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同行1986

剧情片美国1986

主演:瑞凡·菲尼克斯,威尔·惠顿,科里·费尔德曼,杰瑞·奥康奈尔,约翰·库萨克,理查德·德莱福斯,基弗·萨瑟兰

导演:罗伯·莱纳

播放地址

 剧照

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2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3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4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5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6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3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4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5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6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7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8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19伴我同行198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1:10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著名作家戈迪(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回忆起他12岁时的一次冒险活动:当时,年少的戈迪(威尔•惠顿 Wil Wheaton 饰)与他的三个小伙伴克里斯(瑞凡•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 饰)、泰迪(科里•费尔德曼 Corey Feldman 饰)和维恩为了当一回“英雄”去河的对岸的森林里寻找一具12岁男孩的尸体。  4个少年家庭各有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心事。在旅程中每个人的性格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四个男孩性格中的软弱和坚强,在闪火车,翻铁门,越森林等一系列的行动中被最大限度的放大;每个人都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1987年金球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提名,1987年奥斯卡奖最佳编剧提名

 长篇影评

 1 ) why do u have to die?

时光飞逝,这最老套的四个字说上千遍,够不够提醒你,还有两个月不到,已经是River Phoenix离开的第十六年。

在这个Labor Day的前一天,我才意识到,刚刚过去的八月,应该是他的三十九岁生日,距离不惑之年仅有一步。电影里的四个伙伴在这一天回到了岩城,然后各自失散。上大学的上大学,做工人的做工人,结婚生子,就像每个人一样。

十多年后的某一天,其中一人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律师被刺中喉咙,当场殒命。这个律师,是他十二岁时最好的朋友,这一辈子里不可磨灭的一段友谊时光——他们在垃圾场里气喘吁吁的赛跑,他们跋涉同一条河流,他们含住泪对彼此质问。

究竟有没有人在乎?

有,当然有。

你/他为什么非死不可?

我不知道,朋友。

或许朋友只如同餐馆里面来来去去的打杂小工们,人来人往。然而一则不太起眼的新闻却终于让这作家只身一人对着闪光的电脑屏幕,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夏天,于是自问也问天,究竟有没有人在十二岁之后交到更好的朋友,能背着一卷毯子就上路,沿着铁道寻找,to search for a missing kid yet finally found himeself holding a gun, pointing to the face that he would never have had the guts to spit on. He could have pull the trigger, for he knew that someone would stand by him, uncontionally.

这一年,River十六岁,距离他第一次演出仅有一年时间。讲真的,在学校图书馆拿到碟的时候,我甚至没认出来封面上的四个男孩里哪个才是River,但是看到电影里那个有着像是会说话的眼神,吸引你不断靠近的男孩,我便认定了这是他,这个有些chabby的Chris就是在三年后拿到奥斯卡提名,在四年后和Keanu合作,在五年后又摇身一变成了那个帅气却迷茫着寻找母亲的River,在七年后永远的离开,

留下几部未完成的作品,或许其中的某一个会给他带来一座小金人。

十六年,究竟发生了什么?Keanu在湖边小屋里和另一个时空的情人谈恋爱,在虚拟世界里拯救了整个人类,成了真正大红大紫的偶像,正如River和他开的玩笑——总有一天,你那五亿的粉丝都会看到你这个(裸着的)样子。Gus Van Sant刚刚拍了Milk,政治上十分正确地为同志界的人权斗士树了碑立了传。Johny Depp操着剪刀手,驾着他的海盗船开到了全球,开起了巧克力工厂,然后又成了最血腥的理发师。River的弟弟妹妹都出来演戏了,如果有访问,他们的哥哥时不时是个避不开的话题。

但其实,does anyone really give it a fuck?

总是拿着剧本准时在楼下等着出发的Keanu,还记得到处找衣服被人揪着耳朵下楼的他么?因为他开了这个玩笑,就训了他一晚上的Gus后来有想过找来别人继续完成even cowgirls get the blues么?Johny的酒吧生意怎么样了,要是那天晚上室内的灯光明亮一些呢?弟弟妹妹们,你们的哥哥早在这个年龄就放出光芒,是付出了代价的。

所谓天才,大抵都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可能有时候上天的计算失之毫厘,人世中就沧海桑田。又或者,正是因为天才都如流星一闪而过,所以才如此珍贵,如此闪耀。然而希斯尚有最后一部完整的电影,

River又有什么呢?

那16毫米的摄像机,也不知道他到底买了没有。如果有,或许有些残存的影相,但又如何呢?那些残片假使真的是死魂灵,他不是果戈理,谁又愿意把它们从阁楼里翻出来呢?

明知道是痴人说梦,我却真的想问问他,十六岁的他心里可有答案,为什么人一定会离开?可惜这问题,总是生者缅怀逝者,而逝者永不知,于是生者永远没有答案。

于是我就可以一直相信,这凤凰无枝可栖,终于涅槃。

于是我也始终无法释怀,就像那个讲故事想要做导演的男生,为什么别的人都死了,只有最丑的我活了下来?

在这劳动节的前一天,我照样埋首于做作业和做饭之中,间中写了一张支票,另外交了一部分电话费。晚饭时倒上一杯2.99的葡萄酒,咬一口猪排,已经熟透,便庆幸第一次煎就算成功。

正如我时常庆幸,十二岁之后居然也能找到知己,所以才不会在黑夜里害怕。

因为有你常伴左右。

所以请千万,不要离开。

 2 ) 它封存了每个人的青春记忆

在无数“斯蒂芬·金电影”的佳作序列之中,这部1986年的《伴我同行》,就是最不容忽视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获得了当年金球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提名和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更是在日后成了一代人心目中最佳的青春片。

“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当回忆起自己12岁时的伙伴时,作家戈迪写了了如是的语句。

当年生活在俄勒冈小镇的戈迪,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的三个小伙伴——克里斯、泰迪和维恩。

在小镇上,他们四个小孩备受人们的忽视与混混的欺凌。因一次意外,他们得知镇上失踪的12岁男孩的尸体被抛弃在了森林里。为了当一回“英雄”和满足能看尸体的“好奇心”,他们相约去河对岸的森林寻找这具尸体。

四个男孩,每一个都有家庭问题,都有着孤独、不被人理解的一面。

在戈迪的记忆里,家中只有自己死去的哥哥会给他关怀。父母几乎不在意他,成天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甚至常常与他发生争执,指责他的朋友都是些鸡鸣狗盗之辈。

克里斯,出生在一个“小偷家庭”,四个男孩中的领袖人物,看似坚强,内心实则脆弱无比。他被“偷窃”的流言所困扰,对家庭和学校有着深深的恐惧。

泰迪的性格极度敏感,因为他的父亲是个疯子,而他只能向大家撒着自欺欺人的身份谎言。他活在其中,无法自拔。

维恩是人们身边常见的那类单纯、可爱又胆小的朋友,也因此而常常遭到欺负。

这些童年的阴暗面,在两天一夜的旅途中相继爆发。他们在不断产生的危险、摩擦和意外中,学会了直面恐惧。

在这趟冒险启程之前,没有人会意识到,这次寻找尸体的旅途代表着自己童年的终结,生命中最要好的朋友也即将成为过客。

根据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集《四季奇谭》中的《尸体》一篇所改编的《伴我同行》,其实和去年由《它》改编的热门恐怖片《小丑回魂》有着几乎一样的母题——

成长中的阵痛与别离,孤独与迷茫,以及珍贵的友情所带来的勇气。

某种意义上,《小丑回魂》就是一部奇幻版的《伴我同行》。童年不幸的小镇孩子常常在斯蒂芬·金的故事中登场,《伴我同行》是写实的冒险题材,而《小丑回魂》则在冒险题材的基础上加入了奇幻元素。

两相对比,《小丑回魂》里的变形巨怪,每隔几十年的时间都会残害小镇上的孩子们,深入每个人的心底,挖掘他们最恐惧的部分。形形色色的歧视和欺凌、暴力充斥在小镇上,大人们们对恐怖本身感到恐怖,却对自身的过错与产生的罪恶视若罔闻。孩子们看似被无端地卷进其中,实则是在成长的过程里踏入了扭曲的“成人社会泥潭”。

他们要和《伴我同行》中的伙伴们一样,联手对抗才能活着出去,获得令人感伤的成长。

这两部小说与电影,既是斯蒂芬·金奉给孤独者与边缘人的成长哀歌,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童年恐惧的幽深投射。

1947年出生在缅因州波特兰的他,度过了一个“自己笔下式”的童年——幼年父亲的离家,令他和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电影中,他也有意影射了自己的童年阴影,当还是小孩的时候,他亲眼目击了朋友被火车辗过而死,在之后一度丧失了这段记忆。他曾经说道:“大部分关于孩子的故事,都涉及到了旅行,就如《伴我同行》中的铁路之旅一样。”

《伴我同行》中,为故事提供整体方向的是两派人物“寻找尸体”的事件,但电影在大多数时间将其悬置,选择花大量的时间来展现男孩之间的友谊。四个人物在两天一夜的旅程转而成为了主要情节,看似稀松,实则在其中逐渐搭建起围绕人物为中心的叙事结构。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开头与结尾的一抹“寻找尸体”的设置,这些稀松情节的推进就会变为堆砌。孩子们被卷入“成人世界”从而获得成长的主题,在自然、流畅的故事面前,被诠释得毫无痕迹。

不少观众在看完《伴我同行》之时,收获到的大多都是理解与感动。而这,大约也是它能成为一代人经典的最大原因——它封存了每个人的青春记忆。几个孩子,意识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是这部电影的核心。而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影片最后,这部电影带给观众了怅然若失的巨大一击: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是如何直视内心的恐惧。而我们在长大之后,又是如何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宛如隔世而活。

哪怕只是平凡人的成长,也是一段伴随着痛苦和遗憾的,不能回头的旅程。

 3 ) if we have survived our childhood

when we were kids, we believed in so many things out of nothing. every surprise could destroy us. the more we know, the less we believe. we grow up, and give up being surprised. when we can't help, we choose to be amazed rather than heartbroken.
and most amazingly, the oldest wound still hurts the worst. every time you look at it, the cut opens again, and you see your blood streaming out. you are confused, scared, helpless, as if you were back to where you got it, as if you'd never lived all these years.
irritating to see how stupid we were, frustrating to see we'll never be smart enough for this world.

 4 ) 很宿命。

一种性格决定了一种命运。而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影响他们性格最深的就是他们背后的家庭。最最在乎也最伤人的地方。

 5 ) 简单的烂漫——关于《Stand By Me》

 第一次看《Stand By Me》是在学校里。现在想起来,学校居然可以找出来这么单纯的片子,比起《Italian Job》以及《Pirates Of Caribbean》来说,实在是朴实了一大截。当时看完以后就非常喜欢了,很简单的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四个男孩的友情,个性,以及不同的经历。一次寻找尸体的冒险旅途。影片中没有特效,也没有过多的煽情,一切平铺直叙,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却始终让人觉得利落和意犹未尽。
  这次看《Stand By Me》是第三次。早先在网上找到了DVD的版本,觉得很不错就邮购了过来。又放在家里尘封了两个月,终于是决定要拿出来再看一遍了。其实看之前还相当犹豫,毕竟前几个月看过的《Les Choristes》以及《朋友》都是很不错的电影,对电影理念的要求似乎比之前要高出很多,所以觉得或许不看,让它就这样安静地呆在记忆里,会是一个更不错的选择。但最终还是看了。一个呢是为了打发时间,另外也实在想重新体验一下当时的心情,即便是要冒着那种心情被毁掉的危险。
  看完以后还是没有后悔的。四个男孩的经历依旧打动人。性格迥异的四个孩子。一个因为父亲被送到精神病院遭人歧视。一个因为家里时代的坏名声承受着所有人的偏见。一个因为优秀的哥哥的意外死亡被父亲冷漠。一个则是胆小如鼠却无法遏制内心冲动的小胖子。四个人为了当“英雄”而踏上了寻找尸体的旅程。
  旅程只是其次。在旅程中每个人的性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四个男孩性格中的软弱和坚强,在闪火车,翻铁门,越森林等一系列的行动中被最大限度的放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这或者是一群早熟的孩子,却也是一群永远年轻着的孩子,他们毫无顾及地讲着脏话,讨论着未来,奚落着对方的父母,却又义不容辞地互相照顾,互相安慰,互相给予温暖。这样的友情往往是最真挚而且纯洁的。
  话说到这里似乎可以引申一下了。其实四个孩子寻找尸体成为英雄的动机,也多多少少地浸透着他们对生活对现状的不满意。在家庭在社会在那一个小小的村落里,他们是被遗忘的一群,他们没有家庭的关爱,缺少大人的关心,甚至做出正确的事情也同样会被人误解。于是他们尽情地放肆,抽烟,打牌,沿着铁轨唱着歌高高兴兴地离开。而这离开的目的其实也正在于唤醒别人对他们的重视。他们所在乎的或许不仅仅是所谓的广播电视的曝光,不是警察们的褒奖,而是别人,特别是家人对他们的承认。这样他们就不用听着自己的父亲说你难道不能交更好的朋友,就不用在梦中恍惚觉得该死掉的是自己。对这个社会他们是无知甚至天真的,所以他们一直是无助的。而在这样的一次旅程中,他们或许最终发现了自己其实还拥有那么好那么好的朋友。所以在最后他们并没有将尸体带回小镇,而是给警方打了匿名电话。这样的抉择让他们觉得是正确的,是好的,因为他们明白了,支持自己看重自己的,还有很多很多人。
  突然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句话,始终觉得很有道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也就是为了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人。如果你做的事情对这些人有意义,那么它就会对所有人都有意义。而如果你做的事情对这些人没有意义,那么它就真的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女为悦己者容。有点这种意味吧。
  这种相濡以沫始终是感人的。在年少时候交到的朋友,或许才是能够真真正正相守一辈子的。即便生活有万般变化,即便无法见面,其实心中记得有这样一个人,就已经很足够了。
  因为其实在这样的生命中,能一直站在你身旁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很喜欢影片最后的那一段话。
  “Although I have not seen him in more than 10 years. I know I’ll miss him.
  I haven’t had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最后一个问题。好好问问自己吧。

 6 ) 人要一直往前走

铁路在影片中一直不断出现,预示着这趟旅程的漫长。一路上他们差点被火车撞上,Gordie差点被疯狗咬伤,Teddy直接被恶语中伤,在树林里听到怪异的声音,Gordie还丢掉了哥哥留下的最珍贵的帽子。这样简单的罗列,好像这场冒险一点都不美好。可是童年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需要用价值标准评判的事情。大家一起经历过,哪怕是斗嘴,哪怕是被落下,都是今后人生中最温暖的回忆。 时代的不懂事也颇值得玩味。因为它是童年啊,你不会每分每秒都处于dumbass的阶段。我们不会经历过的每件事都是道德正确的,因此我们也不想看到一部循规蹈矩的成长电影,我们要看的,是属于每个人童年里莽撞的勇敢,不被理解的痛苦,早就有的心事,以及在记忆中从密集的树叶中不经意间透下,影片中最动人的是是当Gordie与Chris穿梭在森林里时,谈到明年的升学,谈到明年就要散了的时候,顽执的相信Chris说的是不可能的事,即,他们的人生都要走上不同的轨道了。不管Chris如何劝,甚至骂Gordie是个混蛋时,Gordie也反击说“想和你们当朋友算是混蛋?”。当Chris说到“我倒真希望我是你爸爸”时,我是真的被感动了。不过想来,Gordie的想法多像我们的年轻时代,总以为可以一手遮天,总觉得友情无限大,自己不过是想顺从心意而已,但是就像Chris在电影中的结局一样,谁会知道,人生究竟会怎么发展。

 7 ) 曾一起携手走过

Although I hadn't seen him in more than ten years,I know I’ll miss him forever. I never had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虽然我和他已十年不见,我知道我会永远怀念他。 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 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这是电影中很经典的一段台词,也是令我感触颇深的一段。影片中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或胆小懦弱,或活泼好动,他们为寻找一具“尸体”而踏上未知的旅途。一路上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扶持,度过了很惊险的考验,他们的友谊令人感动。

我的生命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好朋友,十一二岁的年纪,单纯善良的无以复加,愿意掏心掏肺地为你着想,可惜,这些朋友后来渐渐散落在各处疏于联络了,可我仍记得明晃晃的夏日,朋友相伴的路途。

 8 ) 直到你曾伴我同行

一开始我以为这又是美国励志片,因为出来倒叙的是一个得志中年男子(某知名作家),音乐怀旧又温柔。谁知道5分钟后气氛变了:喂,你知道吗?树林里发现了那个男孩的尸体。

主线也很像惊悚剧:四个男孩一起远足去河对岸的森林里寻找一具尸体,找到后他们或许能上电视、出大名。他们沿铁轨步行,一路险象迭生。电影不时透出一种紧张感,可每次我以为转角会遇害时它总是轻轻荡开,或者展开了分支。至始至终它都维持着在关键处戛然而止的微妙节奏,同时穿插着四个男孩各自的家庭故事和内心戏。渐渐我忘了类型问题,也忘了旅程的目的,因为节外生枝间四个小孩开始靠近我。

如果在生活里遇到克里斯、泰迪、韦恩和戈迪,我不会过多留意他们,倒是有可能被冒犯,因为他们正准备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讨厌不在于学大人抽烟、爆粗,或比赛谁把下流话讲得更下流。借用村上春树的话,他们叫人难受是因为他们还“不协调”。

克里斯来自全镇公认的流氓家庭。他斜叼着烟打扑克,卷起脏T恤显出开始发育的手臂,和伙伴在一起时粗鲁、推推搡搡。

泰迪有一个疯子爸爸,曾经把他的头摁到火炉旁,从此他有了一只焦耳朵。他有时会失去控制地笑,对外宣称他爸参加过诺曼底登陆,谁说他爸疯他就疯了一样去跟那人打架。

韦恩是一般所说的笨小孩,胖胖的,说话颠三倒四。

戈迪则是那位将来的知名作家、故事的叙述者。他文静好深思,哥哥是足球好手但意外身亡,悲痛的父母爱长子过于幼儿,从此加倍冷落他,以至他只能在梦里反复咀嚼一句不敢直说的话:如果死的是你就好了。

这些情节并不新鲜,不算最惨,电影也没有正面着墨。四个小孩为着一个(长大后看会觉得)可笑的理由,打打闹闹、嘟嘟囔囔地朝森林进发。路上无非是遇到了恶狗或在铁轨上与火车狭路相逢。可不知道为什么,那片消失在开头的伤感音乐,渐渐以某种无声的方式流淌在他们的表情里,使他们从路上随处可见的愣小子里被分别出来。当垃圾场的男人宣告泰迪必定也是疯子,因为他爸正在精神病院时,我看着他发狂地扑到铁丝网上,看着平时对什么都不在意的他突然呜呜地哭,看着伙伴们以“谁也不能否认你爸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来安慰他,而他生气地大叫:“忘了它!”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些孩子身上会有这种味道,那是一种混沌的敏感、粗糙的尖锐。因为他们还来不及。他们还来不及消化这加在他们身上的伤害。他们还来不及去体味它的残酷。

他们只能从眼看着撞过来的火车跟前纵身一跃,扑到旁边的泥地上,惊魂甫定便夸张地哈哈大笑。便利店老板对戈迪念叨他哥的出色,却不知道那位哥哥是家里唯一疼爱他的人。他们露营时戈迪被恶梦惊醒,挥不去“死的是你就好了”这句话,克里斯只能笨拙地抱住他的肩头。克里斯偷了学校的150元,自首时钱被女老师拿去买了漂亮衣裙。没有人想要问一句:“钱(真)是你拿的吗?”如果嫌疑人是出身良好的孩子则不一样。“我不在乎这些,我只是没想到一位老师竟然会……”人高马大的他哭起来变得好小。

于是两个男孩握紧手枪依偎在一起,聆听黑暗深处郊狼的吼叫。枪对付狼是有用的,就像它是所有冒险主线的必须,可也总有太多的节外生枝越过了一把枪的力量。

如果不是借着故事,我可能没什么机会认识12岁的男孩。说故事的人真是拥有了不得的特权,可以行走在角色身畔。但特权也伴随着负担。你不能随心所欲地讲,仅仅因为某些事是好的,某些是坏的;你也不能强行把火车推出铁轨,或故意让谁被撞得血肉横飞;你不能让一个恶人死或是叫冷酷的父母回心转意,虽然那样会大快人心。在一个故事里,小孩多半只能自己跑,有时就这么死掉。这种时候我多希望我有一把枪,它远比笔来得干脆。

讲故事显得懦弱,因为它仅仅是某种stand by me,甚至不能设定自己的类型。有时你伴随角色进入励志的节奏,譬如戈迪有写作之才,而他爸只觉得踢球是个事儿。你真心急啊——恨不得把戈迪摁到书桌上,或把他爸摁到火炉旁。有时惊悚的来了,坏人拔出小刀。你不能扑过去挡刀,也不能把他赶走。你只能咬牙,握拳,屏息。你永远也不能告诉一个故事它当怎样行,反过来,是它告诉你。会有太多的节外生枝临到你,触动你,却迟迟不给一个交代,让习惯肥皂剧的观众抓狂。

可是如果你不走开,如果你能耐住性子不说:“青春期的小鬼就是讨厌!”如果你听凭它走近你,并且你愿意伴随它而行,哪怕只有短短的120分钟,你会发现你认识了克里斯、泰迪、韦恩和戈迪。你不能做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可是你认识了克里斯、泰迪、韦恩和戈迪。你没有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没有变得更高尚,可是你认识了克里斯、泰迪、韦恩和戈迪。

在某一刻,你突然惊觉你认识了好多12岁的男孩,里面居然有你。这就是故事。除非你曾stand by,你无法说你认识,可同行是难的。

镇上没有人一个了解克里斯,其实拥有多么宽厚的心肠。泰迪渴望重写自己父亲的一生,把烧掉儿子耳朵的疯狂,转化为诺曼底海岸上荣耀的疯狂。戈迪的父亲若好好听戈迪讲故事,像他哥哥和小伙伴们听过那样,就不会失去一个儿子的同时又失去另一个。同样地,当我因为和这四个小男孩比较熟,而忍不住要痛恨那些欺负他们的混混、想要去责备他们的父母时,我也突然意识到我并未伴他们同行。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谈到,除非你体验到角色所经历的,否则不要在故事的开头评判他们。我所不擅长的,并不只是阅读一本书而已。

因此好故事大有力量。它会温柔地劝诱、有时则是刚猛地强迫你进入聆听的位置。耶稣说,若有人强逼你陪他走一里路,你就陪他走二里。同行二里后你多半会找到顺服的理由。我想这是一道爱的诫命,免得我们因为短视、心急和被肥皂剧败坏了胃口而错失了彼此的生命。

我喜欢影片开始时那片背景音乐,我喜欢它始终流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我喜欢它的理解和温柔。我再不随便说“青春期的男生最讨厌”了。

 短评

I never had any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用情节丰满人物,这是每个编剧都该学的基本功。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B+】真挚,不浮夸的好片子,没有花哨的技巧,只有动人的故事。简单却直击人心。不过那个结尾也太TM敷衍了吧!!!并且这片真的很基阿。。。。CP感太强烈

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同龄男孩的尸体宣告他们的童年也在这天死去

9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阴影也好,回忆也罢,越是久远,是否对于后半生的碰撞越是深刻?或许等到我老了的那一天,也会像戈多坐在打字机前,那般惆怅? 噢,童年,伙伴……

1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这正是我这年龄该做的事,我一辈子只年轻一次。”2014.11.23泸定县冷碛镇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回忆只能换回近乎残酷的惋惜——我怀念过去,却毫不怀念现在的你。

17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就像电影中一样,我会永远记得自己12岁那年,夏日的草木之中渗漏下来的阳光。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When the night has come,And the land is dark,And the moon is the only Light we'll see,Oh I won't be afraid,Just as long as you stand by me

2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永远stand by us的朋友能有几个?

25分钟前
  • Hazel
  • 还行

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忧郁孤独迷茫,全在River Phoenix的双眸里面了。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上哪找的这么一帮少年老成演技精湛的孩子……

31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朋友和敌人一样,越少越好,几个就足够。

32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觉得很残酷,就像eason歌里唱的,“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但还是感谢这场不可思议的相遇 ps:竟然是1986年8月的巨蟹座电影,年纪跟我一样大,果然具有巨蟹座特有的温情脉脉

3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I never had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电影简简单单,一如儿时的友谊,却难寻觅。★★★★

36分钟前
  • Q。
  • 推荐

能理解这种感觉:少年时期的好朋友不会陪伴你一生,但他们是你这辈子交过的最好的朋友。

4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推荐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交不到十二岁时遇到的那群朋友。

43分钟前
  • 不贰🙈
  • 推荐

曾经,我因为他的简单,给他打了三星。现在,我因为他的单纯,要给他10星。我老了

44分钟前
  • 马克爱马克
  • 力荐

和心迷宫很像 围绕一桩死亡 展现一个走下坡路的镇子 讲故事和大孩子段落强调了这种绝望 这种成长环境令斯蒂芬金投向恐怖文学 有幸拥有天资的人努力想逃出怪圈循环 从他们的视角看过去其他人有些可怜 小团伙永远由领袖+军师+疯子+傻子组成 只有带头的两个惺惺相惜 以更有代入感的死亡平添惆怅

46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虽然我和他已十年不见,我知道我会永远怀念他。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5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12岁没有朋友,这辈子也就没了。

54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