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的悲剧1984

剧情片日本1984

主演:药师丸博子,三田佳子,世良公则,日下由美,草薙幸二郎,南美江,三田村邦彦,仲谷升,蜷川幸雄,野中マリ子,志方亜紀子,清水綋治,高木美保

导演:泽井信一郎

播放地址

 剧照

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W的悲剧1984 剧照 NO.2W的悲剧1984 剧照 NO.3W的悲剧1984 剧照 NO.4W的悲剧1984 剧照 NO.5W的悲剧1984 剧照 NO.6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3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4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5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6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7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8W的悲剧1984 剧照 NO.19W的悲剧198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5 19:48

详细剧情

  20岁的三田静香(药师丸博子 饰)是一名热爱表演的纯真女孩,她经常到公园的无人露天剧场练习演技。为了参演剧团的新戏《W的悲剧》,静香参加了主角的选拔考试,最终同期学员菊地香(高木美保 饰)获得出演主角摩子的机会,而静香只获得了只有一句台词的女佣这个角色。  《W的悲剧》巡演大获好评,却在大阪遭遇危机。剧团当家花旦羽鸟翔(三田佳子 饰)的恩客堂原(仲谷升 饰)病发,死在羽鸟的房中。为遮掩丑闻,羽鸟以摩子这个角色作交换,要求静香在媒体面前承认自己和堂原的不伦关系。为了梦寐以求的角色,静香接受了羽鸟的请求……

 长篇影评

 1 ) 从结构分析《W的悲剧》

进入七八十年代,日本电影随着四位殿堂级大师中三位的先后离世而归于平静(沟口健二1956,小津安二郎1963,成濑巳喜男1969,只有黑泽明仍然在继续创作,但数量极少,20年内只拍摄了4部影片)。没有领袖的日本电影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突出特点就是以今村昌平、山田洋次、大岛渚、熊井启等为代表的一批中生代导演开始崛起,他们逐渐占据了日本电影主流地位。这一时期的日本电影多为现实主义题材,主要表现为反思战争以及对经济高速发展中人际间情谊疏离、唯利是图心态的批判。
泽井信一郎不是日本一线导演,[W的悲剧]也只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但此片却一举摘得当年日本12个奖项,并且入选《电影旬报》百年百部佳片。
[W 的悲剧]讲述电影学院青年进修生三田静香为争取话剧女主角而出卖自己的故事。影片在昏暗的镜头下开始,交待静香为了通过出演考试从而献身剧团男主角。这是她第一次出卖自己。导演对此未作任何多余的叙述,似闲笔般带过。[W的悲剧]剧本结构很有特点,运用对称调度以及回朔的手法使影片丰满而极富张力。泽井信一郎把影片分为两部分:电影——戏剧,也就是现实人生——虚拟人生。另外通过羽鸟翔——三田静香——森口昭夫三位重要人物的对称关系暗示静香的未来。静香第一次出卖自己是为了通过考试,但实际上对方并未帮到过她。最终她还是通过自身实力获得了角色,虽然是只有一句台词的佣人。静香再次出卖自己时,戏剧冲突是处于高潮的。为了获得主演,她不惜放弃了灵魂。从肉体到灵魂,自我的遗失加重了,但也表明她对事业前途的更加渴望。两次出卖自我,不能简单理解为静香追求名利的功利心态,这其中确实有这种因素。但是也能体会到静香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导演不是在歇斯底里批判一个青年对于前途的扭曲心态,而是在最大可能放大静香于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自我选择的矛盾心态。森口昭夫选择了自我,三田静香选择了另一条路,她的未来就是羽鸟翔的现在。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导演把故事说完了,剩下的就看你看不看得明白了。
[W的悲剧]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结局的处理上。上文已经提到导演对于故事最终结局的表述,但这是基于导演观点上的,他讲了他认为的故事。那么,[W的悲剧]是否还可能有另外一种结局呢,答案是有的。当静香大获成功的出演后,昭夫站在剧场外,此时被无辜剥夺主角的菊娣手持利刃冲向静香,昭夫上前为静香挡了这刀。故事在此处也可以结束,以昭夫的死来完结。悲剧的力度会扩大,静香则将会和昭夫同路。这样的结局仍然保持了原先的结构,只是重点转移罢了。两种结尾,更喜欢何者,全凭主观感受,我更倾向最初的剧本。从表面上看原先的剧本悲剧力度被削弱了,但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静香的未来就是羽鸟翔的现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W的悲剧即是更为深刻的女性悲剧。

 2 ) 一个女演员的成功法则

1、一个女演员的成功法则

在影片中,三田静香从一个热爱表演的菜鸟,成长为一名明星演员,是有其“成功法则”的,而且,这样的成功法则对于今天想闯荡娱乐圈的女生,很可能仍然是有效的。

三田静香的“成功法则”,大概有下面三条:

其一,“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三田静香是真爱表演的,而且有一定的天赋,关键是,她非常努力,日常训练之外,她还经常到公园的无人露天剧场练习演技。此外,她兼职负责剧团的不少杂务,都能够任劳任怨。

其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无所不为,不惜一切代价。为“前辈”、剧团里的当家花旦羽鸟翔“背锅”,就是三田静香的“机会”!涉世未深的她一开始是拒绝“背”这个“锅”的,但羽鸟翔开出助其上位的条件后,她的行动是带着惊恐的,但她的内心应该是无比坚定的。背负“骂名”根本不算什么,况且“演”得足够好,“骂名”也可以转化为同情。而牺牲自己的“同学”,是必须的,不然,何来的垫脚石?

其三,“成功”之后,一定要和那个优柔寡断的“自我”“割席”。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不可避免要放弃纯真的“爱情”的。

2、一个女演员的“独白”

三田静香的“丑闻”暴露后,剧团开会要“开除”她。而当家花旦羽鸟翔力排众议,为她“辩护”,于是有了下面这段经典的“独白”:

“我们演戏不是为了向观众宣扬道德,私生活和舞台又有什么关系?谁说私生活不干净的人就没有资格上舞台?是谁?谁有资格站在舞台上?大家有这个资格吗?安惠女士(剧团中的老戏骨),为了维持这个剧团,为了创作一出喜欢的戏剧,但是没有钱,打工的话又不能排练,那时,你难道没有用过美色?我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我站在这个舞台上,休息室里堆满了鲜花,这些也许都是我的那些男人们的功劳。也有人给我买过票,给我买过衣服,请我喝酒吃饭,帮我交房租,只是,只是没有人死在我的身上。这孩子跟我一样,是我二十年前的翻版。大家难道不是这样吗?不是一边干着这些事,一边演戏,这样过来的吗?安惠女士,你难道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在大家的内心的角落里,不也是这样想的吗?如果炒了这个孩子(三田静香)的话,我就退团。”

3、你不仅要演戏,更要演“人生”

三田静香爱演戏,也会演戏。但只会演戏,她可能仍然无法成名,她还需要演“人生”,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丑闻”之后,三田静香如愿得到了她心仪已久的角色。于是,剧团为她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在这个“交代”会上,三田静香以其精湛的“演技”,硬是把“丑闻”演绎成“真爱”,她的角色也成功从“心机婊”转变成楚楚可怜的“弱女子”。

对于演员来说,舞台上的演技不够好,是能够用生活中的“演技”来弥补的。有时候,混娱乐圈,会演戏不如会做人。生活中的高超“演技”还有一种比较高端的说法,叫做“情商高”。

从落选主角后喝得酩酊大醉,并对森口昭夫以身(“心”)相许等情况来看,三田静香一开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的“戏精”。

经历过以火箭速度上位这一役后,三田静香成熟了,尽管她“很讨厌另一个自我”(三田静香在影片中的台词),但她已经学会“和她好好沟通”了(三田静香在影片中的台词)。

这个会演戏,更会演“人生”的女演员,是由药师丸博子饰演的。她的年龄、形象以及演技,都与影片中的角色匹配得天衣无缝。

4、分裂的人生:开灯、关灯

三田静香有纯真的一面,但她从不装纯情。影片一开始,她就和剧团的一位“前辈”(伍代淳)上床。无依无靠的她一方面想找个依靠,另一方面,她内心也是真的喜欢这位“前辈”的。但她却只是伍代淳诸多露水情缘中的一段而已。

三田静香有点忧伤,但也坦然面对这段单向的无疾而终的感情。

反而是在面对森口昭夫的真爱时,她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她隐约知道,光鲜的舞台与纯真的爱情往往是不兼容的。

失魂落魄的三田静香喝醉后跟着森口昭夫来到了他的“狗窝”。

在森口昭夫的“狗窝”,在以身相许之前,三田静香一次又一次地关灯,而森口昭夫一次又一次地开灯。这场反复开灯、关灯的戏,应该给绝大多数的观众都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这场戏确实是影片中的经典段落。

开灯、关灯,是森口昭夫在遇到真爱的拘谨,也是三田静香面对真爱时的逃避。对于三田静香来说,她宁可接受苟合,也不敢贸然接受真爱。

对于演员来说,“真爱”很可能是牵绊,很多时候是一道必须跨过去的障碍。此时的三田静香,其实还没有到必须面对这个“牵绊”的时候,但醉心演戏的她,已经做好了为舞台牺牲“真爱”的准备。

当然,开灯、关灯的指涉或象征,远不止如此。这场戏的精彩在于,它的涵义是多元的、无限的。

如果一定要给这场戏下一个定义,我会笼统地称之为“分裂的人生”。

5、告别与谢幕

菊地香(三田静香的“同学”)得知自己被取代的真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行刺三田静香。危急关头,森口昭夫义无反顾地挡了上去,替三田静香挨了一刀。挨刀的时候,森口昭夫手里还拿着要送给三田静香的一大束花。

“我们约好的,如果你成功的话,我就送一大束花给你,这就是告别吧。”

“恭喜你!就这样吧。你也是替罪羊啊,为了喜欢的东西什么都肯干。”

这是痴心的森口昭夫被刺后的令人心碎的“告白”,他就是那种愿意为爱而隐藏自己的男人。所谓“无私的爱”,大抵如此。

三田静香当然是爱森口昭夫的,她若不成功,这份爱尚有可能,她成功了,便只能舍弃爱情而献身舞台了。

森口昭夫被刺后,三田静香甚至没有去医院探视,因为她之前编好的爱情故事不容质疑。

但是,对这份爱情,她还是需要有一次“体面”的告别的。

在离开他们曾经同居的小房子后,三田静香又折返了,她遇到了带客户来看房的森口昭夫。她没有靠近,真情流露(既是真情实感,也是“表演”)地说:

“现在,轮到我了。自己的人生,必须好好走下去。虽然舞台上的角色都不能持久,但我还是梦想当演员。我知道自己有点傻。因此,不是两个人,我想一个人从新来过。你看看自己,因为讨厌自己而不演戏吗?我虽然很讨厌另一个自我,但我会和她好好沟通的。”

森口昭夫也曾经是个演员,他因为讨厌自己而放弃当一名演员。在某种程度上,他选择了和三田静香截然不同的人生。

森口昭夫深知痴迷表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也知道割舍真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因此,他含泪“大度”地说:“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告别演出吗?”

三田静香再次本色“演出”:“另一个自己在说千万别哭,在这个时候要笑。”

三田静香笑了,然后,给森口昭夫来了一个优雅的“谢幕”。

影片在三田静香的“谢幕”中定格,影片至此结束。

这个定格镜头,绝对算得上是影史上最佳的结局之一。

6、夏树静子与《W的悲剧》的影视版本

《W的悲剧》改编自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夏树静子的同名小说。

二战后,日本文坛盛产推理名家,横沟正史、松本清张、江户川乱步“三巨头”横空出世。他们佳作频出,誉满天下。

夏树静子是稍后于“三巨头”的日本推理大家,更是日本首位具备国际知名度的女性推理作家,她的代表作有《天使已消失》、《蒸发》、《W的悲剧》、《第三个女人》等。

《W的悲剧》也是得到美国推理大师埃勒里·奎因推崇的作品——实际上,《W的悲剧》也是向埃勒里·奎因的经典推理系列《X•Y•Z的悲剧》致敬的作品。

《W的悲剧》是夏树静子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品,自1983年被改编成电视剧以来,至少有三个电影版本:1984版、2010版、2019版,电视剧也至少有两个版本:1983版、2012版。

在诸多影视版本的《W的悲剧》中,1984电影版无疑是其中唯一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影片的艺术水准甚至已经超越了原著小说。

7、久石让

久石让这个名字似乎是和宫崎骏捆绑在一起的,其实,为宫崎骏的影片配乐,只是久石让配乐生涯中的一小部分。

近半个世纪的配乐生涯中,久石让给近百部影视作品做过配乐。宫崎骏之外,他也曾给北野武的多部影片配乐,这些配乐也多半成了经典之作。

《W的悲剧》的音乐也出自久石让的手笔。久石让的音乐在《W的悲剧》中的存在感不像在宫崎骏、北野武的影片中那么强,但也很好地烘托了影片的灰暗色调。

 3 ) 小记

这也是一部小时候听过名字的影片,因为当时被国内引进过,可能在电视上放过几次,对我来说唯一的印象大概也就是这片名和一个隐约的年轻女主角。

这次完整的看了一遍,对我这个感性主导的人来说,影片那种略偏凄婉的格调,尤其配上久石让大师的配乐(想想宫崎骏动画中的女主吧),带来的印象比较深刻。故事本身虽然仅仅是一个年轻少女的一小段经历,但配合80年代前后(日本)的社会状况,你会发现它反映的还是一个普遍现实,社会留给女性通向事业或梦想的路是非常狭窄的,真正获得成功的女性往往是通过了不同程度的各类代价而换取的,这似乎已成了看不见的社会法则,而这也许正是第三个也是本片真正所体现的宏观上的W的悲剧吧(前两个分别是戏中戏的摩子的,和戏中的静香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外表艺术性的本片丝毫不差内在的社会性。

另:药师丸博子浑身散发的像是萌芽阶段的青春气息本身也为本片的主题增色不少,看了本片中的她才想起近些年似乎在某些日剧中见到过一个中年版的带着知性气度的似曾相识的脸庞。

 4 ) 人生若只如初见

是一见钟情的女子。
也不是怎样美丽,也不是怎样聪慧。
所以之后,她会那样为人生做出选择一点也不奇怪。
昭夫其实是知道的,静香只是不甘心,扑了全部心血青春去换的东西,哪怕有一点点微弱机会也要死死抓紧。
只是他不知道,那个狠命要自己长大的孩子已经陷得太深,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戏剧。
他不知道,她那时在房间里念着台词:第一声铃,第二声铃,音乐起,场内灯熄灭,拉幕,开始!
然后,真正的人生戏剧开始了。
她是女主角,他是男主角。

W的悲剧。
“W”指代的是“Woman”。
为了理想,静香付出那个时代女性所珍视的一切。贞洁、名誉。最后损失了爱情。
拧着性子说不在乎的那个人,其实是放在心底的。
只是欲望蒙蔽了双眼。
请你来看我的演出吧。
那是已将自己推至无路可退地步的静香给昭夫的人生最后一件宝物。
不可能再回头。

他与她邂逅在露天舞台上。
送她回家。她立定在窗前,提着裙子谢幕给他看。
最后分手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动作。
只是站在庭院中优雅弯身的女子,眼中早已泪光闪动。

还记得你初见时的那份美好。


PS:药师丸博子真是适合的演员,开篇时候静香疲倦摇摆着走向窗前的样子就像个孩子。

 5 ) 生不如死才是悲剧

很是精妙的结构,递进结实到位,人物关系对应丰满,在欲望中前行的人类,在与别人欲望的交叉中曲折蜿蜒,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威胁,有的最终会呈现真相,有的谎言能够安然到底,就看你命运如何。
片中拉来拉去的灯线以及跳来跳去的拿顶上的海报情节,对整体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与点题。

 6 ) 献给女人们的爱情

终于看了84年的版的《W的悲剧》,药师丸博子果然不愧是传说中的loli中的战斗机,身上混杂的那种复杂的少女特有的纯真和诱惑的味道和那稚嫩的嗓音真是相当地有杀伤力。

舞台与真实交织这个构思本身,到如今早已是被玩透了的架构。但若是触到了某种契合的弦,还是能轻易地收买到一批观众的,比如刚完结不久的青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夏树静子的原小说大约地拉过一点,也看过详细的情节简介,或者说情节剧透。总的来说,是一个关于女人和爱情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算不上很工巧的结构性映衬,但在主题上也大约是有所相映的。

爱情之于女人,女人之于爱情。

昭夫说,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场戏吗的时候,心突然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
记得选拔开始前,静香在窗口那句动情地台词和羞涩的谢幕,记得那个不断地开关的摇曳的灯光,记得那个雨天的早晨冲出门去说没有机会还伞的少女,记得那个洗衣房尴尬的夜晚,记得说我们一起租这套房子吧那个有些笨拙的男人。
我向来是号称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但这段一见钟情却纯粹美好的让人想相信。还有梦想。
静香临走前无论怎么跳着也揭不走那张海报,不由让人想,它最初是怎么能够贴上去的。
相比之下,翔的故事虽算得上真挚,却充满了中年的风尘之气,夹杂了太多东西,让人分不清它的成分。一个用爱情和物质填补被生活和寂寞吞噬的部分的女人,她可以理直气壮活着,或者万人唾弃地被毁灭。

爱情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没有人能说昭夫公演后的那束花不是爱,也没有人能说翔穿着绸质的睡衣扑在死去的堂原身上的那不是爱。但它们的颜色温度和形状都如此地不同,仿佛让人找不到它们共同的本质。
而对于静香来说,爱情又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某种温暖,某种依赖,某种想要却不敢伸手的退路,某种拥有拖住自己向梦想前进的魔力的东西。只是,起码,不是没有它就不能活下去的。
所以,她最后跟它挥手告别了,一边挥手一边说,另外一个自己告诉我,这种时候应该笑着。
昭夫的掌声是寂寞的回报,静香最终决定要了一个欣赏她的观众而不是一个爱自己的男人。

我相信起码编剧和导演是有意将演员的事业、梦想和现实的艰辛做为关键字眼来阐述的。它们从现实层面上都比爱情来得伟大。女性主义一点的角度说,翔和静香都选择了牺牲爱情,选择了自立和事业,或者,她们直面了自己的欲望并勇敢地去追求。
正是这种看起来路线正确的选择冲突上不理性的爱情,故事才变得让人感慨。
不过,这样的选择究竟美不美,值不值,或者究竟是不是这么冠冕堂皇,旁人说的不算,导演编剧说的也不算,只有当事人心中明白。或者当事人也未必明白。很多人会说,静香是勇敢的。但其实,也许,她只是逃走了,顶着梦想的披盖让自己从即将失控的爱情中慌忙地逃跑。
喜欢翔在餐厅里的那段话,仰着头,微晃着鞋跟和酒杯,用着自嘲的声音说,我觉得他真的被那个小女孩给夺去了。
爱情与很多微妙的虚像纠结在一起,渐渐地滚成了一个大球,变得与女人的所有都有关,却又与爱情本身无关了起来。

其实个人认为,菊地香刺伤昭夫的一幕相比整部剧未免显得相对仓促生硬,更像为了给一个了结和新的开始,而没有很好地铺垫。
不过好在,昭夫好好的或者。若是他在那一刀死了,这故事怕是会不小心堕入卖悲剧的俗套而少了很多的光彩。

 7 ) 幸好还有掌声

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W的悲剧》,我一开始看的是在《十月》或者《收获》上刊登的剧本。开头有一幕:女主人公试镜失败后,和一个爱慕她的男人去借酒浇愁,然后回到了男的家里。她把灯关了,他打开,她又关,他又开,她再关,他再开。房间里一明一暗的交错着。。。

那时候我还太小,看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就扔下了。后来无意中看到电视里在播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已经接近尾声,又莫名其妙地把结尾记住了:女主角向男主角缓缓地作了一个拉起裙摆鞠躬谢幕的动作,男主角长久的为她鼓掌。。。然后出字幕才知道就是之前看过的剧本《W的悲剧》呀。

这在当时是个很有新意的电影。两条主线交错进行,一条是剧院正在排演的著名侦探剧《W的悲剧》,一条是演员们为梦想而挣扎的真实故事。20岁的实习演员静香相信做个好演员要有生活阅历,于是她把自己献给了一个资深男演员。她似乎想说服自己这是爱情,她问路边的小狗:我是不是恋爱了?问河里的鸭子:我是不是变得比较有女人味了?最后失神地对自己说:大概就是这样吧。。。最终她得到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

然而,鬼使神差,静香无意撞见了头号女演员的富商情人在幽会时暴毙。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头号以出演重要角色为条件肯求静香替她扛下丑闻。静香答应了。她把富商的尸体抬进自己的房间,自言自语着:一遍铃,两遍铃,拉幕布,开始!然后冲向电话叫救护车,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部戏。

在记者招待会上,静香编造了一个柔弱小演员与多情老富商之间似包养似真情的故事,居然获得了媒体的基本谅解和同情。她就伴随着舆论的巨大争议而走红了。(这个路数后来在娱乐圈还是得到了广泛使用的嘛。)

静香把真实的痛苦带进戏剧,演出大获成功。她向那个爱她的男人,那个因为不愿迷失自我而不再演戏、宁可当个落魄的房屋中介的男人告别:“请不要说让我们重新开始,我怕一听到就会忍不住扑进你的怀抱。”然后,就有了前面提到的那个百感交集的谢幕动作。那一幕为什么那么感人呢,也许是因为男主角坚定的掌声吧。

原来,爱情不是自欺欺人的幻觉,爱情注定是“因为了解所以慈悲”的产物。原来,相爱并不一定要在一起,也可以选择只作她/他的观众。原来,人生面临很多抉择,最先最容易被牺牲的—— 就是爱情。

 8 ) 关于此片

结尾部分中静香几次跳起试图揭下天花板上的海报一举,回味无穷:生命中有些东西是注定你会与它擦身而过的,梦想与现实的高度(或距离)使它永远可能只是个梦想......
另外这部电影的配乐非常棒.当时小,不知道配乐者就是著名的久石让.还有萨蒂(Satie),百听不厌的Gymnopédie NO1.

 短评

昭夫因为自己的真诚痛哭直似假意而放弃了演艺生涯,而静香将演戏与现实中的情绪表达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内在追求的迥异注定了必然的结局。最后的掌声与谢幕不仅仅是对执着坚韧的赞扬,更是对纯真往昔的挥泪道别。要想继续演戏,就必须逢场作戏,以专业精神全身心融入戏梦人生。【8】

6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编剧很巧妙地把夏树静子的同名小说扩充成了一个戏中戏的架构,不仅在类型上不再拘泥于推理的模式,而且在剧情上还会有所映射。在表达的主题方面,小说中的W意即women和watsuji一语双关,电影中则重点强调了女演员这一职业的不易,好在导演安排了一个明亮的结尾,算是对悲剧一词的化解。

8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能够理解三田静香继续坚持表演的主观意志和决心,却不太能相信她还能获得必须的客观条件。主要是前面一场戏,不仅处理的有些“过火”,而且本身所造成的逻辑结果也不足以支撑出结尾的情绪表达。因为按照常理,当前女儿的扮演者菊地香首演之夜持刀闹场揭露换角真相之后,三田,甚至还有那位扮演母亲的女明星的演艺之路都应该宣告终结了。毕竟,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那摆着呢,这不是你的主观意志所能左右的。所以个人认为,这场戏似乎应该改做相对没那么激烈的:菊地香因受不了被替换和“三田竟然演的比我好”的双重打击而自杀(当然要未遂)!更重要的,她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此一来,既提供了触发反思星路历程所必须的意外事件,也保证了继续坚持下去所必须的客观条件……

1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总而言之。。。脑残萝莉历险记是一部好看的偶像剧,戏剧冲突强烈,故事脉路明朗,音乐的主题是久石让的绿之安魂曲。药师丸博子不愧是当年萝莉中的战斗机!!!

14分钟前
  • 推荐

三田静香的“成功法则”,大概有下面三条:其一,“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三田静香是真爱表演的,而且有一定的天赋,关键是,她非常努力,日常训练之外,她还经常到公园的无人露天剧场练习演技。其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无所不为,不惜一切代价。为“前辈”、剧团里的当家花旦羽鸟翔“背锅”,就是三田静香的“机会”!涉世未深的她一开始是拒绝“背”这个“锅”的,但羽鸟翔开出助其上位的条件后,她的行动是带着惊恐的,但她的内心应该是无比坚定的。背负“骂名”根本不算什么,况且“演”得足够好,“骂名”也可以转化为同情。而牺牲自己的“同学”,是必须的,不然,何来的垫脚石?其三,“成功”之后,一定要和那个优柔寡断的“自我”“割席”。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不可避免要放弃纯真的“爱情”的。

1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双双交织。互相隐射。很少见到着墨不多却明白地一箭双雕者。所谓女性关于事业家庭两难衡。以及圈子潜规则以及静观内心种种。结尾很美好。很梦幻少女街。就这样。完美谢掉青春涩梦一幕。导演虽系男性,仍然完好把握到原著的意思。改掉悲剧,够不到高度。却更时代化并且驱动性。

18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重看#三年前短评:一个女演员卑微的明星梦。静香付出巨大代价才换来扮演主角的机会,在演出成功后独自谢幕长达五次的镜头看得好想流泪。三年后再看W,依然为年轻的药师丸细腻入微的表演而震撼,为女性百折不挠的命运欷歔。这大概就是所有年轻女演员梦寐以求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级别的不朽演出了吧

23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力荐

正面看待“献祭”这种被主流认为是伐害人性的观念,或者说,它强调人有献祭的权利

27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角川展从原田世知过渡到药师丸博子,强烈对比被ひろ子的丰富层次演技震撼到,最后向观众谢幕,电影院的人都鼓掌了,第一次非电影节非舞台挨秽遇到影片结束鼓掌的。

29分钟前
  • 推荐

因为太喜欢昭夫,所以对于药师丸博子的美,多少有些不能感同身受……虽然像昭夫这样的好人大概也只会被后者吸引,她们美丽,野心勃勃,而且最重要的是,绝对不会为爱情停留。影片无论是最开始那种八十年代港片的氛围,还是后来对剧团的刻画都很有意思,拉灯的桥段真的太经典了。

34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八十年代电影产业崩溃后,角川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和日活桃色电影不同的是,主打纯情青春剧。招牌女主角药师丸博子。剧中剧的嵌入结构。一次次泪光闪闪的脸部有力特写,让这部全片充斥做作演技的电影,而突然变得真实感人,而也就更加的“电影”了。

35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静香对着男主的两次谢幕,第一次纯真的可爱,第二次泪眼婆娑。很难不想起那句“恨不相逢未嫁时”,但是正如另一位女演员说的,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的,代价与后果都是心甘情愿承担的,所有的悲剧都怨不得别人……看到一句“药师丸博子果然是loli中的战斗机”直接笑死

38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推荐

《首演之夜》《W的悲剧》《未麻的部屋》,女演员自我修养三部曲,只要能站在舞台上,演员什么都会干,戏中戏原来真是取自之前看过的夏树静子的同名推理小说,舞台同现实重叠,真我假我虚实莫辨,以身外身,做梦中梦,有一个地方,与众不同的人能找到平静,丑陋可以变得美丽,异类不受到回避而能得到欣赏,那个地方就是剧院,在舞台上,你就是一千个观众的上帝,药师丸博子灵气逼人,

39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年代太久远了,看了没啥感觉也可能我看的心不在焉

42分钟前
  • Frankel
  • 较差

人生与舞台的双重变奏,台上演绎着别人的人生,而台下也要努力经营着现实中的生活;戏剧与现实本就是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相互渗透,其边界在哪早已模糊不清;一个演员成功的光芒与背后的心酸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切身体会,而梦想的实现总要伴随着某些东西的失去,戏剧总会落幕,而人生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43分钟前
  • 伊菲吉妮娅
  • 推荐

應該改叫《W的獻身》。

45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配音版太恶心了。。。

4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8/10。[法国中尉的女人]之后双套层结构的又一典范,利用剪辑的相似性缝合舞台与现实界限,小酒馆对谈通过变焦镜头产生推远拉近的效果加深静香选角失败的内心变化,视听对比强烈、节奏鲜明。男人给她爱情,可被乏味生活围裹的爱情注定死亡,她只是将自己的憧憬告诉了男人,然后卖掉了真实自我换取梦想。

5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女人的悲剧与演员的悲剧交错,药师丸博子年轻时候真是萌,和剧里的中年女演员飙舞台剧的时候也很精彩。没找到原音版的看了配音版纠结死了,背景音乐都变调是怎么录的音……还在staff里看到妹尾河童,是他做的舞台背景啊

53分钟前
  • 唔想郁本郁
  • 推荐

速速围观:蜷川幸雄<老爷子也是此片的:舞台监督>

58分钟前
  • kan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