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

记录片大陆2004

主演:内详

导演:金铁木

播放地址

 剧照

复活的军团 剧照 NO.1复活的军团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11-29 20:18

详细剧情

  这套纪录片分六集、合三小时,展示了秦军团的昔日荣光  王者之师:秦人由西北牧场崛起,因护周有功而获封,历550年征伐统一中国。七十年代兵马俑的出土还原了秦国的神秘军队。血色青铜:虽然秦军的青铜武器落后于铁器,但经过合理设计的剑、弩、箭头,在标准化军工厂中源源不断生产供应战事所需。生死之地:以长平之战为例,再现了秦军兵种构成,作战方式。秦军的步兵由弩兵与武器长度不同的士兵方阵组成,骑兵使用弩箭骚扰,战车可脱离步兵组成集团高速作战。关山飞渡:秦统一六国后,开灵渠进占岭南,拓直道北御匈奴,遍布全国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制车工艺为帝国的后勤提供了保障。举国之战:出土竹简所记载的秦国法律条文呈现了秦国耕战策略的具体内容,郑国渠与都江堰造就了秦国的粮仓。与子同仇:《商君法》规定了军功授勋制度,这间接培养了秦人的尚武秉性。

 长篇影评

 1 ) 复活的军团——秦朝历史纪录片

六集纪录片 通过对兵马俑的研究 展示出秦兵的规模和秦朝帝国的兴盛衰亡

秦人早期是替周天子养马的人 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 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征服西北高原上彪悍的游牧民族 稳定了秦朝的根基 之后目光转向中原其他六个对手 秦兵严明的纪律和英勇的作战使秦朝最终一统中国 秦始皇将”秦朝”这个西北小诸侯国名变成全国王朝的的称呼 但秦朝的辉煌只持续了十五年 便在疲惫中空和秦二世的暴政下走向衰亡

影片从发现兵马俑遗迹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破解了科学研究者许多疑惑的问题 从研究数百万秦兵的后勤供应问题 都江堰的改造及修路和双辕车的发现 能发现秦朝解决了交通上的阻碍 从建筑长城和建造兵器之工艺精美、设计精良的青铜剑窥见军事工业管理的规模 从战马战车方阵组织的严密布置和秦兵穿着不同推测出纪律严明的等级制度、奋勇杀敌晋升制度等 巅峰时期的秦朝秦兵无人可挡 随着秦朝建立后不断建设大型国防(长城)、底层农民被剥削、大批正规军在广西征战土著等情况下 最终遭到起义直至被推翻

以兵马俑为切入研究秦朝的历史 能够尽可能的推测当年的真相 秦朝的成功必然有其突出的能力 不能一味放大暴政带来的覆灭 要最大程度展现最全面的历史真相

 2 ) 秦人,一个替周天子养马的部落如何成就秦帝国的。

秦人,一个替周天子养马的部落如何成就秦帝国的,生产力是第一要素啊。和之前读《枪炮,钢铁与细菌》类似感受,地理决定论上,秦人的优势是养马,而马在冷兵器时代是核心的生产力之一。

<复活的军团>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值得记一下(转).

1.兵器材质

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军的兵器是标准化生产的.箭头和箭头,弩机关和弩机关间差距极小,可以方便更换.当时的秦军兵器工业已经不是小作坊了,而有了标准化大生产的雏形,而且可能已经使用机械.比如戈头的打磨痕迹没有交叉纹,说明不是手工打磨,极有可能是砂轮.当时铁器还不成熟,无法做到全国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要做到大生产,只能使用青铜.况且秦的青铜是十分先进的,可以造出90cm的剑,领先于战国.

2.极端的计划经济

秦律法规定了关中平原的每亩地的农业标准.就是说我的地上种小麦每亩地用多少种子是必须依照法律的.秦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几代人的经验.

3.举国动员能力

司马迁说秦兵百万,人口五百万.军队比例20%.这个数字十分不科学.一些非常军事化的国家如普鲁士军队比例不过3%,南北战争时美国不过5%.中国古代每个军人需要3个后勤人员.所以如果20%除四5%也是极高的比例,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上面说的极端计划经济,汉中关中巴蜀三大粮仓.

4.军衔系统

"秦国军队左手提着敌人人头,右腋夹着俘虏,赤膊上阵,不顾生死,虎狼之兵""秦兵每逢战事兴奋异常"

当时当兵是贫寒人家升官的唯一出路,而且赏罚分明.秦军战斗力十足.每次上阵前,秦兵都要喝酒.所以兵马俑中士兵多是啤酒肚..orz..

5.运输系统

巴蜀粮草给岭南了,关中粮草给咸阳了,所以北方部队的粮草由山东出.每192石从山东出发的粮草扣除折耗只有一石能运抵河套.所以修了秦驰道.秦驰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骑兵从咸阳/陕西西安到九原/内蒙包头只需三天.而且秦代发明了双辕车,一只牲畜就可以驾车.提高了效率.秦代系马时勒马的胸肌或者肩腋,两匹马可运1.5吨货物,当时西方勒马的脖子,马跑快了会窒息,两匹马只能运0.5吨货物.



感想:

再一次感受到了生产力的力量.秦的人口,粮食产量是其它国家好几倍.这些是冷兵器时代的国力决定因素.而且秦的农业和工业都极为发达,这些是虎狼之师的基础.或者说,正是商鞅和李冰奠定了秦帝国霸业的基础,而白起和王翦更多的像是锦上添花.

战争更多时候拼的是国力.比如曹魏和蜀汉.再如满清吞并新疆和西藏的时候,藏人和准格尔蒙古人都以百万计,而清的人口以亿计.所以大清屯兵青海,粮草齐全,符都准备了了一万五千张,满蒙汉部队步步为营向拉萨进发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胜负悬念..

以前看<叫魂>的时候感觉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大清的财政和律法.民间到底能不能装神弄鬼?道士是什么社会地位?死刑犯需要皇帝亲批?怎样平抑粮价?感觉外国史学家对这些更感兴趣一点,而中国史学家偏爱政治和军事.

感觉太多的时候历史的重心不是皇帝和大将的恩怨,后妃和外戚的纠缠.而是经济基础.比如土豆和玉米的引进使得中国人口翻了两番,并且农民起义更少了.这件事其实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了,只是潜在下面,没有乾隆帝文治武功明显罢了.

 3 ) 个体的泯灭与国家的崛起

不久前突然对秦汉军队情况特别感兴趣,找到了这部网友力荐的纪录片,一开始只是跳着看了些片段,以下就被深深吸引了,决定认认真真从头看,用了一晚上又一早上刷完。

纪录片的讲述深深地震撼了我,拍摄非常讲究,大量博物馆、古战场实景镜头;引用了大量史书记载和考古文物,采访的都是秦汉史学研究的权威专家,确保了纪录片内容的准确严谨。纪录片在讲述中也注重了通俗性,并不晦涩,有高中历史基础的人就能很好地理解。其中很多场景、军阵、服饰的模拟演示更是让纪录片增色不少,道具都很考究精致,让人产生了穿越的错觉。比如第六集对秦军军衔的介绍,不同兵种的着装都是根据陕西西安兵马俑来的:

弩兵(军级为公士,军公爵最低级)

基础步兵,军级为上造

御手(军公爵三级以上)

都尉(兵马俑中的最高级军官,军公爵7-8级,相当于现代的团长)

看完纪录片,思考最多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纪录片提到了秦国几项重要的历史成就或大事:动用六十万人长达两年的长平之战、灭楚之战,收复河套,南取百越之地,修筑郑国渠、灵渠、直道、弛道、长城。每一次大型战役、每一件巨型工程,没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上下齐心都不可能实现。只有五百多万人口的秦国灭六国时动用了百万人以上的军队,意味着每5个秦国人就要供养一名士兵,这在交通不发达、生产落后的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看完片子,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秦国人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一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国家需要个人时,个人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绝对服从。在秦国,个体对于国家是虚无的。

举个例子:纪录片总结了秦军所向披靡的一个原因:标准化的军工生产。凡是出图的矛头、箭头产品误差都非常小,各件武器几乎一模一样,是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的。而出图的戈头显示,其刃边都是手工磨制,然而不同工匠的手工很难确保每次打磨都达到统一的标准。我们只能这样猜测:有的工匠终生在兵工厂工作,经年累月负责国家武器的生产,在反复的操练中,在惩罚机制的巨大压力下,达到了每件产品都误差极小的标准化的生产水平。

这位工匠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是国家的一个零件而已。

秦国标准化的武器生产

秦国能够兼并六国,维持战争需要,离不开它的农业生产水平。从湖北云梦出图的秦简看,秦国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控制的法令异常精细: 秦简上说:“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各县要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主人有罪,主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过去,历史学家们知道,秦国有繁杂严厉的律法,但湖北云梦出土的这些竹简,让今天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秦国的法律严谨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国家对个人的生产生活进行这样严格的控制,个人的生产完全从属于国家的意志。

商鞅变法的一个目标是:让秦国的老百姓只知道耕种和打仗两件事,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目标和需要,在这之外,人似乎不能再有别的需求。

秦朝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书同文、车同轨,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源自秦朝统一的小篆,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个人服从国家集体的需要,从秦发端,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现代在定位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然摆脱不了这样的影子。

虽然看起来秦代是个个体泯灭的时代,但很意外,秦国人的怨言在史书里却是很少听到的。我猜测,在秦修建运粮的灵渠、直道、动员全国打长平之战、浩浩荡荡灭六国之时,当年的百姓也许虽然觉得负担沉重,但未必不是全心支持的,因为自己的同胞子弟就在前线,战胜眼前的敌人可以带来长久的和平。突然想起政治书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内涵的阐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我们对秦汉确实会产生某种追念之情,因为那的确是一个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时代,是一个成就辉煌大气磅礴的时代。

我们的民族崇尚光荣,当国家需要办成一件能让我们个体感受到光荣的大事时,我们会自发地凝聚起来,自发地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私利,哪怕这是“泯灭个体”,看看我们整齐划一的阅兵式,看看全民参与支援的北京奥运会吧,这真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啊。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要,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内心,仍然向往那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强大国家威严,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国家崛起,而要实现国家崛起,尽管不是当年那样的极端,我们会自然地效仿当年的秦国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4 ) 体制保证胜利

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崛起的体制基础。商鞅虽然被车裂了,但是他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却得到了延续和认真的执行。奖励军功、简化军事指挥系统是商鞅变法的成果,也是秦国最终走向胜利的体制保证。
秦国的体制是一套非常适合战争的体制。她有完善的奖励军功的制度,她有完善的军兵种建制,她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她有简单而高效的军事指挥体制,这些是赢得战争的必要因素。山东六国在这些方面皆不如秦国,也就难怪会被秦国灭掉。
秦统一了全国,设置郡县,攻取百越之地以为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大功绩的。

 5 ) 书上的历史是死的历史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尤其不能过于相信历史书。
记得西方有个史学家,有一次他在街上看见有人吵架,于是就问别人怎么回事,问了几个人,个个都说自己亲眼所见,但是个个说法都不同。历史学家于是长叹一声,连眼前的现实都难知真相,何况是久远的历史,从此之后搁笔。
是啊,且不说那久远的年代,社会的变迁,岁月的洗礼,使得一切都面目全非。就算是前人的黑纸白字的史料,也必定会有错误。除了某些客观原因造成的错误,更多的是人们出于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主观的对历史进行扭曲。没准,他们还会将这种扭曲美其名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日本人美化南京大屠杀,是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态度,是故意扭曲历史迎合自己的政治目的。我们唾骂这种行为!但是回头一想,我们中国自己呢?还不是一样?我想,看了这部纪录片,很多人应该会这样感慨:哎呀,怎么和我当初学到的历史不同呢?
读历史,尤其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历史,总是会陷入这样那样的疑惑,因为有太多的地方不合情理或者不合逻辑: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警惕了!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是不是作者有意无意的扭曲了历史?尧舜禹汤争得是那么完美无缺的道德典范吗?桀纣隋炀真的是那么残暴愚蠢的昏君吗?呵呵,连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说“他喵的,这些历史描述也太离谱了,肯定是后人泼脏水呀”。他倒是厚道的没有说那个泼脏水的家伙是谁,但是从政治逻辑考量,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周文王或者周公这两个“圣人”。
劝君莫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魂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皆行秦政治, 十批不是好文章。老毛的诗几个人能够读懂呢,大家都腹诽他是变相为自己辩解。岂不知站在那个高度的人,哪里会在乎凡夫俗子的评价?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翻看古书,从字里行间寻觅那久已失落的人和事,我知道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大,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后世的狺狺群丑就算能篡改几个字,但是总有英雄豪杰能在历史中发现和他肝胆相照的人物。知我者,谓我心忧,如是则足矣。

 6 )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中国遥远而悠久的历史总是充满着神秘感,也让无数的中国人为之自豪,尤其是强盛的唐朝,还有更不为人所熟知,也更加神秘的曾经一统中国的秦朝。无论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兵马俑奇观,还是那些巨大的青铜器还有整齐划一的兵器,当然还有至今我们都无法看到真容的秦始皇陵以及被付之一炬的阿房宫,都让我们对那个神秘的时代既景仰又向往,当然也惊叹那个曾经无比强盛的国家。

在看到《复活的军团》之前,我对兵马俑,对秦朝的了解也仅止于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秦诵》、《秦俑》这些影视作品给我的印象,而秦始皇作为暴君的形象更已经深深地刻在象我一样经过中学课本洗礼的无数中国人的脑海中了,但我也相信那个强悍的帝国一定拥有超越那个时代的文明,所以才能给世人留下了无数难解之谜。

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兵马俑以及鏖战500年并统一中国的秦朝为我们留下种种谜团。《复活的军团》就以这支沉睡千年的大军为出发点,仔细剖析了支持秦人崛起并最终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交通、军事编制、兵器制造等方方面面,让我们能够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感受那几千年前厮杀的喧嚣和尚武的激情,而那些透过书简对普通秦人的刻画,更为这个气势磅礴的记录片增添了一丝温情和细腻。

《复活的军团》虽然不能将我心中对秦帝国的所有问题都一一解答,但这部几乎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好的历史人文记录片,已经足以让我对那个伟大的时代心生敬意。想想2000多年前的秦国工匠就已经能够用青铜造出尺寸几乎丝毫不差的剑,而现代的中国工人依靠精确的机械也往往造出工艺粗糙的产品;2000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就已经早出了泽被千年,至今仍造福着天府之国的都江堰,而2000多年后的无数水利专家们却似乎从不知道因地制宜,只会一味地修建对环境有着巨大影响的大坝;还有那2000多年前建造的打通两大水系,让粮草得以深入岭南腹地的灵渠,以及长达700多公里的军用高速公路,秦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遗产足以让我们震惊。看完这部恢弘的史诗后,会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铁马冰河入梦来”,希望有一天当代的中国也能够让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自然地产生这种强烈的源自国家强盛的民族自豪感。

 7 ) 它告诉了你:秦帝国为何强大

看完《大秦赋》后来补充知识看的。虽然《大秦赋》在豆瓣和B站被黑成政治正确了,但我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更加体会到了《大秦赋》在历史大制作上的用心。

例如剧中提到的吕不韦监制兵器这件事。和纪录片里提到的秦军配备的武器都会留名,篆刻上谁是制造工匠,监工和主管是一致的。

但纪录片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的是,秦国的流水线制作。

所有的兵器虽然用的是当时落后的青铜,但都有统一规制,寻找最适合的配比达成这点倒真的是震惊到我,令人不得不发出感慨:这样的国家,怎么会不强大?

剧里只有秦王配的秦王剑是长剑,其他人配的都是短剑,还是挺有讲究的。最好的长剑只给国君用。但是呢,这也导致了在荆轲刺秦时,政哥拔半天拔不出剑,剑太长了。

另外,关于秦军打仗的阵法,这点在《大秦赋》都有体现过。两军对垒肯定 不是像今天电视剧那样呈现的,古惑仔对冲,肯定有讲究。

先头兵,长戈长茅和对方互怼,战车开路对冲,这个在剧里有很详细的展现。不过和纪录片不同的是,战车上发号司令的不是御车的军官,而是站在一旁的统帅。

而秦直道和修长城,专家一再强调,秦直道用的是黄土夯筑出来的。我还特意去查了,夯筑是什么意思?

夯筑顺序是:首先将备好的生土拌合物倒入磨具内,然后手动或气动的夯锤一遍一遍的逐层夯实,一层夯实后,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锤实,反复进行循环,最后拆除模板。

就算是隔了两千年,看到这个制造方式还是会被触动。秦直道筑下的,是一个个普通民夫的汗水和努力。隔着悠悠岁月,仍旧长不出树,只有野草从生,还有小孩子在上面奔跑。

秦人的坚韧,秦帝国的力量,实在是太震撼了。

不过大秦赋没讲的,而纪录片最戳我的,莫于过喜的书简,惊夫和敢的家书。

隔着两千多年,我们与他们重新共鸣。喜的书简,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惊夫和敢的家书,是普通人对钱财的窘迫和对家人的关心。

啊,千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是一样的。

秦始皇的功过,我无法评价。如同《长安三万里》里讲的“诗在,黄鹤楼就在。诗在,长安就在。”也许再过几千年,秦直道也会长出树木,很多很多的秦陵会随着开发不得不迁移消失。

但秦帝国,那个第一次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他留下的血脉和力量,只要还存在。

咸阳宫,秦直道,万里长城,还有他,就会一直存在。

但说到射箭的武器这点,纪录片讲得更详细,还分析了弩的机关,从力学角度讲明白了为何能射远。 而在剧里只是说经过训练后,秦兵能射两百步。

 短评

商鞅严苛残酷的刑法 秦赵长平之战45万人被埋的惨烈 秦军弩兵步兵骑兵阵法的精妙 冷兵器时代兵器铸法的科学性 秦军粮草供应七百公里的直道 还有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灵渠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整个国家耕战135年的国策 举国之力进行战争争抢军功 寺工们小吏们普通将士们的悲欢离合 两千多年前迷人的世界

3分钟前
  • 神山樹
  • 力荐

信息量十足有趣,风格厚重悠远,难得一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

4分钟前
  • 临素光
  • 力荐

彩!

5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十年前看的,从此入了历史坑和金导的纪录片坑。

6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力荐

学DISCOVERY风学得蛮好,主要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汉民族之强大令人起了鸡皮疙瘩

11分钟前
  • 阿朴
  • 力荐

秦朝這就是步子邁太大扯著蛋了⋯⋯戰略眼光太超前以致於透支了當時實際的民意以及經濟水準。

14分钟前
  • 飞翔的茶壶
  • 推荐

总是忍不住唱两句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18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记录片 秦

22分钟前
  • RD
  • 力荐

音效很不错

23分钟前
  • Easy
  • 推荐

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28分钟前
  • GMbert
  • 还行

金戈铁马,举国之力平天下。另,嬴政TX,我很怀疑你是穿越来的。。。说

29分钟前
  • jojo
  • 力荐

配音很难听

34分钟前
  • 夏至花开
  • 力荐

The cost of excellence is discipline.秦剑,秦弩,长矛阵,系驾,战术,标准化,物勒工名,法,青铜时代, 窎.灵渠,长城,直道,耕种,都江堰,战略

37分钟前
  • Daneestone
  • 力荐

基建狂魔 战争机器 遇上这样高度集权的“鼎盛时期” 对于百姓个人的一生 甚至几代人都是灾难性的征用 他们被调教成癫狂的战争螺丝钉 是被利益诱惑束缚在土地 部队和工地上的奴隶 集权专制下但凡国强必然民弱 所谓复兴对个体来说大概并不是什么幸事

42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推荐

大秦帝国的制造业真的是世界一流,那个弩箭的工艺水平简直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物勒其名的管理体制也是相当先进,军事思想也是极其超前。没想到,中国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统一是在青铜巅峰时期完成的。【哔哩哔哩】

4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看了这个,你会惊讶于中国的军工产业是如何的发达。

50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这么强大的军事武装,二世而亡,始皇是不是步子迈得有点大

54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看的热血沸腾,一个个泥俑喷涌而出,带我回到彪悍的大秦帝国

58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很棒的纪录片,秦国以及之后的秦帝国在和军事扯上关系的几乎所有项目上都是逆天的存在,在残忍度上也叹为观止……ps看的时候总在想,这样的勇士就是我们的祖先,谁敢说中华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1小时前
  • 七里八里
  • 力荐

就那样吧

1小时前
  • 少年痴汉玻色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