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爸爸上学

剧情片大陆1998

主演:赵强  江化霖  颜丹晨  

导演:周友朝

 剧照

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2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3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4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5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6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3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4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5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6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7背起爸爸上学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6-28 20:10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农村孩子石娃(赵强)自幼丧母,与父亲(江化霖)和姐姐(颜丹晨)相依为命的他长到七岁时,为生活所困的父亲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供他和姐姐同时读书,一把铜勺令成绩优异的姐姐辍学,父亲叮咛石娃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时,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钱中挤出一部分供他念书。懂事的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终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石娃决定背起父亲上学。

 长篇影评

 1 ) 很感人 感人

同样是来自农村,深刻的体会得到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对于读书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我的父母经历过那种读书难,难读书的年代。所以他们留在了农村,也让我在农村留下了根。。。。。。。。
看着那父亲背着儿子的身影,想起了我的父亲
夕阳的余光下,背着我的父母亲,趟过人生漫长的河。

 2 ) 说到底还是个消费老少边穷的片子

紫禁城影业出品,当年它可比华谊都响。我一次逛故宫外围不意发现了它的所在,还特意拍了照片。为什么如今就有点无声无息了呢?

这个片子用第五代拍电影的法子讲一个农村孩子怎么都要上学的故事(导演也真是50后)。跟今天类似的主旋律不同,它的老少边穷、风土人情显然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比《一个都不能少》都拍得早。当然讲农村教育更早的电影是何群的《凤凰琴》,我一位高中同学特别喜欢,后来她成了一位中学老师。

这个片子的女主是颜丹晨多少人的青春偶像、纯情玉女。男主好像泯然了后来。张嘉译在片里饰演一位老师,很年轻,有点张国立80年代末的影子。

导演拍的多是主旋律,除了本片,就没拿得出手的了。

最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有个“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但今天似乎已经不复存在。可并不是因为我国已经消除了贫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3 ) 人以善为先 善以孝为先

影片描写了一个名叫石娃的山村孩子,经过家庭和生活中的一些坎坷,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其中最令我佩服的还是石娃的勇气:那天,狂风大作,倾盆大雨从灰蒙蒙的天空中不断“泼下”。放学了,七岁的石娃向家的方向奔去,可是当他来到每天必经的那条小河前,却发现,河水已经涨高数尺,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为了回家,他迈开大步向前跑去,一道道巨浪不断向他袭来,企图吞没这位“小勇士”,可这并没有吓退石娃坚定的步伐,他仍然向着家的方向勇敢前行……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多么使人震撼! 影片的最后,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身体残疾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石娃为了照顾父亲,也为了自己的学业不被耽误,每天背着爸爸前往学校。课余时间,当同学们在玩耍时,石娃却在细心地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这种孝心天日可表。想想石娃不怕困难坚持照顾父亲的勇气和责任,再想一想只会说大话的自己,不禁令我惭愧万分;想一想石娃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再看看自己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还挑三拣四的态度,令我低下了头;想一想石娃孝敬父亲的种种作为,对比我自己在家里对父母“耀武扬威”,过着“小皇帝”一般的生活,这些都令我感到羞愧。石娃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取得成功,真是了不起,正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4 ) 如果努力便能成功,那从来不给你机会又能怎么样

   一直在看电影,可是没有真正的回看好多电影。想起小学看过的背爸爸上学,突然想翻开来看看。
   还记得那时候上四年级吧,学校里让看电影,便看。小时候虽然不懂,为什么要背着爸爸去,只觉得题目比较怪。但转勺子的情节却记的相当深。
   我感觉父亲是错的,却是无奈的,父亲沉默,只能默默的吸着烟。当能力只能挣下十二块的时候,怎么去挣下两个孩子的学费。无奈,可又不能不去上学,山里穷的家多的是,不上学的孩子也多的是,可是能让自己家的孩子把学上完,只能牺牲。父亲无奈,只能为了小儿子了!
   当儿子看着姐姐嫁了换彩礼,供自己上学,那股莫名的压力。
   遭别人白眼,不会讲话,老实厚道,嘿嘿傻笑。这些特征,代表了这一类人,实干,只能一直学,好好学才能混出样的人。
   或许也只能这样,这个家的命运才能改变,才能通过石娃把老石家的土壤给换一换,或许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再这么辛苦。
   是运气?是作弊?是天才?
   是命运。

 5 ) 感动吗?自私的“父爱”罢了

父爱是有条件的,可以传宗接代的、可以给自己养老的,才能倾注父爱。至于女儿,在家时榨干劳动力,嫁人的时候挑个条件差的谈个好价钱。这剧里所有父子之间的煽情都让我觉得作呕,就冷眼看着这俩父子一边喝女人的血一边表演。剧里的经典台词“你是个男娃做什么事都要有结果”,言下之意男孩是要奋斗的,女孩只能被利用的。男宝限定版的父爱如山,凭什么收获这么多感动?

 6 ) 教育是什么

《背起爸爸上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甘肃山区的一个孩子石娃通过教育不断重塑自我的艰难历程。

正确的煽情远胜过拙劣的编造,《背起爸爸上学》中的煽情是真实的,自然能够带来真实的感动。

因为看这部电影,很难不引起缘自心底的共情,虽然没有那么艰苦,但我何曾不是那时的“石娃”。

我想起上学前班的时候,也是挎着妈妈亲手缝制的布书包去上学,粗糙的针脚传递着细腻无言的母爱,暗淡的颜色寄托着教育导向的光明未来。

我想起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在上课,突然从老旧的教室上掉下一条蛇,全班同学惊恐慌乱的哗然声。

我想起有的小学同学交不起学费,不知道某个时候突然“消失”了,直到再也想不起他(她)们的名字,记不得他(她)们的样子。

我想起被老师提耳朵、罚扎马步、罚跑步、罚打扫学校的卫生。他们体罚我,羞辱我,却还说是为我好。

我想起初中的时候住在姥姥家,每天早上上学,天色未亮时总是被几只大狼狗撵在后面,可我始终没有跟爸妈说。

我想起初一冬季的一个早晨,姥姥家被盗了,我没有找到我的衣服,只好穿着姥爷的衣服去上学。

我想起我们那个乡镇初中,初一时10个班,每个班70多人;初三时只剩3个班,每个人40多人。

那些真实的底层图景,比电影生动得多,也惨烈得多。

因为我们拥有的都是没有“橡皮”一生,走错了一步,就无法涂改重来,只能重复父辈的命运循环。

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求学是一场残酷异常的游戏,通关的路上“尸横遍野”。

初中高中曾有两次哭闹着辍学,父母捱住了我的冲动要求。我很幸运,成了这场“大逃杀”的幸存者。

最近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的走红,再次唤起社会公众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度认同,以及对贫困地区的孩子坚持求学、逆天改命的深刻共鸣。

我想起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塔拉·韦斯特弗,一个从大山走向剑桥的女孩。

约翰·杜威说:“最终我认为,教育必须被视为一种对经验的不断重建;教育的过程和目标合而为一,是一回事。”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教育是所有意义的汇合,是全部价值的终点。教育是人生蓦然回首时的了然无憾,是生命自我审视后的灵魂革命。

 7 ) 忆起罗盘,那个旧电影院

  昨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了老家那个旧电影院,身在外已是多时,电影院也许早已经拆迁。晚上无聊,越发追忆起那时在那里看的电影,这部片我印象很深,学校集体去看,老师提前半天把票发给我们,到了下午全校学生操场集合。
  校长做了一番思想教育工作后,接着就是政教主任抓纪律。耽误许久后我们一个班接一个班的分成两队,从学校走去电影院,浩浩荡荡。
  那个时候看电影很真,看完了还要写观后感。呵呵,这片子讲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我记得我当时还哭过,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可是现在我却发现,我没有,我在天天向下。
  感动,其实没有什么困难我们不能战胜的。

 短评

原来都是小学学校组织去的。。。

7分钟前
  • 大洁
  • 还行

He's My Father,He's Not Heavy

8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部電影,小學時候學校組織去電影院看,我看睡著了,回來老師要寫觀後感,現在想來應該是我寫的第一篇影評,得分是40,不及格,評語是:沒看懂電影

12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

还是全校组织去看的

15分钟前
  • 鱼婆婆
  • 还行

“河水有涨有落,学是天天要上的。你是一个男娃,做啥事总得有个结果。”★★★☆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

20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好像是初中时看到的吧。当时好像哭了。换现在肯定哭不了了。

25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我他妈就记得身为大队委的我扛着旗走在全校第一个,然后坐在了影院的第一排,就这么超近加仰视的看完了这个电影,回家就吐了。

26分钟前
  • 咪子
  • 推荐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得

2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小学时学校组织观看的。中国儿童题材电影实在是匮乏!小时候我喜欢的完全是奇妙瑰丽的东西,《封神榜》什么的。这种现实题材简直烦死。

29分钟前
  • Faust
  • 较差

或许以前看过,对于转勺子的那段记忆深刻。重新看了一下,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没有那么悲惨,但是很多内容感同身受,或者说较为理解,很多人没有这些体验,哪怕是丁点相似的体验,就开始骂天骂地,感觉殊为不智,总体上感觉影片还是比较真实的,没有刻意的夸张,朴实中流露着感情。

30分钟前
  • llh1991
  • 推荐

学校组织看的

31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还行

学生时代的包场教育电影。写实得很朴实。现在还记得两个人酒后争相背诵苏轼的场景,当时影院里的掌声。

35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看的,然后语文老师还喊写一个观后感。最后我写的观后感还在班上受到了表扬

36分钟前
  • 右手边
  • 推荐

学校组织看过的,但实在不记得了

3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免除学杂费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走到九月九这个爸像一切传统的农村的父亲的缩影甘肃庆阳,山西灵石

41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此时此刻想起这片子和当年的报道实在不知该作何感想。背起爸爸上学,你是自立自强的典范。带着母亲读研,你就是被社会遗忘与抛弃的废物。

44分钟前
  • deus
  • 推荐

中国小学就爱逼孩子看尼玛苦情催泪片,完了还得写观后感!写你妹!我背了才能写!

45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开始爸爸背石娃过河,最后石娃背爸爸过河。这故事就发生在甘肃那片土地上,太让人熟悉了。张嘉译好年轻。

49分钟前
  • 打道
  • 推荐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的,印象不深了。

50分钟前
  • 深层次空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