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的假期

剧情片台湾1984

主演:梅芳  古军  王启光  颜正国  陈博正  杨丽音  林秀玲  李淑桢  

导演:侯孝贤

 剧照

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2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3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4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5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6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3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4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5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6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7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8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9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3:35

详细剧情

  因为妈妈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小学毕业生冬冬(王启光)携带妹妹婷婷(李淑桢)来到乡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当地小朋友共度快乐时光的同时,也逐渐见识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脸孔。  舅舅(陈博正)房间里藏有通缉犯人,同一个女孩谈着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恋爱;人见人怕人躲的疯女人(杨丽音)和婷婷交上朋友,并救了婷婷一条命;为救治疯女人,外公没赶去台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儿……冬冬虽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种种,要他好好消化掉却也费力。但当妈妈和疯女人均转危为安,冬冬在听完外公的一席话后,明白了许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长篇影评

 1 ) 《冬冬的假期》比较《最好的时光》

几年前,看《恋恋风尘》,就被他那种缓慢悠扬的生活记录方式深深打动。但是侯导的电影总是需要很平静的心绪来细腻的体会,对看片人的要求也满高的,因此《好男好女》、《悲情城市》我都只开了头就因为没有耐性而放弃了。
去年在《最好的时光》大火的时候,总算一鼓作气看完。当时我比较偏爱前两部分。大概觉得是《海上花》、《恋恋风尘》的缩版,而比较亲近。

现在终于找到适合的时机看完《冬冬的假期》,才发现,其实《最好的时光》真的不是那么好。
《最好的时光》里加了些流行的电影元素,加了些刻意的仿古风味,还加了些演员夸张的做戏,整体合成了一个很精美很烦琐但是也很做作的时髦电影,象清末家具一样,华丽有余,实用不足。我说演员夸张不是很劣质的国产片那种虚情假意的夸张表现,而是那么隐晦,那么含蓄,那么婉约的几乎不是中国人正常的行为方式了。但我要承认初看该片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的,侯导毕竟不同俗流,也应当理解他自己也需要求新求变,不能一招鲜吃一辈子。
回到《冬冬的假期》,看了这个我才发现什么是质朴和自然,什么是清新和流畅。就象不把未施粉黛的青春少女摆在妖娆绰约的半老徐娘身边,不会发现后者的美太造作,不会发现前者的清水出芙蓉才真的叫美。
《冬冬的假期》一个从12、3岁男孩的眼光来看台湾人的市井人生,大人的世界很复杂,他不能理解外公说的大道理也不能理解小舅舅维护抢劫的流氓,也不理解小舅跟女孩子奉子成婚的抱怨。他就那么茫然的看着这些,似乎傻乎乎的,可他有他自己的标准判断也有自己的看法态度。
电影里的人们都是很真实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多好也没有多坏,外公很严厉,对孩子们总是板着脸,教育小孩子背诗,说些冬冬听不懂的话,可是还要接受小儿子做的丢脸事。寒子被人强暴,怀孕,又流产,村里人集体商议对她的孩子的处理,虽然知道她是疯子,她父亲还希望她生个孩子,流氓偷东西被一群小孩子围观,都是乡村的琐事,而无论这些事情我们看来性质多恶劣,最后都还是归于平静,在无尽的稻田和村舍里,什么都在发生什么都归于沉寂,来不及去批判和赞扬,就结束了。这么淡然。我还喜欢冬冬的妹妹,那个从头到尾都说话没超过10句的4、5岁的小女孩,她的情绪和想法都从她的大眼睛里流露出来。那是孩子去看世界的眼睛,眼神里的固执真让人心疼。
这个用平淡来叙说激烈的电影,带给我的,还有许多不可言说的细腻感和亲切感。
 

 2 ) 遥望夏天

《冬冬的假期》是一部舒缓的散文诗式的电影,从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冬冬和妹妹婷婷两个孩子在暑假里到南部的外公家过暑假期间发生的大小事件。影片的镜头运用有个很大的特点,即大量地使用了长镜头和全景镜头。单从拍摄内容上来看,导演侯孝贤使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展示台湾南部令人心驰神往的风光。火车沿线匆匆掠过的青山绿水、蜿蜒向前的浅浅小河、几个人拉起手才能围住的古榕树还有那些大片大片蔓延在眼前的稻田,甚至就连那看不到尽头的铁道,也是这风景的一部分。而长镜头和全景镜头的使用,又赋予了这些风景更多的真实感。对于冬冬和婷婷这两个台北大城市来的孩子来说,这里风景是多么的新鲜,这里的空气又是多么清新。宁静而致远的镜头里,也让观者瞥见了导演侯孝贤那份浓浓的乡土情怀。作为侯孝贤导演很有代表性的手法,全景镜头大量使用在叙事中让电影显得更加自然而真实。片中除了几位主演之外,当地的人们几乎都是本色演出,尤其那群冬冬在乡间结识的朋友们,在全景镜头中,他们近乎“原生态”的表演为电影增色不少。一丝不挂地在小河里洗澡、顺着小河找牛却在铁道上睡着、玩乌龟赛跑来换玩具、成群结队去抓麻雀……这一切的一切在城市来的冬冬看来是多么的新鲜,在这些天真简单的游戏中,冬冬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体会到了这里的美好。这部电影的故事原本是朱天文的小说《安安的假期》,但在改编剧本时却将“安安”的名字改做了“冬冬”,可故事恰又发生在夏天,这仅仅是巧合吗?苗栗乡间,这本该是个朴实而美好的地方,但通过冬冬和婷婷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成人的世界。冬冬和婷婷第一次踏进外公家,外公只是对两人微微点头,毫无亲切可言;两个小偷偷别人的东西,可过程却十分滑稽可笑;小舅和女朋友有了孩子,外公生气地将他赶出了家,最后只有冬冬一个人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被称为“疯女人”的寒子从铁道上救下了婷婷,善良的她却不只一次地遭遇调戏、流产……这一个个的事件,听起来总有那么一些沉重,而这恰是这部影片的特别之处。归根究底,它还是一部儿童电影,它不能够过分深沉。在寒子被调戏的那场戏中,镜头一直被固定在屋外,透过门口的窄小空隙注视屋子内的动静。寒子父亲走进去之后,很快换到下一个镜头,在长长的田野小路上,老人追打无赖。镜头被拉的很远,几乎完全没有涉及到暴力或者血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被分离了。孩子是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好奇心很强,却并不像成人一样,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念。影片中,导演通过长镜头的使用将成人世界的纷繁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同时,他也很直白地渲染了亲情这一主题。对于小舅的叛逆,外公一气之下将小舅赶出了家门,可最终却是他到警局说情救出了小舅。小舅结婚时,只有冬冬一人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可到最后,外公还是去看了小舅和他妻子。冬冬不明白,为什么外公总不对别人说呢?但也许,这就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父爱吧。同样,对于寒子,她的身世可谓凄惨,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善良、可爱的寒子。虽然疯疯癫癫,但她和婷婷一样单纯,她给予婷婷的是一种类似于“母爱”的美好情感,正是她,让之前一直和这里格格不入的婷婷找到了一份似乎从未有过的归属感。蝉声依稀,夏天已经远去,列车顺着铁轨逐渐消失在视线尽头,碧水蓝天。遥望夏天,这是一次对于童年的回望,暖意满心。

 3 ) 你是我的眼:冬冬

怀孕:富有人家的公子虽然被赶出去,终究是要回归;贫穷人家的疯女儿最终是流产+流浪的命运。我们以为小舅能和疯女一同举办婚礼,但终究是妄想,强大的家庭/非家庭秩序注定两人无法共命运

家庭:冬冬家是严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冬冬直接出卖小舅,冬冬外公不包庇儿子窝藏劫犯,当晚就把儿子告发了,后面又花钱保出来,承认儿媳(小儿子做了痔疮手术没法去送外甥,最后还是女婿来接两个孩子,说明本来只是一个父亲来看小儿子的由头)。就像结婚证词说的那样,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家长会尽全力保证它的稳定性

死亡:死亡对于冬冬妈和冬冬妹妹是那么近,给足了观众紧张,任何一人死都会让电影变得悲情,而不再是呈现给我们的一段夏日奇遇。我会向往这样的夏天,就像你我都有过的,而不会再有的

 4 ) 记忆中的生活

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一切都是娓娓道来,宛如就是你自己的生活一样。
偏僻小镇,稀稀落落的房屋,没有奢华的家具,一切一切,陈旧而舒适,又熟悉。
像没搬家之前的老院,一家四口住在2间平房,生活平淡,但充满温馨。人与人之间和声细语,从来没有什么恶语相向,也很少出现争吵。

 5 ) 那年夏天 冬冬的假期

80年代,侯孝贤电影里闪现了侯孝贤、朱天文、吴念真三人三段对应的个人经历:分别是在《冬冬的假期》里朱天文的孩时点滴,《童年往事》里侯孝贤的伤感追忆,还有《恋恋风尘》里吴念真的淡然初恋。至于朱天文著作改编的几个电影则另外在列。《冬冬的假期》里虽然包含着两个孩子(冬冬和婷婷)的不同视角,但真正出发点则是朱天文零散的点滴回忆,再以侯孝贤电影散文般的笔触一一展现出来,其故事原本是朱天文《炎夏之都》里的一篇《安安的假期》。因此《冬冬的假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儿童电影,同时又让成人世界的纷纭无奈晓于孩童的目光所察中。

在1982年,内地也有一部题材类似、口碑颇佳的电影《城南旧事》。“不思量,自难忘……”,台湾作家林海音同名著作改编的影片是以这样一句饱经沧桑后的感慨嘘叹开场。[注1]不难理解带着乡愁的回忆是该如此的沉重,而随着影片里人物的纷纷离去,英子也告别了她的童年。散文诗般的影片在最后一个摇升镜头里结束,红叶叠化、马车远去,英子向童年的北京作别。“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城南的往事成了英子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多年后林海音重返北京,旧地重游,看着面目全非的一切,不禁喊了声:“我的城墙呢?!”

导演吴贻弓以英子的眼见带出了三个故事,片子始末还有每段落的结尾处,反复萦绕的《送别》歌声更像是为了营造影片哀伤气氛而生,毕竟在歌曲与电影之间实则没有必然的联系,一首《送别》更为浓烈地抹下了不似孩童所能知晓的满怀沧桑,有着不相符称的超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优美的旋律即便离开电影本身,熟知李叔同(弘一法师)生平的人,眼前决然也是一幅幅伤感离别的画面。悲欢离合背后正是世事无常,为《送别》作词的李叔同早已远走,离开故土多年的林海音台北病逝。逝者如斯,城南已是旧事,电影《城南旧事》则安静地保存着属于它的老北京城南。

《冬冬的假期》并不是多年后的回首,也就没有了《城南旧事》里对海峡另一边的故土魂牵梦萦,更不会有《童年往事》里记忆组合交错的感慨万千。在叙事的手法上,它更像陈坤厚《小毕的故事》,只是时间跨度没有那么大。《冬冬的假期》仅仅是对应着一段暑假所发生的故事,因此也少去了追忆的感悟和再回首的嘘唏。

一直辨别不了童年与少年的确切区别,但《冬冬的假期》作为一部纯粹而自然的儿童电影,而对应的《童年往事》,因为主人公自身成长经历带有着审思反省的基调,所以《童年往事》内容里包含更多的是童年到少年间的感悟与震撼,而且对于长辈们着笔更为熟练老道、相当的内敛厚重——在死亡和艰难面前,体验了成长,这完全不像《冬冬的假期》里平铺直叙的记录之外还带着散文式的抒情。

正因如此,《冬冬的假期》在叙事流畅上脱卸了不必要的沉重,还没有露出侯孝贤超然的乡土情怀,只有朱天文用女性的视角在注视着那个暑假发生在铜锣的一切宁静和悠远。[注2]深情饱满、抑扬顿挫的离别讲话,声音轰隆开往台南乡下的火车,《冬冬的假期》在这一段开场还有几个镜头间唤回了童年的记忆。鸟叫蝉鸣,热风拂过赶收的稻田,外公家房前屋后的蒲葵树,此中气息如同朱天文小说集的名字《炎夏之都》一般,像记忆里一样真切。弃除亚热带气息,相似的乡下度假经历很多人也曾有过。

《冬冬的假期》里到处充满着乡村夏天浓浓的绿色,场景也多选择在光线充沛的白天,以至自己怀疑这是不是台南漫长暑假里的气候,竟然没有频繁的台风来袭,也没有午后的隆隆雷雨。[注3]没有了《童年往事》里守灵的夜晚,也不似《城南旧事》里的几丝诡异,《冬冬的假期》里生命的亮色在孩童视角里的天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即便是寒子出现,也是有着夏天午后的凉风阵阵,树叶哗哗作响,在树上的冬冬还带着疑惑,而婷婷脸上更是不带害怕的平静神色;路边抢劫时,只见有高高举起的石块,并不见血腥场面的出现,那群孩子还是充当着不知其解的好奇观看者。有人说孩子天真的眼光是最为纯洁,不会夹杂着成人世界的太多世故和无奈。

而镜头处理孩童视角与成人的差异也相当讲究,像寒子在家中被人调戏,寒子父亲进屋。镜头并没有跟进到屋子里面,而是固定机位在屋外。镜头一直注视着那间破败的屋子,一动不动,直至传出叱喝声。寒子父亲在田野里追打无赖,一个长镜头,隔着很远的距离,田边几个小孩看着眼前一幕。《冬冬的假期》里没有多余的情感宣泄,孩童与成人世界间的疏离都是以镜头区分开来,不会过分去接近着暴力或者孩童所不必要窥见的隐秘,而隐藏在散文般抒情与感怀里,类似用意还在其他场景里得到了体现,例如阿古寻牛未果,一干人敲着锣沿河边找他,原来他是躺在木桥上睡着了,但是影片根本没有出现找到阿古的画面;打台球的时候,小舅让冬冬自己玩,转身与女朋友进屋,而后画面切到碧云母亲来外公家提亲。在孩童与成人世界间,侯孝贤表现得如此的克制和含蓄,一切尽在不言中。

冬冬也成为了妹妹的一个参照对象,在婷婷的角度上,她似乎被哥哥和一群男孩所远离,于是她会赌气地把他们衣物都扔到河里,让那群男孩尴尬不已。而直到她在铁轨那被寒子救了一命,她视角里的独特体验才得到了更为客观的还原。寒子待她如同自己的女儿一般,撑一把破伞、背着她沿铁轨送回了家里,她都是一脸平静,并没有因为恐惧而嚎啕大哭,甚至她还主动去接近寒子。而对于寒子的身世悲惨,影片也最大限度不去触及又让观众可以有所察觉。更多时候婷婷没有融进哥哥的小群体里,而是充当了第三者的旁观,毕竟她还未到哥哥冬冬的年纪,很多事情只是隐约知道个大概。因为年龄的差异,外公和小舅才会语重心长地和冬冬说出心事,也许他们早已把他当成一个懂事的孩子,又或者仅仅是诉诸出口,使得父子间激烈的矛盾变得缓和。前后比较而言,冬冬在暑假里的成长到来又是不可避免,他写给妈妈的信都更像是对自身成长经历的记录,温情交流的文字不需言表。而他挥手向小镇的告别,更像是和自己道别。

《冬冬的假期》折射出来的孩童与成人间的距离,被影像巧妙地缩小了,通过孩童的目光来注视成年人的世界,在目光中写下了成长的注脚,在彼此共同注视的世界面前,懂得关爱与理解,学会承受和分担。台湾新电影对于人性美好的纯朴和追求的执着,甚至一直延续到了2000年杨德昌的《一一》里面阳阳对于成人世界光怪陆离的懵懂困惑,但在他身上又突现着成人世界所不可能具有的真诚。

有人说80年代台湾新电影早期作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再现了每个人似曾相识的童年往事,又或者体现了人们在纯真年代里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台湾新电影里真、善、美三个特殊而醒目的字眼,曾经是悲情主题之前,伴随在新电影身边的忠实话题。


注1:把《城南旧事》列为对比不仅是因为题材、年代、散文式、女性笔触的类似,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和《冬冬的假期》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处地方。有人解释过当年《城南旧事》的出现是带有政治意义,不知道在台湾在两年后的《冬冬的假期》是不是巧合回应的信号?!

注2:苗栗县“海线”的闽南文化与“山线”的客家文化泾渭分明,侯孝贤祖籍是广东梅州客家后代,因此《冬冬的假期》里铜锣地区风貌、所说的语言是属于“山线”的客家文化。

注3:查证资料后表明这并非错觉,苗栗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冬春季雨量较多,而六月至十月为台风多降暴雨。气温全年平均约为22度,温和而不炎热。



2005.4

 6 ) 冬冬的假期

用儿童视角记叙了冬冬暑假在乡下爷爷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众多琐碎的无法理解的大人世界,多条事件线交错着——母亲不太顺利的手术、小舅叛逆式的恋爱与结婚、小舅发小的抢劫伤人,疯女人被奸污后的流产等等,把闲散的暑假掺杂成冬冬无法全部理解的成长历程。众多的中远距离镜头很好的把握了冬冬那种旁观及被排斥之外的儿童心理,而影片最后爷爷的那段教导,是逐渐把冬冬带入进大人世界的领路灯,终究是要告别的童年,一场不那么美好的成人礼。

 短评

《冬冬的假期》对于我是治愈系作品。任何时候都温暖如初。"我们的世界观在小时候已确立,整个拍电影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会拍电影,因为你有这个童年。"记得有次廖桑跟我聊侯导,说他怀念白羊座青春活力的侯导:“他现在越来越处女座了” 我们都哈哈大笑,明白为什么。朱天文是侯孝贤的镇定剂

7分钟前
  • White Mint
  • 力荐

系统地看了侯孝贤的电影,觉得他是一个抒情散文家,他的电影有独特风格。然而,他真正厚重的作品,大概只有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吧。侯孝贤电影整体思想水准,是远逊于杨德昌的。

10分钟前
  • 曾于里
  • 还行

想起我的童年哎,夏天都会去姥姥家,姥姥对我们很好,尿床了也不会挨打,白天家里孩子多,到晚上姥姥会把藏着的甜瓜拿给我们吃,我们那里把甜瓜叫“甜半夜”,我还问我吃两个是不是就能甜一夜;直到现在每年夏天都会去;我哥哥也是这样嫌弃我,男生出去玩女生不要跟。

15分钟前
  • 星空无语
  • 推荐

悠悠漫漫的夏天,戏水、抓乌龟、粘蜻蜓的童年。心事懵懵懂懂,成长来得突如其然。 给朱天文+侯孝贤的组合点赞~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记忆唤起。算是杨德昌+侯孝贤的双重气质合体作。

23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

此类片你拿它没辙,再不羁的人也很难对它说不。

24分钟前
  • 胖大海
  • 推荐

以前乡下姑姑家后面有个疯子住着,不过我没有和她打过交道。我也知道很多小孩会在放牛的间隙,去水里打滚,然而我没去过。就记得我任性地在爷爷门前的大树做了个简易秋千,对面就坐着剥花生的奶奶,我摇啊摇,风吹过来,阳光也照进来,虽然后面我摔下来了,但想起来那样无所事事一下午可真是惬意无比。

25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杰作。想到了《城南旧事》,清新动人,孩子眼中龌龊的成人世界。【电影资料馆】

26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哥哥和妹妹的两种视角:哥哥看到人与家庭的牵扯,从不会问好到主动告别,学会与体制和睦共处;妹妹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遥远,和寒子同属于族群的边缘人,可以彼此帮扶,却宁愿相忘江湖。成人世界像夏日树荫里透出的光,多多少少投射到儿童的生命里,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天气晴了我也去铜锣转转。

3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冬冬下车走到路边向远处小河里的伙伴挥手说再见 看上去很美的尾声竟然不能再想下去 一旦再见伙伴已变成小舅和小舅的朋友们

33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前一秒冬冬应承小舅要保守秘密,下一个镜头直接切到外公电话报案,侯导少有的黑色幽默。孩童的世界观里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不顾虑后果。 PS:大概是侯导剪接得最多的一次,借冬冬的叙述和视觉,在继《童年往事》之后又畅游一次回忆之旅

36分钟前
  • 伏熱
  • 力荐

每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傻子,孩子们往往会跟着无聊的大人以最大的恶意来对待他们,然而他们对孩子们的爱却是无可比拟的。妹妹倔强的下楼跟病床上的寒子一起睡的时候,我心里不由自主的就当她是帮我圆一个心愿,帮所有曾经恶意对待身边的傻子的人表达那份迟来的歉意。二七区富达花园ZUKZ1

39分钟前
  • 迎夕
  • 力荐

好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会有一个疯子,包括我也是,真是奇怪的记忆深刻,无忧无虑的假期后面还有一条满是忧虑的副线。依然是生活的细节与童年的回忆。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乡村之于我并不是欢愉之所,但也是童年的模糊背景。同样是面对不解风情的大人,面对充满秘密的世界,同样是短暂的探亲和漫长的回家的路,同样如东东所说:“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我都记不住了。”早已埋伏下莫名的隐忧。

43分钟前
  • 57
  • 力荐

【2】厉害,自成的语法显得非常强悍又充满力量,并且和影片所展示的内容形成了两重相反的呈现。(镜头和文本的组织形式充满新鲜的力量。如果说《无间行者》是用镜头组织传达意识形态的电影,冬冬假期的组织的本身和组织的传达,几乎是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双重相反的呈现。张力教科书。)

48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小舅的爱好奇怪,他会趁火车开之前给女朋友买衣服和鸭货,可是却在她怀孕之后对冬冬说绝对不要奢望从自己家里拿走一分钱。寒子的爱也很奇怪,她抱着妹妹冲出火车轨道,因为替妹妹上树而摔倒流产,可是俩人没有最后一面,道别的话也一句都没有,打着那把伞头也没回地往前走了。外公的爱好奇怪,他拿着棒槌追着小舅打,可是却私底下做了很多事情,走了半天去看小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离开了,脸上依旧挂着若无其事的表情。冬冬的假期里看见了好多奇怪的爱,那些人总是做一些和自己的爱不太一样的事情,一个夏天过去了,冬冬会和一起玩过的小伙伴告别,他一次也没有给留了电话的那个小伙伴打电话,也许夏天过去之后,一起玩乌龟赛跑的小伙伴们也就这样消失在假期中了。

50分钟前
  • 遇见火烧云
  • 力荐

仲夏的乡村,粘人的妹妹,生病的母亲。冬冬的故事像极了〔龙猫〕。不同的是,〔冬冬〕是以一种孩子的视角去体察生活。顽皮与烦恼间,淡淡的烟火气,软化着人心。100分钟的电影,一段冬冬的假期,一声再见,无比的留念。不是离别的离别,妹妹的那一声“寒子”,道出了多少温暖啊!欸,鼻子酸了~

52分钟前
  • 小马.王
  • 力荐

犹记得杨德昌《一一》里的那个小男孩,虽然他的存在和安排对主线的故事并无甚影响,但是把整个大人的世界穿针引线,结尾葬礼上的一封信叫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掩面而泣。到了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更加直抒胸臆,透过小孩的视角辐射大人的世界,外公眼里不成气候的小舅,未婚先孕的小舅女友,妈妈的手术,外公的神秘和严厉,全都融进了冬冬写给妈妈的信里。这个夏天无疑给冬冬的童年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白色的长筒袜、跟屁虫的妹妹,爬树、乌龟赛跑、戏水、偷麻雀,目睹偷盗、处处洋溢着欢脱的稚气和童趣。最揪心的一幕是妹妹绊倒在铁轨,被麻癫救下一命,即使是一只小鸟的死,也足以让妹妹伤心到落泪。愿天真无邪的冬冬和妹妹永远不要长大。

5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七月不是观影天,片中鸣蝉室外流火,一边吹电扇一边看完,片中鸣蝉犹噪耳边

5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十一二岁的孩子猛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新鲜体验和陌生情感时,用力张大眼睛试图去理解和体悟的状态,实在有种朴拙谦卑的力量,与后世的同类电影要么生怕不够萌不够幽默,要么像《囧男孩》虽有灵动细节,始终还是人为地涂抹一层糖果色彩不同,致使本片无法超越的是观察角度,而非技巧

1小时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