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

剧情片日本2000

主演:藤原龙也,前田亚季,山本太郎,北野武,栗山千明,高冈奏辅,塚本高史,小谷幸弘,石川绘里,神谷凉,三村恭代,岛田礼,井上亚纪,松泽莲,本田博仁,新田亮,池田早矢加,永田杏奈,金泽祐香利,加藤操,日向瞳,石井里弥,金井爱砂美,花村怜美,柴田阳亮,乡志郎,增田裕生,广川茂树,三原珠纪,岛木智实,佐野泰臣,日下慎,西村豪起,山口森广,大西修,横道智,内藤淳一,木下统耶子,关口真衣,马场乔子,野见山晴可,岩

导演:深作欣二

 剧照

大逃杀 剧照 NO.1大逃杀 剧照 NO.2大逃杀 剧照 NO.3大逃杀 剧照 NO.4大逃杀 剧照 NO.5大逃杀 剧照 NO.6大逃杀 剧照 NO.13大逃杀 剧照 NO.14大逃杀 剧照 NO.15大逃杀 剧照 NO.16大逃杀 剧照 NO.17大逃杀 剧照 NO.18大逃杀 剧照 NO.19大逃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5:14

详细剧情

为了培养出忠实效忠于成人、在逆境中坚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日本政府出台《BR》法案。每年都从全国学校随机抽出一个班级的同学,前往荒岛进行生存极限挑战——老师发给学生地图、粮食和各式武器,令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存活下来的最后一个,才能离开荒岛。接下来,残酷的游戏规则和令人绝望的生存条件,使班级里的年轻人开始了相互杀戮。善良或者凶残,主动出击或者被动防守, 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计划,人性的丑恶在血腥的死亡中暴露无遗。  大逃杀的游戏在荒岛上壮烈上演。究竟学生们的宿命如何,谁才是最后的存活者。

 长篇影评

 1 ) 最后,能和你做朋友真好

我又翻出《大逃杀》看了一遍,都不知道这是看过的第几遍了。
少不更事的青春期阶段,是纯粹把它当VIDEO GAME看的,还把诸位的死亡顺序都记了下来并乐此不疲。
后来进入了文青阶段,是把它当人生寓言看的,看到各种反抗各种无能为力各种人性弱点各种悲催各种天人交战的思辨.......
这回重看,倒是看情感比较多了。可能岁数渐长,心境不同了吧。
所以说,有的片子得多看,并且反复看。每次看,你的体会都不一样,并且每个体会都能在镜头上找到反射,有的是折射——好电影一向如此的。
有一次和老肖聊天,说到《指环王》,我俩不约而同的说:《指环王》三部曲算是把人类的所有情感都囊括了。
我觉得《大逃杀》也差不多,只不过它并没有把这些情感传奇化。
而那些在绝境中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因死亡而戛然而止后,更让人视作珍宝。
 
青春期阶段,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
文青阶段,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不管到哪里也好,只要全力以赴,跑吧!“
现在,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最后,能和你做朋友真好。”
记忆有限,所以它会淘汰坏的。
不论曾经有多少爱恨争执生离死别,在最后,都能坦然的说一句:“最后,能......真好。”
 
这么多年了,最击中我的,始终还是那个篮球赛胜利后,光子回头看了一眼后独自离开的镜头。

世事无非就是如此,一个人走出篮球场,一个人冲出教室。
一个人死在船上。
生死都是一个人。

 2 ) 你看,你看《大逃杀》

《大逃杀》是我最喜欢的日本电影之一,每当撞到生活的南墙,开始怀疑人生,感到脆弱无力、所谓理想被现实各个击破,对一些不切实际东西还存有幻想的时候,就忍不住常常温习。如果说电影暴力残酷,忧郁残忍,充满血光、泪光,那么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人吃人社会远远比电影残酷。那些叫嚷着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怎么样活下去,不知道什么叫爱与信任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大逃杀》的一个最大隐喻就是:大家一切归零,如同刚刚诞生,从同一个起点争夺生存权、自由权。      甚至,每个18岁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都什么社会,什么年代了,可是我们的国民教育很多时候还在回避生存的问题,课本里依然是道貌岸然的田园牧歌式的东西,华而不实,缺乏怎么生存这样生活这样的人格训练、意志锻造和技能培训,以至于很多人走出校门后,才发现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从前树立的爱情理想、人生理想是多么可笑无知。所以,从这一点上我是佩服日本和韩国的教育方式的。以及看那些故作高深的《狼图腾》、《藏獒》、《方与圆》等等乱七八七糟的东西,不如看直接《大逃杀》。      做为资本积累的原始时期,今天我们正处在什么社会呢?对,就是正处在政治书上说的“资本主义一来到社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个阶段。不管比愿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这个国家正象一个大工厂、大工地一样,每天吐纳着看不见的血肉和骨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官宦子弟有好学校好生活任由选择,也越来越好更好当热门公务员,而平民百姓却卖血卖身也供养不出一个大学生,有病看不起,不敢看。闹轰轰的时代,杂乱不堪,弱肉强食,道德价值倾斜,人们笑贫不笑娼。      换言之,如果这部电影拿给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其他国家,肯定就拍不出这种类似偏执狂的顽强了,韩国也许能胜任这个任务,但不会有日本这样的冷竣黑色,深刻圆润。深作欣二,这个影响了吴宇森,昆汀.塔伦蒂等人诺殿堂级导演、古怪老头。2003年初逝世后,其长子接过导筒,拍摄了第二集《大逃杀.镇魂歌》,节奏和内容都往下降了一个档次,但也有出采的地方,比如影片最后,明媚的春天里,大家逃到了阿富汗高原,音乐优美舒缓,经过战争的洗礼,女孩子还是那么清新漂亮,怀抱里婴儿那么无邪,接过小朋友递过来的AK-47的秋也,表情也是坚毅自然      早就想为《大逃杀》写一篇系统全面、条分缕析的的文字了,但是每一次看过影片之后都觉得命题太大,电影所要比喻的,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一时无法全面领会。而且很多人都写过类似的文字,一动笔别人的经典就浮现出来了,难免受影响。所以,时至今日,动起笔仍然觉得吃力。也许还不到为这个生活、自己的这个时代写更有切肤之痛的东西时候,我还要等,再等等,等经历更多,看见更所,想到更多时候,再回过头写。因为我们生活未尝不是一次另类的大逃杀,我们的世界未尝不是一个越来越拥挤的孤岛。姑且暂时做牢骚和涂鸦。     

 3 ) 血腥背后的生存守则

今天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大逃杀〉,不禁想起两周前,一个朋友跟我说的他对此片的理解,不得不承认,他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了很多东西。

影片的一开始,人是懦弱的,社会是残酷的,失业自杀。。。。等等
在这样的形式下,推出BR法。

小岛即一个社会,社会是狭小的。社会是残酷的,让这些孩子门到小岛上残杀,优胜者才能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才是社会需要的。
每一个学生都代表了社会上典型的一类人。那么多学生我也记不太请,我说几个典型。
相马光子:(其实他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如果说把她放到社会中来说,她应该是那种有明确目标,且为了这个目标不择手段的人,这种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魄力,但是很多时候却没有机遇。最终失败。

跑步的哪个女孩子,我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她应该是那种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保持自己的步伐,有条不紊的生活的一类人。但是这种人表面看似平和,如果一旦激怒她,她的抱负肯定不会让你好过。

制造电脑病毒的那群人:他们应该算是幕后英雄,那样的人技术非常的好。但是他们不是帅,但是绝对是主力力量,他们是工作中很好的助手,但是如果没有领导他们也很难成气侯。

内海等一些人(在灯塔里的):他们就是那种表面上看上去很好,但是窝里哄的那类人,相互猜忌,谁也不信任谁,但是还要装出很要好的样子。一旦出了问题,就开始狗咬狗,谁也不认谁。

自愿参加游戏的哪个狂徒:其实他是那种本身自己能力很强而且什么都觉得新奇,什么都不在乎,为了开心而去做某些事情的人,有点浑不吝的感觉。就是喜欢而做。不去想结果,只享受过程。

说说活下来的那两个人:如果注意影片的开头,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懦弱的。在厕所里被同学欺负,看到爸爸上吊,呕吐,没有理想,只想平凡的生活。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是应该被社会所淘汰的那群人。但是为什么他们能生存下来呢。着也许就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在社会这个大游戏中变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在影片的最后,女孩子带上了刀,他们知道他们还要继续的迷茫,没有方向,但是他们会带上他们的武器,去保护自己。

哪天重温影片,忽然想通,在这血粼粼的斯杀场面背后,蕴涵着这样的道理。第一次看记得是大学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去接触社会,根本无法深刻的体会,然而今日,很多事情已经发生在我的身边。不得不去面对和体会。

其实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义,可以给刚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孩子门看看。要坚强,才能生存。社会是不会被消灭的。

 4 ) 蛊的无力和可悲——献给无意义的死者与更无意义的生者

评《大逃杀1》:
蛊的无力和可悲——献给无意义的死者与更无意义的生者


题记:
    “人生其实只是一场游戏。”“加油!”终有一天你们会成为你们无视的成年人。

[img]http://img5.pcpop.com/FilmImages/0x0/0/18/000018278.jpg[/img]


【蛊的无力与可悲】

    当B班的所有少年瞬间失去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一起被扔进这个荒谬却强硬的死亡游戏,所有人都不得不直面他们心中最深的恐惧,定要在三天内决出个死活。不禁让我联想到古代的一种蛊术(金蚕蛊),先人会将十二种至毒之虫放入一容器,任其互相残杀吞噬,而最后剩下的那个,便成为最毒的蛊,致命的毒物。

    换到这里,在这美丽的小岛上,当所有人丧失了选择的权利开始杀戮,不管他的立场如何,意愿如何,他都显得愈加渺小无力。要么适应这个游戏努力生存,要么自动成为这游戏的牺牲品。不管他们结局怎样,有怎样的理由或借口用怎样的手段,他们的上方都是操纵的手监视的眼与监听的耳。结局只有一个,纵然在编制完善的游戏规则中取胜,那胜也不过一个讽刺。是的,软弱的死尽了,强的那个留下,成为蛊。但这蛊亦是同样无力的。


    片尾的不算太黑暗的结局或者安抚了大多数的心,但更让人迷茫了。我想到卡夫卡,想到“戈多”。想到让人绝望的厌倦的话题:生存的意义。意义存在于何处?当少年们用身边的一切武器和一切手段来不自觉的诠释人求生的本能,意义对他们又有多重要?当面临绝路,不管选择坐以待毙还是拼死反抗,当掉进了选择的圈套,人就变成无视意义的盲者。

    我们拼命挣扎拼命战斗,可是不知道自己在挣扎什么,为谁战斗,有何意义。

    过多的固执于意义是可笑的。做一个全盲的死尸或蛊是可悲的。





【“他人即地狱?!”】

    《大逃杀》里的所有暴力厮杀你死我活,其实只是夸张后的,社会里人与人间的所有争斗,钩心斗角,或者弱肉强食。非友则必敌,但更要牢记:没有永远的朋友。人心难测,当出现直接的利益冲突,背叛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信任危机一再印证着这一点。“不要相信任何人。”当影片以夸张的手法把这利益放大到事关每个人的生死的时候,这句话也显得再正常不过。你一定还记得这些细节:川田和他深爱的女友在最后关头的对射;游戏开始前一对女生互相拥抱并说“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第二天镜头中却出现她们最终同归于尽的死状;当一女生意图毒杀秋也报仇却误杀了另一女生后,现场所有人的骚乱和彼此猜疑,冲动,终于导致她们悉数横死……

    结局的三人联手杀死北野的情节设计,只是为了安抚观众,使整部影片不过于绝望。其实是和前面的叙述和表现手法相冲突的。因为依旧没有信任,川田的信任在此显得有些许出人意料。





【最出彩的北野武】

    北野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是全片最大的一个亮点。他的孤独,冷漠,残酷,他的孩子气的黑色幽默,给电影平添了许多沉重,也给人带来更多自省。

    影片中他说的“成为有生存价值的成年人”,“加油”等等,平静的绝望着,不露声色。

    更像他在他导演并出演的Hana-bi(《花火》)一片中的感觉。一个外表坚忍强硬而内心孤独的北野或者西佳敬。甚至片末出现的那张画——小岛上布满横死的众少年的尸体,除了那个叫典子的女孩——的风格也颇似Hana-bi中北野武的画(写着“自决”(自杀意)二字的那张),充满着绝望到极致后,仍残留的对温情的一点渴望。

    北野老师最后的BR操,水枪,画,慢慢享用的饼干(贯穿全片的,还是典子做了给国信和秋也吃的),忽然起身接电话然后终于倒下,这些看似轻松可笑的镜头,却是让我读出深深的孤独绝望、让我倍感悲伤沉重的黑色幽默啊……

    因“变成有生存价值的成年人”终于变成一句空话,因北野自身的行动暴露着他的悲伤,孤独,空虚,绝望,和无力。不禁让人发出无力的质问,质问一句“意义”,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加油”变成一个悲伤的无力的蛊,却还是终于“自决”了,这样悲剧的命运,只能把它理解为发生在一个原本无足轻重的游戏中才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吗?





【结语】

    暴力血腥不过是一个形式性外壳罢了,看罢此片,心里最深刻的感觉是:空虚。

    不过仍想说一句:“加油!”
    对那些至今仍和我一样,辛苦的存活着并用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存活下来的无力的蠱的所有人。

     (虽然过多的固执于意义是可笑的,做一个全盲的死尸或蛊是可悲的,做一个半清醒状态下的蛊是……或许有些令人绝望。)




2006-5-5 00:17 停留在1/3



附:

《大逃杀 》影片参数
中文片名 大逃杀
外文片名 Battle Royale
类型 动作
导演 深作欣二 (Kinji Fukasaku)
编剧 深作健太 (Kenta Fukasaku) / Koshun Takami
主演 前田亚季、柴崎幸、岩村爱、藤原龙也、安藤政信、栗山千明、山本太郎、北野武
国家 日本
发行公司
首映日期 2000-01-01
片长 114
MPAA评级 PG(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
官方网站
IMDB评分 7.9
 

 5 ) 不要假设。

     友人推荐。并在推荐时口述了一边故事梗概,所以看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投入剧情。

     成年人的软弱与不堪重负使得他们不能甚于不想通过正常合理的途径教育未成年人并且与之沟通,《BR》法案应运而生。设定似乎过于疯狂并且有些牵强,却不影响影片的进程。

     42个生命自相残杀,陆续消亡,不给观者一丝缓解的时间,结尾含蓄而温暖,有人完成了心愿终是温情的死去,有人牵手要一直向前,继续走下去。

     而似乎每个看过的人都要问,如果是我,那我要怎么办?

     那么,我说,不要假设。不要做这种假设。

     影片里无疑透露着这样的讯息,怀疑,虚伪,残忍。而这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啊,如若精细深究,不断扪心自问,继而看看周围日常相处的人,再套入场景规则一一对应,于是胆寒一把。人性的阴暗面说不定在现实中就隐隐显露了。我想这断不是深作的本意。

     无奈,友人推荐时就问了我,她一直因这假设处于迷惘中。我当时的回答是不杀人,亦尽量躲避伤害。这看来未免天真,多半可能躲避不及就被人杀掉。而就算躲到最后又如何呢,我终不愿再想。

     如果,如果,且不说这个可能多么微乎其微,就算你确定了这个假设下你的选择与做法,又是假设成真时你真正的选择与做法么?

     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不是么?

     所以,不要假设,记住电影里那些温柔而美好的人们,对这个世界,多一点希望吧。毕竟我们还要生存下去。


     好吧,让我说说,那些我喜欢的人们。

     女生

     13号千草贵子,第一个想起这个女孩,有着明亮且线条柔和的面庞,在那样变态的规则里依然过着自己有序的生活,只这一点,就足够我五体投地,她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去袭击别人,她不软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她“使出吃奶的力气”反抗并且杀了试图进犯她的新井田,她心中也有对爱的信仰,就算弘树不喜欢他,能安然死在他身旁,也是,幸福的吧。

     4号小川樱,不知道怎么,牢牢记住了这个着墨很少的女孩,她拉着男友山本和彦选择了跳海自杀。她从心里否定这个所谓游戏,那违背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理想,她无力改变,所以选择背叛,或许没有逃出规则,但,毕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跳海前她那么坚强,没有丝毫迟疑,相比下男友山本和彦却显得软弱,她也只是笑着说,没关系,陪我来就够了。

     2号内海幸枝,灯塔六人组的核心女生之一,她始终对同伴给予全部的信任,怀抱希望,并为之努力着,勇敢地向七原表白。只是信任终抵不过怀疑,看似平和的画面只被一个火星就烧光,烧的惨烈,虚假构造的表面如此不堪一击,幸枝是明白的,可是面对拿着枪疯狂射击女生同伴们,她只能在临死前说一声,我们…真蠢啊……

     15号中川典子,本片的小女,温柔,绝对善良,相信同伴,不愿伤害任何人,这样小女的出现,就是要我们怀抱希望,相信善良的人会拥有美好的结局的,就不再多说什么。

     男生

     5号川田章吾,为了解释一个微笑和一句“谢谢你”而再次加入BR,这个选择我就愿意相信他是真正爱着庆子的,他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懂得自我保护并且不愿多伤害他人,多次救下小男和小女,死在一切都结束后回家的船上,好在,死前他明白了那个含义,所以,应该没有遗憾了吧。

     11号衫村弘树,他是真正为爱而活的男孩,拿着有利于自保的GPS,却只为了寻找心爱的女孩而四下奔走,即使重伤在她的枪下垂死之际依然在意的是女孩的生命,不禁让人扼腕动容。

     15号七原秋也,本片小男,同小女一样有着温柔善良的心,影片最后,他坚定的和小女一直走下去,不断向前,并不畏惧。


     还有一个是川田章吾的女友庆子,虽然只出现在川田章吾的回忆中。在上一届的BR中,她在最后选择了向川田开枪,或许是不够信任,或许只是长时间紧张状态下身体的本能反应,川田反击射杀了她,她在他的怀里笑,她说谢谢你,川田用了三年,在再一次参加BR并且垂死于回家的船上时他终于明白了那个含义,那……是成全啊,成全他的生命,和,他们的爱情。用她的生命。

     写累了。
     
     世界何其混乱而模糊,人心那么复杂而多变,我们何从假设与推测,那么,始终心怀着希望,善良且坚定地行走下去吧。
     

 6 ) 生存问题的道德性试探



背景
2003年,亚洲各国经纪空前萧条,经济强国日本同样面临崩溃的局面。失业率持续高达15%,超过千万的国民失业,整个社会陷入动荡状态,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学校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八十万学生抵制学校。学生也经常暴力攻击教师,教师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
失去自信的成人,因惧怕小孩们严重失控,遂决定通过一条前所未见的残暴新法案“B.R.法(Battle Royale法案)”,即定期强迫学生参与为期三天的“大逃杀”。期间学生要自相残杀并只准一人生还,否则他们将悉数杀戮。成人就是通过该法案消灭未成年人并减少就业压力。


42个国中生参加毕业旅游,在半路上被迷昏。
深夜,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一荒岛的小屋中。班主任北野带领军队鱼贯而进,开始介绍两位插班生——川田和桐山,接着用录象带给他们介绍“B.R.法”。两位同学因为反对参加游戏而被北野当场杀死。现场登时鸦雀无声,大家只能默默带上军队为他们准备的武器陆续离开小屋。
对这群尚未经受生活磨炼的学生来说,生存与死亡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来得这么突然,简直令他们猝不及防。转眼间杀人与被杀这个抉择就呈现在自己面前,逃避是不可能的。任何试图逃走的人都会被军方处死。在这个荒岛上,你有权利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自杀和他杀。如果你想要生存,那么你必须杀死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因为别人的死亡就是你生存的希望。你也有权利选择利己或者利他,最聪明的利己方式莫过于杀人,而最利他的方式莫过于自杀,把生的机会留给他人。
当然,学生们也可以一起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对抗军方并借机逃走。但人不都是利他的,绝望的学生在生存压力面前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刚刚走出屋外,白天还在一起嘻笑、温情脉脉的同学就开始自相残杀,另外还有六人因为绝望而投海自杀。
或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对残存人性的良善抱有一丝的希望,仿佛仰望山谷中闪烁着的阳光一般,毕竟我们都是同学,是朋友,甚至是恋人……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歌唱……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和相互信任争取逃出这个荒岛!但听到第二天的广播之后,大家再也不敢寄希望于人性的良善了。 因为在清晨《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声中,班主任宣布了12位死亡同学的名单。人与人的隔膜也随着扩大,在生存造成的恐惧和疑惑中,谁还敢面对同学的笑脸呢?谁都不知道面前的同学会不会就是送自己上黄泉路的凶手,苍茫的大海、空荡的蓝天、阴森的树林和茫然的眼神交织成最为恐怖的画面。



在论及极端环境中生存压力下人性丑恶迸发方面,《大逃杀》和戈尔丁的《蝇王》都堪称经典,甚至不少人认为导演深作欣二在《大逃杀》的构思和主题方面都深受《蝇王》的影响。与《大逃杀》不同的是,《蝇王》中的主角年龄更小罢了。战争期间一群男孩流落在珊瑚岛上。起初他们为脱离大人的管制获得自由而欣喜若狂,但不久他们中间就为争夺领导权而发生激烈的争斗……
无论是《大逃杀》,还是《蝇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事实。这个事实不是绚丽的童话,也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是一个关于人心最深处幽暗无比的阐释。人性的败坏不会受年龄、性别、种族、信仰而有所区别,一位导演,一位作家,都让他的主角在短时间内直面人性的丑恶和内心的败坏,所有妒忌、争竞、软弱、狡诈、残暴、自私……仿佛火山一般突然爆发出来,以致无人能够抑止。
两个故事讲述的是同一个事实,一个令我们不得不直面的事实。在这个崇尚“厚黑”,崇尚“狼图腾”,崇尚“优胜劣汰”的社会上,我们每一个人岂不是无时无刻在有意无意在伤害身边的人吗?我们岂不是时时见到别人和自己身上闪烁着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的点点滴滴吗?
当然,我们都会为自己寻找安抚自己良心的借口——“我不想伤害他的,但我也需要生存。”“我本来不想这样做的,我也是迫于无奈的。”“其实我不想杀人,只是不愿意坐以待毙。”这些话语和亚当的借口何其相似啊!“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如同电影中光子一样说:“我不能坐以待毙”,然后就开始大开杀戒。疯狂地展示自己的丑恶、卑鄙、无耻、龌龊……但无论我们为自己寻找到多少美丽的谎言,但至高者的声音永远在——“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我们所找的借口不过是在拼命捂住自己的耳朵罢了。



当然,深作欣二构思的血腥《大逃杀》过程中,肯定也受到日本人崇尚暴力的传统文化影响。菊花和刀代表了日本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简朴素净的菊花,一是凌厉血腥的战刀,前者的传统浇灌在小津安二郎代表的电影流派中,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以深作欣二为代表的流派中。深作欣二自己就被称为“日本暴力电影宗师”,其《柳生一族之阴谋》、《杀手与太》、《无仁义的战争》、以及《蒲田进行曲》、《火宅之人》等都深深烙有暴力的印记。而在《大逃杀》中扮演班主任北野的北野武,就是继深作欣二后有着深重暴力情结的导演,其导演的《大佬》、《座头市》、《玩偶》和《花火》等诸多作品,莫不是在暴力中透露出的彻底悲观的情愫。
但追究日本传统文化之所以形成菊花和刀这优雅和冷酷的完美结合体,可能要溯及到日本独特的地理因素,自然灾害众多的环境中人们必须服从在集体下方能生存,这形成了日本人对等级的坚决服从,但作为个体的生存危机感却依旧缠绕在心中,因此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宣泄着内心的焦虑。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电子化的不断推进,日本人的生存压力激增,人性的黑暗面更是不断地在生活中暴露出来,《大逃杀》里面的场面不过是日常生活片断的集中展现罢了。
当然,我们在谈论日本传统文化中暴力的一面时,当然可以把原因溯及到其地理因素。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人类本性中的败坏,这并非只有日本人特有的,而是全人类共同所有的。无论是日本、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丑陋人性的流露。历史上有太多的罪恶的存在,诚然如旧约圣经所记载的一样,人类的历史就是暴力史。只不过有些人和民族敢于直面自己的罪恶,而另外的人和民族不敢面对自己的罪恶而阉割历史记录而已。像日本还至少有《大逃杀》这样的电影直面人性的败坏,但经过十年文革的中国人却没有一个人忏悔,有的只是控诉,仿佛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写到这里,我很明白为什么耶稣基督教导门徒祷告时,其中有一句是:“不叫我们遇见试探”的原因。因为他深知人类罪恶的本性,易于陷入罪中的倾向,信耶稣的信徒唯有求上帝不叫他们遇见试探,否则使他们没有能力抗拒犯罪的诱惑。正如中国的古话说的:忠臣贞妇不可试,一试就要出人命。只要环境允许,平时脉脉温情的面纱就会被撕下来,让黑暗掌控心灵每个角落。
在这一点上深作欣二表现的入木三分——灯塔中,原先还团结在一起的女生,因为一个女孩的猝死,就让恐怖的猜忌控制了场面,最后忍不住都拿起枪相互扫射……那时那景,谁都没有办法冷静下来思考,谁的第一反应都是自卫,但事实上每个人又都是在残杀无辜……只有在临死前才懊悔说:“我们本来是可以生存下来的。”但这句话已经被冷冰冰的死亡攫取了。
故事中唯有七原秋也和中川惠子两个人幸存下来,因为他们分到的武器是锅盖和望远镜,因为武器缺乏攻击力而没有沾上杀人的血,反而被插班生川田(上次大逃杀的幸存者)带领最终生存下来。但他们违反了大逃杀的游戏规则,因此也成了全国的通缉对象,两人只能随身带着武器结伴流亡。
但深作欣二在这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七原秋也和中川惠子如何面对慢慢走向成人世界的事实?因为他们正无可奈何地朝着成人成长的路上不断地被驱赶着前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变成成人而进入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成人世界。没有人能够跳出这个怪圈,结伴流亡的七原秋也和中川惠子也一样,意味着他们又再次进入一个试探,要么成为成年人压迫未成年人,要么拒绝成为成年人而被逼迫。
记得《大逃杀》的片首是“大逃杀优胜者”——一个小女孩登场,在军队的直升机和探照灯下面对记者的镁光灯,手中抱着血迹斑斑的洋娃娃,稚气却狰狞的脸带着邪恶的笑容……愿我们永远都不至于遇到这样的试探。

2007年9月13日
  

 7 ) 青春和暴力从来不分家

第一次看到有关该电影的相关资料是在《东方时空》,好像是水均益,和一位外交专家侃侃而谈,大扯特扯从这个片子里看出的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等等。当时的中日关系还一塌糊涂,加之侵华战争的惨痛回忆,因此凡是沾上日本边的东西,国人都会很惶恐地先把自己放在受害者地位。深作欣二算是我比较喜欢的日本导演,黑帮片拍得好,文艺片也拍得一绝。人到了老年一般都趋于平和,深作后期的作品都是偏向于古典耽美趣味的文艺小品,所以其临终遗作竟然切入点是少年暴力,说实话我根本不理解,总觉得鬼气森森。

这片子出来后网上很火,叫好的有,叫骂的也更多。大体是说小日本是变态,从小就是变态,中学生就都是杀人狂。然后当然不免要赞扬我天朝民风淳朴,中学何等白衣飘飘。结果现在开平视频一流出,舆论又直指90后,认为这是腐坏的一代。其实青春和暴力就从来没有分家过,当年的红小兵,凶猛之势绝对不逊开平九十后。以前在网上看到一系列揭露人大附中一个红小兵女头目的文章。当年一个娇弱的女中学生,发起狠来能把自己的老师、校长虐待致死,现如今还不是慈祥的大妈,在家没事人一样颐养天年,捐几个钱还能容登荣誉校友榜。

人有的时候总对人性有过高的估计,觉得“人之初性本善”,但我觉得暴力是人作为动物无法摆脱的一种宿命,年轻的时候更容易爆发出来。比如现如今全国一片哗然的开平虐待视频。传说网上还有一个30分钟的完整版开平视频,天涯上有人说看到18分钟就真的吐了,其残虐程度居说堪比豚鼠系列,总之《所多玛120天》有的桥段该视频全有了。相比之下《大逃杀》只不过是小儿科般赤裸裸的杀人罢了。在机枪扫射下身亡比起开平事件中经受暴行活下来,我觉得是人都宁肯选择前者。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事情都是极个别的,和自己没关系。但其实仔细想想,以前念中学时,身边未见得就那么清静,只是很多事情不知道而已。比如我当年那个升学率不错的省重点,初中时隔壁班上就有一个大姐头,然后她们班一个女生和她抢男友,被她找了一帮人,押到女厕所,先是抽了大嘴巴子,然后被逼吃某种东西道歉。当时当事人们都只有14岁。那还是民风尚且淳朴的时候。至于这次的开平事件,据说之前类似的就层出不穷,只是没有视频流传到网上罢了。

细分的话,开平视频是能归类到“校园暴力”的。还是扯回日本,校园暴力早在20年前就不是新鲜词了,简直可以称之为和援助交际并列的日本校园常见现象。中国虽然主流官方媒体不承认,但校园暴力现象绝对是存在的。仍以我初中为例,我们班有个有点迟钝的女生,是男生集体欺负的对象。然后有一次班主任出差,年级老师开会,晚自习十几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就让其他女生都出去,在教室里关了灯不知道干什么。(但我想应该不是性侵犯吧)当时那女生就割腕了,然后那帮男生就慌了,连忙把她送医院,只留下了被血沁透的教科书、练习册。我亲眼所见。

《大逃杀》之外,开平视频事件之外,和谐起见,仅列举一些著名的日本的青少年暴力。

97年,酒鬼蔷薇圣斗事件
神户14岁少年先后杀害11岁男童和10岁女童,并重伤另一名女童。该男童杀害后被分尸。

04年 长崎小学女生割喉事件
由于在网上聊天室起争执,一名女生用美工刀把另一名同班女生喉咙割裂致死。当事人12岁。

07年会津若松少年杀母事件
该少年分尸后带着母亲的头去网吧上网,上足之后才去警察局自首。

07年 京都少女杀父事件
用的是颇有古风的斧头。

其他著名事件可参照wikipedia“日本少年犯罪”条目
http://ja.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6%97%A5%E6%9C%AC%E3%81%AE%E5%B0%91%E5%B9%B4%E7%8A%AF%E7%BD%AA

日本的传统是一旦出现这种事情,污水不敢泼向教育界和父母,一般都泼向动漫了,只要在犯罪者家中搜出一本漫画,则该事件就能归类为“御宅族杀人”。这次的污水不知道要泼向哪里,我猜是网络游戏吧,毕竟我国动漫产业还不发达,影响力十分有限。


后记:我天朝和谐奥运,全民俯卧撑,此等丑事以前没有出过,当年带来轰轰烈烈减负的天朝少年杀母分尸案是一小撮人别有用心的谣传。

 短评

非要这样血肉横飞的视觉冲击才能促使人们反思成人社会的秩序么?也许我们真的已经麻木至此.

3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杀人还需要什么逻辑,弄死你就是道理

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深作欣二在迟暮之年拍出这样的片也真是惊世骇俗。

11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力荐

互相残杀的规则最后生存下来的却是没动手杀人的,看似明了一切道理的老师连自己的家庭都维持不好。小圈子类比大环境,以点及面,暗讽社会畸形。个人来讲,我自始至终都觉得日本是种看似谦和礼貌,其实暗潮涌动的是重型压力下的变态民族。

12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好纯情的电影。。。。。。。。。各种告白和纯爱。。。。。。

1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所以说只有小白脸和矫情女才可以活下来吗?简直岂可修!

19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2005年上大学的时候,喜欢的要疯了,随后一周内看了三遍,回家还推荐给我爸妈看【我真是疯了】,这种类型里它永远是顶峰。

2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没什么意思,浪得虚名

2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世界面目原本如此,有了爱,你也不必嫌弃。

25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为什么这两个是最后存活者

26分钟前
  • makki_8786
  • 还行

勵志青春片

29分钟前
  • 緩慢
  • 还行

安藤政信,再没有他那样的眼睛了

31分钟前
  • nihaoma
  • 还行

喜欢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去探讨人性,日本人在变态这方面简直是天才。影片充满隐喻,但又表达含糊,很多细节也做得让人费解。总觉得导演有一点点浪费了剧本,这绝对是可以拍得更好的。好吧,这算是一部另类神作。

34分钟前
  • 七色潜水艇
  • 还行

帅的人子弹多得用不完,长得丑的一斧头就能砍死……

3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才能毫无例外地去思考生存这个哲学问题。把几十个人推到死亡面前,其实看见的就是自我与他人矛盾存在的极端表现,加缪用一种极冰冷地的态度去异化个人与他人的群体,而深作欣二比加缪次一些的地方在于,电影又加入了社会寓言的视角,有励志嫌疑。不过这一点也是可看性的要求吧。

37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1. 既然都决定要杀人就不要废话连篇了;2.请记得把脑子带上;3.为了乡村非主流争风吃醋者死得早啊;4.请问同学你们演技呢,不要以为瞪着眼睛就是愤怒,好多地方简直就是在搞笑啊。

40分钟前
  • 哦基米德。
  • 很差

特么我们的努力都是为小白铺路么!!!杰克苏!!!矫情女!!!还我光子!!!!!!!!!

45分钟前
  • Rebel Scum
  • 还行

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看的,外面阳光明媚,我一个人在宿舍里因寒冷而发抖。可惜深作欣二挂了,他儿子接拍的续集真的真的是大便,不用看了,他完全不懂他老子那点思想的内核。虎父可不就是犬子吗!

49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小日本很牛B的一部片子。

5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暴力外表下有着极其纯爱的内核,血光四溅中穿插着少男少女互相的告白。。。有几个问题没看明白啊,不过似乎也没有全弄明白的必要了。人物太多导致无法塑造一个完整丰满的。配了那么多古典乐更显悲壮,日本人的变态还真是空前绝后。。

5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