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

动漫美国2024

主演:J·B·斯穆夫,伊薇特·尼科尔·布朗,杰·费罗尔,马尔赛·马丁,Slink Johnson,Rashida Olayiwola,诺曼·利尔

导演:内详

 剧照

好时光 剧照 NO.1好时光 剧照 NO.2好时光 剧照 NO.3好时光 剧照 NO.4好时光 剧照 NO.5好时光 剧照 NO.6好时光 剧照 NO.13好时光 剧照 NO.14好时光 剧照 NO.15好时光 剧照 NO.16好时光 剧照 NO.17好时光 剧照 NO.18好时光 剧照 NO.19好时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7 11:16

详细剧情

动画《好时光》系列讲述了埃文斯一家第四代住在芝加哥最后一个住宅项目的17C公寓的故事。事实证明,事情变化越多,它们就越保持不变,保持头脑清醒和以往一样具有挑战性。对这个家庭来说,唯一比生活更艰难的就是爱,而我们的爱已经够多了。

 长篇影评

 1 ) 落寞霓虹,美好时光

《好时光》如梦似幻的影像与音乐,像给我们灌入了致幻剂,让我们手舞足蹈、为之陶醉与疯狂,使我们发出如排山倒海版的欢呼和赞扬,虽然最终没有为其在戛纳上换来任何的奖项,但这部影片及萨弗迪兄弟的才华,我们今天是绝对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的。 几年前的《天知道》更多的可以理解为萨弗迪兄弟纯个人的艺术表达,影片对于他们来说更私密或者说更自我。到了《好时光》,他们兄弟俩已经打破他们相对自我的框框,加入了更复杂的元素和表达。从《好时光》中,我们可以看到加斯帕•诺式的虚无,丹尼•博伊尔式的迷幻,奎氏兄弟的神秘,还有科恩兄弟影片中的偶然中的必然。但如果萨弗迪兄弟只是这些导演风格的杂糅和混搭,那么我们今天绝对不会看到现在的这部影片,而可能是一部三流的四不像影片。他们的优秀之处就是将每种风格做了某种变奏而为自己所用,他们制造出了一个特有的“萨弗迪节拍”。影片开头本•萨弗迪扮演具有认知障碍的弟弟尼克的角色的特写镜头持续了有四分多钟,单说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与众不同,因为远的有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的传世之作《圣女贞德受难记》,近一些的有拉丝洛•杰莱斯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索尔之子》,萨弗迪的独到之处是用摄像机近距离的带有侵犯意味的镜头捕捉尼克那含混不清的发音、呆滞的眼神、滑落的泪水,把这样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在我们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就硬塞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就像牵线的木偶一样任由其摆布了,影片结束后我们才想起扶正惊掉的下巴。还有两处街道稀疏车流的俯拍镜头,效果如移轴摄影一般,孤独的灵魂如这孤寂的夜与街道一样,萨弗迪兄弟镜头下的纽约是落寞与空虚而不是伍迪•艾伦或诺亚•鲍姆巴赫的琐碎与挖苦,他们的纽约是棱镜的不同侧面,光鲜和不堪同样迷人。游乐场一段颇具戏剧性和紧张的一幕配上闪烁的霓虹,在纽约寒冷的深夜中,更显诡异而孤独。那个满脸淤青的家伙,他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人倾听,总是喋喋不休自言自语,这个人物像极了吉姆•贾木许《不法之徒》中劳瑞与贝尼尼两个角色的混合体,呈现出一种躁动式寂寞的状态。最后他欲逃脱时从阳台坠落的惨叫,导演没有像常规影片中将镜头对准他落地后的惨状,而是把镜头给了康尼回望时的惨白的面孔及凌厉的眼神。从影片的叙事看,本质上还是类型片的核,连环错的设计在科恩兄弟前中期的影片已被演绎的精彩绝伦,萨弗迪并没有在这个层面上有什么创新,但萨弗迪兄弟将科恩兄弟影片的宿命感和吉姆•贾木许式的孤独作了有机融和并加速了节奏,这反而变成了是萨弗迪自己的特色。如果说罗伯特•帕丁森会在明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一定会赢得影帝桂冠,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他绝对贡献了他从影来的最佳表演,从2010年的《记住我》开始,他已逐渐褪去《暮光之城》带给他的偶像光环,但转变还不是十分明显。随着得到大卫•柯南伯格的垂青,在《大都会》展现了他的演技可塑性,虽然还是有人质疑他的僵硬表情,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他的另一面,接着在2014年《星图》中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看出来他已完全不再需要“暮光”护身。这次的表演,可以比肩文森特•加洛,一样清澈而充满戾气的眼神,瘦削的脸部轮廓,苍白的脸色,独特而忧郁的气质,似乎他们是为某些角色而生,但帕丁森尚存一丝人间烟火的温情一面而有别于加洛深入骨髓的冰冷,所以帕丁森要较加洛更适合康尼的角色。帕丁森遇到萨弗迪兄弟应该是彼此成就了对方,康尼的角色换作别人是否也会如帕丁森一样优秀或者比他更优秀,这是个未知数,但至少目前从影片中看,想不到会有其它人有可能比他演绎得更好。 最后提一下最具萨弗迪特色的电音的应用,个人觉得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情绪和剧情推进剂,它让我们内心和情绪也和剧中人物一样永不停歇而不停奔走,一起嗨翻。但另一方面它也有喧宾夺主之嫌,让影片有种超长MV的感觉,当然幸好导演非常聪明地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而不至于将影片沦落至那样的地位。不知道交出如此优秀影片的萨弗迪兄弟,下一部还会以怎样的精彩惊艳我们,还是会被主流所同化而失去特质,希望不是后一种情况。

 2 ) GOOD TIME GOODBYE

虽然康尼很爱自己的弟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非常的自私并且人格有些toxic。让他行为无法自控的弟弟陪着自己抢劫银行并且对他说这是为了他,放任他的女友在保释的地方歇斯底里,把另一个人从医院里面拉出来并毫无歉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欺骗强迫道德绑架,不能说他不正常,只能说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只是当康尼目睹那个人从高楼下坠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会不会有一丝丝的后悔?

结尾最后弟弟哥哥匆忙的分离都没有来得及正式道别,至亲分离总是痛苦的,特别是和一个亲密无间的亲人。

But everything comes with consequence, that is how things work. Say goodbye to freedom, to people you care and to the good old time.

 3 ) 在偷来的时间里,别让我停下来

罗伯特·帕丁森演了一个抢银行的罪犯。没多少经验那种。但偏偏固执、运气差、判断失误,还有点善良。这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看到半途就会预料到,在这个纽约的街头,它只是一场毫无结果的恶战。然而它丝毫不影响你感到紧张、热烈和嗨。电影的用色和背景电子乐太抢风头,但没关系,它是一颗药丸,为的是让你相信这荒唐的事情可以这么继续进行下去……好时光?根本就没什么好时光。在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之前,那些侥幸的时光,都是好时光,所以,别让他停下来。

亡命天涯已经是我最好的生活

康尼·尼卡斯决定带着弟弟尼克·尼卡斯去抢银行。这件事不那么好办。因为弟弟尼克是一个有认知障碍的成人。但是比起让尼克接受令人不适的心理治疗、迫使他不断回忆创伤,还是远离驯化,去冒险和追求自由更合理、更有保障。

抢劫进行得很顺利。第一个让人发笑的地方是银行女出纳员的面无表情。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康尼通过纸条胁迫她把钱交出来,她的反应就像“抢劫银行”也是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纸条互相交流两句之后就把他们要的钱如数奉上,整场戏在这里(电影的前15分钟)就可以结束了。

接下来两位导演开始要展示制造意外的能力。首先是弟弟尼克(本片导演之一本·萨弗迪出演,很出彩)意识到情况不妙,在该保持冷静的时刻疯狂逃跑,正中警察下怀;然后是哥哥康尼要做一件胜算颇小的事:把受伤的弟弟从监狱医院里救出来。考验一个劫犯专业水准的时候到了。康尼要处理的细节越来越头疼,而他因为在这过程中不断犯错,后来牵扯出越来越多不相关的人,他就像无意跳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螺旋转盘,在里面忙活着,却没有意识到被操纵已经易如反掌。

这里有一部犯罪类型电影所有该有的东西,却不只描绘了一个紧张刺激的猫鼠游戏。兄弟俩的家庭情况在片中一直有暗示。影片开场颇为震撼的一幕,是心理治疗师讲了几个词,让认知障碍症的尼克进行描述,银幕上只有尼克的脸,不见任何表情和语言,但泪珠就滑落了下来。接下来我们知道,与一起生活的祖母交恶,以及那些不愿提及的家庭暴力事件,是他们想逃离现实的原因之一。后来康尼跑到自己女朋友的家里,想拿出 1 万美金把弟弟保释出来。女孩见到他便觉得有了一丝宽慰和快感,因为这意味着可以摆脱自己家那位长辈——他们面对的是一样残酷的现实。你会发现,这些孩子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外面的控制,家长、治疗师、医院和警局给了他们威胁感,在这样的世界里,康尼和尼克都见不着什么好时光。

皇后乐队有一首歌叫《别让我停下来》(Don’t Stop Me Now),里面不断重复的是“别让我停下来,因为我在享受好时光”,歌词像是嗑药之后的描写,跟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异曲同工。生活已经支离破碎,周围也变得不可信任,康尼觉得跟尼克不能分开,不仅因为亲生骨肉的感情,还因为共同的命运和随时会迎来的袭击,所以没有比抢劫逃命更自由的时光了,反正都会在控制之下,在被追捕的时间里,大胆的色彩、夸张的电子配乐,只要不停下来,就算是好时光。

罗伯特·帕丁森的重大突破

最夸张的评论来自于《好莱坞报道者》和知名娱乐媒体 The Wrap,前者认为罗伯特·帕丁森在《好时光》里的表演可以和《热天午后》里的阿尔·帕西诺相提并论,后者则认为他与《穷街陋巷》里的罗伯特·德尼罗一脉相承。看了电影你会觉得这并不夸张,这孩子只是前几年被一个冗长的偶像剧给耽误了而已。罗伯特·帕丁森已经脱胎换骨,这是他生涯的最佳表演。

把帕丁森吸引过来的是这个角色的“裂变”:他是个罪犯,本来应该对什么都不在乎。“但是让我感兴趣的原因,是他突然有了想要关心身边那个人的理由和冲动。本来他对万事万物无知无觉,现在由于这种感情的触动,世界对他来说,突然又是全新的了。”

帕丁森似乎在通过《好时光》抹掉他最后的“暮光”痕迹,很成功。《暮光之城》系列之外,他还有《大都会》、《战前童年》、《迷失Z城》、《星图》……但最初让这位习惯了金酸霉奖提名的年轻男演员开始有了点理想的,是2012年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大都会》。对他来说,《大都会》是事业最重要的转折点。“那是我第一次需要处理一个复杂角色,我突然意识到,那才是我要做的事。”

对于任何一个迫切希望得到认可的演员来说,萨弗迪兄弟创造的这个角色实在令人梦寐以求。它需要分寸感、爆发点和趣味性,同时还可以享受摄影师在自己身上打各种颜色的迷幻灯光,这让观众回味都多了几分理由。

萨弗迪兄弟也证明了自己。如果你看过导演的上一部作品《天知道》,《好时光》的快感依旧,导演依然迷恋于刻画那些小场景里的爆发点,那个不和谐音。这仍然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主角仍然是处于破碎家庭和社会边缘的人们,但是导演对故事的掌控已经炉火纯青,对演员的把握也颇见功力。《热天午后》和《穷街陋巷》不只是用来形容帕丁森的,《好时光》让戛纳的影评人们马上想到了这两部经典,但影片中令人出乎意料的色彩,以及著名电子音乐人 Oneohtrix Point 贯穿全场的配乐和朋克教父伊基·波普(Iggy Pop)的片尾曲,都让人感到新鲜、带劲和回味无穷。

刊于 2017 年 9 月《环球银幕》

 4 ) 堕落是一种惯性

A24影业出品的影片都极具个人风格化色彩。而《好时光》也是这样一部极具强烈个人色彩的电影。

比起“好时光”的译名,港译名“命中有罪”,台译名“失速夜狂奔”更能直白展示全片的故事主线:Connie的家庭支离破碎。哥哥Connie(罗伯特·帕丁森)抢银行,想和智力障碍弟弟Nick(本·萨弗迪)远走高飞。在这一个夜晚,他们试图摆脱警察的追捕最终失败。

很显然的,这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抢银行以逃离家庭,夜中狂奔以逃离追捕。故事刚开始的一个抢劫案似乎只是一个萌芽,细微,但并不牵涉太多。但是就像猫拉扯已有线头的毛线团,越陷进去越复杂。而主角Connie在无尽的逃离里,他最终仍然没有摆脱那一眼望到头的、没有变数的生活。

Connie,有一点小聪明,不安于自己目前的生活,对未来在弗吉尼亚定居有着一厢情愿的美梦。

当Connie第一次在生活中破坏了法律与秩序,他的故事也开始走向失序。

第一层秩序的破坏,是对现实真相的破坏。

为了逃亡,Connie欺骗小姑娘、警察,只为达成自己的目的。他编造出一个虚假的身份,当他以虚假的身份行动时,现实与虚幻就开始交织。在担忧犯罪被捕的高压下,好像只有他恐惧中的来逮捕他的警察才是最具有真实性的事物。

他不停地编造谎言,而迷离的电子配乐,晃动的镜头,好像都在加深这如同幻梦一样对现实的游离。

当他开始编织谎言时,他自己的身份就开始消解。猫鼠游戏里那拥有十几个身份的骗子,当他欺骗所有人,把自己当作另一个人去生活时,实际上就在社会关系上抹杀了本有的身份,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身份。

而Connie,也在进行着同样的自我消除。在这部影片里,他几乎像一个幽灵,没有过往,只有“罪犯”“哥哥”“外孙”这样的身份符号。

很像在微博或者其他流媒体平台上大发其疯的年轻人,在现实中也只是一个平静的社畜。

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他欠缺情感和过往,而作为一个痛苦的、挣扎求生的人,他的挣扎却具象、清晰 。

第二层秩序破坏,是对情节固有走向的破坏。

照理来说,他抢完银行,和弟弟远走高飞,过上幸福安乐的日子。除了出发点违背道德与法律,整体还是一个幸福完美的故事。但是故事偏偏不这样发展。

故事偏偏横生枝节,多加阻挠。

逃亡过程中,弟弟被抓转送医院。Connie只能去救。结果救错了人。此人也是罪犯。武力不行,只能走别的路,用钱收买。缺钱,又去找这个罪犯的毒品。找的时候又被一个黑人保安发现,有惊无险地逃脱。找人买卖毒品时,不慎被警察发现。Connie被捕。Nick也被转送到了智力康复机构里。

他的作为好像和所有失意的人一样:对现状不满足,试图改变又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如果我们进入Connie的视角,Connie的目的是保住抢银行来的钱,不被抓,远走高飞。在这个准则下,Connie几乎做出了他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然而他连犯罪的天赋与能力也没有。不像那些经典犯罪电影里的主角们那么神通广大,Connie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人,缺乏犯罪头脑,心里有着一种“干完这票就好”的侥幸,还有不止不休的固执。没有从容和闲庭信步的优雅,他的生活被打碎了。他心里美好安适的弗吉尼亚生活永远只停留在心里。

第三层破坏,是生活希望的破灭。

他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区别不过是他犯了罪,而我们没有。明明想要逃离,选择却越来越少。想要变化,但是却走向命定的结局。想要抓住什么,却失去什么。

影片采用具有呼吸摇晃感的镜头,多特写近景中景——不安的镜头,配上不安的音乐,正如影片里不安的人。

Connie是警惕的。他的眼睛总有一种即使没睡醒仍然防范着四处观察的紧张。很容易理解这种恐慌的罪犯心理。直至影片结束,活在想象与虚空中的警察才真正的出现,而整部影片中间,他一直在与自己的潜意识里的恐惧战斗。

战斗的结果是,他被逮捕,失去金钱,也失去了唯一强烈的社会支持,他弟弟的情感关系。

这样总结出来看,Connie从各个层面都非常失败。看完让人不禁想问: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与绝望,有呈现的必要吗?一个普通人的失败与挣扎,甚至触犯了法律红线,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理解他吗?

也许我们离Connie也都只有一步之差,又或者我们也都是Connie:尽全部的努力去生活,最终给出一个并不完美的答复。

影片的结束是Nick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一个穿过房间的游戏: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yes”,就穿过房间;反之就不用动。

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感觉到被爱过吗?”

Nick没有动。

这个行为上的答复其实和Connie的动机有些矛盾。很大程度上,Connie想前往弗吉尼亚定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Nick。或许付出与是否是爱并无必然关系,否则Nick会毫不犹豫地穿过房间。

iggy pop的The Pure and the Damned响起,伴随着音乐声。第二个问题是“Do you ever feel lonely?”

有的人穿过房间,有的人没有。镜头对焦给Nick,Nick穿过了房间。

如果现在再回头看这部影片片名,“好时光”几乎像一种讽刺。

 5 ) 《好时光》——无端而个性的消耗

本文写于2017年,可以当做作业看。。比较喜欢萨福迪兄弟,当时也看了《天知道》。

影片在戛纳放映时让一众媒体人大呼过瘾,如今在美国发行更是让萨福迪兄弟大火,而在这之前,他们还是游走在纽约街头和好莱坞电影中心边缘的独立电影作者,凭着单纯的冲动和热爱拍着自己的小成本影片。不过作为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的80后导演,兄弟俩早已在十年前就去过戛纳了,2008年《被抢的乐趣》(The Pleasure of Being Robbed)入围导演双周,2009年《去采些迷迭香》(Go Get Some Rosemary,后改为“长腿爸爸(Daddy Longlegs)”)再次入围,2014年《天知道》(Heaven Knows What)去了威尼斯,还拿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看起来两人属于“电影节选手”,然而相较具有类似特质的导演如肖恩·贝克(Sean Baker),凭《橘色》(Tangerine,2015)在圣丹斯收获好评,今年的《佛罗里达乐园》(The Florida Project)在戛纳导演双周首映且成为颁奖季热门,更不用说从80年代中期凭借独立电影在圣丹斯、戛纳崛起的科恩兄弟、贾木许等大咖导演,兄弟俩这些年似乎一直没“混”出来,要不是遇到帕丁森这位“影迷”,或许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待被发现。

这次的合作明显较前作升级,围绕罗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饰演的康尼(Connie)这一角色展开叙事,情节更加紧凑和戏剧化,加入明显的类型元素,又有着相对一贯的承接,如摄影风格和画面元素、相似人物设定(年龄、阶层、生活方式等)、电声配乐、强烈极端化情绪,以及对现实的偏好。

影片展现的是关于劫匪和兄弟情谊的故事(虽然导演创作时没有想到表现“兄弟”),主要部分都在“劫匪”这一点上,即康尼为了解救弟弟不得不做出各种选择、一步步走向极端的过程。叙事节奏很快,且几乎没有停歇的意思,只要一让观众产生这种倾向接着就开始反转,比如抢银行坐上车之后、警察盘问之前,甚至康尼和女孩相处时(尽管有被追捕的担忧)都让人以为“危机”已被康尼成功化解,而情节也就是在这一刻开始走向下一个“危机”,推着康尼不断去处理,也推动观众将焦点维持在康尼神经紧绷的状态中观看下去。

当然除了叙事上的直接引导,贯穿整部电影的电子音乐配乐不容忽视。充满现代感和噪音化的音乐不仅与画面相契合,匹配人物动作的连贯性节奏,更是传递着人物心理节奏,强化影片的强烈风格。两人街头被警察追捕的奔跑镜头,警笛等环境音、各种打击乐加上持续的电子音轨,直接延续至弟弟尼克(Nick)进入监狱的场景,而这时将近20分钟的影片开始出字幕,前面的一系列紧张时刻才只是一个引子。

影片的节奏感同时也通过摄影和画面的表现方式直观呈现出来。摄影师是导演一直合作的肖恩·普莱斯·威廉姆斯(Sean Price Williams),延续了之前作品流动、粗砺的影像质感,然而更具表现性。大量贴近人物的手持跟拍和特写,最大化呈现内心情绪,加上快节奏碎剪,以及偏离中心、倾斜构图,都成为表现性而非纪实性的技巧使用。摄影机稍远离人物时,像康尼穿过走廊的运动镜头,得知带错人后下楼梯走向女孩房间的镜头,或孤注一掷或踌躇无措,也都是情绪的展露。另外,画面中几乎无所不在的对立色彩和色光的使用不仅传达出现代元素的节奏感,其视觉的强烈性和刺激性也是内在的表现。刺目的红色喷雾染料,快餐店厕所的红白蓝三色对比,黑人女孩家里不同房间的蓝、红、绿、紫色光,游乐场里的红、蓝、绿光以及邪典(cult)趣味元素,甚至夜晚街头、车内光效等,风格化的现代感影像又映射着人物和事件走向怪异化、极端化。

至于片中人物,哥哥康尼最具复杂性和层次感,他的情绪突转是影片推进的催化剂。像是每一个紧急时刻或是无路可退时他脱口而出的扯谎,维持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和同情以最大程度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目的又都是出于对弟弟的保护而让人不禁替他庆幸,虽然事情最终走向失控(被女孩发现以及选择暴力手段殴打保安),他在雷(Ray)的面前还是表明两人不是一类人。智慧、冷静、极具行动力,甚至是迷人的,却异常极端、掩饰冷漠和危险,这一角色也让帕丁森拿到戛纳影帝的提名。而其中雷的角色与《天知道》中的Mike有着相似性(同一人扮演),导演似乎喜欢让他在镜头前跟别人不断讲述。另外本尼·萨福迪(BennySafdie)饰演弟弟尼克,可看出他的表演潜力真的很大。

从影片的成功可以看出类型创作的多样化趋势及艺术性更广泛的可塑性,虽呈现的是犯罪类型,却依然保有艺术上的个性化追求。比如在现实感的表现上依旧是街头实景拍摄,场景、人物都以实地调研为依据(导演甚至专门参观监狱);在大的因果关系线索下,人物动作单元由外部突发事件相连而不是因果链条延续,某种游戏感和宿命感被强化;画面、音乐表现的风格化较前作更加突出,反而表现为一种类型元素的扩张。艺术性和类型元素的融合不仅保留影片的作者性,也能使其更加“好看”。

当然影片也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只有在第一次且从头至尾完整观看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的情绪张力,似乎是难以保留下来的。这或许与其对人物的刻画几乎完全集中于“即刻”变动有关,而对过去经历、事件前因点到为止,增强了现代感和游戏感。就像结尾与开头似乎又构成了一个循环,而这中间发生过什么吗?

 6 ) 真实与梦幻此消彼长

首发于公众号 虛穴取繭(ID:Cocoonics)

观影回来已经夜深,背景资料就不放了,毕竟我还是认为影评本就是观影后的解读。

《好时光》的观影体验充斥着各种晃动的镜头,噪音感的电子配乐,以及让人措手不及的聒噪混乱突发状况,(但大部分观众仍旧评价“看得很爽”,估计这得多亏萨弗迪兄弟利落的剪辑)接受了这样粗粝的电影风格以后,倒觉得它做到了难能可贵的一点——没有让戏剧化的意图盖过了影像的真实感。

困兽之斗,且是头脑清醒的困兽,观者很易如坐在罗马斗兽场,以追求刺激的目的轻松又玩味地欣赏整部电影。的确,就像人们总是为速度与激情买单那样,惊心动魄的紧张下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但《好时光》胜在把好莱坞套路式的“以反转为手段”的故事讲得真实,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就拿最近大热的豆瓣404了的韩片来说,一个劲的慢镜头抒情不提,回家半路的反转,加上结尾飙车戏无论如何都让人无法信服,以真实题材改编的电影倒还不如全虚构剧本来得真实。

现代电影导演对运动镜头有种狂热的嗜好,现在的美国独立导演估计也对近景手持、迷茫的街头一代有种狂热的嗜好。又是通篇手持晃动加大篇幅的近景,喧闹而混乱的毒品,犯罪,还有比较突出的一场游乐场戏,这些元素熟悉得就像今年圣丹斯同出自美国独立导演之手的《沙滩鼠》(Beach Rats)。不过两部片气质完全不同,前者尽力地挥拳,向生活,向命运,向自己所认定的对错拼命发狠,只可惜这股蛮力因为最根本上的原因而无法发挥作用,与真正的”好时光“背道而驰,归咎于社会。而后者,更关注个体,畏畏缩缩,在自己的人生决定中犹豫不决,所以浮浮沉沉,将仅有的力气都花在内耗。

两个主角,两条线,兄弟俩一明一暗。故事开始于冷静机警的哥哥康尼带着有认知障碍的尼克去抢银行,逃跑途中弟弟撞上玻璃被捕。哥哥逃脱后,去非法机构保释已转移医院的弟弟失败,花了大功夫救出的人又摆了乌龙。

别看《好时光》剧情剑走偏锋,仿佛人生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其内核却仍旧是个带着强烈社会批判性质的电影,甚至带着教育意义,“你的人生是由你作出选择的”,简直积极向上。但究竟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一个群体,责任是否在个体,而个体又是否真的有得选择?答案在电影里,立场鲜明。

哥哥一昧认定心理医生所做的治疗是在伤害他,回忆起让弟弟流泪的伤痛过去对他毫无好处。他的种种行为本质原因不在于人格,在于缺乏教育:因为不懂心理学,所以对治疗中心抱负面态度。因为不懂法律,千方百计冒险为救可能被判无罪的弟弟。

人物塑造上,他是一个头脑清醒,反应迅速的人,他每作出的选择都是深思熟虑,但目的都是为了逃避责任。是出身使他走上这一步,他与认知障碍的弟弟相依为命,另一个唯一的亲人只是奶奶。这样的家庭设定与他半夜求助的那家人一样,年仅16岁的少女也和奶奶(grandma,不确定是婆婆还是奶奶)同住。老年人需要吃药早睡,哥哥问少女平常干什么?答案只能是彻夜不睡看电影,并交过贩毒的前男友,毫无危机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地仍由他摆布。她长大了,又会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导演似乎有意塑造单亲家庭的问题形象,哥哥的女友家庭也是只存在母亲,且又是一个完全被哥哥控制的状态。

在这些角色的衬托下,整部电影充斥着无穷无尽的争吵,歇斯底里的吼叫和不分缘由的暴力。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有要命的真实感,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走上街头拍摄罗马人民的痛苦,萨弗迪兄弟就拍摄美国底层街头青年的浑浑噩噩。继《天知道》后,这两兄弟再次聚焦少数群体,塞给美国的社会底层一个放大镜。我们就这样随着电影见证每个最终走到社会边缘的人,是怎么被命运的齿轮推上“无可奈何”与“别无选择”的岔路。

影片的开篇与结尾的静与中间一个多小时的乱象对比即见导演功力,风格化得来可以迷幻坐着过山车,静下来时,哪怕只是弟弟与心理医生的面对面对话的脸部近景互切,问答来往之间,弟弟无声地涌出一滴泪,就已足够震撼。而接近尾声部分,弟弟被转移到心理治疗中心参与游戏的镜头,也让人心碎。“如果你曾感受到爱,请走过这个房间”,中心的老师这样说,弟弟走了过去,爱人的与被爱的都一样脆弱,一样迷茫,他们看似有得选择,却不一定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压抑又无助。

一个漫长得无以复加的夜晚,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被放大让主角与观者都精疲力竭,难得我们能让往后坐一坐的夜车航拍部分,让观众一直习惯近在鼻尖的人物突然就显得极度渺小。一条条高速公路就像“吃豆人”的游戏页面,也像我们常能从电视新闻报道中看到的警匪追逐空中直播。我们的主人公不过是一头困兽,因为一个接着一个命定般的意外与错误叠加,编织出一张命运的巨网,谁都逃不掉。影片一开头医生就问过弟弟“猫和老鼠”的词汇联想游戏,而有趣的是自从医院后每场追逐戏都是俯视视角,从陌生奶奶家偷车逃出,再到从游乐场换保安车逃出,到最后被警察在楼下抓到。不知是不是想表达和弟弟在一起的时候,弟弟仍是那个可以自主选择的人,还是想在第一场追逐戏给《猜火车》(Trainspotting)的爱丁堡街角来个致敬。

总的来说,制造梦幻的同时记录现实,手持摄影从一种记录的手段演变成普遍的电影表现手段。一直以来,萨弗迪兄弟让人欣喜的一点就是,打破了边缘化人群的既有印象,用摄像机近距离地凝视人们的七情六欲与思想,剥去标签的表皮,把血肉直接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长按二维码关注 虛穴取繭凭一己之力写出用心的文字

 短评

戛纳没看成,没想到这么快就拿来为上海作结了。这么说来今年戛纳主竞赛有两部晃来晃去碎碎念的犯罪片,嫩牛五方确实华丽蜕变演技感人,比你国偶像剧鲜肉的觉悟不知高多少,但比起杰昆菲尼克斯还是差点劲儿,故事总体也比较平庸,就讲一个大脑短路医院救错人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的贼,没杰昆那部好看。

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电影的音乐真的很棒,甚至有些喧宾夺主了,无比洗脑,看的时候只知道跟着晃脑袋别的什么的不愿想了。就剧作来说,没有天知道那么粗粝的真实,或许是为了塑造主角在其他副线配角不得不做些牺牲吧(比如李的角色)。一点明星光环都没有了的帕汀森在镜头贴到如此近的时候完全释放了自己,蜕变了

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观感介于《维多利亚》与《橘色》之间。“纯净出于爱,肮脏也出于爱。” 20th SIFF最后一部,悲伤蛙亮了…

1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音乐用得特别过,也特别嗨,然后就被洗了。整部片子都是粗糙手持风,非常街头,脏、乱、紧张感跟上一部《天知道》差不多。帕丁森状态也不错。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电音霓虹斯科塞斯

1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我TMD为啥要在戛纳看这种片儿……要啥没啥……温丁甩他二十条街好吗。也就游乐场那段拍得有点意思,另外音乐不错,别的……我觉得这片讲故事能力比温丁都差……真想送个一星。

22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比想象中朴素多了,NWR炫而不实,萨弗迪躁而不灵。每个意图强调的moment本都很对胃口,但只要放眼整体又会马上意识到其单薄和随机,想嗨嗨不来,这锅不归风格归剧本。不过,起码在剧作十八弯里丢掉了无数上升可能之后,还能感受到底下那点温度在,仍不至于有形无神。

24分钟前
  • Ocap
  • 还行

还可以,和《天知道》差不多,a rocker sensor film,谁喜欢谁是rocker。Buddy Duress是真·rocker。Guiraudie拍丑陋的gay,Safdies拍丑陋的纽约。

25分钟前
  • 小A
  • 还行

电子迷幻乐喧宾夺主了……一出躁动不安、误打误撞的追逐戏。观影时一直想起迈克尔·曼的 Thief ,霓虹光影+电子配乐确实很像。有趣的细节:空中俯拍车戏;Connie 与狗特别有缘;弟弟 Nick 被谈到盐与水,嘴里说着海滩、眼里却在流泪。影片结束得很悄无声息,看着上升的演职人员字幕,却没缓过神。

30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非常怀疑,要是在影院看,我是会被手持镜头晃到吐还是被电子乐嗨到翻,不怀疑的是,当年暮光出来的俩人,在艺术性上已经全方面超越哈利波特三人组了

35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知道导演的意思,就是没躁起来,真抱歉。

37分钟前
  • 内有恶犬
  • 还行

人生就是选择逐渐变少的过程,攫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得被迫破窗或者跳楼。当你为了一万美金捉襟见肘,当你在迷幻药里浑浑度日,你便主动选择了失却自由。黑人女孩的最后回眸里写满了不解,错救男人的慌不择路充满了不甘。在鬼屋里寻宝,于病房间奔逃。电音癫狂里,没了自由,纽约的夜里再无好时光。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燥时光,适合在杜比全景声影厅轰一发,尤其是几个航拍俯瞰夜路狂奔的转场,劲劲的。但除此以外,从银行打劫开始就露出了话痨片的娘炮本质,而且喋喋不休到了结尾,有些地方完全不是正常人的逻辑思维,把蹦迪热舞搞成了难念的经,实在是有点遗憾啦。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好时光就是,在穷途末路的一天来临前,在最后的黑夜里抗争过。二刷非常明确Iggy Pop片尾曲的点睛作用,某种意义来讲,他只不过想成为弟弟一个人的英雄。

44分钟前
  • 无限期停用
  • 推荐

荒乱一夜。几乎全片都是特写近景,电音当作鼓点在焦躁的心间敲击,霓虹灯再为此添一份猩红。天光大亮,所有的一切随着他坠亡。“如果你爱过别人就穿过房间”,或许尼克不知道,他的哥哥为了他穿过了整个城市。

47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片尾坐在车里那个镜头宛如重回《大都会》,五方的选片眼光精进,演技之路也愈发宽广;霓虹色调与电音轰炸,调制出仓皇一夜的困兽斗,当命运之弦已定下基调,无论多少颠簸折腾都无法改写的结尾,这个内核思想在《下班后》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年纪大了,看不动这么躁的了。

5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诚如导演萨夫迪兄弟所言,这是一出非常[出租车司机]式的“猫鼠游戏”,而且有更多的霓虹、更震颤的配乐,你很容易便可投入到这妙趣的追逐。导演调度能力出色,故事若能再润色会更显优秀。罗伯特·帕丁森完美蜕变为演技派。

55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Robert Pattinson的生涯最佳发挥,对于Connie的诠释在染发后十足High Fashion的男模造型以及深处纽约暗处的法外之徒中切换自如。如果没缘在电影院看,它可能不会那么吸引我:但是大胆的色彩使用、摄影却让人身陷一场“真实还有点浪漫的追逐”。片尾Iggy Pop的歌响起决定把评分加到五星。

60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一个越是困兽犹斗越是沉沦的犯罪故事,可惜意犹未尽。萨弗迪兄弟大胆选用霓虹的调色和迷幻的电音讲述绝望的主题,故事讲述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吸引人。五方这是离撸奖又近了一步啊~(虽然还是撸不到哈哈)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