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走出非洲 剧照 NO.1走出非洲 剧照 NO.2走出非洲 剧照 NO.3走出非洲 剧照 NO.4走出非洲 剧照 NO.5走出非洲 剧照 NO.6走出非洲 剧照 NO.13走出非洲 剧照 NO.14走出非洲 剧照 NO.15走出非洲 剧照 NO.16走出非洲 剧照 NO.17走出非洲 剧照 NO.18走出非洲 剧照 NO.19走出非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3:58

详细剧情

  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该片在1986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在内7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一个女人的优雅

        向来钟爱独立勇敢的女性,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卡伦,不甘平淡,优雅,深情,不怨天尤人,保持自己的尊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为了伯爵夫人的头衔,卡伦嫁给了图她钱财的花花公子,并远走肯尼亚。当她赶着马车,穿越炮火纷飞的战场,看望在前线的丈夫。见到风尘扑扑的妻子,他第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短暂的欢聚,丈夫带给她的是恶疾,她不得不独自回到欧洲治病,病好了,却永远不能有孩子。她平静的接受了丈夫离婚要求。

        她独自经营农场、不畏艰险护送物品去战地、不顾众人阻挠要改变当地土著的陋习、甚至下跪恳求总督为土著留下一块可以安家的土地。她用所有的积蓄投入咖啡园,三年的艰辛终于丰收了,但大火夺去了一切,她也没有流泪。她坚强的面对一切苦难,做到了许多女人所做不到的事情,并让男人们肃然起敬。

        她遇到了她的爱人,英俊潇洒的丹尼斯,他带她在蓝天上翱翔,俯瞰广袤的非洲大地,辽阔的草原上长颈鹿、斑马成群跑,成百上千的红翅鸟同时起飞于碧湖水上。他说,我开始理解了你的世界,等我回来,我飞行回来。然而却永远地留在蓝天白云间……
 
       她孑然一身返回了欧洲,只带走了关于非洲的回忆……

       再多的磨难也难以摧毁一个女人内心的坚韧。卡伦的优雅和从容是打磨过后的女子独有的气息。感谢卡伦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梅丽尔,成就了一个经典。

 2 ) 太像一段呓语


如果我是一个1913年的女人,除了嫁人别无更光明的前途,幸运的是我有一笔嫁妆傍身。我用嫁妆作诱饵,钓了一个贫穷的贵族,终于披上了男爵夫人的名号。

我跟着老公到了非洲,在这里经营农场,种植咖啡。可惜,农场被我折腾得残了,老公又弃我而去,除了疾病和一场在非洲的穷折腾,这场婚姻什么也没有给我,还耗尽了我的嫁妆。

我孤苦一人回到娘家了此残生,后来,我决定写一本书,在书里,我可以把我描述成一个在非洲遭遇不幸的优雅妇人,我坚强、我深情、我胸怀博大而富有爱心,我甚至还有一个英俊不羁的情人,他也在我们爱得最深时被上帝带走了……

我给这本书起了个名字,叫《远离非洲》……

 

2009年,我可以很冷血地揣测那个几乎百年前的故事,因为我已经被好莱坞的浪漫桥段和琼瑶式的狗血剧情训练得彻底免疫。事实上,倒底真相如何?无从知晓。

〈远离非洲〉尽可以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尽可以得若干大奖,美丽的非洲风光、梅丽普尔出色的演技、英俊的男主、浪漫的爱情,连死人都死得恰到好处……

多好的姿态啊,丈夫要走,就挥挥手让他走,只问一句:她是不是很有钱?情人要走,也挥挥手让他走,只在心里叹一句:不敢问他何时再来,甚至会不会再来。

非洲的土著不出意外地腿脚生疮、愚昧不堪,需要我温柔的治疗和不在乎结果地教育;当我要离开非洲时,我的佣人含着热泪问我:难道在别处你不需要有人给你做饭?

写至此时,我被我自己的尖酸和刻薄吓得呆住,完全忘记了当年在大学时代,这部电影让我在公众影院泣不成声,回来披星戴月地灯下熬夜抒情……

当然,那时的我多向往能去非洲开一个农场,和热烈的爱人一起骑着马,在旷野上徜徉,在星光下野营。

现在的我对当年的梦想嗤之以鼻,夏天我甚至不能在不开空调的屋子入梦,视蚊虫为洪水猛兽,去非洲的繁华城市出差都要事先注射七八种疫苗……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有一个非洲;然后,不得不远离……

像电影里那个苍老的回声:I had a farm in Africa……。是的,你曾在非洲有一个农场,而我曾为你的农场落泪;是的,你终于远离了非洲,而我终于开始嘲笑曾经感动过我的一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远离非洲》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情,远离那片神奇的土地,那里苍木葱笼、景色如画,爱人的尸骨掩埋在那里,还有我所有年少的梦想……

 3 ) 再看《走出非洲》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是在1989年的澳大利亚,看完后的奇妙感觉历历在目,仿如自己在夜晚的海边,天空中有无数的流星,烟火一般向你撒来,浪漫混合着典雅,无奈参杂着深情,伤感交汇着壮丽。我看到了Woman at her toughest, man in his best and colonial society at its worst. 昨晚又看了一遍《走出非洲》,已经是距第一次看本片的近二十年后在上海的家,优美的电影配乐,壮丽的非洲景色,Meryl Streep (Karen) 的坚毅,Robert Redford(Denys) 的不羁,Sydney Pollack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让《走出非洲》的神奇魅力再次令我感慨不已。我明白了为什么片名叫Out of Africa, 我更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停地在In or Out 之间苦苦挣扎。 电影的开场有这么一段女主人公Karen的自述:…he gave me an incredible gift. A glimpse of the world through God’s eye… and I thought: “Yes, I see. This is the way it was intended.” (…他给了我另外一样不可思议的礼物。从上帝的眼中窥探这个世界…然后我想:“对啊,我明白了。这才是上帝希望的啊。”)这些话不仅仅从Karen的口中带出了电影男主人公的非比寻常的影子,同时,无疑是电影深入的主题,也是导演让观众去发现Karen明白的到底是什么?上帝希望的又是什么? 女主人公Karen 所处的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二十五,六岁还是单身女性是不为欧洲上流社会所接受的。在忍受不了她的贵族情人的怠慢之下,毅然以一种反叛的方式,提议和她情人的哥哥结婚,到非洲去另创一片天地。 Karen 是怎样的一个女人?Sydney Pollack 在Karen 刚到非洲结婚当晚和她伯爵丈夫发生争执的一场戏中有细腻的有关Karen 个性的描述。Karen 除了美丽富有之外,更重要的,她是一个个性坚强,极具反抗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占有欲非常强烈的“现代西方女性”。Karen 不仅要得到婚姻,还要得到梦寐以求的贵族头衔和她所理想的家庭生活。Possession和obligation 这对矛盾,在Karen 的人生轨迹中充满了斗争的脚印。明白这一点对于电影的深入进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来到非洲,她带去了水晶和瓷器,她给她的非洲佣人戴上了欧洲侍从的白手套,她希望庄园的河水可以改道,她要用英语去教育非洲部落的小孩,她不停地想让原始非洲通过她的努力变成一个她所想见到的欧式非洲。于是,男主人公以一种完全相反的理念出现的时候,电影的魅力和趣味油然而生,也为她在电影结束时所有她拥有的(Possessed)东西的一一失去埋下了令人深思的伏笔。 男主人公Denys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羁骜不训,风度翩翩的浪漫主义人物,我觉得他不光如此,他之所以吸引Karen, 并且影响她一生的是他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观,他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他不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任何人,也不迎合任何人的意志而丧失自己的自由,即使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孤独和贫困。 在圣诞晚宴的舞会上有关Karen给非洲小孩英语教育的话题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Denys: 你很会搞事。他们说要读书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呢?他们知道说他们要读迪更斯吗? Karen: 你不认为他们应该学会读书吗? Denys: 我认为最好你先问问他们的意愿。 Karen: 你小时候被问过吗?难道读故事有害于他们吗? Denys: 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从不写下来。 Karen: 你为什么宁愿他们是无知的呢? Denys: 他们绝不无知。我不愿见到的是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英国人! 西方人总以为自己的文明优越过别人。即使是Karen 那样心地善良的女性,依然以为把自己的文化和道德强加于完全不同的种族是出于一种善举。因为在她的心目中,非洲人是无知的。当英国的战舰强占了满清的国土,当八国联军的烽火烧尽了圆明园, 当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中华的江山,当美国的战火蔓延了雅鲁藏布江…直到当几个月前,奥运的圣火依然遭到欧美的污辱,所有的这些的背后,只有一个逻辑,那就是非西方的价值和观念都是无知的表现,即使使用武力去改变这些价值和观念在很多西方人的心里,也是一种善举。Denys 的非比寻常就是近一百年前,他就看到了依然是今天世界矛盾的根源。他对非洲深深的热爱使他明白到几百年来狂妄的西方文明到今天都不明白的道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闪光点远远超出了他的风度,优雅和浪漫。 Karen 第一次受到了和她的价值体系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相对立的冲击, 而那种对立的价值在她眼里是模糊的, 于是她疑惑地问Denys: Is life really so damn simple for you? (难道生活对你真的那样简单吗?) We are not owners her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在非洲我们不是主人, 我们只是过客。 Denis 语). Denis 就像他说的是非洲的一个过客,他何尝不是一个人生的过客。他不需要Out of Africa, 他本来就没有In to Africa, 其实,当你心里根本就没有In or Out的困扰的时候,何处来In or Out的问题?人生应该是简单的:本无明镜台, 何处惹尘埃? 回首自己,从离开家乡到重回故地,从心高气傲到意气阑珊,所有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得得失失,哪一样不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In and Out而引起的反反复复,沉沉落落? 在他们一起去Safari 的一幕中,夜晚在空旷的非洲草原上,在篝火的燃烧声和野兽的叫唤声中,在一种有声胜无声的寂静中,在Karen 心里产生了不可回避的震荡,而这种震荡在Denys 的心中得到了回响.Denys 用那台留声机播放出一曲叫做“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让其余的世界都离开”,多么恰如其分的可以形容男主人公的歌名啊!Denys 一生的追求是远离一个人为构建的社会,远离按别人的意志循规蹈矩。他们浪漫地在烛光下跳舞,在香槟的芬芳下谈笑,在黑夜的寂静中相爱… 两个人的结合暂时自然完美,然而,就像电影中原始的非洲平原已经显现现代西方文明的各种痕迹,一种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和谐正以各种形式在非洲的原野展开。 Denys 和Karen 是两个互相吸引却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虽然Karen 在她人生的未来认识到Denys 所坚持的正是她经过所有的困难之后想要寻求的,然而他们的冲突远在她认识到这点之前。终于,她想要拥有的,或者她拥有的,一样一样地从她身边离开,她的丈夫, 她的爱人,她想要留住的河水,她努力经营的农场,她的所有一切… 电影最为感人的场景是Denys带Karen 在飞机上看非洲原野的壮阔和美丽,Karen 真正领略到非洲原野自然风光的震慑和感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自然图景, 一声声动人心魄的野性呼唤,人其实是那么渺小,一切的名利欲望在非洲神奇的天空中,比不上过眼云烟。这些是女主人公在非洲才明白和醒悟的,也是她在开场所说的是上帝希望的:非洲之所以是非洲,是因为它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就像她的俑人不会带伺从的白手套,流淌的溪水不愿更改它们的河道,故事代代相传却不用文字,辽阔和壮丽的土壤不喜欢工业革命带来的味道。因为只有非洲,才是非洲。如果一切都按Karen原来希望的改变,何必有非洲?John Berry 的原创音乐更是带有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我这时明白电影为什么叫Out of Africa, 这不是仅仅讲述一个女人在非洲有个农场最后一无所有而离开非洲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心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抛弃沉重的精神枷锁,踏上一条寻求自身解放的颂歌。旧约中有犹太人出埃及纪,Out of the Egypt, 难道不也是讲述古代以色列人,离开奴役自己的埃及,解救自己再次获得自由和家园的故事吗? 《走出非洲》在我眼里有不可思议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要让中国变成什么样的中国?西方文明在大行其事的今天,我们想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明我们需要走出?

 4 ) A Good Lover

把<远离非洲>蓝光碟拿来又看一遍,这次认真得一帧没落下。2小时41分,1985的老片子,看完去豆瓣找影评,失望惨了没一篇戳到我,那好嘛那自己来,解心头之饥。 我知道,如果不是非洲大草原,不是肯尼亚,不是东非大裂谷,不是乞力马扎罗山,这一切并非如此令人心动,魂牵梦绕,热血沸腾。但,女主角Karen迎着能岗领山脚下的夕阳在开头自白里沉沉缓缓地道,“三把步枪,一个月的补给,以及莫扎特。他的一件礼物,开始了我们的友情。然后到查佛前不久,他又送我一件不可思议的礼物 —— 从上帝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我想我明白了,这是命中注定如此的。”所以我们再也不要忌讳一片芬芳肥沃的土壤孕育出来的真假,计较她的多少,简单接受她的存在,因为这都是命。 都是命。 让我花笔墨在女主自强不息的片段,我一百个不乐意。在野性难驯的非洲,即便是曾经三层束衣不盈一握的腰肢,也抵不过一双舒适英姿的长筒马靴,那些繁缛教条,扭捏姿态在肯尼亚毫不受用,自然淘汰。我曾在可可西里的时候,同行朋友望着窗外和肯尼亚异曲同工之妙的广袤无垠,娇柔地嘀咕:哦,在这儿不谈一场恋爱,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想少有地卸掉常年的盔甲:今天,我们只说爱情吧:) Karen整个人牵动的情绪并不如豆瓣许多友邻的判定比如“不爱丈夫只贪头衔”“独立自我新女性”。整整161分钟里,我看到K眼里,全是feminine气息的柔和,这些柔和甚至夹杂了许多软,弱,和所有女人的共性:傻傻痴痴祈求伴侣带给她依赖感/安全感。 刚从冰天雪地的丹麦到东非时,她顶着男爵夫人的头衔,全世界都觉得耀武扬威,和气质略猥琐的丈夫洞房共享夫妻之实,她在黑暗里被一个在外面叫男爵在卧房叫丈夫的男人搂在咯吱窝里,在举目无亲的南半球,他是她唯一的牵绊。男爵去打猎,不告而别,告诉仆人下次下雨时他就会回来,K在寒气逼人的清早裹紧了外衣,站在庭院里望眼欲穿:啊,非洲的大雨一盼就是好几个月。后来男爵去打仗,离别前K对丈夫说:“I didn't expect to like you so much.”男人面无表情且略带嘲讽地回应:“You're not going to fall in love, are you?”说罢扬长而去。她追出去:“Not with someone who is always leaving!”离别之吻过后,丈夫夸说是个fine kiss goobye, 哪知她回应说:“I am better at hello." 忍受不了两地分居,K勇猛地拖着几头牛几个黑奴跋山涉水地来到了丈夫身边,他们做爱,男爵说她这样为他而来如此危险又愚蠢,她却说其实一路很有趣。我觉得从这一秒开始,这个姑娘的心里那一点点可能因为肌肤之亲有过的火苗也熄了。而后的一切让Karen彻底对这个男人绝望:她付出的颠簸不只换来了久别的春宵一刻,更换来了她丈夫带给她莫大莫大的耻辱,梅毒病毒,就是她心心念念客服艰难险阻也要来见的丈夫在他们分别的日子里和某个野女人乱交感染的梅毒,多么荒谬啊,只剩下绝望来治疗心里的羞楚。 你看,太明显了,Karen经营一个农场,在当地光鲜,但是她在relationship这件事上软,弱,无比。这一切其实都是在给男主角Dennis和她的纠葛埋伏笔。 戏剧性和狗血总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梅毒的病痛痊愈后,却失去生育能力,她霸气地要求丈夫从她母亲留给她的房子里搬出去,从此两人一拍两散,却和潇洒倜傥的Dennis越走越近。Dennis喜欢听她讲故事,在夜晚的烛光里欣赏感受Karen眼中的丰富内心; Dennis默默关注这位即便遇到野兽和迷路也总勇往直前的女士, 心怀敬佩,一支笔,一个指南针,他总是在恰到好处时送她一件礼物,融化、吞没了她。新年派对零点时阴差阳错的礼节之吻给了Dennis足够的能量邀请与众不同器宇不凡的Karen一同Safari, 也就是出游打猎,这一趟日出日落好多天。你可以想到所有自然而然的浪漫都在这趟旅程中发生,他们驾车穿过大草原,借来滑翔机在肯尼亚晴朗的上空兜风看火烈鸟和角马迁徙,在溪流边日光和煦他为她洗头,在草丛前征服一公一母两头野狮,夜晚在篝火边跳舞喝酒交谈讲故事。 这个天性野的汉子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抓人的气质,一种天然的无从阻挡的魅力。流浪的情怀教会他放荡不羁,在safari第二天夜晚,D形容马赛人的独特: “我们认为我们驯服了他,其实没有,如果把他们送进监狱,他们会死,因为他们只活在现在,不去想将来,他们无法了解有一天会被释放出来,他们觉得这是永久的,所以他们会死亡。”(大家都听得出来,这就是他的价值观。) 又一次晚餐,他说他有时爱动物胜过人,动物们做每一件事都全心全意,每件事都像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得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们会说,听着, 我了解你对我的感觉,你也了解我的,所以让我们躺下来开始做(爱)吧。 :) 她就笑了。 他们打掉两头狮子的那天,Dennis眯起眼睛,着迷地看着开枪击准而胜利的女英雄K,抬起手指缓慢地擦去K嘴角的血迹,这一刻情欲流转地不能更多,这种情欲的释放方式,只属于这样一个手毛腿毛茂盛,胸肌强健,一用劲满胳膊的青筋都会爆出来,口袋里总有一把枪支一排子弹,天天骑着骏马浪迹在非洲草原上的野汉子。这也是我心中,对情欲两个字最劲的诠释。 第三天夜晚,他们跳完一支舞,他让他接故事,她说,摩洛哥的暴风雨打翻了姑娘的船,她被冲到一片白色的,白色的海岸上。说完她嘴角动了动,目光直直的,像是要从对面的那位先生的眼睛里穿射过去。她起身,从他身边停下来10秒,背对着他,轻轻触碰了D宽厚的肩膀,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帐篷。 Dennis立刻接收到了讯号一般地领悟了,随即随其后揭开帐篷帘,Karen已在更衣。整部电影我最念念不忘的一句词出现了,他说:“I'd like to do this.” 男女间没有情欲来往,不做爱,谈毛线爱情? D上前抚摸Karen嘴角也带着点野性的伤口问:"Was that hurt?" 而Karen的性格特征在前戏时暴露无遗,她闭起眼睛气息急促:"If you say anything know, I'll believe it."看到这里我整个人清醒过来,多少姑娘们被这种时刻彻底征服?呐,传说中恋爱的女人。 让时光和年华停留在这一秒吧,我从来从来都不喜欢结局和后续发展。 可是就连电影和文字艺术也得给命运一个交代。基本上折腾恋爱这事儿,姑娘们起先都是不上心的,小伙子们拼了命地想搞定她们,但是一旦几个基本步骤完成后,姑娘们开始试图在某个仪式化的背后建立一种归属感,无论小伙子们同意不同意,姑娘们这种要认定谁就是谁的仪式都会在心里暗暗打响,从此经久不衰。关于恋人的悲剧从来都是这样发生的:D的来去太频繁,K希望他体谅她的等待,多陪在她身边。Karen是控制欲比一般姑娘更强的人:她多次强调“我的库由人” “我的陶瓷”现在,当然也有一个词叫“我的男人”,但是Dennis野惯了啊!当他在她身边的时候,他当然全部都属于他,但是他随时抽身离去,随时一个人叼着烟背着枪奔向一个新目的地,厌倦以后,又回到K身边,这种自由度极高的交往方式,K控制欲强,且内心柔弱的人,根本无法handle,即便是她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D认定的非洲大陆赋予的野和勇。 她想结婚。问D,D说:不要,我不会因为一张纸而更亲近你更爱你。她想给一路荆棘归来的他缝纽扣,他说:不要。你不要补它。她说她需要他,他说,你不需要我的,如果我死了,你也会死么?最好的爱是不用证明的。 她愤怒地对他说:(There are some things worth having. But they come at a price, and I want to be one of them. 世上有值得拥有的东西,要得到就要付出代价,而我要成为这种拥有的东西。)整部电影,我只为女主角说的这一句话鼓掌喝彩,只为这一句。很显然,这句话起作用了,世界上最放荡不羁的浪子Dennis张大了嘴,傻了。他一定没见过如此有气节的女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过来找她说了一句让我整个花枝乱颤的话,他说:“YOU HAVE RUINED IT FOR ME, YOU KNOW?” K不解,问:“Ruined what?” D回答:“BEING ALONE” 老天爷!老天爷!老天爷!他细微的变化! 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最高评价。 看到这里时,我开始担心他们感情如此升华以后该如何惨淡收场。结果,说完这话的Dennis,转个背却乘着滑翔机腾云驾雾地坠机身亡了。而我居然如释重负地觉得,完美极了,这是一段好的爱情最好的归宿:无从追念,无人能及,无疾而终,无所适从。 对,我们不要结局,爱情不需要结局。这样传奇色彩的每天像上了天堂一样的恋爱,你怎么舍得让他结束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日日夜夜的琐事争吵和情感牵绊里? 没关系,Karen会找到一个丈夫,一个生活伴侣,一个一起走向死亡的人,他很重要,但她清楚他不会是让他心跳不止的情人,一个每见一面都在胸腔中crush无数次的lover。那个lover的位置,属于那个迷起眼睛盯着她看的激情四射的强烈的有劲儿的Dennis, 他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爱人。 开篇的时候女主角说:都是命中注定的。 我们永远也征服和控制不了的只有两件事:自然,和命。

 5 ) To be a human ,but not a woman

“Frailty,thy name is women”,Shakespeare said in Hamlet.
 as a woman,we are always thought to be timid. If she has her own dream, her own ambitious,the man who around her will one day leave her,thinking she is strong enough to face all the hardship.
In the movie ,I was deeply moved by Karen. since I found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us,I thought I could understand her better. Undoubtedly,she was much more mature than me. Frist of all, she was a real woman, and her experience made her very charming,of course for those who knew the true beauty. than,the life in Africa made her a real human. She was totally independence when she was leaving there. Independence didn't mean she wouldn't feel lonely or something else, but she could live without self interference. In fact, most of the time, when we feel unhappy, the feel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thers. after experiencing so much hardship, she learned how to face the life,she learned something would never belong to her. Just as what she said at the final of the movie, she knew how to make herself to undertake and accept all the things may happen.at last, the so called gentle men invited her to drink together, at that time, she didn't exist as a woman, but a human. A true human, who knew how to get on well with the nature,a true human, who knew wh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Also,the love between them really gave her all the courage in the rest of her own life. Though he died, he loved her forever,he knew her,he can feel her.
she really taught me a lot of things. I will think of her,when I lose my confidence about life.
By the way ,this movie make me fall in love with Africa,just as another classical movie English Patient.
 

 6 ) 书评/影评:我喜欢非洲,因为它干净。

去年末,终于在Netflix上看了《走出非洲》。然后读完了在伦敦时入手的原著。

要好的一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她是美籍华人,沃顿毕业,问这问题的时候带着美国精英特有的诚恳和直率。她是真的想知道。我还没有回答,她男朋友说,这也是我妈妈最喜欢的电影。我猜他妈妈大概五十五岁,在巴黎西郊的富人区St Germain en Laye有一栋房子,离婚多年,人生美梦就是中年遭遇爱情,遇到如风的恋人:《走出非洲》里的德尼斯或者《廊桥遗梦》里的伊斯特伍德。在场的一个四十多岁的法国男人也表示极喜欢这部电影,他事业尚可,未婚,无拘无束,人生偶像大概也是德尼斯。

我一时语塞,为什么喜欢《走出非洲》?

因为它发生在非洲,那里尘土飞扬,血腥原始,却又纯净无比,就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说:我喜欢沙漠,因为它干净。作者凯伦布里克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而她的故事也像《一千零一夜》一样引人入胜,农场上的杀人案、小鹿Lulu、我的跛子厨师、来自丹麦的老水手、山丘上的坟墓,我像凯伦的爱人德尼斯一样,假想自己坐在内罗毕郊外凯伦家的火炉前,用很多靠枕给自己做了个沙发,在漫漫长夜听着这美丽的丹麦女人讲着她的故事。

在书的开头,凯伦说,所有的冷血诺曼人,在他们第一次去希腊、罗马和法国时,会深深被南方文化所折服。她自己也如此,她像一个南方女人一样柔软敏感,却从来没有失去北欧女人的强硬。她既像《飘》里的斯嘉丽一样漂亮、强悍、勇敢,独立经营自己的咖啡农场,扬鞭骑马猎杀狮子,处理尸体和将死之人。又像三毛,敏感、脆弱、文艺,全心热爱着一片陌生的土地。她也如所有典型的欧洲贵族小姐,男爵夫人,饱读诗书,说希腊语、法语、拉丁文,信手拈来就可以吟诵柯勒律治或莎士比亚。

凯伦和德尼斯在肯尼亚

凯伦有时残酷冷漠到让人震惊。她在书里写,有一天,我出门过河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蜥蜴!我觉得,这漂亮的皮送到巴黎可以做成一个好包,我就开枪了。真可惜,在它死掉的那一刹那,所有颜色都退却了,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女士们,不要射杀蜥蜴。她和德尼斯一次看到两只狮子在吃一只长颈鹿,就枪杀了它们。她说,母狮朝天上跳了起来,跳得很高,掉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在最后卖掉农场离开非洲的时候,凯伦甚至决定枪杀所有农场里的马和狗,而天知道她是多么爱这些高贵的苏格兰猎鹿犬和她红色的爱马Rouge!

可她写起她收养的小鹿Lulu时,却有着妈妈对漂亮小女儿的爱意和嘲讽。第一次把小鹿抱在怀里时,它只有一只猫那么大,有着紫色的大眼睛,像黑松露一样的鼻子,总在说话的小耳朵摸起来好像丝绸,还有像中国老太太一样的小脚。小鹿在房子里走路时踢踢踏踏的声音就像一小串微怒的响指。Lulu在成年之后,离开了农场去森林里生活,再也不愿让人亲近,只在晨光熹微时出现在森林的边缘,徘徊几时远远相望,便匆匆消失。然而小鹿还戴着那只凯伦挂在她脖子上的银色铃铛。离开非洲多年,Lulu应该已经早已离开人世,凯伦仍然在午夜梦回时听到铃铛清脆的声音,Lulu又回来了,她的心里充满了甜蜜的忧伤。凯伦写到她的几只苏格兰猎鹿犬,来自欧洲的高贵灰色大狗,曾英勇地打死过一只黑猩猩,得到了当地人极高的尊重。还有一次,在蒙巴萨的海岸上,她看到了两只被装在集装箱里的长颈鹿,和许多惊慌失措的火烈鸟,它们被运往汉堡的马戏团。她说,希望你们在路上就通通死去,永远不要到达汉堡,那里没有人认识非洲,人们只会逼你们低下美丽高贵的头颅。

凯伦生命中的男人是布里克森男爵(Bror Blixen),伯克利科尔(Berkeley Cole)和德尼斯芬奇哈顿(Denys Finch-Hatton)。此三人全是二十世纪初生活在肯尼亚地区的欧洲贵族。

布里克森是她的瑞典丈夫,然而这场婚姻是建立在名誉和金钱上的交易,富家小姐希望得到一个贵族头衔,她用钱给自己买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名号。通过男爵,她在非洲感染梅毒,终生不能生育。

伯克利和德尼斯都是英国贵族,出生长大在肯辛顿,读伊顿继而牛津,他们是好朋友。然而凯伦说,他们俩都不属于这个世纪,在这个时代他们无家可归,到处漂泊,他们躲在非洲,四处打猎,逃避他们的朋友们在英国所要承担的某种责任。只有英国能孕育出这种人。他们来到她的农场,听一夜故事,喝几天酒就离开。他们不是那种在一个地方待很长时间的人,不是那种会变老的人,他们离开,然后在年轻时就会死去。

伯克利走起路来像猫一样安静,他所到之处都光明温暖,在他舒服的时候,你可以从他嗓子里听到猫的呼噜声,而他生起病来,也像生病的猫咪一样让人心疼无比。他每天早晨十一点都要喝一瓶香槟,用最好的水晶杯子。电影里的伯克利风度翩翩,有一个美丽的索马里情人。1925年,43岁的伯克利在肯尼亚心脏病去世。

德尼斯是彻彻底底的放荡公子,风一样的男人,早期殖民者里著名的猎人和向导,后人尤其赞扬他的体育天赋,一天就学会了开飞机。但是凯伦笔下的德尼斯更加柔软,他喜欢诗歌,喜欢听故事,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他随身带着圣经,最喜欢的诗是柯勒律治的《一个老水手》,这首诗也在他死后被刻在其墓上方的方尖碑上。

牛津时代的德尼斯

德尼斯和凯伦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凯伦是个积极乐观的开拓者,她有很强的占有欲,喜欢说,我的农场,我的森林,我的村落,我的小鹿,她给当地人办小学教孩子说英语,给当地人治病,她给自己的黑人仆人戴上白色的手套,她截住一条河自己建了个池塘,哪怕索马里管家跟她说“您不能这样,这些水住在蒙巴萨”,她一定要在海拔三千米的Ngong山上种出咖啡豆,她一定要在禁止女人进入的白人俱乐部里喝一杯威士忌,她在一战结束的新年party上,众英国人高唱《天佑女王》时,转身离开。德尼斯是一个消极的无为者,他活在当下,从来不违背自己意愿,他尊重非洲已有的文化和习俗。他问凯伦为什么要办学校,凯伦说因为不想让当地人无知地活着,而德尼斯说,他们并不无知,只不过你我不懂。我不想让他们都变成小英国人。凯伦说,在你心里一切都那么简单。德尼斯说,是啊,因为我要得比较少。在德尼斯心里,非洲不属于他们,他们都只是过客,何必妄想改变这片土地?凯伦像火,而德尼斯如风。

1931年,凯伦的农场破产,她变卖一切准备离开肯尼亚。德尼斯在同一年驾驶滑翔机时发生事故,离开人世。电影里,德尼斯的葬礼上,凯伦念了一首诗,Housman的《致一位英年早逝的运动员》(To an Athlete Dying Young):

当年你为小镇赢得了胜利,

我们举起你穿过市场,

男女老幼为你欢呼鹊跃,

把你抬在肩头上凯旋。

今天, 人们又聚集在一起,

我们把你抬在肩上为你送行,

轻轻放你归于尘土,

小镇为你肃穆宁静。

英俊青年早早夭折, 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的还快。

接着她说,主啊,请收回德尼斯芬奇哈顿的灵魂。他不属于我们,他不属于我。她抓起一把土,久久颤抖着,终于也没有把土洒在德尼斯的棺椁上。

我喜欢电影的开头,莫扎特的长笛声响起,凯伦在梦里又看到了背着来复枪的德尼斯站在红色的非洲清晨里,身旁是一棵高大的尤加利树。德尼斯死后葬在凯伦家西南边的Ngong山上,许多人说,常常看到两只狮子,一公一母,在他的墓边徘徊嬉戏。凯伦说,这样很好,德尼斯会很高兴,连特拉法加广场上的尼尔森元帅的狮子,也不过只是铁铸的。

从1914到1931,29岁到46岁,凯伦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她在书里问,非洲会记得我吗?Lulu,那些长颈鹿,那一轮明亮的非洲月亮,那些留着汗的采摘咖啡的黑人,他们可曾会想起我?孩子们会发明一个以我命名的游戏吗?月亮会照耀过我曾经独坐的河畔巨石吗?Ngong山上的猎鹰会在我走后搜寻我的踪影吗?今天,内罗毕以西十公里,凯伦的农场变成了布里克森博物馆,附近还有一大片区域以Karen命名,在GoogleMap上就可以看到。原著改编的电影《走出非洲》,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在1985年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作曲。

1954年,凯伦和海明威同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说海明威曾经读了《走出非洲》,表示自己在这种才华面前再也不应该写作。虽然他们互相敬慕,并且爱非洲都如同爱自己的生命,两人却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见过面。然而,虽然海明威觉得凯伦写得更好,最后诺奖却归他的《老人与海》所有。今天,海明威和凯伦都已去世多年,非洲还在,但也变了太多。凯伦和德尼斯挚爱的莫扎特呢?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而莫扎特是永恒的。

这就是凯伦布里克森的故事,我爱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的原因。

 7 ) 那些 曾有的温暖



今天 想给你听的这首曲子 来自同名电影 《Out Of Africa》
很久以前 你给我看过一部电影 你说 其实只是想给我听里面的那首歌
电影 没有什么印象了 歌曲还记得 I wish you love 你说 来自于女公爵
我曾经搜索过这首歌曲 MAIL了很多链接给你 有很多人翻唱过这首歌 而我们一直听的是小野丽莎版本的
有的时候 一部电影 记得的只是一首歌曲 有的时候 一首歌曲 又足已让你想起整部电影 甚至 更多 与之有关的
我的联想更是连锁反应式的 只要你触发我一个点 在每个结点上便会生出枝桠 呈蔓延状

现在 我靠着墙 坐在地板上 听着这首曲子 写下这个我看过的故事
我从来都没有办法完整的记述故事 我只能记述一些片断 一些我所感受到的细节
譬如 在这样的音乐声中 闭上眼 那个广袤的非洲草原 便在你的眼前呈现了

这一个故事 是一段回忆 一个老了的女人对爱情的回忆 象杜拉年老时回忆中国北方的情人那样
那些故事 是透过皱纹看过去的 光滑 细腻 伤感 但并不滥情 她苍老的声音里带着缠绵的牵挂

我不知道 当我耄耋老矣的时候 会不会象她那样 靠在窗前的硬木椅子上 让思绪飞扬于迷离的梦境或停留在岁月的某个点上
也许 我不会 我总是想 我是不会活到那么老的 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回忆 再者 我已经开始在记述 让时光的跫音 留驻
缓缓的述来 如此的怀念 亦是人生中一种最慰贴人心的慰籍

她在非洲有个农场 她来到非洲 也许 只是一时兴起 但 这里 却成为了她整个的生命
她的婚姻 只是为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头衔 毫无爱情可言 只是一种交换
她的丈夫风流成性 她独自一人 开始经营那片农场 那片种满咖啡的土地 和当地土著人那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直到有一天 她遇到了丹尼斯 带着3支来复枪 一个月的干粮 莫扎特 以及爱情的男人
一开始 他们的感觉多是互相欣赏 但所谓的爱情 似乎 总是来的那么突然
她失去了丈夫 她却遇到了更好的 她开始了她最幸福的爱情生活

记得那架黄色的飞机 带着他们 飞过广袤的草原 光影斑驳的湖面 奔跑的羚羊 惊起的水鸟
他们翱翔着 她向后伸出了手 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那一刻 天空是属于他们的 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天堂
绵长的音乐 平静而让人沉溺 幸福的时光 如夕阳般温暖 充满着整个草原

尽管如此相爱 可是丹尼斯却不想娶她 他说“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更爱你。”
而她却希望丹尼斯常留在她身边 她以为婚姻是爱情最好的归宿

其实 她很明白 丹尼斯 那颗渴望自由飞翔的心 她那么宽容 那么坚强
只是因为 也许 爱的深了 便无法忍受 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和等待 她只是忍受不了
她说 “你想全部得到?你渴望自由 但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 包括我在内
这并不是一个愚蠢女人的无理取闹 如果没有那一次又一次分别的痛和等待的苦 她不会拿这份珍贵的感情开玩笑的

最终 他走了 而一场大火又烧去了她整个农场 她仅剩的希望 ALL IS GONE
经济的结局 使她不得不放弃 她决定回故乡丹麦
尽管她失去了所有 但她仍为为她工作的当地土著争取 甚至是乞求给他们一片家园

在这个时候 丹尼斯突然回来了 他希望 能永远在她的身边
他们又打开了音乐 在安静的音乐声中 翩翩起舞
“等我回来 星期五就回来。” 他如此承诺

她沉浸在最后一次等待的幸福之中 这个故事却有了一个隽永 哀伤的结局
男爵突然出现 告知他 丹尼斯死了 坠机身亡
她没有痛哭 甚至没有眼泪 她只是缓缓抬起头 放空复杂的神情
她终于没有等到他履行的诺言 他与大地融为一体 他找到了归宿 他属于自然 不属于任何人

祷告词很美 坟地也很美 无际的旷野 碧蓝的天空
生于斯长于斯的非洲动物 一代又一代 生生不息
在每个日出或者日落 偶有两只狮子来作伴 一只母狮一只公狮
或许这就是丹尼斯最想看到的 孤独的自由

离开 离开这片土地 如她到来时那样 安静 孤独 却带上了永恒的温暖 踏上了火车
OUT OF AFRICA 她回到了丹麦的家 后来出版了生平第一本书 余生再未返回过非洲

离散了 生离 或者 死别 不过 相信永远保留着
若一个人被记忆着 他便一直存在 我相信 灵魂是一种触摸 往昔一刻的温度永远留存

坚持 从来是艰难的 但能够坚持 亦是无比宝贵的
也许 你曾付出过巨大得心血 却从未得到过回报 但要相信 人生是轮回的
它总是周而复始 不停循环着 它终会将你付出的那一部分在你意料不到的间歇里尽数补偿给你

最后 她离开的时候 有一段台词 尤为动人 她和她忠心耿耿的黑仆人之间的
夫人 您还会回来吗
我肯定会回来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就像每次狩猎 你为我找露宿营地 你找到时 会燃一堆篝火 这次换了是我在找 如果我找到了就会燃一堆火 我一定在火光所在的方向
那么 那地方远吗
远。。。
夫人 如果您找到了 请通知我 请您务必将那堆火燃得大一些 这样 我就可以知道您在哪儿

一个人能如此被惦念 那惦记的重量一定无法计量
虽然她再也没有回过非洲 但她并没有食言 她把所有的都写进了小说 在精神上 完成了对非洲的回归
有时候 精神上的兑现比现实的兑现 更让人感动 更为真诚 因为 从未在心中忘记

对于一个人来说 另一个人 可以就是非洲 可以就是这世上任何一个地方
她所有的爱念 此生最大的意义 以及为什么来 与去。。。
生命如此短暂 真爱却能如此久远 我仍然愿意相信

如果看到这本书的原文书 我一定会买下 那是一份深情的纪念
西单的图书大厦 也许会有 心里暗喜着 我想 即使只是那些书 北京就可以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说不定 还能遇上法文版的小王子 更何况 那里还有雕刻时光 还有你的旧时光 他们总还是在的

 8 ) 两棵树的爱情——电影《走出非洲》观感

过年的时候,去买碟,一眼就看中一本电影合集,上面有我90年代曾看过的一部经典电影《走出非洲》,这部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我印象中只记得这片子很精彩,很值得重温,隐约记得一些东西,但是更深层的东西就记不得了。所以觉得重温一遍相当有必要,再说在这样过年室外寒冷而在家烤火的温暖的夜晚。

那天看完后,我睡在床上,总觉得有汹涌的话想说,这大概是我过年看的N本碟中最有激情或者冲动想表达的一场电影。它甚至应该当之无愧被列为20世纪以来女性必看的10大电影之一。我想了一下,要从哪个角度来说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但还是觉得很凌乱,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有3个方面,这部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3年前后,丹麦贵族卡伦并非冲动之下,和抛弃她的情人的弟弟,有着男爵头衔的某人结婚了,然后在非洲肯尼亚买了一块地,投资种咖啡。毫无疑问,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这是当初就协议好的,男人有爵位,女人有钱,是这个社会生存结合的有利条件,虽然丈夫的冷淡是在她的预想之中的,但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失望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坚强的她,选择了独立打理庄园,并将庄园的运作进行得比较红火。

这时候一个英俊的英国男人出现了,是他们中的一个朋友,也是非洲当地的一个狩猎向导,所以在闲暇时间,他们还是有些机会在一起喝下午茶。并不算美丽的卡伦是个编故事的高手,那个夜晚,卡伦和丹尼斯以及另外一个朋友在火炉前玩故事接龙,丹尼斯盯着神采奕奕的卡伦,有一种情感油然而生。丹尼斯送了一支金笔给卡伦,说有空的时候把她的那些精彩故事写下来。

丈夫基本不回家,她也得不到任何从丈夫那里来的情感慰籍。虽然如此,她还是尽着自己的为人妻的责任,战争爆发的时候,卡伦带着一些土人穿过一些荒蛮的土人区和野兽横行区,给丈夫送来了许多生活补给品,那种男人都为之感叹的勇气,却只有丈夫见到的时候之后冷淡的问候和从丈夫身上带给她身体的严重伤害病毒——梅毒。

当时非洲医疗条件恶劣,卡伦不得不回到了丹麦治疗。一年后,返回她朝思暮想的,她的家,她的事业,她的期望所在的非洲。不过这回婚姻真的名存实亡了。丈夫毫无顾忌地放纵自己,他们和平的选择了分开。

丹尼斯送给了她一生中最为幸福快乐的记忆。丹尼斯认为,像她这样的坚强的女人,就应该得到更多关于非洲的享受,她配得到这样的感觉。他们开车在非洲草原上驰骋,见识了很多美丽广袤的大草原,也见识到了非洲原始的生猛,他们在河边露营喝酒聊天;他后来买了一架直升飞机带着她飞跃非洲那湛蓝的上空,俯瞰非洲这美丽的土地,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的心也紧紧连在一起。

他们毫无疑问地相爱了。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爱情让他们觉得更加相知,更加相爱。当他们不在一起的时候,卡伦写下很多故事,等丹尼斯回来的时候再细细阅读感受,完全是最完美的灵肉交融。当卡伦希望能有婚姻的时候,崇尚无婚姻主义的丹尼斯却强调一张纸是没有什么用的,感受不是用纸张可以圈定的。他还是要过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强调“和你在一起不是我选择和你在一起,而是我喜欢和你在一起”。他们激烈辩论,最后卡伦仍然无法说服丹尼斯。丹尼斯走了。

在痛苦中煎熬的卡伦,命运又再一次对她展开了残酷的一面。正值咖啡豆丰收的某个半夜,她的咖啡园起了大火,已经完成的收成,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多年的努力只换来今天的破产。在将庄园房子及家具拍卖准备回丹麦的卡伦意外地在家里见到了丹尼斯,他是得知消息匆匆赶来的,他告诉她,她已经破坏了他独处的平衡。(言外之意,他接受了她关于爱就应该用形式来拥有?)等他完成明天的任务,他会和她一起离开这里到××(非洲的一个海港)。

等到该动身的那一天,卡伦在庄园里望穿秋水,只等到一个噩耗:丹尼斯在那天的飞行中失事,飞机燃起了大火。卡伦没有哭泣,她和其他人将丹尼斯埋在他们从前曾流连的一个山岗上,他可以在这里安息并感受这生机勃勃的大草原。她平静地处理好相关事务离开了非洲,这个让人魂牵梦绕过的地方,却带不走她在这里曾经留下的一切。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非洲。

现在说,这部电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面:

女人或许本应该像男人一样坚强,这也是最优秀的品性之一。这是一部很平静的电影,主人公卡伦从头到尾的表情都很平静,她在剧中并也没有骄人的容貌,也没有华丽的衣服,当她在丈夫背叛她的时候的那种平静、对非洲酋长据理力争要求给那里的孩子亲自教育的坚持、在丈夫给她传播了在当时足以致命虽然后来治疗成功但一辈子没有孩子的梅毒以后的无奈、在和丹尼斯一起面对狮子勇敢开枪的时机、在咖啡园里辛勤地劳作和无望的寂寞等待、在后来咖啡园被烧毁的厄运中那种虽然绝望但是咬牙面对。甚至在最后要求殖民地长官能给那些失业的原土著一块居住地而在白人盛大聚会上的震撼一跪。。。。这种种的坚毅,让人油然地感受到这个女人强大的魅力。她爱自然、爱工作、爱自己、爱情人也爱周边的人,这是个有强大意志力和爱磁场的女子,主人公丹尼斯爱上她可是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马克思曾经说过男人最优秀的品质是坚强,说女人最优秀的品质是温柔。其实在我看来,坚强何尝不应该是女人最优秀的品质?在这部电影里,据说这是丹麦女作家根据自己经历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那么这优秀坚强的女人确实是真实存在过的了?在距离我们近100年前的女子,也能如此自强,面对婚姻的问题,面对事业的危机,面对理想的坍塌,甚至面对爱情和爱情的消逝,就能如此镇定而坚强,这种精神,当之无愧是女人必学习的10大经典角色之一。女人如果能如此独立而坚强,无论在哪个世纪,又何愁没有人来爱?又何惧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之多变或者艰难?

第二点该电影最动人之处,恐怕还是丹尼斯的那种爱,既激情又浪漫,在我看来,这种爱情也是对女人最合适最体贴的爱情,是女人心中最期盼得到的那种爱情。其实,爱情,不仅仅只是寒嘘问暖,也不仅仅是保证锦衣玉食。最让人羡慕的爱情,恐怕还是他们之间的相互欣赏的这种愉悦和快乐,那种一起感受精神之美,一起进步一起愉悦的至上快乐,让人唏嘘感叹!卡伦的美,她的粗陋的丈夫就未必能欣赏得到,而像草原上雄狮一样的丹尼斯就欣赏到了,他看到她内心迷人的那种光辉,并一直呵护并扶持这种光辉的传播。
我记得丹尼斯在火边柔情地看着讲故事的卡伦,并用眼神和表情进行鼓励和赞美,之后还送上自己珍贵的金笔鼓励她继续记录思维之花;
我记得丹尼斯在野兽横行之地遇到勇敢闯禁区为丈夫送补给的那种惊讶,并没有阻止她前行冒险而是送给他自己的指南针帮助她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我记得丹尼斯在野外水边看到头发脏了绞在一起的卡伦而主动为她温柔地洗发的时候,那种琴瑟共振的美妙;
我记得当他们一起面对猛狮丹尼斯要求卡伦猛狮扑来的时候就倒地让他独自来对付,而卡伦选择了共同对付2只狮子而使得他们才有可能脱离险境时候丹尼斯的那种赞赏;
我记得当卡伦不顾尊严跪在殖民地长官前恳求一块地只是为了那些土人,卡伦的坚持和无助以及丹尼斯的震撼和冷静地支持。。。。

毫无疑问,女主角卡伦爱上了这个和自己一样情趣而勇敢的丹尼斯,而丹尼斯又何尝不被这样的内心强大丰富行动果敢的魅力女子所吸引?丹尼斯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了他的爱情,他鼓励她,支持她,他鼓励她用笔来打发这草原上的很多孤寂的岁月,他送她留声机即使在荒郊野外也能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他和她一起驾车或者飞行来分享非洲草原的诸多灿烂,在卡伦为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坚定支持并与她携手等等。。。。。。这让我想起很多前年曾流行的舒婷的诗《致橡树》,大意是“如果我爱你,不应该是凌霄花来攀援你,也不仅仅是险峰来衬托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这种爱情,就像大树一样,植根在那块土地上,枝繁叶茂。无论岁月怎么流逝,风吹动树枝带来的声音述说着以前那动人的爱情之歌。所以我说他们的爱情,这是两棵相邻大树的爱情,彼此独立,彼此欣赏,又彼此支撑。

第三给人记忆深刻的自然是美丽的非洲大草原了。湛蓝湛蓝的天空,广袤的风情土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等等,大自然的美景在镜头下相当赏心悦目,加上非常悠扬的音乐,几乎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地理风光片,让人们觉得心旷神怡,美丽的高格调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风景结合在一起,虽然结局不免让人觉得很遗憾,也带了些克制的伤感,但还是那么地让人感动。

曾经有人说,这部片子不让人觉得伤感。也许是对的,虽然我在看片子的时候,这片子很多时候遇到人世间情感上的诸多灾难的时候,主人公的表情都很平静,几乎完全没有可以渲染那种孤寂无助或者悲伤的情绪,但还是很多时候让人不知不觉热泪盈眶,为感人的爱情细节,为心灵相同的某些话语,也为最后那遗憾的结局。不过留下更深刻印象的绝不是伤感,而是那些美丽。人性的美丽,平等爱情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美丽。那种美丽表面平静,却震撼人心。

 短评

第三世界总是被拍成动物世界。

8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 并不拥有这里

12分钟前
  • 寂地
  • 推荐

女性觉醒经典之作。所谓经典的力量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成长跨度里,你一次又一次重温、向它索求,而它次次总能给你掏出新的东西。罗伯特.麦基的解读:一个被“我即我所拥有”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的女人,渐渐意识到你并非等同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或男人,你自身的才智、能力、作为,才是你的价值。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件事都像是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的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会说: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觉,所以我们就躺下来开始做吧。

18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独立女性也是被逼出来的~~

22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优美的音乐、壮丽的风景、特别是梅丽尔斯普利特的出色演出,可以说是真的把人物塑造的很传神。

25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与心爱的人从瞪羚奔跑的广漠草原上掠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啊?

29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非洲美景;别具一格的思想化作精彩的对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过生活。不要勉强我。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帮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终老,我都能接受,这是公平的。”“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爱你更深”

3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个女人的坚韧热情,两个男人的避世,早期殖民者的拓荒史,肯尼亚的人民,这片土地不属于我们,绝佳的非洲草原景色,女主角的诗意性格,我不会因为一张纸爱你更多

32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女主INFP,丹尼斯ISTP

37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盛名之下却极其平庸的《走出非洲》显然是一部描写幻灭的作品。个人命运的落寞收场是对早期殖民主义道路的否定,你最终得不到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爱情呀,真像《黄金时代》里那袭华丽的外衣,而它内里却是一种血腥的野蛮和残酷。可惜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人性的多种可能,我们却看到了最渺小的那一个。

42分钟前
  • Muto
  • 还行

非洲……一定要去,就因为这部片子。

43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热爱动物胜于人,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哪里有已逝的热土,哪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44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非洲大地的绝美风景画——与原小说却相距太远。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那片大地让她那颗爱慕虚荣的心洗净铅华

47分钟前
  • 雷貝卡
  • 推荐

以前看三毛的书,记得她提过这部让她无数次落泪的电影。现在我才终于明白。梅姨演得女主我大爱。不提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单这段爱情,导演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他们那次hunting,在飞机上紧握的手,他们的谈话与交流,足矣。让我想起《碧海蓝天》,只是一个女人爱上了狮子,一个女人爱上了海豚。

48分钟前
  • Fanny❤
  • 力荐

非洲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梦,我读它,我看它,仍旧不够。于是那些斑马、狮子、长颈鹿就说着斯瓦西里语,像马赛人一样,在炙热的空气中向我走来。我想知道这篇母地能给女人带来什么,它怎么样支配着每一个生命的生死。摄影好美,尤其是飞机掠过火烈鸟那里。自由的男人不爱富裕的女人,他们爱女人一无所有。

53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5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可以说是很好的非洲风光片,以飞机巡游那一段尤甚;也可以说是爱情片,两个人一起在草原打猎,升起篝火的晚餐。但其实,更应该是凯伦从对世界的不知到拥有坚毅性格博大胸襟的蜕变历程,是非洲改变了她。可惜了帅到掉渣的罗伯特雷德福。。。(真的好像皮特。。恍惚了)原声美!

5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原来这部电影教给人的是关于告别,不求一物属于自己,而爱它。电影里看不到撕心裂肺,那些绝佳的几乎像躲藏起来而露出一点点的尾巴一样的细节与台词。

59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