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爱在罗马 剧照 NO.1爱在罗马 剧照 NO.2爱在罗马 剧照 NO.3爱在罗马 剧照 NO.4爱在罗马 剧照 NO.5爱在罗马 剧照 NO.6爱在罗马 剧照 NO.13爱在罗马 剧照 NO.14爱在罗马 剧照 NO.15爱在罗马 剧照 NO.16爱在罗马 剧照 NO.17爱在罗马 剧照 NO.18爱在罗马 剧照 NO.19爱在罗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3:5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愛上羅馬》

《愛上羅馬》相比於伍迪艾倫近年的作品無疑還更加輕巧,主要是超現實輕喜劇的風格,故事線又分成四條風格主題看似互不相關,甚至連時序速度都對不起來,看時會覺得如果直接剪成四段式的結構會不會更適合呢?但交錯的安排多少還是讓電影有了些整體感,主題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可供人玩味。

四個故事每個都算有驚喜,我滿喜歡Alec Baldwin遇見Jesse Eisenberg的今昔虛實,敘事觀點從Alec Baldwin開始,他介入Jesse Elsenberg的不倫戀情故事後就變成了一個超現實的敘事者,整個故事像是他的回憶,但他又可以和其中的男女主角交談互動。愛情的表相與實相,對藝術與知識的碎念賣弄算是伍迪艾倫的老招式,但看來還是令人愉快。

當然也很高興看見銀幕上久違的伍迪艾倫自己演出的故事,美國和義大利兩對未來親家的相見歡,本來看似是嘲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價值的緊張關係,竟變成一個對藝術名與實的狂想喜劇。Roberto Benigni演出一位平凡的中年男子莫名其妙變成媒體狗仔追逐的焦點,看當代最有名的義大利喜劇演員和伍迪艾倫的合作總是讓人期待。這兩段故事當然說不上多有份量,但做為導演重回狂想喜劇的風格,以及演員身影的記錄自有其價值。

當然背景放在羅馬除了觀光美景之外(本片十足的觀光客觀點),自然也是向費里尼電影致敬,最後一段一對鄉下年輕新婚夫妻來到羅馬夢想著未來的生活,卻各自遇到了外遇的誘惑。丈夫意外遇見妓女Penélope Cruz (西班牙人跨國來演義大利美女),妻子則撞見義大利明星還一起進了飯店房間,這情節根本是翻拍費里尼首部長片《白酋長》,當然時隔六十年慾望更為自由奔放。

要說這四個故事有什麼深刻的感動也說不上,大概就是一點作者的幽默,一點致敬,一點觀光客的自嘲。但相比於這陣子看的一些娛樂片的那種黏膩,伍迪艾倫這種有點脫離時代潮流的復古與輕巧也是滿好的調濟。

 2 ) 重複自己的努力

看Woody Allen變得越來越像看雜文選或是專欄集結。老人家一年到頭忙不出一個錯綜複雜的大故事,也能攢幾個小的趕個集。太考慮我們好這口的了。

To Rome with Love 是久違的大雜燴,Social Network那小伙子怎麼去年沒去演午夜巴黎呢。除了高一點以外,那絮絮叨叨、自我中心的勁兒,簡直就像是Woody Allen近親繁殖出來的好孩子。而Owen Wilson和他一比,簡直就是從片場臨時拉來的替補運動員,謙虛好脾氣得太不像話,快點重拍一遍吧,或者可以照葫蘆畫瓢在德奧邂逅上世紀初那一幫牛人。

Ellen Page在Inception裡是愛學習好學生,到了Woody這裡就開始演尤物,神經質又虛榮的角色和雙面米蘭達其中一個米蘭達想來也是血親,或者是很久以前那個眼睛很大、身體其他部位都很小的另一個小女孩努力演的尤物。其實為什麼那些號稱只看演技不看外形的獎項(中國好演技?)不創新一下,關注那些硬件不行但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演尤物的女演員和男演員呢。

而那個叫Allison的女同志,和我同名不同命到如此地步,您為何每部戲都是這麼認真的製作,而對手從天然呆新聞男到美利堅文豪到羅馬左翼愣小子都這麼銷魂呢?澇得澇死,雖然你好像曾經出現在一個漫畫風格的青少年片裡,以白化病患者的造型暗戀著怪怪的男主角,不過概率依然很讓人不忿。

電影的一切都熟悉得像另一部電影,當然導演還是無可挽回的老了。但怎麼能不愛他再一次把自己賤兮兮的擺在台上,左一句、右一句對自己明貶實褒得大聲攻擊著。知識分子的酸腐勁兒就這樣跨越了太平洋,如餿風拂面,徐徐而來,身邊隨時攜帶一個骨瘦如柴、風姿綽約的知識分子女伴/老婆,大家引經據典的逗逗嘴、打打趣兒,以前學到的知識和理論怎麼也能派上用場。

重複自己就重複自己吧,看到鮑德溫躊躇著不敢踏上石子鋪成的小姐,刻薄尖銳的點悟著年輕的自己,可是幾個鐘前的飯桌上,他脫口而出的不還是當年那個女子隨口編出的病名(我也應該有這個能力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勸以前的自己容易,勸以後的自己難。

總之快去看吧,時間對的話,去的路上把我稍上,我實在改不了看電影看兩次的臭毛病!
而現在,天氣看來好像要下雨,晚餐是燉菜類的健康食品,鬍子很久沒有刮了,晚安!

 3 ) 爱情是什么

接连两天看了三部“城市情歌”,侯麦的《人约巴黎》、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相互映照,颇有意趣。

法国人侯麦讲了三段巴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讲了四个法国的爱情故事,美国人伍迪·艾伦则又投桃报李,讲了四个罗马的故事。三部片子都由创作者自编自导;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平行结构,讲述并无交错的几段爱情;还都选取地点而非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仿佛这些错综复杂的爱情不是重点,它们发生的城市才是。

他们对爱情的阐释各不相同。侯麦的讲述里,爱情始终伴随着偶然与不可捉摸。你以为把它抓在手里实实在在的时候,它其实已悄悄远离,你心灰意冷不抱希望的时候,它又不知正埋伏在哪个转角,等你路过,来一场突然的惊喜。爱情于这位古典大师镜头下总是停留在最本真、最纯粹的心灵感受和言语交流层面,恋人之间,女性与女性朋友之间,男性与女性朋友之间,永远有关于爱情的无穷无尽的话题。他们反反复复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试图发现自己的——更多时候是别人的——内心,但又始终无法或不愿通过努力获得。

安东尼奥尼的关注点则不同,在这里,爱情被抽象为欲望,脱离头脑,放弃讨论,只纠缠于身体。欲望让追求而不得的对象变得美好无比,一旦欲望成真,随即失去魔力。有人因此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以永远保有心中虚渺的想象——那对刚邂逅便分离的恋人,在两年后终于重逢,男子却始终将抚摸抑制于肌肤数寸之上,不愿看到实际的触碰打破一切;有人则不顾一切投入激情,等现实承受不了再四顾茫然——那个游走于妻子与情人之间的男人,在非凡的快乐之后,不得不对两个女人都报以谎言。很难对这两类做法做什么评判,也许无非都是自私,然而爱情本来就无法拿理性衡量,只等愿意上当的人两眼一抹黑扎进去。

伍迪·艾伦当然更有趣些,嬉笑怒骂,顺手拈来,浪漫与甜蜜之外,更多的是戏谑与嘲弄。在他展现的图景里,爱情早已不是爱情本身,不是头脑中的爱恋或肢体上的激情,它变成一种复杂的考虑,掺杂着各色现代社会剥离不掉的因素:金钱、权力、名望、地位;自尊、虚荣、荒谬、无情……伍迪·艾伦爱不释手的一类故事便是最佳例证:性感、夸张、冲动、无脑的艺术女青年——在《赛末点》和《午夜巴塞罗那》里这个角色属于斯嘉丽·约翰逊,显得颇有说服力,《爱在罗马》里身材平板只余叛逆的艾伦·佩吉显然无法支撑这一设定——常常令众人倾倒,当曾经的靠谱男青年终于下定决心肯为她抛弃旧生活时,她已在向下一段生活和罗曼史进军了。爱情于她,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刺激新奇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性感美丽的证明,是整个失意生活的精神支撑,然而这不是因某个特定的人而起的,它只是一种泛滥的情绪,其中虚荣、夸张、空虚与想象的成分,远远超过爱情的本质许多。

一路看下来,三位导演的爱情故事似乎自然而然形成一条线索:古典-现代-后现代的爱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无数前人反复吟诵的话题至今仍不衰减,在不同的时代里,爱情总有不同的侧面。再退一步说,即便所有侧面都已展开,所有探讨都已穷尽,所有陷阱都有提醒,不亲身经历一场,人们总是不肯甘心的。

城市在这里提供这些爱情故事的背景,也成为诱发动因之一。巴黎、罗马、海边小城,确实成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例证。倘若换了其他城市,很难想象仍有同样故事出现,比如侯麦片中那对不断在巴黎各个公园约会的情人,如果换在阴霾沉沉的北京,早就因无处可去而绝望了。

【for 新民周刊】

 4 ) 小老头的大智慧

怎么办这部影片动摇了《Black Mirror》在我心中2012排名第一的地位!!还有哪个元素不是我的爱吗?光是小潘潘贝尼尼无敌艾伦就已经直接到high点,外加其他众星云集,整个100分钟合不拢嘴,欢乐地不知如何是好。

Penelope Cruz的潜能必定只有疯导演才能发掘,阿莫多瓦自然不在话下,《午夜巴塞罗那》更是惊艳至极。荷里活显然不是她的伊甸园,亦不再是阿汤哥身边那怂逼模样,好好回到巴登身边做自己,全世界爱她。演技方面实在无与伦比,不断提醒老客们叫自己米莉的认真模样,实在太他妈带感了……

最爱电影之一《美丽人生》让我记得Roberto Benigni,相信和Woody Allen合作会有高手过招的快感。Jesse Eisenberg继续走nerd路线,曾经演朱诺的Ellen Page怎么感觉一夜长大了,有些小神情确实还挺诱惑。几位妻子都演的很出彩,尤其是亲家聚餐那几出戏,笑到扑街啊!!!

所以说再具争议也是大师,作品里强大的信息量体现犹太人特有的超凡智慧,Woody Allen永远伟大。

还有就是,意呆利好美!

 5 ) To Rome with Love《爱在罗马》:罗马旅游宣传片

要不是看Woody Allen的新片《爱在罗马》,我都忘记了罗马曾给过我多少的震撼。一开头,威尼斯广场立刻把我拉回到了许多年前初到罗马的那段记忆:宏伟而凄惶,每个角落都是历史。罗马的松树如雷斯庇基笔下的调调一样,顽强而生动地在镜头里一扫而过。Ellen Page眼中的帝国广场,Hayley口中的西班牙台阶,都在黄昏下沐浴着金子的光芒,仿佛亘古不变的传闻出现在了眼前。Woody Allen无疑是爱罗马的,但同时也带着自嘲:看这些不学无术、只知道高蒂的美国人!

几个美国人,一群意大利人在罗马的多线索故事,在这个古老而荣光的城市中被Woody Allen演绎得意犹未尽,令人喟叹。我最喜欢Alec Baldwin的故事。作为著名的设计师,他回到三十多年前居住的罗马,看到Jesse Eisenberg 和Ellen Page演出的一段似真似幻的故事——说得清楚谁是真,谁是幻呢?Baldwin仿佛看到年少的自己,坠入明知不可能却无法控制的情网;Ellen Page饰演的小清新、小文青,抢自己女朋友的男朋友时爱得天雷地火,却在下一刻转身就走,毫不留情。你只是她的过客,这句话在多少人手里变成了现实。

小夫妻出轨一段,则是Woody Allen对男女关系本质揭露的火眼金睛。Penelope Cruz饰演的风骚妓女一出场,多少双眼睛到了她身上;而Milly瞪着一双纯洁无辜的大眼睛,大腹便便加秃头的明星也被她手到擒来。“是出轨然后后悔好呢还是不出轨然后后悔好呢?”是永远的两难处境。Robert Benigni演技了得,他的“小公务员之死”演法的一夜成名奉献了本片最辛辣的讽刺。而最令人捧腹、最幽默的段子则数Woody Allen自己献上的势利的米国中产阶级——他最拿手的那一种。从飞机上的"I don't like it"开始,这个右倾保守美国中产就与他准女婿家意大利殡葬业的工人阶级家庭格格不入。亲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someone died?”笑翻全场。他势利、小气、偏执而神经质,真真假假,我觉得他在许多地方演得是自己。付小费时他说“这里是欧洲,用欧元应该比美元打个折扣”,结果他自夸自己智商150时他老婆讽刺他:“这里是欧洲,你的美国智商也应该打个折扣”。可这么个人,硬是锲而不舍让他亲家站在浴缸里唱歌,还在舞台上设了个莲蓬头,把他亲家捧成了在淋浴下唱歌的全球歌王。

作为欧洲三部曲的第二部,Woody Allen既发挥了他对中产阶级的小嘲讽与小同情,又有对男女关系的深刻见解——然后,还有罗马。Milly站在万神殿前面找不到回家的路,镜头360度一转过来,全是传说啊;片尾的西班牙广场,奥黛丽赫本吃过冰淇淋的浪漫之城,杂乱无章又有自己规则的古都,是否也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一样呢?

更多影评请见王小心 http://wangxiaoxin.net

 6 ) 我爱你苍老的容颜

与前几部的欧洲城市情书相比,伍迪·艾伦 的《爱在罗马》(To Rome with Love)只能算差强人意:电影的多线小故事更像生硬的《伊索寓言》集而非整合相洽的有机体,让人不免怀疑老头有敷衍罗马发行商的嫌疑。但这并不是说电影不好看。《爱在罗马》的摄影师沿用了《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的摄影师戴瑞尔斯·康吉(Darius Khondji),罗马在他的镜头下宏大、动态,充满应接不暇的细节。而伍迪伍迪·艾伦本人出演的歌剧导演杰瑞喋喋不休劝说亲家,意大利葬礼师吉安卡罗尝试歌剧表演一节更是笑死人,是整部电影最有看头的片段。

《爱在罗马》由四个独立的故事小品组成。美国游客海莉(杰瑞的女儿)在罗马邂逅政治激进的意大利人权律师米开朗基罗,二人迅速陷入爱河决定结婚,海莉的父母飞来罗马首次拜访亲家。另一线是成名的美国设计师约翰重返自己年轻时在罗马的小巷与寓所,时空穿越重逢年轻的自己,重温一步步爱上女友的好友,来罗马度假的失意女演员莫妮卡的过程。第三线是意大利小镇的新婚小夫妻安东尼奥和米莉来罗马谋生,阴错阳差彼此分离,各自遭遇离奇经历。最后一线讲罗马一个普通的小中产阶级员工里奥普尔多莫名其妙一夕成名,由此而至的种种特权与困扰。

这四个小品开篇都极有趣,每个也都越演越荒谬,充满了伍迪·艾伦标志性的尖酸讽刺与人物笑料。让人失望的是这些故事的收尾:平庸、说教,预料之中的大团圆结局与故事本身的尖刻犀利完全不成正比,让人不得不怀疑老头子是在给剧本凑数呢。

在《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的纪录片中伍迪·艾伦说他是“数量论”的信奉者,“只要一直拍下去,总会拍出几部好的来”。这采访是在《午夜巴黎》大获成功之后拍摄的,伍迪·艾伦坦诚他对《午夜巴黎》的态度与其他任何一部电影并无不同,他还调笑自己并不理解观众与评论家们的口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会获得商业成功,有些不会。以这样的角度看待《爱在罗马》,也许伍迪·艾伦就是在耍老顽童的心性,他无意对剧本过分雕琢,好想法坏想法统统拍出来再说。这是天才的任性,也的确只有他这个级别的天才才敢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圈里如此任性。然而即使坏想法也还是有着伍迪·艾伦独特的闪光点,罗马的嘈杂、生活的荒谬、人性的懦弱、人生的奇妙逆转都在这四个小品里一一呈现,四两拨千斤的功夫依旧高超。

但伍迪·艾伦终究是老了。《爱在罗马》是他自2006年的《独家新闻》以来首次出演自己片中人物。歌剧导演杰瑞这个角色神经质、强迫症,认准了一件事便絮絮叨叨啰嗦个没完——这都是伍迪·艾伦在荧幕上的一贯形象;但这个不肯好好退休的老杰瑞却时不时散发出一种说不清的忧伤。他在听到亲家浴室高歌的专注,在终于将歌剧《丑角》搬上舞台后的满脸虔诚,都使这位可笑的小人物同时具有了一种宿命式的悲剧感。也许是杰瑞心理分析师的老婆总在不断提醒退休与死亡的关系,也许是老头子本身紧锁的眉头和额头上越来越深的皱纹。他让我想到叶芝的诗: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我说不上多喜欢《爱在罗马》,但看老伍迪·艾伦再次出境却忍不住悲喜交加。在这么多位导演中,如果有一天我听到伍迪·艾伦去世的新闻,我想自己会真的痛哭流涕。

 7 ) Amor in Roma

Amor in Roma【1】

虽说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地方早已上映,但是直到我这个夏天去罗马的时候,荷兰的院线还没有排上此片。所以暑假的罗马之行,倒也可以说是给看这部片子做点儿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一天入夜到了罗马之后,坐机场大巴进城,被一个在罗马念书的东欧女生搭讪了一路,不知道是我太想看Woody Allen这部电影了,还是实在是我想不出什么有意思的话题了,我就问她:你看过To Rome with Love么?姑娘答得倒是干脆:I have seen it. But I did not like it at all, the story can happen anywhere, it is not a film about Rome, it just happened in Rome. 饶是如此,在罗马倒是度过了这半年来最开心的时光,不过,不是在特拉维喷泉许愿池前或是西班牙阶梯下,而是在酒店的床上守着internet等企鹅跳的时候。所以若是我能公允地评价这部电影的话,那我一定在撒谎。【2】

好,开始认真谈电影。说实话,Woody Allen这部片子真的“可谈性”不高。无论从剧作,到影调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是整体“笑果”和风格,都乏善可陈——当然不是说不好,影片的笑点自然频出,但是却很难有什么打动你的东西,当然这些也都是跟老爷子之前的一系列作品比较而言。若是这片换作是别的导演的话,也许就可以被认为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小品之作了。但是我们对老爷子的要求总是会更高一些。

当然,所谓“一系列作品”的最好参照系无疑是他的“欧洲文化名城巡礼”。从颇具黑色电影气质的伦敦三部曲,到《午夜巴塞罗那》,再到《午夜巴黎》,城市逐渐从背景变成了电影的主角。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当地旅游局投资拍摄的。2000年以前,是纽约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穿梭自如、游刃有余,他的电影某种意义上简直成了纽约地标。但是进入欧洲城市的Woody Allen,一开始却尝试只将城市当成一个背景板来展开故事。伦敦三部曲中的城市只是给电影提供了一个场地,独家新闻、网球以及游艇这种东西都非要有城市来提供一个语境才显得合情合理。这三部在他整体系列中略显沉重的作品(甚至死亡来得都有些沉重,虽说也不乏Woody Allen式的戏谑),欲望与犯罪成为了主角,Woody Allen鲜有的暂时摆脱了那个具有自嘲性质的对中产阶级、(小)知识分子的“可爱”(adorable)展现【参见胤祥:http://www.douban.com/note/197730444/ 第二段末尾】,而将这种展现嘲讽转化成更为严肃(或是假意严肃)的批判和质询;同时被质问的对象,也从中产阶级转变为等级序列上更偏向于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人群(以及那些一直努力往上爬向这个阶层的人们)。

从这个意义上说,伦敦三部曲完全不关乎“欧洲文化名城巡礼”,这个系列旨在探讨一些别的问题(欲望与犯罪),只是好事的批评者和影迷将这三部其实也不尽相同的片子(Scoop明显基调更为Woody Allen式,而其余两部则完全不属于typical的Woody Allen)联系在一起罢了。

从《午夜巴塞罗那》开始,Woody Allen貌似开始重新寻找审视一座城市的角度,但是很显然,巴塞罗那在此片中仍然仅仅是一个背景板,影片有相当的段落甚至出离了Barcelona,城市仍旧只是给这段三个人的情事提供了一个美丽而又浪漫的场所罢了。但是到了《午夜巴黎》,巴黎(或者说文化史面向上的巴黎)已经一跃成为了故事的第一主人公,所有人物的出场、故事的推进以及段子,都是为了展示那个“流动的盛宴”。我们当然不能说Woody Allen抓住了巴黎的精魂,事实上,Woody Allen只是讨巧似的借《午夜巴黎》表达了某种文化怀乡症,只不过凑巧这个文化怀乡症的载体——巴黎——实在是太过招摇,以至于招摇得耀眼了。而《午夜巴黎》也好似是Woody Allen一生江湖地位的一种隐喻:一个似乎心在欧洲的美国人,美国人貌似都很难懂他,而爱他的人都在大洋的彼岸。

回到《爱在罗马》。虽说全片中充斥着罗马的大街小巷【请原谅一个刚去过罗马并且在旅行的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爱上这个城市并且现在还比较激动的人,小小地罗列一下:开篇的是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其次警察独白的地方是威尼斯广场,再然后我们可爱的associate producer Maggie问道的地方是天坛圣母院的台阶下,而接下来就是明显的特拉维喷泉许愿池;片中Woody Allen夫妇遥望的以及片末的就是著名的西班牙台阶、西班牙广场和古舫喷泉;以及中段,在我们的脸书老大Eisenberg的介绍和小硬糖Ellen Page展现“文化”时闪现的两次斗兽场亮相以及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前的广场,而Ellen Page,Eisenberg和女友夜晚路过的是纳沃纳广场喷泉】,但是这些罗马的地标性建筑大多只出现在开头和结尾,中段出现的一些也经常只作为空镜出现,除了夜游斗兽场一段,罗马真正作为城市进入了影片的叙述,在大多数时候,罗马完全游离于整个故事。若是你看过《给朱丽叶的信》,你觉得《爱在罗马》很多段落是在维罗纳拍的我也毫不会惊讶。总体来说,就跟那个东欧MM说得一样,这四段故事可以发生在anywhere,罗马只不过会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浪漫一些罢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爱在罗马》也展现了Woody Allen的全面回归:1)Woody Allen式的碎碎念,要比Larry David和Owen Wilson叨逼叨有趣多了,特别是饭桌上劝亲家去舞台一试身手以及最后念念叨叨说“亲家,你真是好嗓子,我发誓我不说这个话题了,但是真的,你嗓子真好;老婆你不知道啊,他唱得有多好”;2)浴室唱歌搬上舞台以及贝尼尼的爆得大名也是典型的Woody Allen式的戏谑;3)Baldwin时不时不知是人在现场还只是“灵在现场”的comments是不是让你想到了Anne Hall里面那个打破了第四堵墙的无时无刻都可以向银幕外的观众发表评论的Woody Allen?4)对于贝尼尼最后重回尘埃的调笑以及未婚夫妇各自出轨的处理方式到处彰显着written by Woody Allen。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我还是有些失望。就是哪怕最Woody Allen的片子,他都会尝试一些不同以往的突破,但是这次我却只看到了一个纯正的Woody Allen,没有任何脱线的或是不脱线的惊喜,而仅仅就是一个Woody Allen在那儿。也许就是这点,特别的不Woody Allen。很多“国际化”的导演在拍摄意大利的影片时候,都会多少有种意大利式的节奏。比如Billy Wilder影片序列中有一部是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两代情》。虽说这是部“节操丧尽”的喜剧,但这部以意大利背景的影片却有某种典型的意大利式的喜剧节奏,不同于《热情似火》和《玉女风流》的连珠炮般的段子,《两代情》的喜剧性来得更为舒缓和南欧浪漫,不知道这是Billy Wilder有意为之,还是拍意大利不这么拍不行。但是在Woody Allen镜头里的意大利,喜剧的节奏仍旧还是Woody Allen式的,而全片也处处洋溢着Woody Allen,哪怕贝尼尼这种难于变成别人的主儿,都显得是那么的Woody Allen。而那些以前时不时冒出来的“反/超Woody Allen”的东西却始终都未出现。《爱在罗马》就在经典意义上的Woody Allen的剧情节奏下,四平八稳地走到了最后。

也许年近古稀的Woody Allen已经不屑于像以前那样玩一把优雅的长镜头(《子弹飞越百老汇》里面的两场场面调度真是教科书级别的),也不再醉心于炫技式地结构出一部编剧精巧曼妙的剧本(《开罗紫玫瑰》、《性爱宝典》构思是多么的匪夷所思)。《爱在罗马》也许真的是老爷子像中国成语里面说的那样,返璞归真。没有花哨的机位走动,没有诡奇的情节故事。老爷子只是用简洁轻盈的手法,轻轻松松拍了四组故事,在罗马,如此而已。

但是我仍然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原因正如我开头讲的那样。罗马是美好的,无论是对于在那儿度假的奥黛丽赫本,还是对于《甜蜜生活》里的Anita Ekberg。Woody Allen虽说没有突破任何他自己的风格(当然,也许他根本无意于此),但是还是讲述了四段有些许曼妙,些许滑稽、些许无奈,但是却妙趣横生的小品。对于一般的导演来说,也许只是一部三星(也许是四星?)的作品;对于Woody Allen这个级别的超凡匠人来说,恐怕还要减去一星;但是当真想想,老爷子能再活跃再蹦跶的日子也着实不多了,当真觉得是看一部少一部了,所以也就有了现在的分数。当然,对于他来说,对于他的电影和影迷来说,几颗星根本就不是重点。

【1】Amor是Roma反过来,第一次在旅游手册上读到这个的时候,感觉这座城市真的好奇妙;
【2】这个表达实在是太曼妙了,前几天从我朋友的影评处学过来了。

 短评

感觉巨长巨长,Woody Allen完全是在自娱自乐,编的几个故事都荒诞不堪,把意大利人彻底耍了一遍,喜了个剧。空有了罗马的景致,却没了罗马的风情,就连罗伯托贝尼尼,也不再搞笑。最搞笑的居然变成了老头子本人,和洗澡男。全片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操着意大利语红裙爆乳的西班牙美女Penelope Cruz。

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我对老头子那一套彻底审美疲劳了。说点歪楼的,为毛杰西·艾森伯格驼背缩肩走路还有点内八的模样这么销魂啊?真不知道自己还好这一口……

11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小老头一年一部的速度,对于身为的粉丝的影迷还有什么值得抱歉的呢,哪能要求部部都经典呢,像这样一部充满了熟悉的欢乐没什么特别的惊喜的作品就很让人知足了。四个故事平行叙事却是四个独立的爱情故事,吸引人的除了每个故事里明星的个人魅力,况且故事本身也还都很黑色很幽默。★★★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在看了26张盗版盘后终于贡献了一次票房

16分钟前
  • 禅疯子
  • 推荐

老头子是全天下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头子!

19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罗马——资本主义世界的丽江。感觉豆瓣上对这部片子的解析还是浅显了,都没人从意大利喜剧电影的传统和罗马的神圣崇拜(在当代语境就是偶像、明星)的角度讲。

2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为什么大家评价不高,每个故事都还讲的不错,老头子还出境狂吐槽,我觉得比午夜巴黎的故弄玄虚还要好一点。

26分钟前
  • 那可
  • 力荐

因为期待没有太高,反而觉得挺不错的,纯搞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啊~而且确实还是很搞笑的,洗澡那个,哈哈哈哈。而且老头自己终于又开始演了,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啊。

2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美片#600.伍迪艾伦你是多爱费里尼啊?安东尼奥和米莉的故事直接翻拍[白酋长],米莉那个演员甚至有一双酷似朱丽埃塔·马西娜的眼睛……贝尼尼那个故事里狗仔队完全是[甜蜜的生活]的做派,而且还有宗教游行!不过这片子真说不上好,在老头作品里也就30名开外的水平。

3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杰西·艾森伯格与艾伦·佩吉这一对好有爱啊。 伍迪·艾伦的片子即使再漫不经心,仍会有些非常轻松有趣的段落,包括总会有几处好玩的对白,幽默的细节。老头子在片子里面借角色之口说要活到老工作到老,那么,就请一直拍下去吧。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部像梦境一样的电影,把几乎所有人的白日梦都实现了:一夜成名,异国旅行坠入情网,洗澡间歌唱家,主动找上门的性感妓女,玛丽苏粉被影星带回酒店...在一切归于平静的梦醒时分,带着几分遗憾和回味回到现实,却又不失温馨和欢快...意大利人闲散活泼无厘头的性格已经被融进整部电影中了~

41分钟前
  • Joey To
  • 推荐

虎头蛇尾。直到2/3处都相当精彩,但收尾潦草且说教十足,很是失望。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比《午夜巴黎》要好看点,而且颇有几分伍迪早期作品的风采。不过整体还是趋于无聊,只是把几个小段子松散地拼凑在一起。PS:伍迪艾伦的影片跟王朔小说都犯有同一个毛病,就是作品里的几乎所有人物说话都一个味,甚至举止也都带着作者的影子。明明一群人在对话,听上去却像是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

51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随心所欲不逾矩,嬉笑怒骂皆妙文。伍氏小品,笔锋精锐,形散神聚,举重若轻,观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讽刺得信手拈来 赞美和吐槽两不相误 。 感觉他的人物典型性格 被分到了片中更多的人身上。

1小时前
  • shu
  • 推荐

先锋歌剧,文艺青年,爆红名人,高级妓女...罗马的一切在伍迪眼中都带着讽刺的倒影。但到最后,他把这些荒唐可笑的东西都叫做“爱”。也许他想说,正是因为有缺陷,我们才会眷恋一个人、一座城。也许生活的实质就是泥沙俱下,这才是真的值得去爱,爱不是我们幻想中那些完美洁白透明无瑕的东西。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一会儿笑到肚子痛一会儿思考人生

1小时前
  • sabretooth
  • 力荐

老爺子真是厲害,開場四條線鋪開,一條夫妻線岔開成雙線發展,一條年輕人的愛情線反發展成了老人戲,另外一條建築師主角竟然變成了敘事中的第三者,唯一正常敘事的罗伯托·贝尼尼(也是完全羅馬土著的一條綫)反倒顯得無趣了,說的也是老爺子荒謬喻世老段子,人物包含老中青,結局有悲有喜,正到呢!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乱花渐欲迷人眼。

1小时前
  • 不懈不戒
  • 推荐

蛮好啊 巴塞罗纳都是一群热昏了头的艺术家;伦敦是一批消减脑袋往上爬的贵族;巴黎是一批整日白日梦的文艺青年;罗马,每个人都在玩明星或者被明星玩... ...

1小时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