酩酊天使

惊悚片日本1948

主演:志村乔,三船敏郎,木暮实千代,中北千枝子

导演:黑泽明

播放地址

 剧照

酩酊天使 剧照 NO.1酩酊天使 剧照 NO.2酩酊天使 剧照 NO.3酩酊天使 剧照 NO.4酩酊天使 剧照 NO.5酩酊天使 剧照 NO.6酩酊天使 剧照 NO.13酩酊天使 剧照 NO.14酩酊天使 剧照 NO.15酩酊天使 剧照 NO.16酩酊天使 剧照 NO.17酩酊天使 剧照 NO.18酩酊天使 剧照 NO.19酩酊天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2:17

详细剧情

影片描述了在二次大战后的日本,透过绝望与希望,混乱与秩序的夹杂,在动荡的时代中无所适从的人心来隐喻战败后彷徨无助的日本。日本满目疮痍,到处充斥疾病与失业的毫无人生希望的灰色画面。一个日日买醉的医生给一位年轻力壮的无赖汉治心病和肺病而未成功,松永的兄弟冈田也来到此地。冈田的歌声勾起了美代的回忆,美代是他的女人,他来的目的就是要带走她,松永出面阻止失败后,因刺杀冈田未果,反被刺身亡,而冈田对松永的死法,深感痛惜。

 长篇影评

 1 ) 臭水沟与一番街

《泥醉天使》1948

7分。

黑泽明早期的作品。先聊故事,一个负责任的,志村桥扮演的外凶内暖的嗜酒如命的医生,为三船扮演的混混治疗肺结核病,三船虽然内心害怕却顾及面子不愿承认。人物的内心描绘的很细腻,人物性格的对比也非常突出且矛盾。表面看起来凶横恶煞的混混,内心却是脆弱而柔软的,会因为一个明知道势利的女人被他人夺走而难过,这种难过也可以说是男人为了面子的逞强。明明害怕结核病,却因害怕屡次对医生出手;明明照了x光的片子却不敢拿给医生看(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明明打算听从医生的戒酒,却又因为面子等等原因无法戒断。正如医生所说,混混们是最胆小的,伪装出来的狠不过是恐惧的外壳罢了。而医生这边,也是充满着矛盾,嘴上无比凶狠,内心却无比善良,其实也是胆小的,每次混混打他他都非常害怕,只有在混混走的了以后才非常生气而无奈的对着空空的门口摔着东西。他是医生,劝诫自己的病人不能喝酒,自己却嗜酒如命。这些人物都非常的真实。片名泥醉天使是医生,何尝又不是混混呢?

视觉上,本片最为主要的一个设定就是臭水沟与紧挨着臭水沟的繁华街道,战后的日本就充满着这种对立与矛盾,这也反映在人物上,这从视觉上非常高级的映射了日本的现状。其中非常精彩的一场戏是混混与冈本的决斗,在屋内的部分其实有一点傻,不过毕竟是那个年代的电影,带着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待多少有一点落后,只有一个镜头印象很深刻,三联镜中的混混,这个直到现在都非常受用。出房间外的打斗就非常精彩了,首先在两人还在屋内的时候就安排了陪酒女逃跑出来交代了走廊上的油漆桶被打翻,这样两人在外的打斗就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两人冲出房间那个镜头也处理的非常精彩,首先是对着屋外走廊听着屋内发展的看热闹的群众,然后随着混混被推出房间,围观的人跑镜头向下摇,摇给被推在地上的混混,随着混混摄影机再摇起来,走廊围观的人已经都跑掉了,这个镜头并不难,但简洁明了且富有层次感。随着混混被打到阳台上那个镜头也非常的动人,随风飘荡的晒着的衣服既有生活的合理,又如同混混的命运随风飘荡。

主题上,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性的百废待兴,人们在战后的状态中的迷茫与无助,用自己的方式以坚毅的外壳作为面具保护着受伤的心灵,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的孤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开心的(只有那个小女孩是唯一的光明),混混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地位付出了生命,让我想起《阿飞正传》;医生虽然善良,但他对于自己的同窗的羡慕,对于臭水沟的辱骂,如此的嗜酒,都展现出他对于生活的不满;冈本作为老大,上面也还有教父这个人物的存在,下面也面临着三船的威胁,交付能这样对三船,谁能保证他以后会是什么下场呢;教父,这个高高在上的仅仅出现了几个画面的人物,在面对三船的突然闯入时,眼神中同样充满恐惧;陪酒女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其实不过是寻求一个保护罢了;默默爱着三船的小酒馆女孩,最后只能拿着三船的骨灰忧伤的回归故里;又比如那个一直在臭水沟边弹着吉他的人,他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 ) 黑泽明早期风格的观察窗口

《泥醉天使》这部电影诞生于1948年,2年后的黑泽明凭借《罗生门》在西方世界名声大噪,并在之后的数年中拍摄了一系列影史经典作品。相比于黑泽明之后的电影,本片不论从故事、拍摄手法角度都显得青涩,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观察黑泽明早期风格的重要窗口。

志村乔饰演的真田医生不修边幅,尤其以标志性的娇嗔“哼”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真田医生用医用酒精勾兑水代替酒的片段更体现了真田医生嗜酒如命。而正如名字《泥醉天使》,隐藏在真田酩酊大醉的外表之下的是天使般善良赤诚的内心。影片中真田的台词揭示了这个人物毒舌的内在理由:世事全都那么荒谬、令人作呕,只有嘴毒才能让自己打起精神。

之所以说黑泽明在这部影片中仍不成熟,是因为故事充满说教性。黑泽明希望借此影片批判日本战后社会种种扭曲之处,但他采用的是最浮于表面的方式:台词。例如真田医生多次强调理性是治好肺结核的关键,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药也是理性;松永离开诊所后仍然没能抵抗酒的诱惑,真田用诊所门前肮脏的臭水沟做比喻…

然而,抛开故事情节上的缺陷,本片在拍摄手法上已经体现了黑泽明个人风格的雏形。在影片中,几乎每处场景都是狭小的空间,且画面纵深较浅。大量低角度固定镜头让人很容易想到小津安二郎标志性的“榻榻米镜头”,这种镜头是日本人局促、内敛的含蓄表达。直到最后一幕,真田医生与决定回乡下的女子分别,影片中才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开阔的场景,寓示着释然与放下。此外,松永咳血后借宿在女子家中时,黑泽明罕见地采用表现主义手法,用松永在波涛汹涌的海滩上劈开棺材的场景表现出人物潜意识深处的恐惧与梦魇,背景处天边从云层缝隙中透过的阳光也颇具有神秘色彩。个人认为最有灵气的调度体现在松永为了“仁义”与冈田决斗的场景,扭打在一起的二人摔倒在地上的油漆中,起身时已经浑身沾满白色油漆,这种手法很自然地放大了决斗场景的戏剧性张力,令人佩服。

尽管《泥醉天使》相比于黑泽明后期的作品相形见绌,个人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包罗万象、以小见大的好作品,黑泽明借志村乔饰演的医生形象表达了对日本战后社会黑帮所谓的“仁义”的讽刺。

 3 ) 理性与感性,缺失的爱和教育。黑泽明通过《泥醉天使》来寻找并解决社会的问题

泥醉天使 第二次看泥醉天使,比第一次感触要深,看出了更多的东西。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两个比较有内涵的看点,第一点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或者说矛盾)。第二点是对于社会中 爱和教育 的缺失的悲哀 首先我们谈一谈第一点,就是理性的人与非理性的人的对比。 通过这个基本矛盾,展示出了梦想中的未来(或者说理性人的世界?)和泥醉的现实。梦想世界中小女孩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以至于让酒吧女自惭形秽,而医院的院长可以从容地坐着小汽车去诊疗。泥醉的现实世界中,大家都要考虑黑帮的迫害,黑帮内部还有勾心斗角,外部还有敌对帮派的压迫,可以说是众生皆苦。

信奉仁义的松永对比的是利用仁义的老大,至于冈田,和松永是一丘之貉,只是更加理性了一些。 意气用事的松永(对,还是他)对比的是认真执着的小女孩。 爱发脾气直来直去的医生,对比的是冷静认真医院的院长。 黑泽明把这些非理性的人安排了很不好的结局,不够理性的医生只能忍受酷暑和蚊子。理性的同学院长却可以享受小轿车和院长待遇。 信奉仁义的松永,被当做工具出头,最后一病不起。理性到利用仁义控制人心的老大(还有冈田)却可以享受美女和财富和生命。 意气用事本可以治好病却无法忍耐的松永,最后死于肺结核。而同样得肺结核的小女孩却可以治好病,拥有美好的未来。 年轻的黑泽明通过这部电影给出了对于这个泥醉现实的药方,那就是理性。 但是笔者认为,此时的黑泽明还不够老道,对于社会的观察和理解不够到位。因为认为理性能救世是形而上的东西,不是唯物的,是唯心的。人不可能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产生出黑泽明梦想中的理性。仓禀足而知礼仪,在许多年后,黑泽明又拍了一部红胡子,同样是一部医疗剧,却更加深刻了。红胡子才真正解释了这个道理,解释出了病的根源是穷,是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理性与非理性。 第二点,黑泽明想表达的东西,那就是社会中缺失的爱和教育。松永幼年就是个孤儿(他自己描述父母很早就死了),以至于缺乏教育(或者说那个时代教育没有普及),只能踏入黑道,而黑道老大们为了利用这些年轻孩子为自己拼命,就灌输给他们仁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无疑很大的影响了松永,电影中狠狠地通过老大的话嘲讽了一番,可以看出黑泽明是很反对所谓的黑道仁义的。而真是因为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的教育,会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上黑道,成为一个又一个牺牲品(结尾也正是通过那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小女孩,来衬托出松永这个孤儿的悲惨。 唉,笔者觉得松永很可怜,也有点哀伤自己的身世,不圆满的家庭,会产生出多少个畸形的孩子啊!!)。黑泽明也确确实实通过这个电影表达了对于社会制度的缺失的遗憾。

 4 ) 黑泽明谈《泥醉天使》之三船敏郎

摘自《蛤蟆的油》:

谈起《泥醉天使》这部影片,就不能不说一说三船敏郎这位演员。

一九四六年六月,东宝为了准备战后重新崛起而招考演员。他们大量刊登广告招募新人,吸引了很多人。

面试和考表演的这一天,我正在摄影棚里拍《我对青春无悔》,因而未能出席。午休时间,我走出摄影棚,高峰秀子把我叫住,说:

“有个家伙很不错。不过举止有些粗野,选上选不上就要最后决定了,你去看看吧。”

我匆匆忙忙吃完午饭就去了考场,门大敞着,我不由得一愣。

一个年轻的汉子正在里面大闹特闹。

他像刚被捕获的猛兽,暴跳如雷。我不由得站在门口,看得呆了。

这汉子并不是真的大发脾气,是主考官在考他的演技,让他表演一个人的愤怒。

表演完毕,这汉子就旁若无人地往椅子上一坐,环视考官们,从那傲慢的态度上来看,仿佛在说:随你们的便吧。

我一眼就看出,这态度纯粹是为了遮羞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大多数考官似乎都认为他这种态度是桀骜不驯。

我感到这汉子有股奇怪的魅力,因而关心起考试的结果来,便提前结束了拍摄工作,到考试委员会的房间去看个究竟。

这年轻人尽管被山本先生大力推荐,但根据投票的结果,决定不予录用。

我不由得喊了一声:“等一等!”

考试委员会由导演、摄影师、制片人、演员等电影制作各环节的专家和工会代表组成,这两方面的人数相等。

当时,工会的力量很强,什么事都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一切决定必须经过投票,连考演员也一样,就未免过火。

我早就为此耿耿于怀,觉得这种做法就算仅仅是过火,也该适可而止了。所以我脱口喊了一声:“等一等!”

我说,洞察演员的素质如何,判断他有无发展前途,需要专家的才能和经验。既然是考演员,那么,如果把与演员的表演生涯关系密切的专家的一票同门外汉的一票视为效果等同,就无异于鉴定宝石的时候,让宝石商和蔬菜店老板共同主持其事。关于考演员,计算票数时应该考虑到,精于此道的专家的一票至少相当于外行人的三票或五票。因此,我坚决要按我的上述要求重新统计票数。

我这样一说,考试委员会立刻一片骚乱。

有的人大喊大叫,说这是反民主主义、导演专制主义。但是与制作电影有关的委员全都举手赞成,有的工会代表也点头同意。结果,考试委员会主席山本先生站在导演的立场上,就这个已成话题的年轻人的素质和发展前途,作了十分肯定的发言。因此,这个险遭淘汰的年轻人被录取了。

这人便是三船敏郎。三船后来在谷口千吉导演的《银岭之巅》中,扮演抢银行的强盗集团中最凶恶的家伙,演技十分出色,甚至令人吃惊。

他随后又在山本先生导演的《新浑蛋时代》中扮演一个流氓头子,和《银岭之巅》中的演技截然相反,他扮演的主人公于潇洒利落之中透露出凶狠,栩栩如生。

我看中了三船的演技,将他在《泥醉天使》中升作主角。

因此,说三船这位演员是我发现和培养的是不对的。

发现三船这块材料的是山本先生。

把三船这块材料雕琢成三船这位演员的是谷口和山本先生。

我不过是看到这一点,在《泥醉天使》中让三船充分发挥了演员的才能而已。

三船是旧日日本电影界中独一无二的有才之士,入戏之快更是超群。

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作比方,普通演员在表现上需要十成力,三船用三成力就能表现出来。

他动作准确利落,普通演员如果需要三个动作才能够表现出来,那么,三船一个动作就能完成。

无论什么,他都表演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那速度感是过去的演员中从未见过的。而且,他的细腻与敏感也十分令人惊异。

我这些话虽然全是赞扬,但不要以为这是为了捧他,因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我只能实话实说。如果勉强挑他的缺点,那就是发音有些问题,用麦克风录音,有些地方听不太清楚。

总而言之,我是很少佩服某一演员的,唯独对三船佩服之至。

然而,这也令导演产生了难处。扮演无赖的三船魅力十足,就难以和作为他的对立面的医生(志村乔扮演)取得平衡。

这样必然会使这部作品在结构上走样。

如果想取得平衡,就得把三船难得的魅力故意压下去,那又未免可惜。三船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坚强个性的具体表现。所以,除非不让他演,否则丝毫没有减低他在电影中的表现魅力的方法。我为三船的魅力既高兴又困惑。

《泥醉天使》这部作品,就在这种左右为难中诞生了,结构确实有些走样,有些地方也表现得主题模糊。但是,由于和三船出色的个性展开了一番格斗,我也感觉自己干的似乎是冲破一堵坚牢的墙壁一跃而出的工作。

《泥醉天使》中扮演医生的志村可打九十分,然而他的对手三船却可打一百二十分,这倒令人有些过意不去。

业已去世的山本礼三郎的演技也是无懈可击的。山本那样凌厉的眼神我是头一次看到。开始的一段时期,我连同他面对面谈话都发怵。但是一搭话,却发现他原来是个非常亲切的人。

我是从这部影片才开始和早坂文雄共事的。之后,直到早坂去世,他一直为我的 影片作曲,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关于早坂,后面我想更详细地写一写。

另外,在拍摄这部作品时,我的父亲去世了。

我接到了“父病重”的电报,但当时影片上映日期迫在眉睫,我实在不能停拍影片前往秋田。

接到父亲去世电报的那天,我一个人去了新宿。我喝了酒,但是越喝心情越沮丧。

我怀着难以排遣的哀伤,在新宿的人流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时,某处的扩音器里传来《杜鹃圆舞曲》。

那欢快的音乐,使我忧郁的情绪更加黯淡,越发难以忍受。我似乎是想逃开这音乐似的加快了脚步。

《泥醉天使》中,有三船扮演的无赖满腹愁云地在黑市漫步的场景。

商量给这部影片配音的时候,我跟早坂说,在三船漫步黑市的场面里加上《杜鹃圆舞曲》。

早坂听了,吃惊似的看着我,但是立刻微笑着说:“对位法?”

我回答说:“嗯,是狙击手。”

“狙击手”一词是我们两人之间的暗语,因为我们看到苏联影片《狙击手》中,出色地使用了影像与音乐的对位法,便把这样的电影配乐方法略称为“狙击手”。

而且我和早坂已经商定,要在《泥醉天使》中的某场戏里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配音的那天我们做了实验。

踯躅于黑市街头的无赖凄惶惨淡的形象,伴以扩音器传出的《杜鹃圆舞曲》。那欢快的音乐给无赖的满腹愁云做了令人吃惊的强烈反衬。

早坂看了看我,得意地笑了。

三船扮演的无赖进了酒馆,他一拉开酒馆的拉门,《杜鹃圆舞曲》的乐曲便戛然而止。

早坂吃惊似的望着我说:

“你是按曲子的长度剪辑的?”

“不,不是。”

我这样回答,但是连自己也不胜惊异。

我计算了这个场景同这支曲子的对位法效果,却没有计算这个场景和曲子的长度。结果长度却完全吻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概是我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踯躅于新宿街头的时候,就像三船扮演的无赖一样,满腹愁云,茫然不知所之,听着那《杜鹃圆舞曲》,头脑中下意识地计算了曲子的长度。

此后,类似的事还有几起。任何时候都是本能地同工作联系起来,这种习性近乎前世因缘。

导演这一行当干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完全是前世因果了。

 5 ) 今日感悟:真正的美是使人沉默的

1、黑白电影本身缔造的悲哀便是无边无际的。依靠幽暗的路灯的微光,互相交换着悲凉而凝滞的视线。2、默默无声的背影往往最能展现窒息般的沉默。3、黑白电影中的水永远有一层悲戚的色彩,好像眼泪流进心里、变成了一条条缝隙里塞着的碎玻璃。4、我很喜欢志村乔,他被赋予的角色的生活永远未曾到达举步维艰的光景,但却似乎总是颠沛与失意,碌碌而空虚,但没有人在意他,就像一只可以被随意践踏自尊的悲哀的蝼蚁。我很敏感,无论哪个电影,当志村乔的尊严被踏于脚底时,我总是想哭。5、盛夏果然最容易产生无尽的悲哀,蝉死花亡,盛极必衰,想拿捏物哀就要拿捏盛夏,绝望最能安息,反正日本人看到永恒的东西就会觉得恐怖。6、黑泽明电影里还真不太用紧张的音乐,死亡总是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生命的消逝真是一件美丽的事。

“你不是被他偷走了一生吗,被那样虐待,还得了传染病,最后会像小狗一样被抛弃,你就跟着他像野狗一样,浑身长疮去死吧”总是拍着平静的电影说出吓人的话,但还怪美的。

 6 ) 人的溃败,社会的忧思

        说起黑泽明,人们首先提起的多是其几部日本古装社会背景的电影,《罗生门》、《七武士》、《用心棒》、《乱》、《蜘蛛巢城》、《影武者》,等等,而其现代作品相对而言,国际声誉总是弱些,我想这本质上与电影质量并无关联,更多的还在于其更多结合了日本以外的人难以理解,或者说也不愿去理解的社会现实,比如《泥醉天使》,一对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下,反映的却是日本战后的失落与迷茫,社会肌体的紊乱和脆弱,以及淡淡的希望,这无疑比看武士片需要更平和的心态。

        真田,一个嗜酒却不酗酒的医生,他开了一个普通的诊所,却做事尽职尽责,在肺结核治疗上颇有心得。然而,他又是一个脾气火爆的医生,粗犷、急躁,动不动就冲动的想跟对方死磕。松永,一个地方黑社会的头目,或者说更像一个黑道中层干部,外表显得桀骜不驯,同样脾气火爆,动不动,就要把对方揍一顿。这两个人的碰撞激起了本片充满张力的戏剧火花,从影片一开始,真田为松永取子弹,到松永被查出肺结核,两人形成更持久的医患关系,这两人冲突不断,堪称奇特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在看美剧《豪斯医生》时,我一直感叹,这只是美剧,要是在真实环境中,豪斯的个性制造的医患“对抗”恐怕早让他被群殴暴毙,而在《泥醉天使》中,同样给你呈现了不可思议的医患对抗,两人都表现出了强势的一面,一边是真田倔强的要松永接受他的治疗,我们罕见的看到一个医生竟然会“死皮赖脸”去让病人接受自己的治疗,甚至愿意为此干架;而另一边是松永倔强的不肯让真田给自己一个病人的标签,面对真田几次求其被医,却拳脚相向。

        当我以为这部电影将以两人剧烈的冲突继续刀光剑影下去时,影片却慢慢转向,向我们揭示了个人表象下的真实,进而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现状。真田和松永看起来都是让人有些不敢惹的强势角色,但是又同时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们的内心的柔弱面,真田的暴躁表象下,其实透着善良和责任,他不甘于看着病人的肌体被放任溃败,并直至死亡,更不愿看到这其中伴随的精神层面的溃败,所以对混混流氓他无比痛恨,对于松永这样交织着他眼中肌体和精神双重溃败的人,又坚持帮助,而对曾经受到入狱黑道大佬伤害的女人的帮助,更让他显出本质的善良与温情。而松永表象的张狂与不羁下,其实是其内在本质的脆弱与懦弱,他的强势地位是所谓的“教父”赋予的,身边的看起来“忠心耿耿”的马仔和对其毕恭毕敬的平民也是因这样的光环而聚拢的,他是一个棋子,一个工具,并非一个独立的人,他的地位是脆弱的,而面对现实,他的表现又是懦弱的,对于真田揭示他病情真相的粗暴更表现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而其强势光环也瞬间在另一个黑道骨干出狱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影片一开始,真田为松永取子弹一幕,松永的无理可谓表现到了顶峰,而其开场就有子弹嵌入肌体,也预示了他的悲剧,后面的故事,他不断的弱势,而卑微的医生真田却显得愈加坚强。

        松永病重到奄奄一息,女人和兄弟残酷的离他而去,昔日惧怕他的平民也对其开始不敬,这一走向也加重了观众对他的同情,让我们看到了肌体和精神双重腐败深处下,外在的繁荣是多么的不堪一击。这种不堪一击最后造成了松永的无力反击,他与竞争者最后死磕一幕中,松永扮演者三船敏郎献上了爆发式的精彩表演,那种绝望,那种无力,那种无奈,那种悲情,都在其病痛中的搏斗与挣扎中献上了令人心悸的悲剧性场面,让我久久不能忘记。本片拍摄于1948年,无论拍摄环境还是影片的背景都是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片中常出现的一幕是,断壁残垣下,一片发臭的水塘,人们向其中扔出垃圾,让其腐败程度愈加严重。在影片开始不久,面对一些在臭水塘前玩耍的孩子,真田厉声斥责,让他们走开,以免被感染疾病。从其后面对流氓的憎恨看,让人肌体可能病变的臭水塘,和让人精神可能病变的黑道环境,无一不是真田,甚至当时的黑泽明忧虑之所在,他们希望人们,特别是民族未来的孩子远离这样的环境,而非被其拖入,导致更多的垃圾被扔入早已腐败的臭水塘,更多的边缘人被抛离进早已深深影响社会机能的黑道之中。这个社会病了,一如松永的肺部,那是呼吸的器官,无法吸入清新的空气,又无法排出废气,只能导致器官的彻底坏死,直至社会的崩塌。

        这部影片一直透着一种忧伤情绪,黑泽明似乎也希望有人来医治社会表象和内在的双重病变,所以,有了真田这么一个带着些愤世嫉俗,却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医生形象,而当时的日本也需要太多社会医生,来矫正战后日本的一系列怪现状。真田失败了吗?这是黑泽明留下的一个任由观众解读的问题,他没能阻止松永的毁灭,却在最后,成功看到了影片不时出现的那位少女最终战胜了肺病,面带灿烂的笑容,焕发着神采奕奕的精神风貌,希望总是有的,直面现实,未来总会挂上微笑。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ce1cbe45082e0d2acefca308.html

 短评

医生三连,治不了,没救了,笨蛋。流氓三连,我没病,别管我,庸医。笨蛋笨蛋笨蛋(扔东西),庸医庸医庸医(扔东西),两个死傲娇的故事

8分钟前
  • 腐花儿
  • 推荐

黑泽早期的noir film,三船和志村的演技碰撞太精彩了,处处充满了现实的无力感与绝望(三船真是才色兼备的一代男优啊,太赞了

11分钟前
  • yamamaya
  • 推荐

三船第一次出演黑泽明的电影是承了高峰秀子的赏识推荐,于是黑泽明让他出演「泥醉天使」,本来不过一个龙套而已,黑泽明看完三船的表演为他加戏加戏再加戏,由此你也看到了,龙套成了配角,配角演得像个主角,「蛤蟆的油」里黑泽还不忘记再提及这比志村乔高出30分的120分表演。

1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大师小品,内容却异常丰富:事物的多重意象,真田松永冈田的矛盾冲突,外冷内热的医生,外强中干的混混,几个人物刻画和故事发展的细节甚好,光线构图角度选取俱佳,剧情张力十足,极富人文关怀;开始的医手片段和松永病重时的噩梦幻境这两个镜头着实震撼,过目不忘

1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却夹杂着很多表现主义的手法。天使与魔鬼的对决,最后还是魔鬼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呢?因为是那在魔鬼的主场——地狱。黑导正是讽刺着日本战后那段混沌时期的社会。医生作为一个生命的职业,救得了一个人,却无法拯救这个社会。医生的那一声“哼!”既是对自己温柔脆弱内心的掩饰,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和鄙视。

17分钟前
  • 夜零人
  • 推荐

这个傲娇混混不肯看病的故事太上头了……衣衫不整地和医生打架……喝醉了跑去医生那儿滚地板……救命我好想出于私心给一百星……这片才应该改名叫《野良犬》嘛,挺合适,医生救助“流浪狗”的故事

22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这是很好的电影,只不过我一整个被年轻帅气的三船迷得晕乎乎的,虽然是个可怜兮兮的黑道病秧子。。啊,“我说,和我一起吧,虽然是个小镇但是路中间有清澈的流水,在那种地方养生的话,病很快就会好的,我不会让你受苦的,离开这里好吗”

23分钟前
  • 飞鸟FIFI
  • 推荐

重看学习单一镜头内的调度,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水池和吉他。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其实你首先应该戒掉的,就是你生存的环境。影片最后,欢快的音乐搭配三船的悲剧命运,妥妥的“以乐景衬哀情”。结尾处年轻少女的痊愈,更是莫大的讽刺。志村乔和三船在影片里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很像达叔和星仔!黑泽明大概是想表达:学医救不了日本人。或者有病了就要早发现早治疗。

28分钟前
  • “绿牛”
  • 推荐

《泥醉天使》中的黑泽明是一个充满悲观色彩的导演,他眼中的世界令人绝望。他借志村乔的口吻否定了日本人的献身精神,借酒吧女的口吻否定了城市。流氓三船敏郎即便努力成为一个好人,但最后难免一死,杀死他的不是肺结核,而是这个如臭水沟的社会。黑泽明寄希望于泥醉天使却找不到医治社会的有效途径。

30分钟前
  • 黑刀
  • 推荐

8.5,黑泽明和三船敏郎的首次合作,也是今村昌平电影生涯的启蒙之作。

34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7.4;仍没有本质上的突破,但创造出了几场精彩的戏份,比如取消偷听的“反打”、环境母题的构造(也许来自瑞典的传统)等

38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质量还行,但怎么都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作品。片中志村乔的医生形象虽然有不少刻画,其不连贯性让整个角色弱化了。而之后两人反复逞强的吼叫片段过多,听着都烦。有意思的地方是整个环境观察很有黑泽一贯的风格,兼具对时代的反思。让人失望的地方是三船和志村每次情深意浓之时都不接吻,只有音乐煽情。

40分钟前
  • Nakadai
  • 还行

看这部电影想到的是鲁迅先生。即医者在面对溃败时代时那种深切的无能为力感,挽救一个病怏怏的身体与修正礼崩乐坏的社会两者孰更艰难,怕难的都是破釜沉舟的勇气。黑泽明一项善于在复杂的人性中探寻最原始的情感,电影里医患两位主角都成仙了各自愚昧的一面,一个烂在心肺,一个陷身在污水塘。

42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三船非常有穿透力的演出。最后的搏斗让人想起罗生门,同样猥和反英雄,黑泽明在技术层面上消解掉英雄,再在精神上赋予其牺牲。从医生的台词来看,黑泽明对这种传统日本人习性还是保留一定批判态度~剧中松永斜倚柱在水边,构图及形象都十分动人

4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声音,用光,人物出场,超现实梦境。从类型片角度看,这是一个Yakuza电影的变奏,而且是非常强大的变奏。

46分钟前
  • 冷杉
  • 推荐

人物形象塑造的十分丰满,志村桥和三船的表演更是细致入微,但故事过于单薄,黑泽明似乎难以控制住现代片的节奏(在国际上更为出名《生之欲》也常因为节奏问题被人诟病),另外,黑泽明的战后混沌三部曲带有过于强烈的政治诉求(与他的剑戟片横向比较而言),观感并不理想。

4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結局說教意圖太濃,也太好預期了,微微失望,但全片仍夠水準。嘴賤醫生志村喬,神風特攻隊式悲情的流氓三船敏郎,這兩個角色塑造成功,也精準展現黑澤明對「英雄」的詮釋。兩位「英雄」各自承受的自我「弱點」,也能窺見戰敗國內部兩種狀態。

53分钟前
  • HurryShit
  • 推荐

[2020年5月黑泽明√] 黑泽天皇风格成熟之作(虽说稍嫌用力过猛了)。把一个黑帮题材拍成典型现实主义作品也是没谁了,环境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连中心思想都让人物说出来了也真是不够含蓄啊(也不用每个段落起幅落幅都是臭水塘吧……)。志村乔这个暴躁(暴娇?)的医生实在太独特了,写得是真好,不过跟三船俩人实在是都别扭,而且从头别扭到尾,其实多点变化会好一些(传说还有个150分钟版本的?)。那个梦境确乎大师手笔,加上片尾各种强调人物造型的诡异角度,看得出此时黑泽天皇真是博采从长,从欧洲先锋派乃至蒙太奇学派都吸收了不少视听手段。

5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7.天皇自此和三船合作,本作亦是天皇后来一些社会问题片的雏形,简洁明快的道德主题+曲折多变的情节,人物则多少有些类型片的形象(心里类型化表演及天皇也挺受表现主义影响的)。战后背景,上扬结局。衬出克己私欲,舍己为人的医生形象。|天皇同样懂得声画的反差所带来的特殊效果。为了强化主人公如丧家犬般游走在街头的窘迫困境,这场戏戏中配上了简单欢快的圆舞曲,盲目的乐观情绪对比出主人公绝望和哀伤。

60分钟前
  • 杨小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