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恋人

犯罪片大陆1998

主演:张国荣,梅婷,泰德·巴勃考克,陶泽如,罗伯特·麦克雷

导演:叶大鹰

播放地址

 剧照

红色恋人 剧照 NO.1红色恋人 剧照 NO.2红色恋人 剧照 NO.3红色恋人 剧照 NO.4红色恋人 剧照 NO.5红色恋人 剧照 NO.6红色恋人 剧照 NO.13红色恋人 剧照 NO.14红色恋人 剧照 NO.15红色恋人 剧照 NO.16红色恋人 剧照 NO.17红色恋人 剧照 NO.18红色恋人 剧照 NO.19红色恋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4 20:18

详细剧情

佩恩(泰德·巴勃考克ToddBabcock饰)是生活在上海租界里的一名美国医生,一次偶尔的机会,他认识了国民党特务皓明(陶泽如饰)。皓明年轻时受十月革命的感召也曾有过伟大的红色理想,但白色恐怖的残酷却让他改变初衷,拿起了屠杀共产党的屠刀。皓明的妻子自杀前把女儿秋秋送进了教会学校,秋秋(梅婷饰)长大后在共产党人靳(张国荣饰)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并且与靳假扮夫妻隐匿在上海为身患重病的靳治病。秋秋出现在佩恩面前时,佩恩对这个美丽的中国女人一见钟情。然而当他得知秋秋和靳的故事之后,在决定不顾一切的帮助他们的同时,还见证了那段浪漫又凄美的红色之恋。

 长篇影评

 1 ) 斜阳渐远的纪念

    比起哥哥的其他电影,《红色恋人》大概可以算是在大陆地区主流媒体上暴光率和宣传普及度最高的一部电影了,毕竟它说的是一个红色年代革命者的故事。不过当时很多人在影片拍摄前对导演叶大樱选择香港演员诠释革命者并不看好,何况Leslie一直以来那样英俊、优雅、气度不凡,从小又是受到资本主义教育,能否到位地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似乎确实是个问题。可我倒觉得是一贯以来的战争电影把革命者脸谱化了——革命者都要十分阳刚,甚至还要带些粗暴,操一口北方口音,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眉清目秀和文质彬彬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墨客,就是国民党或者汉奸的专利。革命征程上因为风吹雨打而造成蓬头垢面的不雅形象我可以理解,可是看看《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描写生活为主的电视剧,石光荣这个老革命还是十足大老粗的样子。也许大部分革命者是农村起义出身是这样,但断断不是所有的革命者都这样呀,我们只消看看国父孙中山先生和总理周恩来先生英姿勃发的样子,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先入为主地拒绝一个帅气的革命者呢?而至于能不能诠释好一个角色,就更是与演技有关,与容貌气质无关的事了。
    我总共看过三遍《红色恋人》,第一次得益于它的红色成分,所以99年时就在学校以爱国主义电影的名义赶了头集。其实看了影片就知道,哥哥在其中的扮相和他日常的俊朗有极大差别,可惜是剧本本身确实稍显薄弱,没有给人留下过深的印象。只有在最后一幕解放时,看到哥哥在人群里欢天喜地扭着秧歌,我身边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叹,“原来人可以帅到这么可爱。”
    后来趁着几个月前中央台重播的机会又看了一遍,感受倒是多了不少,只是对配音效果实在无法苟同,想来是为了照顾大部分观众,于是把片中所有英文对白全部用标准的普通话重新配过。这种改动对梅婷和从头到尾说英文的泰德影响并不大,只是在哥哥演绎的片段中出现了演讲时带一点沙哑的南方口音,平时说话却京韵十足这样让影片观感大打折扣的笑话。所以我还是老观点,看片子一定要原声的,如果看了《红色恋人》,却没能亲耳听见哥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流畅标准的英文对白,那实在、实在、实在是太遗憾了。
    说说这部片子里的哥哥,他的戏份整体说来不算太多,第一次出场是在8分钟左右,镜头也只是扫了几下,处于昏迷状态的他被绑在椅子上,满脸胡茬,沧桑落拓,仅仅靠手的微微颤抖显示痛苦。而第二次出场大概可以算是片中最出名的片段了,因为2000年日本演唱会时,日本歌迷竟然跟着哥哥剪辑的这个演讲,疯狂地一起喊:“他们的名字是——红军!”让哥哥用国语无比激昂地演讲,自然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当你注意他的表演、看着他的表情、他的眼神时,他的认真、坚定、执着以及对共产主义无比信仰和奉献的信念就会扑面而来,剧中的梅婷可以为他投奔革命,我们也可以接受这样的革命者,虽然他不高大,也不英武,甚至也没有学生演讲那般狂热,可是他成熟稳重,并懂得担当。随后几分钟有哥哥在片中唯一一次光亮新鲜的亮相,西装革履,平静从容,微笑,然后用手握住梅婷的手,让她镇静,没有说话。其实片中哥哥的表演大多都是这样,没有太多台词,而是用许多面部特写和微小细节表现人物内心,他的脸在光影班驳间有如雕像般凝固的静态美。
    靳与医生会面的场景,依旧没有太大的动作,偶尔在阳光里走动,或者只是坐在椅上,仅用流利的英文缓缓说着台词,此时,哥哥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表露无疑,我们仿佛跟着他的描述看到一个关于理想、关于过去的画卷慢慢展开,平静流畅。而他穿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横纹毛背心和宽大毛裤,气质已经和大多数人对他的固有印象截然不同——他不再优雅、不再忧郁、不再情深款款,有的只是平实和内敛,亲切的像我们随时可以在街边遇见的大伯。谁能想象,同样也是横纹外套,2年前《春光乍泄》里的何宝荣却是何等的任性、娇纵和敏感。我想,这是优秀演员才能做到的,他确实把每一个角色都打上属于自己的风格烙印,但又绝不重复。
    影片里哥哥唯一一次情绪爆发是在与监狱门口与梅婷的相见,不过与梅婷从欣喜到崩溃的强大情绪落差相比,他的表演还是相对平静的,只是眼神里多了柔情、宽慰和希望。他说过要重新开始,所以他来与她交换,大雨中他不顾一切的吻,他在倾尽全力让她明白,他唯一能为她做的,他此时此刻能许给她的,只是自由的未来。
    最后靳被枪决,倒下的瞬间,手铐和脚镣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正像那句话描绘的“太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向了天空”,预示着希望和新生。其实这个镜头完全看不清楚哥哥的脸,但他楞是坚持亲身拍摄,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反复拍摄,哪怕把自己的手脚都磨破了皮。
    不管剧情如何突兀;革命党人如何不该如此儿女情长、感情用事;整部片子又有多不伦不类,革命不象革命,爱情不象爱情;但是所有演员的辛劳付出和精彩表演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红色恋人》没能给我们一个传统意识里的红军,但却让我们静下心回想时,更加明白了从来不会因战争消失和改变的,充满爱与哀愁的生活。
    梅婷在多年后的访谈里说,如果还可以假设,她一定会爱上张国荣。谁不会呢?谁不会爱上这个在《红色恋人》里依然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他。
   哥哥在《红》里唱的词在我看来蛮符合这部电影——这斜阳渐远的纪念,虽不像红尘掠过一样沉重,却似红尘泛过一样,明艳。

 2 ) 情节简单,简单最好。

本来不信港台剧会选这个题材,固化思维中他们除了警匪就是搞笑的拍不出思想片,不过看完以后感觉还可以,超过了我的想象。

后来想想,不奇怪,港台继承了传统文化,很可能那会的知识青年就是这样,想想黄花岗烈士,没准就是这种样子。

台词也好,不像以前那种无情无欲的高大全,而是温情十足的平凡人,临死前没交党费也没布置工作,只是要爱人“给孩子起个好名字”。

提到老蒋,并没有说什么血淋淋的狠话,只是说他是个聋子,要想让他听话,就必须放枪。

或许革命者大多数不是这个样子,但是总会有一部分是这个样子。以前大多数的片子很多,这种代表小众的革命者片子不多,所以,挺好看。

 3 ) 它为什么飞,它需要什么......

影片《红色恋人》及张国荣所饰共产党人形象触发的争议,所暴露出大陆当前批评及创作观念的问题,其意义已超越对影片本身的评论
《红》片故事是由美国医生佩恩,回忆他年轻时钟情的中国女孩和她那假扮"丈夫"的革命者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其间内蕴的高尚情操与人格魅力,令他终生难忘这视点,决定了本片不能正面叙述革命斗争,作为局外人,佩恩的回忆只能是他所知的秋及靳的感情生活。这视点不但关乎内容,也决定了表现手段。片中佩恩奔往上海大饭店时,路上和饭店大堂,均空无一人,这是佩恩的主观镜头,且有强烈感情色彩;亦体现了本片的风格,著重于展示人物的内心感情。
  再有“佩恩”独自在空屋走动的镜头,不单表现佩恩对他们神秘生活的追录,也呈现了靳与秋作为革命者所遇过漂泊不定,充满危险的生。靳与佩恩会面,在白色恐布的上海,是冒了性命危险的。但他能想到国际舆论,且敢冒此险,表现了也作为职业革命家所特有的政治敏感与胆识。影片亦确实展示了当年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令今日物质生活相当丰富及吸引的当代观众,在精神上得到升华。生活固然多姿多彩,文艺对生活的反映,亦有各种角度。艺术家有权选择他感受最强烈的视点切入并据此展示生活。
  早期共产党领袖如李大剑、陈独秀、瞿秋白等,都是很高文化素养,是"具有深厚修养的人","坚定和顽强,是在于他的内涵"不在外表的五大三粗。靳的形象确是过去作品中所无;他出身自能送他出国留学的家庭,作为充满浪漫气质的文学青年,在法国留学时,爱上学音乐的安霞,并因其影响而参加革命。靳正是经由这独特
的历程,成长为经受了长征考验的红军指挥员;这是他成为"这一个"形象所独有的。
影片有突破框框的创新意义,展现了那个时代革命者对信仰的执着和置生死于度外的崇高境界。其自我超越勇气与开拓精神获肯定。著名演员张瑞芳说:"我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张国荣演的靳,我能接受。"曾任《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地下党员李侠的孙道临说:"张国荣演的靳与我演的不一样,但同样是地下党人的形象"。评得中肯!有人说靳只是一个学生领袖型人物,说这种人是上不去的。但历史事实是:早期共产党的领袖,均是知识分子,有深厚修养。共产党恰恰是由这样一批并非因为家中没有饭吃才参加革命,相反是因为能够读书,甚至留洋,因而有可能接触和进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创立的。
古人对创作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期许,导演在选演员时,选择具有知识分子浪漫气质的张国荣饰共产党员,而选形象粗犷且演惯英雄的陶泽如饰叛徒,导演说难道叛徒就一定是小白脸么?当然,观众可以不赞成导演的选择,但也只能从影片的实际出发,指出这种选择错在何处,却不能斥责这选择本身。如今影片中佩恩的形象非常有光彩。好莱坞的编剧除另外对剧本的节奏提了一些意见外,并没有改变剧本的结构及人物关系,足见导演和编剧的大胆着实的眼光。

 4 ) 重逢的感动——9年后再见《红色恋人》

    《红色恋人》是1998年八九月份公映的,我大概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学后在电影院看的。学生票貌似是15元。当时看后的感受并不很深,自己那时也没有更多的评价能力,作为初级影迷只是觉得尚可。片刻之前,我在数字电视的CHC“家庭影院”频道重看了一遍,竟然颇有感触。很想一吐为快。
    这次重逢相隔了九年,九年的两岸,是19岁和28岁的我。前者只是单纯的观众心态,后者则更多地理解了创作者的意图和影片的本质。
    叶大鹰拍此片是很有野心的,他也拍得很用心,否则最起码得不到张国荣的认可。作为革命者的后人(叶挺将军的孙子),叶大鹰动用自己的全部能量储备和艺术创作能力意图表现一种革命历史中人性化色彩的浪漫主义,他的尝试其实非常诚恳。故事的表现也是对观众负责的,虽然现在看来诸如色彩、服装、配音等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在当时的电影业现实条件下已属难能可贵。但是值得同情的是,当时过于保守的舆论却给了叶导这位敢于尝试的创作者很多无理、无聊的批评。
    值得思考的是,那时被批评的元素而今已经成为国产片中习以为常的现象。
    有人批评《红色恋人》用香港演员演内地电影不伦不类,那些人肯定更没想到现在的国产片可以让中日韩三国人一起用普通话担当主角,港台演员何妨呢?而且这么干的人还尽是拿过金棕榈或金熊的第五代。
    有人还质疑好莱坞编剧参与剧本加工使电影低俗化,他们大概在中国电影里看到了好莱坞常用的商业桥段而大惊小怪——但今天张艺谋的古装大制作已经在用整齐划一的丰乳奇观和大张旗鼓的暴力场面来震慑好莱坞及其欧洲市场,况且连主流媒体都大呼小叫地把国产片冲击美国奥斯卡当个事儿!
    有人那时还对革命题材的商业化耿耿于怀,不希望看到银幕上的共产党变成能谈恋爱、生孩子的活人,那么现在他们一定会很奇怪,因为《云水谣》不仅示范了主旋律的成功商业化,甚至还让共产主义革命战士谈了一场刻骨铭心惊天地泣鬼神的恋爱!
    所以,《红色恋人》是一次不可替代的勇敢创作。它通过电影故事片形式对中国主流精神的人性化阐释是具有先锋意义的。关于革命、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创作,至今能够以情动人令人难忘的作品中,叶大鹰是不能被忽视的。
    对于革命理想主义的理解,可以有很多层面,但是普通观众对能理解和接受的莫过于那种人情味儿的“英雄”了,假如《勇敢的心》中华莱士不是那么有情有义、侠骨柔肠,恐怕他高喊“自由”的时候人们也不至于那么激动了。蜘蛛侠、超人深受喜爱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最平凡朴素的情感。
    《红色恋人》中的靳,是导演塑造的自己心目中的革命者,他当年在巴黎学文学,认识了学音乐的妻子,妻子引导他加入了革命,而后因革命失去了妻子,他变成了无畏的斗士。这与华莱士几乎如出一辙。之后,靳与秋秋成为革命的搭档,他们之间因为一种志同道合、有共同信仰的生死情谊又成了一对真正的爱人。秋秋与美国医生又有着一种有缘无份的怅惘情缘。这有点类似《卡萨布兰卡》。最后美国医生出于一种朋友情义救助秋秋,并在他们双双死后收养了他们的孩子。孩子又象征着未来,她的名字竟然叫做“明珠”,而影片结尾是跳出故事空间的现代上海外滩著名的“东方明珠”塔的画面……这就有点过于直白地显露主题了。
    我最认同和欣赏的,还是结尾之前的一段。烈士遗孤,小女孩在解放了的上海街头不由自主走进解放军舞红绸的欢庆队伍,美国医生养父的旁白说:我仿佛在漫天飞舞的红色里看到了一种浪漫,靳和秋秋为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生命书写进了这红色的历史中。(大意如此)慢速的画面中,红绸、红纸片飞旋的秧歌队伍中,靳和秋秋在阳光下满脸洋溢着青春的欢笑在跳动……
    这也是我对革命的某种理解,除了历史课本上讲的那些前因后果、背景条件,我更愿意相信,是一些充满情感的仁人义士,把信仰与全部情感及智慧以致整个生命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当中,才最终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重生。
    他们是英雄,是理想主义的不死之魂,是最有情感、信仰的人,拥有最自由的灵魂——值得我们用更多的电影去歌颂、去追忆……去感动世界。
(2007-04-14 左加菲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c31d010008av.html}

 5 ) “红”与“恋”

红色恋人

皓明

美国医生

秋秋

“红”:

皓明:曾经也是共产党人,看着同志甚至是无辜的人被屠杀,女儿被连累,他怕了,拿起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志,秋秋找佩恩给靳看病可能被他听到了风声,他毫不留情地把那一片区域的人都抓走了——背叛革命的人

靳:是妻子将他带上革命道路,身上残留着几处枪伤,大脑残留着弹片,很有可能是在一次重大斗争中留下的,并且那次斗争可能夺去了妻子的生命,他由此陷入身与心的双重折磨。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自己的革命道路,他依旧出席集会,在那里满怀激情地演讲。——坚定革命的人

“恋”

皓明:妻子自杀前把女儿送走,后悔吗?

靳:妻子死亡,但一直对妻子念念不忘,发病时会把照顾他的秋秋当成自己的亡妻;直到最后他意识到秋秋献身给了自己,愿意以命换命;是日久生情爱上了秋秋还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还不如以自己的命换秋秋一人两命?还是两者都有?

秋秋:最开始应该是被靳的演讲打动,想要追随他的脚步,这时她是把靳当做老师的;在接送与靳假扮夫妻给靳找大夫治伤任务的途中,是真正爱上他才会献身给他吧,但这爱里是对他对亡妻念念不忘,不忍心看他被病痛折磨的同情呢?还是因为信仰相同的随后相处日久自然而然地爱上他了呢?

佩恩:他爱秋秋,不是因为她是皓明的女儿,不是因为她是共产党人,爱的是她这个人。

靳与秋秋:最开始时我们只是同志,我生病你照顾我,到最后我们都愿意为了对方而死…

 6 ) !

自己其实不太喜欢革命片..

但由于是阿仔演的

而且他十分上心

坚持自己配音

为了这部革命片把中国那个时期的革命老片都看了一遍

所以勉强看看

结果很出乎意料

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想起共产党从建党时的20多人到建国!

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而这些奇迹就是由这样一群人

这样“视死如归”的一群人

理想主义的一群人所实现的

影片在这方面塑造的很好

能令人从心底里崇敬

而不是觉得无脑 红

忘不了一句话

“如果我不能骄傲地活着

那么我宁愿选择死亡”

所以仔也是同他们一样的人吧!

忠于自我 理想!

 7 ) 21年过去了,他们都老了吧

记忆中当年我是到电影院去看的。 因为对于这部电影,脑海深处深深地留下了在火红的壁炉旁,女主脱衣裸背的镜头。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1秒钟的呈现却烙印深刻。 在读高中的时期,在刚刚性成熟的时期,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在大荧幕上看到裸背, 可谓有些“震撼”了。 所以,才会印象深刻。 (女主露半乳,裸背,不知道是替身还是梅婷?)

这种影像的冲击,以及非传统的革命恋人故事,至今来看,在革命题材影片中仍然算得独树一帜。 这是典型老派的、学院派电影的味道,带着胶片的质感,内容呈现上是 精英的,浪漫的,理想主义的。 当时年幼,对于世界和人生都还非常朦胧。 好在在心底留下的启蒙也好,感触也好,是正面的,美好的。 这种美好就像《红河谷》和《黄河绝恋》曾带给我的美好一样,是我的电影启蒙,而我更是把《黄河绝恋》誉为我与电影的一场初恋。 初恋当然是美好而记忆深刻的,不是吗?

大荧幕上的梅婷属于传统的女性审美,毕竟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不是谁都有的。 不曾料想,来自香港的张国荣极佳地诠释了一位浪漫的理想主义革命者,一点都不违和。 真真是做了很多功课,真真是有天赋的演员,毕竟是出演了《霸王别姬》一角的一时无双的天才型演员。

在一个个革命者成为烈士后,革命终于成功了。 革命成功后的世界若真如那些理想主义革命者希冀的一样,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儿。

二十一年过去了。再次欣赏了这样一个红色的恋人故事。 就像最近又重新听起了朴树90年代末发表的《我去2000年》。 朴树的朋友张亚东说:那时曾以为到了2000年,一切都会变美好,而结果却是,我们都老了。 《那些花儿》开了又谢了,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他们开放。 他们已经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

 8 ) 春风沉醉的世界尽头

“太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向了天空。”——“红色”加“恋人”,“抗战”加“张国荣”,这样的混搭本来就是披着主旋律外衣表现自我。

   从头至尾贯穿影片的是根红苗正的革命大背景。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红色电影,都不免要表现一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于改变残缺破碎现实的大路上。这是一条太漫长的征程,因为谁都不知道这“漫长”两个字到底指代多长,也不知道到底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说,处于革命末端的人是幸运的,能收获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胜利喜悦。而之前呢,以靳和秋秋为例,我们称他们的行为为悲壮的”为全人类的事业而斗争“也不为过,毕竟是超越了”自我满足“的战争。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无数行尸走肉在某一种要求”先破后立“的精神感召下汇聚而成的时代洪流。且不说这洪流的方向如何,因为最后的胜利享用者们早已将其定性为”正义的、科学的、前进的“。但作为靳这样的领导者,能在一片混沌中坚定地朝某一个看不清形与色的目的地前进,这是真正的勇敢。

   影片在正确路线上做足功课后,终于可以展示更多的东西了。世上从来都有主旋律,但也从来不能没有每一个个体对自我的追求。我总觉得,那些敢于擎大旗者首先得是生不逢时的浪漫主义者,不免想起那个时代的那些俄罗斯用手风琴拉出的革命旧曲子——踏在一片荒芜上,追寻春风沉醉,绿草如茵。有梦想,敢构想,才看得到残破现实和乌托邦之间的距离,才会有了改变的念头。影片中的靳是这样的浪漫主义者,回顾历史,空想社会主义的傅立叶是,穿行黄沙中的切格瓦拉是,我们的马克思也是。只是后世往往处于某种需要将这些人神化,隐去了些最本真的作为人的属性而已——没有对自我需要的追求,何来投射至整个时代的改变的探寻?又何来点燃带动千千万人同行并肩为信仰而战?

   宏大背景和对真实浪漫的挖掘的对比,就营造出了本片布尔乔亚式左翼分子的气质。

   “如果不能骄傲地活,我宁可死。”可以说,影片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全情沉醉并热烈追求美好的生命方式,爱和革命只是其表现形式。

   想起郁达夫曾这样写过:“当这样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若是走着走着就能等来天明那是最好,但痛苦就在于这世界的尽头从来不因谁的主观意志而成为真正的仙境。因此在浪漫和现实的拔河中,我们能见到的美只有昙花一现和消逝于时间。至于那些“亘古的美”,通常只能以惨烈的方式得以保留——白流苏和范柳原得以患难需要一座城的覆灭;卡西莫多只能以白骨的姿态永远抱住爱斯梅拉达;而法国影片《两小无猜》中的于连和苏菲呢,他们也只有在倾注而下的水泥中长长地吻。——永恒即毁灭。

    哪里会有什么永垂不朽,一切到头只会被时间磨得黯淡。电影的最后是死亡和新生的同步,坚定不移地大力弘扬了革命者弦歌不绝的意蕴。但对于每一个个体本身,死亡即永远结束,一转身,万劫不复。

   短暂相拥,只需沉醉,无所谓,即使下一瞬间就是黑暗无边的尽头。

 短评

摆明是一部YY片。。。有leslie这样的人在,哪个女人不要参军去啦!!在他发病把自己当老婆的时候,谁不会脱光衣服钻他被窝啦!!

6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为了张国荣才看的!理想化的共产党人罗曼史,没有见到其它党员,爱情革命,侧重点全跑爱情上了!说张国荣港台腔的,听力确定好的?普通话还可以吧,并么有港台腔好不好!?香港演员里找得出比张国荣普通话还好的?试问有几个香港演员能像张国荣一样都不用配音演员的?

9分钟前
  • 大隐隐于市
  • 推荐

唯一的败笔在于梅婷,如果不是跟张国荣搭戏,她还没这么显老,整个一姐弟恋,哪像二十出头的少女。

12分钟前
  • 天生变态难自弃
  • 推荐

其实并不喜欢这类抗日片,因为是哥哥演的,所以才看的。

16分钟前
  • yocofcjx28
  • 还行

表示这部戏张国荣出场次数并不多……还有一部主旋律电影……80%英语对白什么鬼…还有啊,张国荣不愧是船戏王子……这部片子都能有船戏……

18分钟前
  • 夏苍苍
  • 较差

98年在本地一家如今倒闭了的小影院看《红色恋人》,一个人。“此刻,有一群顽强的战士,正,不屈不挠地在,坚持着他们自己的理想,他们的主义,他们的名字叫——红 军!”很奇怪我看一次就会背了..

22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看得泪流满面,在漫天的红色中,奉献了生命的前辈们在那样孱弱的国度里建立了梦想中的政权,在已经实现民族独立和工业化的今天,该我们做些什么了吧。

26分钟前
  • cavalry
  • 力荐

听着张国荣的普通话 字正腔圆 慷慨激昂 我浑身发麻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此刻,这里有一群顽强的战士,不屈不挠地在坚持着他们的信念、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主义,他们的名字叫……红军。”

31分钟前
  • Howey
  • 推荐

月底要重映,想看哥哥的要考虑清楚呀,千万别被海报骗了,张国荣同志其实并不是绝对主角,另外剧本充满了廉价质感的狗血,这导演的叙事功力也基本为零,总得来说就是so!boring!

35分钟前
  • 🌵🌵
  • 很差

2018.9.12资料馆胶片原声,以前印象是配音结果今天才发现全是原声,口语也算吊打了其他演员,划痕变位的胶片依然很让人感动。 “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叫旺财!” 书里读到这段笑哭

40分钟前
  • chrissy
  • 还行

有了红色这一前缀,就注定了这样的恋人,会夹杂很多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而有时候超越了个体,这样的感情就伟大得干瘪了。连着那么多时局风云,党派的变化真觉得脸都不够打。话说,梅婷这次没演好,还是张国荣与巴勃考克厉害,颜值与技艺都过硬,这样的剧情与台词加身都不怕,除了哥哥最后被坑了个羞耻的跳舞戏。感觉他俩更有火花,难怪巴先生随后回国就演了个《基情二加一》哈。正好是哥哥生日,加满三星。@资料馆,见证了放映大失误加故障。

4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1998年,学校组织观影。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哥哥的演技,无以伦比

53分钟前
  • 香水瓶
  • 推荐

红色恋人这个电影如果换了今天的当红的任何一个演员拍,高达九成的可能是个傻逼片。我能想到的当红演员就是张涵予啊,胡军啊,胡歌啊,靳东啊。。。反正我觉得他们都不行,只有张国荣演了不招人恶心。

54分钟前
  • 黄某
  • 推荐

史上最浪漫的共产党员.

5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故事很烂,特别每次梅大婶神神叨叨地念“太阳升起来了”超囧。革命是一个严肃的玩笑,在这部电影则被女粉丝用来当做追男神的幌子… PS 哥哥的演技依然专业,梅婷虽然又胖又土,但很有爆发力,比想象中有韵味,鼻子和眼睛神似宫泽理惠。

60分钟前
  • 猫龟🐌
  • 还行

其实故事谈不上很好 但张国荣的演绎真的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儒雅 博学 热情 坚定 想来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 其实很多人身上都应该有这样的气质 想想瞿秋白们当年 或许也就是那样的吧

1小时前
  • Dear Morie
  • 推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伤心的故事】前半段在太原看的,后半段今日才看完。梅婷给张国荣朗读那一段特青葱。革命时期的上海滩。雨中被跪地大声喊出“我爱你”,是预感再不说,就再也没有机会说出来了吧。看着真心疼。可这能怪谁?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A Time to Remember. t7620ce24d

1小时前
  • 紫领 爱
  • 推荐

哥哥的脸,有种如同雕塑般凝固的静态美。。光洁如玉,静默,执着。

1小时前
  • 君君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