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唐朝兄弟

动作片大陆2009

主演:胡军,姜武,李立群,王晓,于小磊

导演:杨树鹏

 剧照

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2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3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4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5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6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3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4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5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6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7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8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19我的唐朝兄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2

详细剧情

  盛唐某年,两个盗贼来到位于荒山野岭之间的苦竹林。他们分别是善于射弈的薛十三(胡军 饰)和鲁莽开朗的陈六(姜武 饰)。二人于村民马七家落脚,与此同时三名官兵亦来到村中。官兵之一对马七的女儿罗娘(王晓 饰)欲行不轨,薛陈二人出手相助,杀死官兵两人。村中里正(李立群 饰)谨遵大唐律法,反将二人捉拿准备见官。次日,一队官兵前来捉拿盗贼,对村民大加挞伐。原本趁夜逃走被抓回的薛陈狂性大发,再次杀尽做恶官兵。  在村中盘桓期间,薛十三和女屠户鹦哥(于小磊 饰)一朝云雨;陈六则迷上罗娘,情愿过回田园生活。然而他们毕竟是沾满鲜血的盗贼,且里正仍旧一门心思依靠官府除掉他们……

 长篇影评

 1 ) 我与里正爷的浪漫主义情怀

       前几天看了南周推荐的《我的唐朝兄弟》,此后的每天我都会临睡前趴在电脑前看一会儿这部电影,这样才踏实。难以说明其中原因,仿佛是有瘾,某种期许的存在。
       言归正传,里正爷是这部影片中的二等角色。所谓“二等”也就是字幕上主演之外的“联合主演”。我和里正没有任何的关系,甚至演员的名字我也只是第一次听说,当然这与个人知识缺失有关——我在娱乐圈的各个人物、各种关系以及各类八卦的信息上处于盲区。
       里正爷第一次出场场面可称够身份够面子。在村民一声吆喝“里正爷来了”,村里人霎时闪开一条路,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比其他村民穿戴更加整洁的规整的人低头、抄手、快步走过来,在镜头前猛一抬头,抛出四个字“大唐律法”。他的着装、拿捏的派头、吐字运气以及每一小步的动作不无让我加深这一个印象——年轻至今一直迂腐的书生,识几个字就得以担当村长。
       就剧中的情节发展来说,里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性情决定了苦竹林和其他村民的命运。他性格骨子里是犹豫的,妥协却不甘心于现实的境遇,但也无可奈何。他在审讯二位强盗之时,常被薛十三问得无法回答,因为他内心也未必搞得清楚“大唐律法”是什么,那么他的坚持就没有意义。一大把年纪了,还咬牙切齿堆砌辞藻,面对着不识丁的村民他算是鹤立鸡群,可惜在强人面前他的老脸已无处可置,只好装病不上朝。里正虽不欺软但却怕硬,面对伙长爷、面对指挥爷时本来的那份自足瞬时不见了踪影,甚至在官兵抢淫掳掠的现实面前他又无法做出任何有力量的行为。这与我等在无人处叫嚣在强大的气场前歇菜如出一辙,里正似乎就担负着揭露芸芸众生丑恶心理的重任。
       他以为“大唐律法”包治百病不但可以擒拿强人还可以约束官兵,他以为“有理走遍天下”伙长爷会给赵子龙面子,他以为只要将这俩强盗押送官府就一切万事休。其实,里正的理解错了。在官兵要带罗娘走的时候,四郎的爷们表现直接被里正爷这位律法的捍卫者踹回了现实,“你疯了,你不要命了,你拿啥拼啊!”三句话句句中的,都赤裸裸展示了里正爷内心的慌张和无助,以及书生的气短。
       “手无缚鸡之力”说的就是书生,还好,里正爷夸赞的是常山赵子龙之后,以填补武艺缺乏的大坑,看来他也有一个武侠的梦。
       百无一用的书生却也有让人钦佩的坚持的一面,而这份可以称之为执拗的能力爆发之后改变了苦竹林村民的命运。里正爷是一个知道典型的知道分子,不然他亦可以考取功名了;他知道一点律法,却浅尝辄止;他知道竹林内苍茫深深陷阱密布两个强盗一准掉进去了;他知道关键时刻还是要用笔来战斗,用布告欺骗了薛十三和陈六,引来官兵。知道而不精深就容易出来卖弄,得到一些看得见的表扬,又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或者称之为没有适应优越生活的暴发户。阿诚说,知道而不显出,是一种修养。里正显然没有领悟,不然不会在官兵面前大呼小叫“我乃三国时常山赵子龙……”
       里正爷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每天吃饱,而是精神的寄托,两个强盗进了村子,里正爷受到挑战。他无法承受这样的现实,一定要处之而心安,所以几次三番与十三、六做斗争,但是都败下阵来。我们能在剧中看到里正内心的纠结,“可是,大唐律法……”他还是没有转过弯来,终于向十三下了毒手。十三死去成全了自己的精神苛求,也成全了自己的死亡,这让我想到王国维清亡后入水溺亡。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何尝不是时刻维护着自己身份的尊严,当我们的大学生活受到挑战的时候不也一样手足无措吗?里正爷在今天一定是一个穷困的教授,必定不肯为了自己的些许错误向学子低下高贵的头颅,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信任他不为了几千块钱的补贴和项目经费与系主任争得头破血流。
       我与里正爷不一样,完全的不一样,不过就像当初看《武林外传》时吕秀才的一言一行深深触动着我,或许里正爷也正以某种身份出现,然后在某个舞台上振臂一挥,吸引了我等同僚。罢了,里正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情怀终究在现实中搁浅,我也只好将目光放在房子车子女子身上了,可是,可是,也只能yy,如同里正意识里的大唐律法。
       世界如此之大,总要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区间的,只是我们也能有如此的相似。

 2 ) 真烂片无双

标准的烂片,真怀疑某些“影评家”关于本片“很好的模仿黑泽明风格”的评价是怎么来的,他们真的看过黑泽明的片子么,本片完全没有黑泽明电影舒缓的叙事,宏伟的长镜头,静默的气氛和精致的人物心理描写。

镜头剪辑的混乱怪异让人怀疑剪辑师是否已经精神失常了,打斗场合根本没有黑老的电影那种空间感,尤其片尾官军大部队的戏,就是一帮人在不同场景之间跳来跳去,主人公如入无人之境,一会在这边杀几个人,一会在那边跟美女聊两句,一会又蹲到墙角从裤裆里掏一个饼出来,连基本的人员来去都没搞明白,上一秒还是官军劫掠防火,突然一下子就是大家都待在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避难,似乎官军暂时退却了,但是上一个镜头那些官军呢??去哪了?死了还是撤走了?白天的那个指挥官呢??什么都没有交代,村长上一秒还和指挥官聊着,下一秒就歇斯底里的从烧着的门里跑出来了,这是分身术么?

再看看本片所模仿的《七武士》,同样描写一个小镇抵抗大量部队,同样在不同点之间的跳跃,却能让观众清楚战场上正在发生什么,战斗的过程从开始到厮杀到慢慢收尾,一目了然,这样才让人感到惊险刺激,而《唐朝兄弟》里只不过是一帮拿着片刀的白痴在一个空间错乱的地方晃来晃去而已,这也叫“很好的模仿”?笑话,七武士3个多小时的片场,本片也就1个半小时不到,拍《七武士》那样的大制作,你杨树鹏还远没那个气概。

剧本更是稀里哗啦,黑泽明的武士片剧情上向来善恶分明,条理清晰,将美与丑交代的很清楚,他的片子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所塑造的一个个性格鲜明而可爱的主角,而本片里姜文一会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一会就强暴了良家妇女(罗娘),一会大喊“我们这么做是要救罗娘!”,操,你自己比官军强多少,一会又暴起大杀村民,让人怀疑此人是不是精神分裂了。剧本的开头结尾更是操蛋,我看了十分钟就知道开头那老夫妇和痴呆儿是谁了,弄一个谁都能猜到的倒叙有意思吗,结尾就别提了,整个一出对于人性的控诉,当然,你要玩深刻像《鬼子来了》那样没问题,但你看看《鬼子来了》拍的多沉重,你既然要表现如此深刻的内涵干嘛要拍这么一部搞笑喜剧呢???挂羊头卖狗肉,拍的人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蛋,不能这么扯。

还有其他一些烂点,就不一一说了,狗屁不通的配乐,扯淡的台词让人无语,唯一值得一说的大概就是服装道具了,比起满城都是大馒头的时候有明显进步,刀也是比较标准的唐刀,但是追求真实也就罢了,干嘛搞的那么像日本服装,连胡军那个发型都是个武士头,虽说日本大化革新学习大唐,但也不至于照搬过来用吧,是道具师不思进取,还是导演想在服装上也“模仿”《七武士》一把???

最可恨的是如此的烂片,竟然还拿我大唐盛世说事,拿唐朝出来吸引票房,让人无奈,中国的电影人什么时候能真正把古代素材好好挖掘挖掘,研究研究,像黑泽明那样把古装片拍出内涵和层次来,而不是挂着祖宗的名头,套一身漏洞百出的“古装”,塞一堆狗屁不通的剧情来骗钱??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拍出比日本人拍的《敦煌》更出色的中国古代题材电影??你可以侮辱观众的智商,但不要侮辱我们的历史!

 3 ) 这只是一个开头

古装片的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不是历史名人,而是虚构的某两个历史小人物,这本身就是大陆古装片一次题材上的突破。当然这并不保证影片会更优秀。《我的唐朝兄弟》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尽管从理性上来看,我可以挑出很多刺来——比如配乐单听不错,但是和画面走得太近,没有收敛;还有它对一些东西太点到即止了,一些本可以让它更有力量的东西,很明显它是故意放弃了:它把《七武士》中最震撼人心的人道主义的内核消解掉了,置换为插科打诨和最后一场不怎么严肃的屠杀(这当然是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原因的);当然还有剧情上和特技上的硬伤。

 
但我依然很喜欢它。现在的大部分古装片,都是在假装苦大仇深,用视觉奇观来代替古人的真情实感,这可能也是古装片要拍大题材的原因——对他们来说,古代社会对当代电影最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东西在于它的视觉差异性。把这种视觉差异性搞得越大,票房就越高——某张姓摄影师可能就是这样想的。可被他们忽略的是,除了视觉差异,还有人文社会的差异、有思想情感的差异,和比所有这些差异的总和都要大的一个共同性——人的共同性。《我的唐朝兄弟》轻松而不轻贱,它和目前市面上的山寨古装片的区别在于,后者并无想要表现那个时代,而只是借古装的漂亮壳子来宣泄当代网络话语;而前者当然也有流行笑话,但它至少是想给观众看看,那个除了帝王将相、除了金戈铁马的唐代小山村,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一股古装片的清流,并且我相信这是一个好开头,假以时日,我们会有更多的安静而贴近现实的古装片的出现。但它们不得不和山寨古装片(以《三枪》为代表)和视觉奇观古装片(以《黄金甲》为代表)并排站在一起而备受冷落,因为信而好古在这个时代,显然成为奢求。这样的影片,就算缺憾多多,叫人怎么骂得下口呢。

 4 ) 七月流火正是凉快

胡军姜武,没兴趣。兄弟,没兴趣。古装喜剧,没兴趣的没兴趣。
陪朋友看,看完,就给了五星。五星的意思是:不得不看。

哪里有强盗啊,有钱就拿,没钱也就算了。看上个女的,就能一直看上,一看上就是一辈子。还一起把一个傻孩子养大。
兄弟,就是把钱藏在一个地方。一个死了,另一个才发现钱早没了。可是40年后还是会来他的坟上喝一碗酒。
厮杀,喊打,强奸,屠村,一直在喷血。可是硕大的月亮下面,会出现一个诗人。以为他卖身,其实他卖诗的翩翩书生。他留下一首静夜思就去了长安。
四十年后的苦竹林村还是一样,看见外来人就以为来了妖怪。可是,雨就在这个时候停了。

我完全信了这个世界,我怀疑这导演就是个唐朝人。

另:音乐很好听,画面很美。姜武完全盖过胡军。

 5 ) 是好电影我就看着,我是文盲我不说话~

    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脑子忽然有一闪念游离出了影片,仿佛看到了萧索的秋夜,昏暗的老街,麻木的看客以及滴血的馒头,尽管这个场景已经被灌入我们这一辈的头脑快二十年了,但是在这一刻,这景象竟无比清晰~

    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评价这部新鲜的电影,我选择深刻~

    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评价这位年轻的导演,我选择聪明~

    我潜意识里感觉这部电影能够上映,应该是XX总控制局的老爷与专家们没看懂的缘故,尽管我很希望他们真的能够看懂并大笔一挥让片子过关~

    导演很聪明,以致电影看起来就像在恶搞,尽管是恶搞,那导演看起来像是凯迪混久了的,而不是天涯出身~

    千年过去了,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与懵懂,又何尝只是是在唐朝,我的随便哪一朝兄弟先人都是这样过活的,只是在这一天,在盛唐的帷幕下被记录了~

    观影的过程中,我的邻座两位今天的姐妹始终在笑,在导演刻意安排的每个该笑的地方~还不时的冒出“为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我今天的姐妹并没有理解唐朝兄弟和导演诗人的作为,我想这也是聪明的导演在创造的开始应该早已料到的吧~

    无人喝彩并不意味着东西不好,历史证明过这个~
    
    对于这部片子的档期,显然比较让人遗憾,在那部让人无语到极致,YY到汗颜的灾难片的强大威力压制下,这部片子在影院里仅仅是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而已,更多的人选择兄弟是因为灾难片爆满,已经大老远来了心有不甘的缘故~不过我觉得就算没有YY大片的打压,兄弟们的票房也不见得精彩到哪儿去,真正看得懂的人如果多了我们的生活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不是么~

    对于像今天这样污七八糟的影视圈能够做出一部这样的电影,我真的想向年轻的杨树鹏导演,向不再年轻的胡军、姜武兄弟,向精彩的老戏骨李立群先生致敬~

    对于像今天这样的环境能够发现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我为自己庆幸~

    同时还要至上敬意的还有在今天电影接近结束时,前排的某位姐妹,她那声“要打电话出去打去”的断喝,我个人认为十分的提气,也可以理解为她本人向导演和创作团队的致敬吧~

    最后,我想拿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笑话作为结束:
    当他们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人~
    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杀我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因为已经没有人了~

 6 ) 唐人故事

一直很喜欢王小波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唐人故事》,取材于唐人传奇,文笔自由不羁,叙事现代洗练,在古装影视剧铺天盖地的时代,倒是似乎从来没有人试图拍王小波的唐人故事,这些像是童话,或者更像是梦,像是灵魂在历史中的游走,从今天的一个市井红尘,走到千年前的市井红尘,从大约是在市场和技艺上都觉得是个很为难的事。但是这星期我发现了一个可以拍《唐人故事》的导演,因为他做出了《我的唐朝兄弟》。

古装喜剧这个名词,这个冬天被《三枪拍案惊奇》弄得有点尴尬,《我的唐朝兄弟》在这前后出来,也实在有点沾了晦气。但是看完却有惊喜,这分明就是师法黑泽明《七武士》,胡军姜武两人一身唐代强人披挂,从林中施施然出来的镜头,摇曳的光影像极了《罗生门》等黑泽明中年的作品。张艺谋号称向黑泽明学习了无数次,却没有《我的唐朝兄弟》那样真正向黑泽明致敬的诚意之作。

故事很简单,只发生在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山村,既无庙堂之高,亦无江湖之远,一群山野僻民,两个流窜山贼,醉心于古装题材的导演们几乎从来没有演绎过一个没有英雄豪杰、没有帝王将相、没有王孙美人的唐代影视--那可是唐朝啊!

然而这的确是唐朝,游侠手中唐刀霜刃如冰质朴无华,少女的垂髫双髻,妇人的椎髻,胡床、碗,家具,这些在传世文物和绘画中出现过的东西,却被这么不经心随意地安置在破败的山村民居中,妥帖而且低调,好像寻常的不能寻常,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就是唐朝吧。

诗人和强盗一样神情暧昧地向山民要水喝,在月下一起喝酒,喝完了就着月色上路,穿林而去,高吟“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这不能是唐朝以外的朝代。

片尾还是黑泽明,大雨骤然停止,一道阳光照在脸上,像上天的启示那样的平静,他死了。稻田里村民在快乐地收割,少女的笑脸如此明媚。片尾曲唱道:

 
稻子正好可以酿美酒,稻子正好可以煮粥喝,
种稻子啊忙着收获,收获时节定在七月,
七月流火正是凉快,我家小儿长了一岁,
我家娘子梳头抹脸,脸上擦得是鹅黄粉啊...

 很少见到电影歌词能用现代白话,而完全表达上古民歌的风味,这导演一定是个他妈的诗人。他就是那个诗人。

电影的电脑特效做的比较弱。有点画蛇添足之嫌。不过大概因为导演是诗人,想要一点诗意。

 7 ) 与《鬼子来了》相比,浅谈《我的唐朝兄弟》的“自我囚禁”

与《鬼子来了》中反应外来侵略和展现人性本来面目的残酷激烈不同,这部电影弱化了闯入者与被闯入者的矛盾,把他们之间地位、情绪等微妙的转换放到最大。避开社会背景,以反映社会的宏大主题,把主人公都锁定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中,以展现人物内心无解的矛盾与重复的困境。此举与《鬼子来了》有异曲同工之处,封闭的生活环境被打破,人物被迫陷入自我保护与反抗的怪圈。而不断投奔的过程也是对其道德观的展现,和对自我囚禁意识的不断加固。
面对困境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实际上是妥协惯性形成的第一步。在入侵者(薛十三和赵六)未到来之前,村民的生活单调而有序,里长指挥和管理村中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没有任何波澜和异议,如同《鬼子来了》中的村长,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似的符号。闯入者到来之后,所有的村民都被简化为行动者,而决策者只有里长一人,正如一个村民所言“无论什么都是您一句话”。因此里长一人的行动就决定了全体村民的意识——自我保护,对闯入者进行审问和驱逐。所谓“驱逐”就是交给官府,在里长的制度之外更大的制度。但是显然“军官”的威胁更大,遭到打击后,里长的矛盾还是在二人身上,因此一个不断自我囚禁的怪圈就此形成——杀贼招来官兵,官兵杀村人,贼杀官兵,村民囚禁贼。只因村民的思维观念早已形成,对里长决议的默认是失去自我意识的第一步,对强权的不断投靠是对利益倾向认识之后最大的妥协方式。外部的牢笼与坐以待毙的消极对抗加速了毁灭的到来。
面对与贼人共同的威胁——官兵,并未选择对抗,而是不断归顺。在《鬼子来了》中,马大三等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日军和两个俘虏,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认清最大的利益所在。然而在统治意识和强权意识编织的思维囚笼中,他们对于结论往往是明晰的,在对与错的天平中,他们往往选择强大的一方——马大三去找日军,里长去找官兵。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马大三换来粮食,里长赶走贼人并换来原来的平静时光。这种安命于自我安全的意识并没有错,但是在自我安全的对面立着两个有恩的人,以此矛盾来切入对整体道德观的质疑,和他们观念中对“平静”的定义的疑问。放弃可以改变生活的契机,放弃反抗的权利而选择“招安”,这种自我讨好和安慰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最后悲剧的恶因之一。
与《鬼子来了》最默契的地方在于对疯癫角色的设计。《鬼子来了》中的疯老爷,《我》中把清醒的角色给了一个孩子。躲过了所有的屠杀,目击了一切人物的狼狈之像毫无忧虑的活着,但正是这个从未被玷污的角色成为了一个至高的道德监督者的形象,也是唯一一个不会被服从和压抑等意识形态围困的人物。他出现在所有阴谋酝酿和实施的时刻,里正醒来去报官,屠杀进行,和一开始官兵进村时。而他的平静和毫发无损也是对所有事情的反讽:无立场的围观闹剧比自我消解的反抗更具有力量。因为反抗本身只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更大的牢笼。
电影的屠杀部分直指人性最愚蠢的一隅,对于立场的选择究竟应基于经验还是该依靠现实,导演并未明说。但是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具体辩证关系已经一目了然。就像马大三最后挥刀砍杀日本人和里长拿木棍插死薛十三,之决定于你更倾向于自我解放还是更爱进入自我围困的“平静生活”。

 8 ) “生不怕官家人,死不怕阎罗王”

这个时代不需要大师,却依然需要电影。

在火车上看《南方周末》,文化版首页留给了杨树鹏的《我的唐朝兄弟》,毫无吝啬赞赏之词,某位影届强人甚至评价,说这是他感觉的中国电影里将黑泽明风格转化最好的一部。于是我也跟风进了电影院,才发现它的好不是一般。

导演说,我特别希望告诉别人,我们也有过那种诗人遍地走的状态.他在竹林的夜晚与薛十三陈六一起喝酒的那幕,拍出了盛唐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中的潇洒与安宁,成为本片最美好最理想的场景。

电影里的荒诞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叙事的手法,可是整个电影的背景放在了唐朝,那么如今看来再荒诞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了。唐朝文化是历史的朝代中文化混杂最剧烈最成功的一次,以至于影响到大半个亚洲乃至于世界,因为它的聚敛爆发都是如此肆意妄为,不屑一顾。任何一种张扬跋扈都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朝代。这就给两个强人提供了厚实的温床,所以连抢劫都可以说的理所当然。

再谈演员,需要将侠气和痞气融合到极致的人,胡军和姜武具备了条件。胡军本身的北方男人气质,而实际依然像个大男孩,顽劣与骄傲在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来。姜武的傻气、朴实、农民般的思想干净,从《洗澡》到《空镜子》,而《别了,温哥华》里,亦看出了其倔强隐忍。这样的人儿,在对着李白所说的“卖诗为生”时,才有可能不假思索一句“卖身辛苦啊”的话来。

就如导演所说,中国人的本性都不坏。即使是貌似十恶不赦面露凶相的官兵,都在临死前求饶“一家老小”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养成的习惯解决问题,在没有任何掩饰的情况下的表露交流,在进化到现在的理智的我们看来,难免荒诞。

电影里的人性是中国所固有的,长辈对晚辈,兄对弟,官对民……即使存在在临界点,无法用好坏来定义,却依然赋予了厚重的情感。一部电影的荒诞里没有晦涩,而充满了人性与情感,这就是《我的唐朝兄弟》

 短评

单从外形来看,姜武就是一加肥版的三船敏郎

6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用散乱癫狂的外表包裹着的言之有物的小众电影,主题并不明显,无法很明确的用言语表达清楚。

8分钟前
  • 歪歪
  • 还行

没说的,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有一千个不喜欢的理由,就有一千零一个喜欢的原因。这是一部给观影人极大回味空间的电影,尤其作为一部中国电影、一部公映了的中国电影、一部不是科班出身的集编导为一身的年轻导演作品,在粗略了解了杨树鹏之后,无法不给出五星的评价。

11分钟前
  • 大獨家
  • 力荐

故事都没讲好,就难以让人往更高深的地方想了。对于本片的赞扬之声,恕我愚昧,实在是无法体会...

13分钟前
  • 骆驼大爷
  • 还行

09年最令我惊艳的国产片儿了,日系剑戟片的走向跟毫无讳言的隐喻,你们都明白了吧,鬼子来了,再来一次~

1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模仿鬼子来了的公知腔,政治隐喻得太刻意了。剧情黑色幽默感不够,镜头语言学《七武士》还不到位,人性情感浮于表面,制片人胡大爷这片扑得太理所应当了。

22分钟前
  • Troubadour
  • 较差

以后骂不过别人就呸呸呸呸呸的吐吐沫

27分钟前
  • 狮子青铜
  • 推荐

相比同期上映的《花木兰》的拙劣炒作,苦竹林十分惊艳,除了南方周末专刊推荐之外,其他推广比较低调,DVD推出也远远快于其他院线片发布,实属异类;这部电影肯定算是国产电影的优秀作品,胡军完全没了以往那些商业大片的傻帽形象,匪气十足,特有味,姜武一如既往的有型!

32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推荐

今年不知咋的,内地电影就流行起复古风来了,又是春秋,又是战国,又是隋啊,又是唐的。春秋的《孔子》虽说还没上映,但一想起说粤语的孔夫子,就感觉有点囧;战国的《麦田》,都不知道何平在唱什么戏;那个什么《隋朝来客》,简直有点污辱观众的智商;想来想去,还是这个唐朝的故事有点意思!

36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畫面,設計都很有日系范er,劇情再來點就是一壺好酒

38分钟前
  • REDEYESKi
  • 推荐

稻田。夸张演技男,暴乳豪放女。黑泽青山苦竹林,不是人性,是大地的生命力……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南方周末上剧组人等侃侃而谈,不过与其说募仿黑泽明,不如说是偷师《鬼子来了》,偷梁换柱手法的皮毛级表现。想从恶搞的泥沼中抽身,却依旧没有解决语境的问题,视角、台词、表演、镜头语言,很难说有一项令人印象深刻。使出浑身解数,想象力和技巧还是稍显匮乏。不过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多点,三星激励

47分钟前
  • kovsky
  • 还行

稻子正好 可以酿美酒稻子正好 可以煮粥喝种稻子啊 忙着收获收获时节 定在七月七月流火 正是凉快我家小儿 长了一岁我家娘子 梳头抹脸脸上擦的 是鹅黄粉啊 ——片尾曲《时或有喜》。凭这首短歌,加一星。喜欢音乐甚于电影。官军的两个头目居然是日本人演的

48分钟前
  • StarKnight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国内导演们都喜欢拍些不着四六的东西,还是确实无法把握节奏,倒不至于看不下去,只是实在是平淡无奇得很,很庆幸没有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几个女角还不错,长得都挺邻家的,看着顺眼,有一半是为女角坚持下来的。很好奇这片子怎么通过审查的,有好多隐射的样子。

53分钟前
  • 一条走狗
  • 还行

很不错,在北大看的首映,蛮有思想的一个导演,而且胡军和姜武演的也不错

56分钟前
  • 一点一滴
  • 力荐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官兵猛于匪;小官僚愚民;群众没有自觉意识

1小时前
  • 任晓雯
  • 推荐

两星半。搞得跟日本武士片似的,风格杂乱,还有日本漫画的影子,搞笑有时有趣有时偏低俗,胡军还是蛮适合喜剧的。故事有点太单一,几拨人打来打去,一次比一次打得大,还有,大家都好爱强抢民女……起码还是比很多战争大片有趣点,反正大家都是打来打去……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姜武好可爱,胡军好性感。对我来讲这部片是画面精致的B级片。

1小时前
  • 卡卡
  • 还行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陈六:“卖身很辛苦啊。”

1小时前
  • 白烨
  • 力荐

"稻子正好可以釀美酒,稻子正好可以煮粥喝,種稻子啊忙著收穫,收穫時節定在七月,七月流火正是涼快,我家小兒長了一歲,我家娘子梳頭抹臉,臉上擦的是鵝黃粉啊..."楊樹鵬的個人經歷很吸引人。

1小时前
  • 嘉多利沒有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