里斯在影片里说的,“我,卡蒂亚,火山,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剪辑师艾琳·卡斯帕和乔斯林·查普特则围绕爱的意象去剪辑这些火山素材,或激情的、或狂喜的、或暴躁的、或危险的。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两人在情感关系上的挣扎或是低谷期。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他们两人在二十五年内一直在追逐世界各地那些活跃危险的火山,到访过超过150座火山。他们熟知每一座去过的火山。

“地球决定我们下一站去哪”,莫里斯有点骄傲地说。凭借广阔的当地联系网,两人成为不断追逐火山爆发“恶名昭彰”的火山研究者。哪里有火山动态,两人就去哪里。

1973年,他们甚至在现今刚果共和国的尼拉贡戈火山口驻扎了两周,“火山熔岩并不可怕,他们非常友善”,莫里斯轻描淡写地向观众介绍。而最危险的是喷发的火山灰。

1985年,哥伦比亚当地政府并没有理会科学家们撤退居民的警告,鲁伊斯(Ruiz)火山爆发的泥流最终造成超过2.3万人死亡。深爱的火山继续造成伤亡,使得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减少火山爆发的伤害。

“我们的梦想是让火山不再造成伤亡”,莫里斯说道。

他们的其中一个答案就是让人们和政客认识到火山喷发的景象,从而达到警惕效果。

他们决定将火山爆发的泥石流和火山灰如实记录下来,好让更多人看到那些危险的画面,了解它的危险性。而这就意味着你要离危险更近一些,再近一些,才能捕捉到更好的画面。

他们开始频繁搭乘直升机冒险靠近火山爆发点去拍摄影像,最近一次甚至停留在离火山爆发口五十米处。

这些影像被剪辑起来,制作成了名为“理解火山爆发危险”的教育推广视频。

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

1991年6月初日本云仙岳火山有喷发迹象,卡蒂亚和莫里斯前往观察,希望能拍到更清晰的火山碎屑视频。6月3日,由于判断失误,火山突然爆发碎屑流,包括两人和美国火山学家哈利·格里肯在内的43人不幸遇难。

几天后,位于菲律宾的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爆发,这是20世纪发生在陆上第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除了火山早期预警系统(VEWS)发挥作用之外,正是卡蒂亚和莫里斯的教育推广视频说服了当地政府及时撤退数万居民,使得此次爆发造成伤亡远小于1985年鲁伊斯火山爆发。

而这对火山恋人留下的影像和研究成果受益至今,让我们一面感叹地球之美,一面敬畏地球之火。

Reference:

//amplify.nabshow.com/articles/create-under-the-volcano-love-and-lava-in-sara-dosas-documentary/

Carina J. Fearnley • Deanne K. Bird Katharine Haynes • William J. McGuire Gill Jolly(ed),Observing The Volcano World: Volcano Crisis Communication,2018, p193-194.

Bethany D. Rinard Hinga, Ring of Fire_ An Encyclopedia of the Pacific Rim's Earthquakes, Tsunamis, and Volcanoes, 2015,p164-165.

 5 ) 火山挚恋不如火山惊艳

最震撼的画面还是近距观看火山喷发和岩浆流淌。红火山在裂缝中翻滚的岩浆总让我想到烤箱里不断膨胀的面团,面团破裂会散发出小麦、油脂和糖的香气,于是我好奇岩浆是什么味道的。海水中岩浆爆裂和迅速凝固的画面让我想起不久前在涠洲岛看到的火山地貌,鳄鱼山火山公园岸边的惊涛拍岸,澎湃激荡,纪录片的画面仿佛在重现几百万年前海水与火山更为激烈的初相遇。

但感觉片子整体一般,主要是因为与我看到片名和海报所想象到的不太一样。前半段没有看懂两位主角作为科学家无限接近火山口并记录下种种惊险画面为的是什么,片子没有交代他们的研究内容,让人觉得这些行为只是出于好奇,甚至是猎奇,让人不禁想起不顾危险也要打卡的游客和网红。如果两位主角是纪录片制作人、极限运动爱好者,或者视频博主,可能更容易理解,但科学家面对火山能做的仅此而已,会让人觉得不满足。这也许是因为我对科学成果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或者是在用后世的眼光过分苛责先辈,又或者我太过世俗,不懂欣赏科学家这种孩子般的好奇心。后面即便交代了拍摄和参与各种电视节目是他们持续获得资助的方式,但还是没有让人理解火山科学家的科研内容,似乎他们的工作就是面对火山打卡拍照,收集石头标本,并发表“喜欢人类还是喜欢火山”的种种哲思。尽管片尾想要说明二人通过拍摄希望政府意识到火山喷发可能造成的巨大灾难,且马来西亚政府确实在一次火山爆发前转移了居民,避免了人员伤亡,但把他们的科研工作用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带过好像又有点牵强。

关于两人的爱情,我只觉得是两个人在做自己热爱的事,过程中碰巧遇到了彼此,其他的并无任何触动。

 6 ) Love Never Dies

感触良多,回忆良多。玻璃窗上倒映着夜景与火山,小小的教室里人们共同注视着荧幕,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观影空间。再媒介化,记录着记录,人与火山共同成为主角。影片旁白反复提及,在火山面前,在地球以万年为单位的演化进程中,人类实在是太渺小,就像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中所言,“那些将军和帝王,那些成败和荣辱,那些血流成河,那些霸业和辉煌,不过只发生在这个点上的一部分地区,转瞬即逝。”我们故作姿态,我们自以为很重要,我们自欺欺人地认定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权地位,这一切都被这个白光中的小点推翻了。火山之下,时间之中,人如蝼蚁。但这绝不是火山挚恋所要传达的。如果宇宙终将在热寂中毁灭,爱还值得么?我想是值得的。这部影片表现的爱实在太真挚,足以将在火山面前,在时间面前渺小如蝼蚁的人类,拔到一个超越时间的维度,狂野的、奇谲的、绝美的、张扬的、危险的、深刻的,转瞬即逝又永恒的爱,纵使老生常谈。“挚恋”蕴含着太多的层次,是两个火山迷间的惺惺相惜,是对自然未知与危险的深深着迷,是不甘日俗绽放生命的热烈渴望,是对人类的深沉关怀......

下面是一些relate自身,一定要趁着表达欲旺盛赶紧写下来,您可以左上角退出了。

曾经也梦想做一个地质学家,大概是受到八点档cctv九纪录片的影响。小学到中学,每晚的电视时间是属于那些壮美与震撼的。《宇宙时空之旅》《太阳系的奇迹》《混沌与虚无》......还能回想起一些纪录片的名字,它们给了我仰望星空的习惯与丈量世界的梦想。星空带来的是难以形容的奇异之感,人类几千年的仰望星空史中竟然没有为这种复杂心情创造一个专属词语,实在是匪夷所思的。我可以叫它“星情”吗?这是一种混杂着敬畏、震撼、超脱、热泪盈眶,又含有一点点自恋、一点点自我感动的复杂情绪。面对星空是不可能不去反身到人类的,我要怎样在宇宙的尘埃上,在时间的颗粒里,绽放我的一生。

那些亲戚们总喜欢问小孩子的梦想,我总会说,我要做天文学家,或者地质学家!(现在想来有些中二了)自然的谜团与那些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绝美怎会不让人深深着迷,在宇宙与未来的塞壬之声里,一个孩子的心灵中第一次有了某种使命感,仿佛获得了什么天赐的使命要穷尽一生去追求。这种追求在高中时期又投向了社会科学领域,那时候我的喜欢说一句话“面对人类,面对世界,永远热泪盈眶”,总是会在看过某些电影或书籍后感慨万分,然后含着泪在书桌上描下那个peace&love的标志,带着某种使命感继续奋斗。

这不正是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的中二时期吗(笑),这些teenage headache dreams纵使中二,又何尝不弥足珍贵呢?因为不知从何时起,所有的热泪盈眶在淡化、在消失,直到生命中只剩下悲观、虚无与一地鸡毛了。或许是从去年开始,也或许很早就开始了。一部分的我正在死去,这一过程伴随着无数哭着醒来的清晨、无数酒精为伴的午夜。痛,真的太痛了,痛彻心扉又无能为力。杀死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曾经漫着星河的眼睛,会如今沉如死水?

痛苦的进程持续了太久,以至于我对痛苦脱了敏,也把脱轨的生活当作了新的轨道,当我几乎彻底接受自己的死亡时,却又捕捉到了那一丝跳跃、呐喊的。《火山挚恋》,在一瞬间击中我,唤起了一份“星情”。那部分的我似乎一直都在从未死去。希望确实是个危险的东西,一切会好起来吗?我想只要有爱,或许会的。

 7 ) 远离人类才能爱上人类的两个人,一起走向了火山?

「如同火山爆发的红色岩浆一样,两个主角的爱 甚至超过了炙热。」

远离人类才能爱上人类的两个人,一起走向了火山🌋

在靠近年末的时间点,看了这样一部很棒的纪录片,余味儿很足……

全片很少提爱,平淡如水的展示了两位很伟大(全球只有300多位)的火山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片中大量的画面都是两位主角生前自己留下的记录📷(有火山的,也有工作中的他们)

在我看来,两个人都是足够“奇怪”,也足够固执,才能如此坚定,他们两这样的感情,难免不让我想到#侣行[话题]# 的#张昕宇梁红[话题]# ,可以像战友一样的在一起,还真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企及的吧。

「简单而纯粹的力量,这样看来,真的太强大了。」

整个纪录片看下来1️⃣剪辑很喜欢,有俏皮动画效果,轻松不沉闷。2️⃣也有他们由内而外散发的“佛系”态度,我称之为通透,可能也被大家认为偏执。3️⃣还有他们本身的可爱,女主角卡提亚个子小小的,戴着眼镜也掩盖不了眼神的古灵精怪,在火山面前又显得力量无穷大。

再把片中的台词,也是他们价值观的体现,分享一下吧-✍🏻️(因为投影的,所以截图照片不高清🙈)

💫“只有老人和书呆子会把东西分类,逼整个世代套用他们的模型。”

💫“我想过着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却无趣的一生。”

💫“这个世界并不好。我们不再看到充满平庸之人的世界,我宁愿待在火山口,自顾自地沉思。”

💫“我看过许多美丽的事物,我经历过的事,让我觉得自己活了一百多年。”

💫“我难以理解人类,虽说我自己也是人。我不是一直在躲避人类,但我相信住在火山,远离人类,才能爱上人类。”

以上。今年最佳纪录片🫡

 8 ) 这些事物就是我们逃脱的绳索

每次看到像Katia & Maurice、星野道夫、Marc-Andre Leclerc(《登山家》)这些人的故事,都感到非常可惜而又非常羡慕,他们把激情投向大自然,那里有一种极致的诗意值得毕生追寻。即使这种努力常伴随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但人的生命相比之下其实多渺小啊。二战期间出生、后来目睹了越战的Katia对人类这个擅长毁灭的种族感到深深失望,这是她投身火山研究的契机之一。

固然,火山也带来了毁灭;但这毁灭总伴随着创造——熔岩形成了新的地貌,新的生命也在火山灰中茁壮成长。更何况,二十世纪最为致命的火山灾害之一不可谓不是人祸:鲁伊斯火山的爆发原本已得到科学家的充分预报,但哥伦比亚政府因疏散居民成本过高而拒绝采取行动,最终导致超过两万三千人丧生。

今年八月,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火山喷发了,朋友圈有人在现场发了小视频。那天是弦子败诉的日子,刷着新闻沮丧的我看到那样的景象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振奋,人类在大自然的尺度前不值一提,却能从大自然的奇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安慰。谢谢大自然。

Maurice曾说:「我偏爱热烈而短暂的人生,胜过漫长但无味的一生……我见过如此多美丽的事物,所经历过的事让我觉得自己已活了一百多年。」Marc的母亲在悼词中如此评价:「他比绝大多数人见识过多得多的世界,他经历过通常只存在于想象和史诗中的那种冒险。」星野道夫写道:「我来到横贯阿拉斯加北极圈的布鲁克斯山脉,走进了从未有人涉足的高峰与山谷。我坐皮筏游览冰川湾,听到了冰河的嘎吱作响。我与爱斯基摩人划着爱斯基摩皮筏,在北冰洋追逐过北太平洋露脊鲸。我为驯鹿的季节性迁徙而倾倒,年复一年追踪它们的足迹。我记录过熊一年四季的生活,仰望过不计其数的极光,与狼不期而遇,了解了各种人的生活……」

一个月后我到冰岛时,Fagradalsfjall火山早已归于平静,但在冰川上屏息安静的两分钟,在漆黑的火山岩洞中关掉所有光源的三十秒,俗人如我也稍微、稍微地触摸到了那种生活的边缘。

 短评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5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7分钟前
  • dand_ys
  • 力荐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9分钟前
  • 骑单车的小q
  • 推荐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10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1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15分钟前
  • XU
  • 力荐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19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爱火山而远离人群,爱人群而葬身火山。世界灵魂说的就是这个吧。

21分钟前
  • 列车正路过世界
  • 力荐

影片叙事结构不伦不类,火山和爱情都不打动人,靠着男女主说几句名言撑下来,最后高潮部分也没烘托起来。

24分钟前
  • 海德女鹅
  • 推荐

之所以研究火山,是因为对人性失望。人性的确没什么意思,天地大有可为。

29分钟前
  • 渡边
  • 推荐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31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在火山口对视过岩浆,确实很难再安于平庸的人生。

32分钟前
  • 叫我杰克
  • 力荐

分类是最傻的,每个个体都不尽相同

37分钟前
  • Damaged Goods
  • 推荐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42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心心相通的挚爱共同感受生之微渺(大量壮阔背景前渺小人影的构图),体悟生之有涯而知无涯,将热烈的爱付以脚下滚滚的暗火,一种几乎是抛却万物的“吾往矣”悲壮——明知每一步都可能与死亡正面碰上,也要在宇宙的一瞬留下自己的印记。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48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50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力荐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52分钟前
  • 杀手太凉
  • 力荐

一开始研究火山是想躲避人类,而在火山爆发吞没朋友和无辜的平民时,他们开始研究最为危险的灰火山,制作影片,引起政府和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想象中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伟大品质。另,片中说不喜欢把火山进行分类,每个火山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火山和人何其相像啊,最讨厌那种infp之类的把人分类的方法,连把人分为善良、温柔、开朗这种我也不喜欢,把人分类得到的是标签,而真正的人在这种分类中却丧失了。正所谓,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53分钟前
  • 张慎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