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

动画片大陆1983

主演: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于鼎,杨成纯,孙渝烽,胡庆汉,尚华,刘广宁,乔榛,严崇德,伍经纬,童自荣,程玉珠,曹雷,王建新,杨文元,富润生,刘钦,刘风,翟巍,张欣,郭易峰,王肖兵

导演:王树忱,钱运达

 剧照

天书奇谭 剧照 NO.1天书奇谭 剧照 NO.2天书奇谭 剧照 NO.3天书奇谭 剧照 NO.4天书奇谭 剧照 NO.5天书奇谭 剧照 NO.6天书奇谭 剧照 NO.13天书奇谭 剧照 NO.14天书奇谭 剧照 NO.15天书奇谭 剧照 NO.16天书奇谭 剧照 NO.17天书奇谭 剧照 NO.18天书奇谭 剧照 NO.19天书奇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20:14

详细剧情

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   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长篇影评

 1 ) 不知钱进了哪位领导的腰包或是亲戚的外包

天书奇谭高清修复版,首先修复得不好,谈不上高清,有些地方或许可以解释为阴影,至于边缘模糊和重影,比如狐女腮红时有时无一圈闪烁轮廓线,却再明显不过,这个程度的修复,恐怕谈不上用心。审美大概也有问题,有一处水纹疑似电脑效果,不太确认,中间一段魔幻变色效果特别糙,是不是修复的人员其实外行,或者指挥的人是那种自以为有个拥抱新技术的态度,其实不尊重专业,以为基本操作就够用的“开明老领导”,类似给老漫画电脑上色鼠标写字的洪佩奇。总之全片质感不佳,并没有手绘该有的惊艳感,但即使以原作的画面构成来说,亮点本身也不多。

寺庙里的菩萨环绕,是大屏幕上最惊艳的一幕。动画方面,方丈和小僧的夜间搏斗挺有特点,童年印象深刻的老虎咬人如今看已经感触不多,也因为节奏实在拖沓沉闷,挺到这已经很疲惫了。观影前的期待值很高,开场配乐就凉半截,看到一个个各具特点的角色又有期待,等到逐个出场却又只觉无趣,没有对生活的热情,细节空洞,导演的热情或者创造力的用武之地只能参考戏曲舞台,现实里的复杂性是绝对不能参考的,毕竟工农兵立场不可撼动,自然不可能热爱生活以及表现对生活的敏感,结果就只好玩味那些陈年老套,一看就取自戏曲舞台所以相对安全,比较不会被领导和观众整。

三个狐狸因为是反面角色还可以有个性,所以有些人味,甚至还有彼此关照的友情,要比常常只能造假的大公无私可贵。正面角色中袁公完全找不出行为逻辑,你说他模仿普罗米修斯为众生盗火吧,也没看出来真有这意思,只有溺爱孙子的糟老头一面立住了,令人生厌。蛋生那种革命小将的面貌和配音,算是时代标配了,那种胜券在握,永远正确的主人翁意识,自信到令人生畏。


【以下截图来自微博】

 2 )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记得这是那个时代可以选择的少数几部动画片之一。
     最后一集,袁公被锁链绑着,押回天庭的场面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至今仍为之感动,有点像偷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3 ) 悲情袁公,可爱蛋生

    《天书奇谭》是我百看不厌的动画,还记得当时只能从电视上看的时候,经常是分段放,每次碰上一轮,那个苦等啊。片中,那顽皮可爱的蛋生,那让我想痛扁的三个狐妖都性格鲜明,每次看完脑子里回味下还栩栩如生,当然,最让我惊叹的还是那部天书,其中法术被动画演绎的那么生动,让我也想得到一本。

    同样的动画,你在不同时段看,由于社会环境,阅历的不同,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童年的时候光顾着看那法术下的种种“特效”瞠目结舌,在脑中意淫手拿天书惩恶扬善,或者说随心所欲的畅快。现在看来,倒是惊叹这简直就是今天互联网知识分享法律问题的预言。片中的老神仙本来从事的是类似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奇妙在于看上去职位很低,但是如果用心却可能低身份大思想,图书馆那么多书,免费看,随意看,慢慢的也自然有了思想。老神仙袁公便是如此,眼见知识财富被天上一帮权贵垄断,以此产生种种法力,在天上对人间作威作福,收取超额利润,老神仙开始怀疑了,动摇了,于是,如同盗取天火的国外同道一样,他违反权贵制定的知识产权法律,将天书拷贝到人间山洞中,触怒天庭,被施以双规。不过老神仙留了一手,留下个可爱的蛋生去捍卫知识,以免知识宝库被恶人误用,同时还违反假释条令,偷偷去传授教学。而蛋生,也从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变成了爷们儿,与一帮狐妖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出精彩的故事。

    那时候的让我记忆犹新的动画,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在如何讲故事上下足功夫,它可没板着面孔就说掌握知识要为民除害,不要欺负弱小;没说反动阶级如何罪恶之类,而是先设置了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首先,影片戏剧冲突强烈,主线就是蛋生和三个狐妖的斗争,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其次,冲突富于层次性,整体节奏跌宕起伏,一会蛋生受挫,一会狐妖遭阻,法术也是层层升级,不断将观众兴趣抬高。第三,法术的构思和效果设计精巧,无论那妖风刮净千金,百鸟朝凤绚烂夺目,高潮的龙虎恶斗,都有着很棒的效果,现在我看着都倍感有趣。第四,故事情感上,打破了单纯的大团圆结局,袁公的悲情和蛋生的成长,都容易让观众产生深深的代入感。最后,好玩,影片很注意趣味性,你看那个独腿的呆笨狐妖,那地方昏晕的官员,那最后稚气任性的皇上,从外形到声音,到桥段上都很有幽默感,看着非常好玩。风格上,那个时期的动画中国风格也很鲜明,人物造型一看就很中国,音乐上依然民乐声声,听着也很顺耳。

    其实,讲好的故事,人们自然会从各自角度解读这部影片,教育意义自然出来了。你可以说,这是知识改变人生的典范,知识让蛋生迅速成长,知识也让狐狸可以改变“狐生”,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同时,你又可以说,它也告诉我们知识不可以滥用,否则害人害己。你可以再扯现代些,这也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质疑,它很大程度是现有既得利益者的盾牌,被滥用起来,任人间蝗虫满天,也不肯用法术换得百姓安宁,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对此有了补充,在类似大规模疾病流行的时候,人命是高于知识产权的。有趣的是,这部动画也对中国各层官僚做了批判,从乡间到地方,一直到皇帝小儿那里,讽刺算是做到了酣畅淋漓。

    这部动画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袁公与蛋生的师生或者说父子般的感情,袁公是个悲情人物,他的形象也是对所谓善恶、正邪观的颠覆,天庭对其惩罚之时,也是他播下知识的种子,造福人间之时,所以说,公道自在人间是恒久的真理。而蛋生的成长,有知识的力量,也有社会实践中的种种挫折的磨炼,加上他可爱的形象,也就显得生动有趣,很容易让特别青少年观众产生亲近感,加上他的纯真、善良和勇敢,一个励志的形象也就很自然的被烘托出来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ea2417170704e8084b90a70c.html

 4 ) 天风吹月到孤舟

  

  美术长片其一为《大闹天宫》,其二为《哪吒闹海》,其三为《天书奇谭》。其后皆无。如果说前两者为无上神品,第三部就有些古怪。因为大抵会去说袁公不易,大概会说蛋生可悯,提到其中的三只狐狸,却往往很少用眼安排。

  狐狸有三,天天看着袁公日照香炉生紫烟。袁公变成了玉帝,袁公变成了天书的不得外传。狐狸们不信邪,也看了几页,偷吃丹药化形。从那一刻起,袁公可不会像玉帝那样命狐狸一家看守天书。他把狐狸们变成了害,变成了全民除害的“害“

  老狐狸算是脑子里一肚子坏水的反动分子,几乎一无是处,罪大恶极。搁在某个时期,不用按一个“其它”就能把她拖出去枪毙,扒皮褪毛做件袍子。用香灰当神药愚弄乡里谋财害命,挑唆小皇帝变龙变虎残害百姓,十恶不赦,恶贯满盈,翻开成语词典,一溜的坏词可以不眨眼的安在她的头上:长得如此妖形怪状,一看就不是好人啊。

  那么长得好看的小狐狸呢?女人如果长得难看,至少女人会觉得这算是品德的一部分。虽然嘴上一个劲地劝她长相不重要,人品最重要。心里窃喜地拉上她出去逛街合影,带着和自己的男朋友一起玩也会觉得四海之内皆兄弟。但如果一个女人长得特别好看,还特别要别人知道她好看,那就不仅仅是十恶不赦,是十一个恶,一心一意为恶。正法之前急急忙忙先按上一个“骚”字,你看她小腰扭的,屁股扭的,肩膀耸的,奶子晃的,特别眼睛竟然是细长细长的,眉梢都在挑拨周围的空气萌动。为此动心的老和尚小和尚一句惭愧就此不去想他,道貌岸然的官老爷更是不知要金子,还有金手指:【只要娶了小娘子,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关键是什么时候想要就能要,还不止要这个,还能要那个。】到了底盘都没张开的小皇帝,都知道亲一口收点利息。她呢?她真不害臊,竟然不去死,还在扭啊扭,笑啊笑。

  除了这两只狐狸,“最重要的是吃”,“今日我带领儿郎前来吃喝”的瘸腿青面狐狸甚至可以说一个坏人的资格都没有,以变化之道而论,屡败屡漏的狐狸尾巴就像到了十几岁还尿炕的床单那样迎风招展。不管妈妈如何,不管姐姐如何,他只知道吃吃睡睡。唯独有一次小皇帝抬杠似的:你也上天去,你也去咬。否则我就杀了你的头。于是可怜的咸鸭蛋狐狸憋着有或没有的力气,一气冲天然后一塌糊涂。他是坏人界的临时工,他是坏人界的那块短板。

  世人皆欲杀,果真如此?

  首先这个世人是谁呢?自然是忘记给香火钱的村民,自然是没有讨到香火钱的大小光头,自然是被偷走飞机的胖瘦厨师,自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然是,背后有着袁公的蛋生。

  天书上有什么我自然不知道,但我知道天书上有着【天道无私 流承后世】。前四个字似乎金光闪闪,后四个字袁公做到了吗?做到个蛋。

  他自己挑了一个蛋,然后宣布其他人再也不得去看天书。更何况之前连兽形都是没有褪去的狐狸一家。要说狐狸是畜生野兽,什么时候见过人的妈妈从天上飞过拉出一个蛋?但这个蛋掉在了袁公手里,便是好蛋,金蛋,一路有你的蛋。

  作为和这个蛋分一杯羹的狐狸一家自然便首当其冲。狐狸一家拿到天书的第一反应是:【吃的 喝的 穿的 戴的,都能变出来】这种不正确的话就是程晓桦说也只能说是可爱,不,可杀啊。何况在门外讨债的是标准好人丁建华。于是正义的民出现了,一直出现到袁公推倒大山压死狐狸一家,大家如释重负,大家拍手言欢。

  最后蛋生还是瞬间学会了一百零八道法术,袁公就如宣传队,袁公就是播种机,袁公就是宣言书:天道无私,流承我蛋。我亲手挑的蛋。

  那时候,狐狸全家在山下血肉模糊,没有五百年后,没有沧海桑田。

  大概只有青面狐狸最为高兴,他再也不会饿了。而老狐狸再也不用咬牙切齿地带着他们颠沛流离,那美丽的小狐狸啊,也再也不用去扭了,去笑了。

  替天行道,为民除害,就是一个蛋啊。

 5 ) 国产动画的最佳剧本

我到现在还记得这部动画我最早那次只看了前半部分,几年后我才看到这部动画的后半部分,这2次观看我都没记住这部动画的名字,直到几年前我再一次看到了这部动画的片段我才记住这部动画名叫《天书奇谭》。
今日借电影频道重播的机会,我再一次把动画完整看了一遍。这次观看让我发现,这部动画最好的地方我觉得是其剧情:就如同动画的标题一样,动画剧情就是以袁公守护天书《如意宝册》为中心线索,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别的故事情节。
动画的几位主人公都有鲜活的人物性格,比如说袁公的不愿意屈从于当局的束缚而敢于冒风险,蛋生的乐于助人和伸张正义,狐狸精的阴险狡诈。除此之外,动画对配角刻画得也非常成功,比如说跟狐狸精先后接触的和尚、知县、府尹、皇帝往往不是心怀不轨就是心存贪念。这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足以让人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解读(虽然这么做是我极力反对的)。
这部动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配音,之前曾在无数经典译制片和国产动画献声上译黄金时代的那批人,这回又做了一次高水平发挥。有着这样的配音,更是给动画平添了经典性。

听说这部动画是改编自罗贯中的《平妖传》,但我没有拜读过原著对此也没什么了解就不评价这块了。从结尾感觉出导演或许是有做续集的打算,但因为导演的去世再加上动画对原著的改动过大导致除导演外无人能驾驭,也就没人能继续做了(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或许是件好事)。这部动画的剧情跟如今的好莱坞动画相比真的是一点不差,国产动画如果能延续这个水准到现在真的是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6 ) 再看一次,再长大一次

100分钟的《天书奇谭》结束了,5岁的儿子伸了个懒腰,满意地说:“好看,衣服和人都好看,蛋生很可爱,府尹大人像董卓。”

此刻银幕上正放映短纪录片,《天书奇谭》的导演之一钱运达老人说道:“动画片就是要奇、趣、美。”

看到他说这句话,鼻头一酸,心生由衷的感谢,对钱老,也对《天书奇谭》所有的工作人员。这一声“谢谢”也是替小时候的我说的。

自从儿子看得懂动画片,我一直在等一部我认为适合带着他一起看的动画电影。第一次进电影院的体验很重要,我不想破坏这个仪式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时,我就感叹过,“适合孩子看”这个要求,看来在当下的动画电影环境中是很难实现了。

《天书奇谭》的重映,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电影”。

影片结束,他还依依不舍

知道孩子对什么好奇,知道什么是让孩子欢快的美,也知道孩子理解“善恶”的脑力边界大概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富有一种舒展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特别有气度、有气质,天马行空又不至于飞入虚无,嬉笑怒骂又不至于愤世嫉俗。

《天书奇谭》原本是计划和英国BBC合拍的动画片,钱运达导演回忆往事时说:“和他们合作的那个剧本,盘古开天什么都有,乱七八糟的……没有真正的把中国的东西展现出来。”

“中国的东西”,就是我所感受到的“舒展的想象力”。

《天书奇谭》的每一个人物,都和戏曲人物一脉相承。然而在动画片的语境下,他们减去了戏曲人物过于程式化的言谈举止。仙风道骨的袁公,天真到底的蛋生,三个狐妖,县太爷、府尹、皇上等等人物,都有戏曲味儿,但特别鲜活生动。我儿子一点传统戏观赏经验都没有,看这些人物却看得津津有味。

戏曲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它的审美习惯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基因。戏曲味儿一出,国人就特别来劲,因为大家知道这是要“戏说”某段历史、某个神话故事。

“戏说”在束缚压抑的旧社会,是有一些特权的。《天书奇谭》讽刺了绝对皇权、官僚主义、人面兽心、欲念深重等等现象,这些不仅大人看得懂,小孩也能明白大半。

县太爷、府尹对女狐狸精的迷恋,我儿子看不大懂。但是县太爷、老太爷要更多的钱粮屋舍,要霸占聚宝盆最后变出了许多爸爸塞都塞不回去,我儿子笑出了“鹅鹅鹅”声。他当然知道,爸爸一个就够了,继而他也就明白了,钱和房子,也只要属于自己的就够了。

小皇帝这个角色的设置,更是惊艳。如果是个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皇帝,那都无法让孩子明白“皇帝贪婪”会带来什么恶果。片中的小皇帝,想要更多鸟,继而想要更多的烟花、更多的老虎去吃人,他要求的是“更多好玩的”。

无节制的好玩会带来什么,小孩最容易投入去看、去想。平时我们和儿子说再多“玩要有节制”,都没有银幕上小皇帝最后的下场更有说服力。

适当的惊悚感,也是《天书奇谭》人物形象的加分项。尤其是影片中那个可说得上是中国银幕上最丑陋的玉帝形象,以及和尚师徒、三个狐狸精。这几位的尊容,我记得我小时候看了是害怕的。所以在他们出场时,我偷瞄了儿子几眼,如果他害怕了,我就捂住他眼睛。

没想到他只是往后缩了缩,眼睛还是直勾勾。

我觉得,让孩子害怕,也是动画片的一个功能,恐惧带来警醒。附带恐惧的印象,会让他永远记住一些事。不过“适度的惊悚”,在很多动画作品里是多余的考虑。这也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特别不适合孩子的原因,那里面的暴力和恐怖感,是提供给成人的元素。成人们才愿意将压抑的自己投射到黑眼圈充满戾气的哪吒身体里,孩子心目中的哪吒,永远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那个英气勃勃的哪吒。

重看《天书奇谭》,我的感动特别丰富。因为小时候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袁公传天书到人间”罪该万死,重看银幕上被链条拉回云端的袁公,感慨良多。

除了明白了袁公的伟大,也有新感触。把无所不能的天书传到人间是壮举,然而袁公在多年修行思考后,当初的一腔热血也必定归于冷静。眼前利用了天书记载的法术为祸人间的,虽然是狐狸精、贪官昏君,老百姓看似都只愿意拿回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不贪不抢。

但,善恶就分布得如此平均吗?

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任何能够快速满足欲望让所得成倍增长的“技术”,都不会因使用技术的群体的不同而有什么不同结果。结果都是秩序混乱,道德败坏,泡沫破灭。

所以袁公在那么多年前,就对着蛋生以及看动画的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了最后一句话:“蛋生,今后你要好自为之。”

我想,这句话我儿子现在肯定不懂,等他能懂了,我一定再陪他看一遍《天书奇谭》。

 短评

刚看的。天书中性论,既能用作好事也能用作坏事,袁公秉承现代普罗米修斯观,认为还是要传给人类,但这也可能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式结局,蛋生过于天真的禀赋使他无法独自克服三位狐狸精的诡计和暴力,而袁公在被抓上天庭后,将不再存在机械降神,也就是说,蛋生将面临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处境,等待戈多不再归来,而他心头词典里的天书将如何传给后人却不遭恶用,这将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如果我小时候看的话就不会说这堆东西了~

8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粉强大的声优阵容啊~

12分钟前
  • 👤sHIRO🦾
  • 力荐

虐片。师父死的时候老子哭得肝肠寸断

17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力荐

“你是蛋生的,所以叫蛋生~”蛋生的师傅好帅啊~~~~~~~~

20分钟前
  • CarenYin
  • 力荐

东方普罗米修斯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K修复版在片尾加了一段纪录短片,才晓得项目源起是BBC递来合拍动画的剧本,上美厂在其基础上重构故事(改编《平妖传》),彻底甩开束缚,往搞怪喜剧的方向制作。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一如既往取材自传统绘画,叙事的展开非常松弛且自由,而我最惊讶的还是片子的讽刺力度,对官场、宗教、市民都有丝毫不留情面的批判。在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风靡市场的当下,动画前辈的艺术观念仍是最超前的,他们用作品诠释着继承与创新。钱运达导演提到的“奇、趣、美”的标准,如今有几部国产动画真正达到了呢?把哪吒和赛博朋克结合、把青蛇扔到现代都市,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正的现代性在于反叛精神,《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立意远未被超越。

22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不知道大家都记住了什么,我记住了,所谓天庭,高高在上,不管人间疾苦,所谓朝廷,愚昧自私,追求无度的欲望,所谓人类,让妖物登堂入室,指手画脚。只有袁公,不顾上级命令和自身安危,把知识和希望留给了孩子

2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我欣赏里面对于权威的嘲弄,从玉帝到皇帝,都是王八蛋。

29分钟前
  • kill queen🇺🇦
  • 力荐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书之后。211106,这次影院4k幕后有十几分钟花絮,原来这个本来是和BBC的合作,但BBC后来说最近穷,没给钱哈哈哈

3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浅绛山水斧劈皴,游丝描绘众生相,最爱狐狸老太婆,最爱独腿小书生,一蹦一跳去吃鸡,蹦入清明上河图,蹦入东京梦华录~

38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这里出现了历史上最猥琐的玉帝形象……

41分钟前
  • christann
  • 力荐

这是中国动画中的又一部里程碑似的、绝对顶级的、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品,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人物造型与性格的设计再到动画技术的运用都堪称无以伦比,它虽然没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国际上那么知名,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在自己心中将其列为中国动画的第一,因为《天书奇谭》绝对有这个实力。

42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可以打10星

46分钟前
  • 离香
  • 力荐

畸形性格的形成跟这些家伙绝对有关

5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开场配乐一出我激动得几乎当场决定要二刷。对于80后来说,这是真真正正的“爷青回”。动画设计十分精妙,看得很感慨。然而,有个巨大的槽点我真是不吐不快:蛋生全程每一声“师父”字幕打出的都是“师傅”,真是太不应该了。小和尚叫老和尚也是“师傅”,弄得我非常闹心,既想听蛋生喊师父,又不想看到大银幕上的师傅……院线版多出的11分钟是一则小小的幕后纪录,挺好,很感动。20211106北京槐房万达

52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令人奇怪的是,在当年那个人们思想观念比较禁锢的时代里,上美能创造出如此多卓越的作品,而在“自由”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创造出如此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或许这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丢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54分钟前
  • Crazy Henry
  • 力荐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动画片,现在想起国产动画片依旧觉得是经典。故事性很强,人物特点鲜明,三个笨狐狸很逗趣,印象深刻。

59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力荐

看了很多遍.喜欢.那个年轻的女狐狸精真美,声音也动人.

1小时前
  • Ex
  • 推荐

我喜欢这个故事~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蛋生不是生蛋。

1小时前
  • 语无伦次田先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