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特拉姆

惊悚片澳大利亚2021

主演: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埃茜·戴维斯,安东尼·拉帕格利亚,朱迪·戴维斯,肖恩·基南,Annabel Marshall-Roth,Rick James,Ethan Cook

导演:贾斯汀·库泽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内特拉姆 剧照 NO.1内特拉姆 剧照 NO.2内特拉姆 剧照 NO.3内特拉姆 剧照 NO.4内特拉姆 剧照 NO.5内特拉姆 剧照 NO.6内特拉姆 剧照 NO.13内特拉姆 剧照 NO.14内特拉姆 剧照 NO.15内特拉姆 剧照 NO.16内特拉姆 剧照 NO.17内特拉姆 剧照 NO.18内特拉姆 剧照 NO.19内特拉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8 20:17

详细剧情

故事聚焦1996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大屠杀事件,29岁的马丁·布莱恩特制造了这场血案,导致35人丧生,23人受伤。马丁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影片将还原并分析这场暴行发生的原因和方式。

 长篇影评

 1 ) 艺术创作与真实社会之间的拉扯

电影的主要事件在发生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是个禁忌,所有人都试图把凶手的名字从历史中涂抹掉。

旅游丛书《孤独星球》中澳大利亚篇会提醒游客,去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的人,不要主动与当地人谈起亚瑟港枪击案,他们或许有亲友在这次枪击案中死去。这部电影讲述了此案凶手行凶之前的一段经历。影片名字Nitram是主人公名字的倒序,是他母亲生造的词,暗示她的儿子发育迟缓,与他人不同。他的名字在电影中没有被提起, 在澳大利亚的新闻中也很少出现。人们约定俗成把注意力留给无辜的逝者与伤者,不给凶手任何知名的机会。

所以,在2020年底,这部以凶手作为主角的电影开始拍摄的时候,澳大利亚社会广泛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担忧: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会不会美化凶手?会不会让亲身经历惨剧或失去亲人的家庭再次陷入当日的痛苦中?

因此,很多平台都试图降低这部敏感电影的关注度: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Channel 9旗下的在线平台Stan,政府没有任何补贴或赞助(除了基本的税务优惠);拍摄地也在维多利亚州的Geelong而不是案发地塔斯马尼亚州。主创人员三番四次解释,不会美化凶手,不会出现杀戮的场面,甚至不会说出凶手的名字——他们会尽可能尊重生者与死者。

这个紧箍咒在上,导演与编剧在艺术创作与社会影响角力之中艰难地产出了这部作品。故事很顺畅,选角很精准,气氛铺垫很到位,但难以避免的缺点就是整部电影主题的着力点很轻很浅。

为什么要有这部电影,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表达是主人公的心理疾病与社会福利网络的脆弱,那未免有洗白他主动杀人之恶。更何况共情是理解的基础,而这种视角必然会让观众与凶手贴近,但这样一来,电影上映必然将引起轩然大波。不知是不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部电影对主角的注视是冷漠的,有距离的,并没有将他作为心理病人剖析。导演所展示的喇叭声、一次又一次的最后时刻才抛出的烟火,痛殴父亲时冷酷的表情,干枯的头发和孩子气的着装,不停在提醒大家他的与众不同。

如果仅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之恶,不谈他生活的环境,那未免有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他在生活中不是没有平静的日子,不是没有朋友,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感。他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敌意,不是没有被挑衅与侮辱过。他就算没有同理心的畸形怪物,那也是人类社会产出的。导演与编剧有试图创造真实的社会环境,母亲的疲累,父亲的颓废,海滩的搭讪,车里的对话,校长的怒吼,邻居的怒骂,医生的问候……但这部电影的社会性也浅尝辄止,有真诚地描述,但没有深层次对话与讨论。

最后,电影似乎把立足点放在禁枪政策上,但这也是电影被诟病的地方。从电影的比重来讲,枪支根本就不是描写的重点,更何况澳大利亚已经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全社会在12天通过禁枪法案,执行地也不错。影片最后单薄的文字介绍根本不足以也不应该作为影片情绪的出口。

这也难怪影评人Keva York在澳大利亚新闻电视台(ABC)对这部电影做出了尖锐的批评:不敢主观,不够客观。一方面假惺惺的不提凶手的名字,一方面仍把他作为电影的主线;一方面事无巨细地刻画他的心理疾病,一方面又难以克制地展现了观察者的傲慢;一方面展示了新闻报道对凶手的刺激,一方面又制作了这部商业作品;一方面强调不同情不理解凶手,但也没有提供情绪的出口;一方面拍了个澳大利亚的故事强调禁枪,但澳大利亚早就做到了:所以说,这部电影到底拍了个什么?

但我没有像她这么苛刻。或许我毕竟是个局外人,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澳大利亚人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一段很多人不敢碰不忍碰的历史。它曾真实的发生过,现在它被讲述出来,或许导演的情感与视角被现实太多左右,但至少他用优秀的电影语言表达了一个如此这样的人竟造成了如此这样的创伤的故事,仅此而已。我最喜欢其中母亲角色扮演者Judy Davis,她为平常人提供了参照物,也作为了惨案的倒计时。她是唯一有可能知道但无力阻止的人,她的疲惫与克制,疏离与母性,麻木与担忧,她的独白,她的漠视,她在等待最可怕的事情发生……这个角色的存在与演员的演绎都太完美了。

最后说一些在搜集资料中的趣味小发现:

Ø 导演Justin Kurzel与编剧Shaun Grant之前合作了澳大利亚其他著名凶案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 以及Snowtown。

Ø 主演是美国人Caleb Landry Jones是在疫情期间来澳拍摄,根据当时政策,他只能见到必要的摄制组人员,这种隔离之下的孤立感,也帮助他塑造了这个角色。

Ø 除了男主角,其余主要演员都是澳大利亚人,Helen的扮演者Essie Davis更是来自案件发生地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

Ø Helen扮演者Essie Davis也是澳大利亚知名罪案系列《费雪小姐探案集》主演,且是导演Kurzel的妻子。

Ø Helen的原型Helen Mary Elizabeth Harvey,是澳大利亚博彩业巨头Tattersalls的继承人之一。

Ø Essie Davis与母亲的扮演者Judy Davis没有血缘关系。

 2 ) 内特拉姆

一种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演员在角色塑造上很棒 独立于剧情之外 或许我们更应该认识到 无论是抑郁症还是任何一种人格缺陷 或是痛苦和压力 在经历的人 或是正在经历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 自身能量的强大 因为沦陷在混沌里 窒息和痛苦都没有把你推向死亡 你仍然在生命中旋转和呼吸 没错 给自己一秒钟感受呼吸和心跳 举动微妙 但是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变化 清醒一下 把这股能量用在正确的路上 不要再用来伤残自我 也不要用来伤及他人 回到爱来 回到自然来 找寻到自己的路。 用爱唤醒彼此,能拯救更多的生灵,挽回无辜的生灵(即便是命运注定,这也是祈祷和祝愿)。 世界如此运转,每件事的发生都会带来思考和学习,这是宇宙的自我,万物皆为宇宙,皆为一体,或许枪支收回也拯救了一些悲剧

任何造就了强大影响力的人都值得被称颂,称颂的不是这些成就,而是他们背负的难以忍受的力量,如此强大,即使成就是否定的是丑陋不堪的,但至少它曾扛过的过人的负担,冲破了牢笼解放了。 至于成就是什么,是不值一提?是丑闻?是惊悚案?是好是坏?不应该被世人所定义,因为那是宇宙安排好的。

你我皆为宇宙

宇宙的真相——love。

 3 ) 图他什么呀?图他不洗澡?

1、该电影虽注明为惊悚类型,但是看了这部电影,让人感到更多的不是惊悚,而是恶心!

2、电影中,男主作为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从小到大受到了周围人的一些嘲讽、戏耍,他的母亲或许有一丝丝嫌弃他。但是这些能成为制造大屠杀(35人丧生,23人受伤)的理由?

3、这种天生智力发育迟缓、不讲卫生、行为古怪的人,本应该是个万人嫌。但是他父亲一直是宠着他(想方设法筹钱为弱智儿子买海景房),母亲也算是关心他(经常去海伦房子看望他,送吃的),海伦富婆更是关照他、理解他、陪伴他,舍得为他花钱。

4、不过,男主既非低能儿,亦非精神病。他四肢健全、不瘦弱,生活可以自理,能开车能弹琴能打枪能摄影。不社恐,能独自进酒吧;不羞涩,能主动搭讪陌生女生(在海边)。

5、评论里竟然还有人指责男主母亲,扪心自问一下,你有这样的儿子,你做得能比这位母亲更好?整天与这样不讲卫生、行为古怪,惹人嫌(经常放烟花吵到邻居)的儿子相处在一起,除了偶尔口头上的争执,母亲有亏待、虐待过这位儿子?要换做是坚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你,也许早就撒手人寰了吧。

6、整部电影中,除了父亲,海伦是对男主最好的人,而且是一个与男主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海伦作为一个富婆,能没有老公独自一人生活了几十年。对于男主,完全是出于善良。不然是图啥呢?图他不洗头?图他不洗澡?

7、再看看男主是怎么对待海伦的:晚上向海伦道晚安(挺好的,男主也关心海伦);

两次同海伦坐车时,肆意拉拽海伦手里的方向盘。

第一次是在海伦路上试车时犯病,被销售打了几巴掌,不长记性。

第二次是在去买机票的路上,狗改不了吃屎,再次犯病,直接导致车祸,害死海伦。

8、就这种畜生,怎么跟他爸坐车时不拽方向盘?怎么他自己开车时不拽方向盘?就跟海伦坐车时忍不住了?身上有蚂蚁爬是吧?这就是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的方式是吧?出了车祸,不死自己死别人。

9、我要是男主这种畜生,在害死海伦后,我哪怕不自首,我也会选择自尽!怕痛就吃一瓶安眠药!不然活着就一直祸害别人是吧?

10、海伦死后,看不出男主有多痛苦,该吃吃该喝喝,该逛酒吧逛酒吧,一觉也是睡到自然醒。拿着海伦的钱,坐飞机旅游、摄影(为了完成已故海伦的夙愿?言情偶像剧?)。

11、纵观全片,导演既没有洗白杀人犯男主,也没有谴责他。那么这部电影拍了两个小时到底拍了个啥?拍了受害者的痛苦?拍了行凶场面的血腥残忍?拍了杀人犯被绳之以法的大快人心场面?两个小时呈现给我的是?杀人犯的传记?

12、该电影全篇用了99%的篇幅展现了杀人犯男主的日常生活,1%的篇幅略带还原了一下犯罪现场。仅凭电影末尾荧幕上几句“现在澳大利亚的枪支拥有量比1996年还要多”的文字,就能说明这部电影是为了反映“澳大利亚枪支管理混乱”的问题?画龙点睛之笔是吧?

13、对于一个丧心病狂的罪犯,作为一名群众,我不想了解他犯罪的“苦衷”,也不想知道他是否忏悔,只想看到正义对他的审判!

-----------------------------------------------------------------------------------------------------------------------------

刚网上搜了一下亚瑟港大屠杀事件,显示资料与电影剧情大相径庭,不得由衷佩服西方国度对艺术的包容性!不知道受害家属看了这部电影该是什么感受。

 4 ) 新一代暴力美学导演再次翻开恶魔的序章

澳大利亚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当年以首部长片《雪镇狂魔》获得戛纳入场券后,再以一部《麦克白》顺利晋升竞赛单元,一举成为戛纳嫡系成员。成名后前往欧美拍片,没想到兜了一圈他又回到自己家乡,重拾当年处女作的犯罪题材,再次瞄准心狠手辣的杀人狂魔。今年的新作《内特拉姆》再度入围竞赛单元,并成功拿下戛纳影帝的桂冠。 枪击案大屠杀的影片我们看过不少,格斯·范·桑特的金棕榈影片《大象》相信是最享负盛名的一部;《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成名前也拍过一部聚焦校园枪击案的《理工学院》,而前几年的挪威枪击惨案更催生出两部作品《于特岛7月22日》和《挪威 7·22 爆炸枪击案》。

▲金棕榈影片《大象》以校园枪击案为题

这类题材往往改编自真人真事,库泽尔这部新片同样地,将焦点集中在塔斯曼尼亚枪击案的凶手身上。然而,有别于还原真实的案发现场,或渲染血腥无度的作案细节,导演着力于对罪犯的分析研究与暴力起源的思考,枪击案发现场只在最后短暂出现,根本没有正面的血腥屠杀描写,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几乎没有杀人情节的杀人魔电影。 这种手法与导演的处女作《雪镇狂魔》如出一辙,用青春成长的叙事来展现边缘青年的成魔之旅,从家庭关系、精神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切入分析这个冷血杀人魔。库泽尔相当擅长人物研究,从主人公和父母的关系出发,他一面受父亲纵容溺爱,另一面受母亲严厉管控,导致他与母亲有一种病态的关系。他离家出走后在一位年长女士身上找到一种柏拉图式的感情,却以对方意外身亡而告终。他获得巨额遗产后愈发迷恋枪支,最后在父亲的离世后陷入绝望,最终走上万劫不复的悲剧道路。

▲精神情绪飘忽不定的主人公

导演将不动声色的暴力美学风格渗透到日常生活情节里,既令人侧目也令人猝不及防,比如主人公失控殴打熟睡的父亲,母亲却冷眼旁观的一幕;他独自驱车前往别墅,并射杀住所里夫妇的场景,均透过极其克制冷漠的视角展现,颇有奥地利电影大师哈内克的风范。而塑造人物时更凸显出丧失理智逻辑的行为,比如主人公先后两次在副驾驶玩弄方向盘,在富婆逝世后独自出游洛杉矶拍下视频录像,类似埋下伏笔的刻画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让观众惴惴不安。这种弥漫着压抑氛围的美学与专注人物心理的叙事处理,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美国独立电影质感,回想一下范·桑特和哈莫尼·科林等导演的早期作品深有体会。 然而,这次新片相比《雪镇狂魔》并没有超越太多。导演表面上有意不下结论,让观众自行推断主人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却始终不免落入俗套的困局。剧本的用意并不在美化主人公,却仍然将犯罪逻辑强加于他无意识的行为之上,比如暗示缺乏双亲关爱、父亲离世等,引导观众得出结论,这种因果关系有悖于他飘忽不定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赢得本届戛纳最佳男主角

最后用字幕卡将这件惨案与枪支管控扯上关系,更令人大跌眼镜,远远偏离了人物研究的主旨。虽说警惕枪支落入到精神病人手上具有现实共鸣,然而,最后除了一声哀叹之外,影片并没有对边缘青年误入歧途有更深层的反省,只不过是为其写下了悲哀的注脚而已,这和我们看过的好莱坞杀人魔题材又有多少差别呢? 幸好,库泽尔选择了一众实力派演员助阵,高水准的发挥维持着可看度,不论是母子两人火花四溅的对手戏,还是男主角的个人演绎,都令人惊艳不已。特别是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这位名不经传的年轻演员将人物时而天真时而邪恶、时而冷静时而癫狂的状态演绎得栩栩如生,戛纳影帝的头衔实至名归。

 5 ) 不如直接禁枪

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他的心理不就是三岁小孩的心理吗,难以教化的,自私的,难以理解常识的,对悲喜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真的需要你们用所知道那么多心理名词套上去吗,分析那么一大通干嘛?

最后对枪支管理的警示不是很好吗,怎么就拉低b格了呢?难道因为不自由,不人文?

管理好枪支,才能保证你自由活着,才是对无行为能力人的人文关怀。

给无行为能力者递刀子的人才是那个凶手,不是吗?

智力缺陷的人本就不能强行融入正常人社会,对两者来说都是会有伤害的。

 6 ) 『与众不同的孩子』

漫漫长夜,说我所思,寂寞何以堪。浑浑噩噩的影子般的“梦游者”,此刻,敲击,字符。『内特拉姆』是近几年看过的少有的优秀影片。每过段时间就会为它写上几个字。上次写忘了是什么时候。已经写过一回。犯罪题材,导演硬把它拍成了一部文艺片。相信你我都能看出不同的感觉。他sha人,却觉得憎恨不起来。

内特拉姆从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放炮仗没有任何问题,他放炮仗不是烧着头,就是烧着胳膊。

不知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母亲说,有一次,玩捉迷藏,他躲得太好,母亲找不着,母亲急哭了,他却在一旁笑。喜欢射击,当时澳洲持qiang 还没明确法规。在家有时母亲说他,影片本身把母亲塑造得比较“强势”一些,有的生活小事,琐琐碎碎地挨骂,他是无法忍受的。母亲总会说他“头发长了”,“衣服上有泥泞”,围绕着这些问题。『布莱克书店』里有一集,对面开了一家大型书店,伙计男二兴冲冲去干了一两个月,那个主管要他减去心爱的头发,可是男二为他那独特的发型,他又回了。

遇到了欣赏的一个女人,是大亨的孩子,看一些影评上有提到。在她家担任除草工,草荒芜了才去,一个孤独富有的女人,继承了遗产,澳洲歌剧迷。他喜欢上了女人。毕竟是可以做他母亲的年龄,母亲欲阻止,认识他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有次开车出去,哼着歌剧的时候,他闹起来,女人方向盘歪了,撞到别的车上,他伤,女人死了。他在女人的房子里独居。但他又极有自己的原则,朋友带他去找女人,威逼利诱,他没有一点兴趣,影片结尾也有对于这个朋友的一种隐隐地“回馈”。

冗长的剧情闷片,溺爱他的父亲,在出去海上冲浪时,父亲的事业、生活一直不顺,”死”看起来也是“意外”。父亲、女友双双离去,这人世间,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母亲与他是如此地“格格不入”,怀念松子的鬼脸。幻灭无常。在案发前,他活得可以很舒服,可他已经没有“活”的动力,发动了著名的案件。爱人走了,我亦死去。人生不过幻梦。骨灰入海,灵魂飘向宇宙,我不过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时间一到,便是另一趟旅行。

 7 ) 揭开恶的序章——内特拉姆(传记 / 犯罪)

分辨率:4K(3840x2160)

电影格式:MKV

画质标准:HDR8

音质编码:AAC LC

电影声道数:6声道

帧数/FPS:24 帧

资源大小:11.60 GB

《内特拉姆》是由贾斯汀·库泽尔执导,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埃茜·戴维斯、朱迪·戴维斯和安东尼·拉帕格利亚等联合主演的传记片。该片讲述了不受欢迎的青年内特拉姆,由于阴晴不定的坏脾气经常导致自己行为失控,在经历心灵防线的崩塌后,最终走上不归路的故事。凭借影片中精彩的演绎,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荣获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奖。

《内特拉姆》改编自震惊澳洲的真实社会事件,影片画风唯美而不失艺术感,表面虽不见血腥,但不言而喻的冷暴力却深埋其中,令人不寒而栗。少年时期心灵受创的内特拉姆虽然有着自己的心理问题,但表面看似强势的母亲为了管教他早已身心俱疲,只能用冷嘲热讽“激励”这个扶不起的“阿斗”。而过于宠溺他的父亲则往往会在儿子闯祸后出面收拾残局,这更让内特拉姆变本加厉,最终贻害无穷。在面对智力受损而情绪不受控制的孩童时,父母的心里夹杂着爱与恐惧的矛盾,往往不经意间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短评

2021戛纳影帝。摄影非常好。导演似乎是要尽力不去剥削(比如就把杀人和大屠杀场景略过去了),但是剧作又束手束脚,忍不住去搞精神分析,建立的逻辑链最后推到禁枪宣传上了(???)。其实写这类人物,剧作就不用去试图让观众去理解或者共情啊……

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只有我爱慕Essie Davis备受摧残的容颜。对于剧场化风格化的影像期待太大了,心理落差一下子有点大……但是结尾是节制优秀的,没有exploit任何。

3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他在无性别猎杀前,亲吻了镜子里的自己。他从来不是懦弱的。小时候,被火花烫伤,问他还会不会玩。毫无畏惧。发育迟缓,被当白痴,他试图合群,一次次被阻止、拒绝。父亲得不到的房子,他怒其不争把他暴揍一顿,拿着一袋钱简单粗暴上门交易被拒,这是他不理解的社会。父亲自杀,他穿上了自觉最得体的衣裳,扎起凌乱的头发,一坛子鲜花,却被母亲当做小丑,葬礼都不让出面。有了钱,他能做自己,能冲浪,能去好莱坞,能买枪支。那颗种子早已埋下,与小朋友们玩烟火,被火花包围的时候,他渴望被瞩目。他平静地看着窗外欢愉的人们,吃完了水果杯,打开了录像机,无性别猎杀。

5分钟前
  • 桂花糕Quincy
  • 力荐

只有人物状态,没有动机甚至没有事件。你不能说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告诉我。一个精神病患者一旦有了枪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多无效台词和镜头,这种题材也能抒情真是万万没想到。

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7.5/10。《小丑》1.50版。随着房子、爱人、父亲的一一消失,观众可以脉络清晰得看到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被逼疯的全过程,仿佛在观赏凌迟之刑。最无力之处是你找不到能变好的方法和该指责的对象,重点根本不是武器杀人,满洲里的大象、电视中的出国。爱情救赎的粉色泡沫被亲手捏破,最后车上的鲜花分外艳丽。

10分钟前
  • 乍暖
  • 推荐

符合预期的病态感。或许适合与《凯文怎么了》双片联动。两部作品对女性意识到自己生下无法控制的怪胎的恐惧/焦虑表达得都非常到位(这部的母亲角色造型气质很有《凯文怎么了》里斯文顿角色造型的意思,或许有意为之?)不过《凯文怎么了》的恶意是清晰发自反社会主角之手的利箭,这部的恶意则混沌得多,融在所有角色共同呼吸的空气里

13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怎么跟多兰拍的似的……

14分钟前
  • Mumu
  • 还行

没有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视听裤泽尔也依旧可以做到,高饱和度的蓝天、花草、海滩、小狗、黄色小车,看似艳丽温暖的镜头中他对intense的氛围掌控低调而高效。clj disturbing af 但一直把爆点压着演,暗流涌动的能量太强了(firebug本来就很戳我)【he's like joe alwyn (slightly uglier but 19910221x better version) 唯一弱的地方是结尾字幕直接控枪了,醉了,不是character study啊?(哦对了片中出现了韦尔曼版珍妮盖诺主演的《一个明星的诞生》>3<)

16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推荐

核心问题是整部电影的内容跟创作意图不搭,最后强行转到意图的感觉,让电影本身和表达目的各自都面临头重脚轻的尴尬境地……

19分钟前
  • 心生
  • 较差

3.5 反高潮的处理让本来应该更加压抑的故事因为高潮的缺失,反而在全片过程中都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每一步成因都沾染着鲜血,每一个经历都有着恶的原罪,这才让人毛骨悚然。命题作文的完美表达。

2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天真乖戾同时潜伏CLJ演技精湛的孩童般脆弱脸庞,Judy Davis和Essie Davis的表演则是反照主角心境的玻璃幕墙。蜂鸣和唱针噪音不断增强如同脑海难以消音的混沌,不设立场的聚焦影像既为未来潜在悲剧信号对滥用枪支发出警告,又把镜头对准新闻失真在勾勒恶魔字词虚焦中的枪手「失常」前兆的心理面貌和散点社会病态,肩负探讨视角的剖析。艳阳海岸的杀机如何滋长?报复社会的恶行无从归咎元凶,亦无法解答。惨案转播穿越两重屏幕牵连枪声未绝的当下耳鸣,结尾倏忽切断与屠杀事件的冷静处理合为一种屏息沉浸状态,默然黑白留给观众缓释,却在噪声波频沉入更深无力:鲜血已经酿成,无需直视赤裸尸体。恶的序章不过虚张,主角与父母名字刻意隐去,Nitram,Martin,反写就像Redrum的预示,合群法则的清剿是厌世之始。

28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全程看得屏息凝神,危机被推向爆发的过程拍得尤为顺畅。男主表演竞争力太强,现在最看好他!结尾太可惜了,为什么给了政治化这么强烈的落脚点,甚至出现得有一点突然和说教,落在人文关怀上不好么?有没有武器,被边缘化的病人都容易走向爆发。

31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最后竟然是禁枪运动……

33分钟前
  • 我很饱谢谢
  • 较差

1.5 / 2021年了,居然还有如此陈旧的“心理”电影。绝对单一的叙事宰制,套上标准的家庭和社会模板,各种偶然情节毫不偶然地叠加,还得加一些时兴的多媒介目视,然后就拼凑成了一篇沉稳、克制、感伤且不乏大师气象和人性洞察的特稿了。实在是不知道这种电影除了证明我们当下彻底(创作的、理解的、所谓“治疗”的)的无能之外,到底能为认识这样一种“病症”带来什么……BTW台版译名真是令人作呕啊。

3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一部纯粹的关于恶的电影。男主从小就是一个反社会人格者,他对痛觉、对烧伤这样强劲的惩罚结果丝毫不敏感,甚至只记得这个事件让他上电视(被关注)了。他没有任何的善,对于helen的感情也不过出于对家庭的逃离的,在直接导致了helen的死后,连承认自己是罪魁祸首的勇气都没有。同样,他也直接导致了父亲的死,眼泪都不曾流。他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父母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去理解他了,然而连他自己都理解不了自己,更何况父母。影片结尾,他在枪杀当天早上亲吻自己在镜子中的脸,我想镜子中的自己也是恶魔的形象。整部影片看着太过压抑了,在事先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屠杀的电影后,从电影开始便在等这个注定的结果,仿佛等一场即将到来的死刑。反高潮的处理虽然加深了影片的余味,但却无助于观众发泄压抑,一切都闷着,让人不敢再看第二次。

40分钟前
  • 嗨嗨
  • 还行

库泽尔希望构建某种日常,累积的强度,有如范桑特的《大象》。《内特拉姆》从美学上可以视为2021年听觉本体论影片之一,噪音与歌剧指向了主人公主观的具身体验,噪音形成一个可怖的世界,后者宿命地生成叙事,Helen必须出现,然后用死亡形成创伤。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影片大量使用的浅焦镜头中,却显现出了对于混乱外部的无兴趣,或者被完全归结于个体主观。时常出现的慢镜头以及风格化的视觉效果如烟花,海浪,DV则如同一部直男版本的多兰,且均存在潜在的恋母情结,但托名为Nitram的Martin毫无疑问是发育滞缓的。

4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还行

当年《佛罗里达乐园》和《三块广告牌》就有留意CLJ,没看走眼~该角色与他随兴浪痞性格几多相似。像未发育健全孩童一般痴傻嗜玩、歇斯底里,父母满脸抒写无能为力,导演很明显在从精神心理与家庭教育双向分析整起事件成因,压抑克制的节奏及最后反高潮拍法稳稳当当,只是结尾突然抛出来控枪的议题不免去题万里。

50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现实太沉重,他本应被温柔耐心对待,虽然我支持枪支私有

52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眷恋有关塔斯马尼亚的一段记忆,但这部电影太窒息… 演员太棒。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世界上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异类”呢,我不知道。Nitram在大海中的镜头,蓝天碧海之下N苍白的皮肤和凌乱的金发让人绝望,谁有能力对他说Its going to be fine呢?没有。这种事情早晚必然会发生,但是发生之后,世界还是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上帝没办法拯救那么多破碎的灵魂,一部电影也是一样。

56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越是想当然地做反向推倒,试图解答出一种“正常人”的逻辑,越是导向了个体的特性,与末尾引申出的共性的呼吁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1小时前
  • 刘浪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