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与莫德

喜剧片美国1971

主演:鲁思·戈登  巴德·库特  维维安·皮克尔斯  艾伦·戈尔  查尔斯·泰纳  

导演:哈尔·阿什贝

播放地址

 剧照

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2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3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4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5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6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3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4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5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6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7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8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19哈罗德与莫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1:13

详细剧情

  20岁的上流社会男孩哈洛(Bud Cort 巴德•库特 饰)对死亡异常迷恋,喜欢伪装自杀吓唬母亲,热衷参加葬礼,甚至购买了一辆灵车。母亲习以为常,却也不堪忍受,因此催促哈洛早日成家,成熟起来。在他人的葬礼上,哈洛认识了79岁的穆德(Ruth Gordon 露丝•高登 饰),一个与他有着相同爱好的老妇人,从此走入慕德奇妙多彩的世界。  开朗搞怪的慕德使阴郁的哈洛逐渐开朗,并最终向她展开心扉。哈洛的死亡游戏接连吓跑多个应征女孩,忍无可忍的母亲决定让他参军,他和慕德却设计摆脱了兵役困扰。两个忘年交的朋友越走越近……

 长篇影评

 1 ) 《哈奥德与茂迪 》

哈尔·艾希比(Hal Ashby)也是美国70年代的一个很有个性的导演了,早年是好莱坞著名的剪辑师,因《恶夜追辑令》还拿过奥斯卡最佳剪辑金像奖。之后转行做导演,因其独特的喜剧片风格,在70年代的美国电影圈也是屡有佳作。
    与简-方达合作的《返乡》由于剧本出色,在很多剧本写作书上都有介绍。而另一部与著名演员彼得-塞勒斯合作的《在那边》,凭借彼得塞勒斯精彩的幽默冷处理,得到了异常神奇的效果,为个人心中最爱的佳作之一。

而这次的这个《哈洛德与茂德》拍摄于1971年,为其早期作品,也是美国著名的一部CULT。并被许多人奉为经典。

电影开头,镜头一直控制不拍演员的头部,只是随着演员的走动移动而已,通过演员的动作,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十分有教养的人。镜头规则,对称,甚至有些刻板,也应是在烘托这个家庭的沉闷和守旧。以及孩子所受的一些相对刻板的教育,这对观众之后了解人物的性格成因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作为CULT片,电影一定不会如此普通的,年轻的哈洛德当着母亲的面上吊,吊得口吐白沫,而母亲却无动于衷,继续忙着自己的事,。之后,每天哈洛德都会用这种方法去自杀,常常是弄得一身是血,但却丝毫不会引起母亲的注意。

哈洛德是需要被拯救的,他对死亡异常的迷恋,除了每天用各种方法自杀,还有就是非常喜欢参加葬礼。他母亲也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治疗他,可无论是心理医生,神父,还是他那个当军官的叔叔,都改变不了他。终于,他遇上了老太太茂德,茂德是个即将80岁的老太太,不过这个老人的心态却并不很老,她会去偷汽车,跟警察飙车,更多的疯狂,倒是更像比哈洛德还年轻。

哈洛德用各种恶作剧的方法吓跑了来相亲的女孩,最终他和老太太相爱了,虽然他们年龄相差60岁。老人选择了自杀,哈洛德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属于很搞的电影,很多恶搞段落,加上极品老少恋,还是可以看看的。不过影像上比较阴暗和朦胧,而且镜头稍显刻板。也许有些人不喜欢

 2 ) 道德是“反道德”的

在这部电影荒诞不经的外表下其实有很多意识形态上的观点,说直白一点影片想努力打破循规蹈矩的人生观。
  
  有这么几个细节的问题很容易被注意到:
  1、这位年近80的疯癫活泼的老妇人是一个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犹太人,这一点从她手臂上的数字烙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个这样的人来说,她经历了直逼死亡的灾难,她的人生观会因为这种遭遇而重建,她对于很多规矩的蔑视正是来自她对于真正生命意义的渴望。
  
  2、少年被他母亲介绍的3位相亲对象的工作分别依次包含这样几个因素:第一个是政治(时政与家政专业)、第二个是经济(处理发票)、第三个是文化(演员)。
  
  第一个代表政治的姑娘,你从他身上看到政治就是一个三姑六婆的八卦兴趣,这种严肃的话题突然变得很无聊,好像玩政治关心政治就跟热衷八卦的闲无聊行为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代表经济的姑娘,你从她话里带这明显骄傲自吹自擂的表面谦虚的那种做作的言谈中就能看见所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人那种在场面上夸夸其谈的缩影。那种看到这样的言谈就想在心里一阵冷笑的感觉。
  
  第三个代表文化的姑娘是一个演员,她没有被少年的自杀表演所吓倒,而是跟他一起表演投入,所以她的表现颠覆了前面两个姑娘。但是她还是走了,为什么呢?看看她到音乐室里的夸张表现吧,那就是对文艺界人的爱慕虚荣的夸张表演的一个脸谱,你要是接触过这样一类人你就能在电影里感到共鸣。因为他们无比的虚伪,不仅如此他们总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其实又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虽然是搞文化文艺的人,但是却比其他人更加趋炎附势。
  
  这三个姑娘在这里不仅代表她们本人,也代表了制作这个电影的人想表达的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讽刺,对于这些意义存在的讽刺。
  
  3、电影的开场曲和结尾曲是同一首歌曲,而且这个歌曲在电影里也有贯穿,它表达的是这个电影的中心。歌词大意是说,世界上有千万条路,你想走什么路都可以,你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它告诉我们,人想怎么生活是人自己的事情,你只要想这样去做,你活着就可以做,无论你是少年还是老朽,这完全不妨碍你面对生活选择你要的生活。
  
  4、这个老妇人说了一段话非常引起我的共鸣,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每个人都可以做点犯傻的事情用来自娱自乐。像这一类的话,老妇人还说了很多,比如要想过真正有意思的生活就要打破道德。所以这些话都听的少年心驰神往,目光闪闪发亮。老妇人被指控偷车,其实就是她每次出门都在路边随即开动别人的汽车上路,这个行为看起来当然是违法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老妇人根本没有要把别人的车占为己有的意思,她从来也没有想把什么占为己有,她说她这么做就是要提醒其他人让他们知道:你并不真的拥有什么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就好比那棵小树,那车,那斧头,那个多年来老人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少年送给老人一个游戏币,她把它投进了水里)。你要记得,你活着并且到死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你的,你是赤条条来去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根本不在于这些外界的俗物上。
  
  5、老妇人储存气味,比如某某大道上的雪的味道,她把那些气味都用罐子收集,还自己制造了一个奇形怪状的装置用来将气味发散出来。老妇人又探索触觉,那造性怪异的木制品活生生让人联想到一个女性,而中间的洞甚至能让人感觉是女人身上的那个洞口,但实际上它与女性差距非常巨大。可是老妇人让少年去爱抚它,在少年爱抚这个木制品的时候呼吸越来越粗,当他把头埋进那个洞的时候,那分明的就是一种性欲上欢快感。假如你对木头都能产生性欲,那么对那乳房下垂皮肤皱褶满身的老妇人当然也可以。当少年看着80岁老妇人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一种所谓白头偕老的穿越的爱情,就是当她已经如此衰老的时候我还是爱她,就好像她的年龄完全不是问题。她是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一定是从幼年到老年的,这么一个过程,你是在老年遇到她还是在少年遇到她,她都是那一个女人。而从老妇人看少年的感觉中,我们看到老妇人返老还童了,我们会 感到老妇人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在爱与生死中年纪变得不再有什么意义。
  
  6、少年的叔叔是一个参加过对德战争的美国军人,他的好大喜功的热血爱国之情在少年的对对对之中引伸出了一个荒谬的错误结论就是我们喜欢杀人。所以这又跟老妇人的一次谈话对应上,那就是国家、民族、爱国精神什么的都是狗屁。她曾经也为了什么权利、公正、自由之类的宏伟的概念去斗争,参加示威游行,但现在她用她个人的小方式去改变她能改变的东西。是德国人也好,是美国人也好,是犹太人也好,什么国家,什么国王,又有什么关系?历经苦难的老妇人,怀着丧亲丧国,从宫廷生活到集中营生活的这种巨大反差,从纳粹杀虐犹太人,到美国军人与德国军人打仗这些事情讽刺出战争是国家这种毫无意义的分类导致的灭绝人性的变态东西。
  
  整个故事以少年与老妇的相识相爱为荒诞的外表,实质上要表达的却是超越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种严肃的宏大的社会问题,而回归到人如何度过人生的这么一个最微小却最深邃的信仰层面的问题。

 3 ) L-I-V-E live!

桶童推来的.... 她前两天在ig分享了“i like u Maude”的截图,“我喜欢你”是我觉得现如今最浪漫直接纯洁的表白了,不管她分享的意义何在,我还是决定来看看这部电影。

最直观的感受是Maude活着的样子实在让人羡慕,在80岁的时候能活的如此精彩,她做着不寻常甚至反道德的事,随便在路上开一辆车前往自己的目的地,做裸模,她有奇怪的收藏,爱音乐,她在生命中最后几个月,收获了爱情,一份让我感觉非常舒服,丝毫没感觉奇怪的爱情。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Harold逃过兵役之后,他们相依躺在草坪中,Harold想要翻跟头,但是又说“it's too embarrasing.” Maude若有所思的给Harold说:每个人都允许自己有时候犯傻,两个人在草坪中自由的呐喊 翻跟头,多么自由!释放天性的时候是最令人羡慕的时候!

影片的最后,所以在80岁的时候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在生命中最后几个月,收获了爱情,一份让我觉得丝毫不奇怪的纯洁爱情,多么悲伤,最终Maude还是离开了人世,她活着的时候带给Harold无限乐趣,去世之后更是影响了Harold,她教给Harold生活的模样,告诉他要embrace life,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一幕,Harold让自己不喜欢的那辆车从悬崖坠下,他拿着那把Maude给他的琴,自由自在的弹着,摇摆着,唱着,感受生命的色彩。

非常羡慕Harold,我多么希望身边能有个人,告诉我生命的绚烂。

 4 ) Harold and Maude

偶尔在TCM频道看了一部老片Harold and Maude(1971). 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关于一个沉迷于尝试各种自杀方式(但只是假的)的少年Harold,和一个决定在八十岁时死去的热爱生活的老太太Maude 的故事。我不想说它是爱情故事,虽然结尾有些Love Story和Titanic的感觉。他们的共同爱好是参加葬礼,也是在墓地相识。不同于Harold仅热衷于死亡,Maude也对生命充满热情,对于她来说,生死轮回才是生活,她想要在下辈子变成一棵向日葵。也许她曾经面对过死亡,片中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少年拉着老妇的手,而她的手臂上刺着的一连串数字暗示她曾经在纳粹集中营呆过。大概因此她才会如此不羁,“最好不要太有道德感。你会因此在生活上过多地欺骗自己。超越道德。如果你把道德施加于生活上,你会无法彻底地感受生活。”“每个人都有权犯傻。你不能太在意这个世界对你的评价”。她曾经为一些“大事”斗争过受伤过,而现在她仍然在为“大事”而斗争,不过是以自己的“小方式” ,例如偷偷进入宠物店把一些动物放回到野外,把一棵要死的行道树用偷来的卡车和铁铲重新种回到森林里….写了这末多发现一直在写Maude, 也许Harold有些乏善足陈,象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问题少年”。虽然Maude也象个“问题老年”。最后Harold在Maude八十岁生日时要向她求婚,而她说她已服了药片,会在午夜时死去。整个影片有种超现实的喜剧的基调,很多另人发笑的对话,虽然在讨论生和死这些很沉重的话题。

 5 ) 爱就是这么简单

找了很久这电影的同好,也找了很久对这电影配乐的同好
第一次看这电影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了吴冠中。吴冠中说:“我怎么办?我虽然已经七十岁了,可我的心还和二十岁的时候一样。”
人生的痛苦其实总是这样,当你年轻时你的心却衰老不堪,而当你精力不济时心里却还揣着青春的梦想。
很多人把这电影拿来和洛丽塔相提并论,是很奇怪的事情。虽然同样涉及两个年龄悬殊可惟“不可逾越”的人的爱。
不可逾越,其实本来就是一个谎言,只不过是用来安慰那些喜欢放弃不愿意争取的人的。
爱情从来就没有标准,如果有,那么“爱”难道还不足够吗?
少年的精神终于获得了拯救,于是老妪的生命的消逝,反而令这部“不伦恋曲”的电影,一直充满着阳光与希望。从电影一开始一直在试验以自杀的方式换来母亲关爱的冷漠与惨淡,一步步向美好向温暖向甜蜜进发。而人生,因此而完满并永远充满希望。
电影配乐不急不躁不装腔做势不故作姿态,又在传统中拒绝老态,在阳光中拒绝轻浮。初一听,以为全是老歌,再一听才知道全是重新创作。美好的电影配乐总是能让一部电影获得升华。
爱很简单,美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
那些总是喜欢赋予其意义的人们啊,你们真是烦人呢。

 6 ) 短评写不开 一些感想 给自己留作纪念

男主爱玩那种喜感的的死亡崇拜仪式的根源大概在于其在充满条条框框的权贵家庭成长和在寄宿学校上学让他滋生了孤独缺爱的心理和好奇心爆棚的倾向,与其说是出于中二无知觉得死亡很酷很有趣,是闲出来的富贵病,不如说是他对于“生命是虚无的”这一残酷真理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在后天冷漠刻板环境的强化下越发不可收拾。 他从开始的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死会有什么反应,想从他人的悲痛中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到之后演变为习惯,躲藏在虚假的死亡中,逃避现世生活的虚无痛苦,其不断上演的死亡之剧是一种对无意义的现世生活的模仿和戏谑,也是对奢侈腐朽教条的贵族式生活的消极反抗。

Maude则让他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是要人们自己去创造出来的,她用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视角看待和对待生活,所以她既不怕生活,也不怕死亡;既不迷恋死亡,也不迷恋永生。她崇拜的是生成变化着的历万劫而永存的世界意志,个体现象的消亡无损于丰沛的世界生灵。有一段男主问她是在祈祷吗,她说是在“交流”,男主问"to God?"她回道,"No,to life." 这种对生命而非上帝的虔诚不能不让人想起尼采。还有Maude践行的那种"aim above morality"的价值观,同样尼采味十足,不愧是民间高人~

少年最后从老奶奶的死亡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他会继承她的生命意志活下去—— 像歌里唱的,"I have drunk your wine,you have made your work mine."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Harold像Maude
那样自由随性地过好每一天,Harold与Maude就会永远在一起。

 7 ) 伟大电影,简单爱:Harold and Maude(1971)

看到一部伟大的电影“Harold and Maude”,三十多年前的片子。

开始就有两个世界:哈洛德的世界,和玛德的世界。

哈罗德的世界充斥着虚伪,母亲戴假发出场,暗示着她的诸多表里不一,她喜欢应酬,自以为是,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漠不关心,还有超强的控制欲。她拥有物质的一切,却没有灵魂,当然,她不会喜欢一个有灵魂的哈罗德。

哈罗德备感无聊,他深深地厌倦了这生命,这世界,太无聊虚假,太不值得去存活,他恶作剧,一次次地装死,上吊,溺水,枪击,一切都几可乱真,但骗不了他的母亲,她知道他没有最后的勇气。

他唯一喜欢的是葬礼。也许,是因为他喜欢死亡。他渴望另一个世界是真情的,真实的。

在葬礼上他第一次遇到了玛德,一个将近80岁的疯老太太。她在葬礼上,在教堂里,衣着鲜艳,大啃苹果,频繁偷车,一切有悖常人的举动,吸引了哈罗德的注意。

于是,他们相识了。老太太偷车,驾轻就熟,在警察眼皮下偷了一辆换一辆;飙车,疯狂无比,气得警察吹胡子瞪眼。哈罗德逐渐走进她的世界,她似乎不遵守很多规则,已经到了老不逾矩的境界:她偷回宠物店的小动物,把他们放掉;她偷市区的小树,种回森林;她教给哈罗德唱歌,跳舞;她穿日本的和服,头上插银色的簪子;她给一个老人做裸体模特,她自信自己的美丽。她说她最喜欢向日葵。在一大片雏菊花丛里,她告诉他没有两朵花儿是相同的,每一朵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她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虚伪,她只要真实,自我地活着。她激情燃烧,纵情歌舞,不在乎那些规则,甚至法律,道德,在她,都已经不算什么了,唯有一颗赤子之心。

她对生命的热爱强烈地吸引、影响着哈罗德。她说她每天都要尝试些新的东西。Give me the "L" 、Give me the "I" 、Give me the "V" 、Give me the "E", GIVE ME THE LIVE

她张扬生命,她是生命的象征,嗅觉,听觉,视觉,她一点点地给男孩打开这个世界,是真实的,美丽的,虽然有痛苦,却丰富,值得我们活一次,再活一次。

在一个明媚的清晨,哈罗德内心充满快乐,I think I see the light coming to me,coming through me giving me a second sight.So shine, shine, shine,shine, shine, shine,shine, shine, shine.我想我看到了光,那么闪亮,那么闪亮

其实,导演完全可以让哈罗德爱上一个年龄相当的真诚质朴的女孩,但是,有谁能比一个经历了诸多苦难的80岁的老人更明白人生? 又有什么让哈罗德爱上这个牧师说的“干瘪的”“松弛的”“下垂的”却充满生命力的她,更有震撼力?

这部1971年的作品太棒了,没有时代的界线。

男主角长着张娃娃脸,却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两个人表演张弛有度,把握精准。

我一度以为玛德是个鬼魂,出来为哈罗德指路,然后离去。但是她竟然真的是一个现世的人,以死亡告终。

她走掉,他重生,继续生活的美好,活着的美。

电影的配乐也是无以伦比。开头有一段《绿袖》配乐。后面常有小片的大片的背景歌曲出现。后来知道大部分为Cat Stevens捉刀。是我喜欢的那种乐曲,我喜欢的歌和乐手都在那个年代啊,鲍勃迪伦,保罗西蒙,西蒙与加芬克尔,-------迷人的,民谣,吉他。

And if you want to be me, be me
And if you want to be you, be you
'Cause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d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短评

70年代最好的电影之一 属于70年代电影那股特有的味道 如此不靠谱的故事在影像中展现的是如此的优雅流畅自然。古典美轮美奂的cult电影。

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刚看时觉得太做作,后来发现还挺可爱的~太不像一个美国电影,很伦敦。赞剪辑、摄影、造型、家居(东方艺术的融入)!喜欢慕徳家里的阴道装置。BTW,海鸥可不是什么高贵的鸟类。哼!

12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8.5/10 H&M用一种近乎怪诞的黑色幽默以及一种近于任性的业余精神(willful amateurism)展现了独属于60年代的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与充满乐观精神的希望——恰如片中一首配乐唱道的——"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 if you want to be free, be free..."。影片探讨了一个最根本意义的come out of closet的问题:面对每个人的人生与命运,是妥协还是抗争(conformity or not);而影片探讨这一沉重且严肃问题的方式是轻松的,甚或于是有些轻佻的——或许可以将这种风格选择视为某种沉重太满后的溢出。在观影至一半时仍然会以为H&M仅仅是忘年之交的关系;待到后半段才意识到原来本片是一部关于忘年恋的电影。

15分钟前
  • dasperעִבְרִית
  • 推荐

他送她一枚刻了字的硬幣作禮物:「我愛妳。」她說:「我也愛你。」然後隨手把它丟進海裡去:「這樣我就永遠都知道它在哪裡。」

17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这简直就是俩sb。尤其是那老太太。

19分钟前
  • 一条大花臂
  • 还行

叛逆嬉皮导演哈尔阿什比,加新好莱坞御用古怪少年Bud Cort,这部片真是“诡异小清新”的鼻祖啊,迷恋死亡和自杀的少年,“爱上”了神经又天真的阿婆... 不过本片当年票房惨败,原因竟然电影里自己说了,“这种少年操了他祖母的设定实在让人想吐啊”。。。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I wish I could believe in this type of relationship, if it is called relationship.

22分钟前
  • picnic
  • 很差

这种电影,怪胎,自毁倾向,比死还让人心碎的结局,以及那些音乐,我给十颗星~

25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哎整个六七十年代就是被你们这帮矫情的嬉皮搞坏的。

2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論cult,無出其右者

29分钟前
  • 即将注销
  • 力荐

75岁高龄古灵精怪小丫头手把手教你什么是诱惑 忘年恋的根本其实就是人老心不老 慕德虽然外表与harold不搭 但穿得花花绿绿 住火车皮房子 家里摆满了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以及为艺术献身顺带诱惑了男主 不经意间将禁忌与反差萌点拉满 嬉皮男主手到擒来 但看得实在太愉悦了 墓地打喷嚏 偷车戏和百无禁忌更让人觉得 年老反而有更多自由 只要不被那个肉身所限制 思维解放了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可以的,这也是慕德教给harold的 特别正能量 结尾的吐槽也笑喷了 以及cat stevens不错

34分钟前
  • 巧比
  • 力荐

Hal Ashby / Cat Stevens / Ruth Gordon / 小Bud Cort 你們合夥殺了我吧,把我叫醒了就爲告訴我永遠這麽沉睡下去??

35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货真价实的邪典电影, 如果你对邪典电影理解正确的话。 除了影片对亚文化的关注, 它其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片, 全场我爆笑了十余次, 几个恨铁不成钢的叔叔对哈罗德的劝解让我大笑了一分钟之久。

36分钟前
  • eastcosta
  • 力荐

意外的“乾淨”,“廚師”Hal Ashby燉的一鍋另類雞湯,實則入口順滑不油膩,WesAnderson和Jaco van Dormael應該都有偷師。我在新的短篇合集中也預備講一個將死兩人之間的故事,現在看來,這部電影說完了所有我想說的。

38分钟前
  • 夏予川
  • 力荐

本月最喜爱电影,实在太太太好笑了。老少间奇特有趣的相濡以沫啊,一起拥吻死亡的感觉一定很美。原声超赞,像看到一群60年代的鸽子飞过。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装逼电影,,装啊装,,一点都不酷那些伎俩,,就猜小清新会喜欢,,果真一看评论,,安妮宝贝推荐,,我的妈呀,,喜欢的人一定也很喜欢《天使艾米丽》吧??

45分钟前
  • 放把火烧了
  • 较差

太喜欢了,一对忘年交、祖孙恋真打动人,多愁善感、文艺神秘、情绪化的嬉皮风气,60、70年代老电影胶片质感,朦胧诗意清澈明快,和《毕业生》《爱情故事》《两小无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我们不能白头到老》等一样值得反复观摩。

4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老太太和小青年的爱情。最好的畸形恋电影还是马勒的《好奇心》,一看完类似的题材总会回想下这部。

48分钟前
  • 希尼莫
  • 还行

迷恋自杀和死亡的古怪少年,与喜欢收集的有趣老奶奶,产生了一段微妙的不可言说感情。与其说是忘年之交,不如说是两个游离在主流社会价值规范之外的灵魂的意外相遇。记得之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老态龙钟步入晚年的男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的畸恋,怎么换了性别大家都说变态了呢?【哔哩哔哩】

53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好酷的娭毑!世界因怪咖而米粒!中心思想:if u want to sing out,sing out;if u want to be free,be free;如果你还不够怪咖,那估计是因为你不够诚实。ps:这就是传说中性格、性格、性格型恋爱的典范。pps:【男:Maude,do u pray?女:No,i communicate。男:With god?女:With life!】

54分钟前
  • 22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