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动作片美国2014

主演: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雷·温斯顿,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玛·沃森,罗根·勒曼,道格拉斯·布斯,尼克·诺特,马克·马戈利斯,凯文·杜兰,莱奥·麦克休·卡罗尔,马尔顿·索克斯,芬·维特洛克,麦蒂森·达文波特,加文·卡萨莱尼奥,诺兰·格罗斯,斯凯拉·伯克,达科塔·高尤,阿丽亚娜·莱因哈特,亚当·格里菲思,苏菲·内薇德 ,唐·哈维,萨米·盖尔,巴里·斯隆,弗兰克·兰格拉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剧照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2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4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5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6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4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5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6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7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8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9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2

详细剧情

  《诺亚方舟》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亲自创作剧本和同名漫画。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没有雨、没有粮食,军阀和野蛮的游牧部落统治一切。诺亚是这个残酷世界的一个好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法师和治疗师,他只想和家人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然而,每天晚上他都会被一个噩梦所折磨,梦里整个世界被一场大洪水吞没。久而久之他意识到,这正是造物主给他的讯号,上帝要惩罚人类,把他们杀光……但他给了诺亚一个机会,让他得以保存地球上的物种。

 长篇影评

 1 ) 【电影】14030[7.8]《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呢次唔再喺20世纪最伟大嘅博弈论数学家John Nash,时隔13年,罗素同詹妮弗•康纳利重逢于公元前,化身为亚当嘅后代,拉麦之子,诺亚使神力喺堕天使嘅帮助下造方舟,挽世间生灵于大洪水中。

    改编自《圣经•创世纪》嘅诺亚方舟故事早已为世人皆知,想当年我都兴致勃勃咁买佐本大陆教友会出嘅正版圣经嚟睇,但怎奈何实在太枯燥无聊,未睇完《旧约》本书就俾我劈埋一边了,更唔使讲《新约》。老实讲,文化差异喺睇本片最大嘅障碍,就好似叫一个外国人睇《西游记》一样,我只能一边百度一边睇戏。为佐应对呢个问题,本片嘅电影风格改得完全冇半点宗教味道,佢唔似得《上帝之子》嘅中规中矩,变得现代味道浓重,原本喺一个平静嘅世界末日故事,最炫目嘅镜头却变佐亚伯后代同该隐后代嘅方舟攻防战,但我唔太认同呢种宗教叙事,佢增加佐娱乐性,但令电影整体霎间低端佐好多,配上原本其实并唔刺激嘅故事,如同爆米花电影,显得不伦不类,不知导演意为何欲。

    好多观众可能会觉得登上方舟后嘅诺亚变得暴戾专制,其实睇旧约嘅时候我就一直觉得所谓嘅造物主其实就喺一个独裁嘅暴君,可以由只言片语就断定一个人嘅好坏,可以由一次偶发嘅不尊而降下地狱之火毁灭一座城市,呢啲根本唔叫先知,咁样嘅神点解还有无数信众?只能怪古时候平民百姓文化生活过度空虚,当年呢啲故事嘅作用或者在于震慑,但今日我却只睇倒残忍。

    高达1.3亿嘅特效实在不敢恭维,粗糙得就好似贴图一样,阿伦诺夫斯基已难现《黑天鹅》嘅神奇,罗素亦变得越嚟越邋遢,但值得庆喜一睹艾玛有女初长成!

    全方位觉得很一般,唔推荐,准备删除。

 2 ) 我是来帮编剧说话的

首先声明本人接受的是正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无神论者,motto和某大妈一样是live and let live,无论宗教,亦或性向。


诺亚方舟的故事早有耳闻,神对人类的背叛和堕落感到绝望,降灭世大水,毁灭一切让人从头来过。故事本身充满了宗教意味的“神性”,无数的人命转瞬即逝,无数无辜的人,有妇女有孩子,这和好莱坞一贯贯彻的“人性至上”的主题大相径庭,很难想象会被改编成电影。但看完全片,脑子里只剩感动和对编剧大人的敬佩。


在本片中若想做到“道德正确”,即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则需要直面两个很棘手的问题:
问题一,在完全否认“圣人”存在的当代社会,诺亚一家凭什么活过这一场洪水?他们也是挣扎着活在世上的罪人,凭什么不和其他人一起死去?简单一句you are the chosen one.显然不够搪塞21世纪的观众们。电影给出的答案是:没错,他们也该死。乍一看这个答案很符合逻辑,但细想又神棍无比。那到底最后悔不会死呢?我后面的小屁孩也知道不会。最后借由两姐妹的出生来感化老神棍诺亚,无缝连接到人性光辉的好莱坞命题,实为过渡自然的最佳答案。

问题二,即上文提到的神性对人性的否定。何为人性?本人认为即一切关于生老病死的感情,爱和恨,公正和贪婪,正直和虚伪。何为神性,本人认为即高大上的理想主义,超脱于俗世,把人看成一种动物的“上帝视角”。如何把一个神的故事讲给芸芸众生,讲给那么多挣扎着活在世间的普通人?诺亚的痛苦便是神性与人性的对立,神要他创造没有人生存的世界,而人性则百般阻挠不允许他下手。于是当他拿起匕首走向婴儿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答案。当他低下头,给孙女留下一个胡子拉碴的吻时,人性取得了对神性的胜利,最终的最终会,人的故事还是由人续写下去。而伊拉最后对诺亚说的话则可以看做是神性与人性的辩证统一。神爱世人,所以让世人屡经考验,受尽磨难,只为让后者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缺陷。(没错,电影把故事胡改一气就是为了服务这个主题)

无神论者的世界观里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神的一切美德来自于人而高于人,神是人类对自己的期许和肯定。很高兴这部电影最终回归到了人的命题而没有成为一部宗教的寓言。

宗教是什么,我觉得宗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无论是个人对集体,个人对个人亦或是集体对个人。宗教让人感到被关怀,任何脱离普世价值的信条都是无意义的衍生品。基督教之所以今天依然在发展壮大也是因为对教义诠释的改变,变得越来越则重于关怀信徒本身。

影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那条被当做圣物的蛇皮。为什么Seth的后人会把蛇的东西当做圣物呢?我的理解是这是在提醒后人,人行在地上,带着生来便背负的罪孽 ,要用一生的修行去铭记它,战胜它。它和十字架一样象征着苦难,也象征着祝福。

本片非常认真细致得探讨了神与人的命题,是实在不可多得的宗教题材影片佳作。可惜的是很多地方违背国人的传统观念,估计难被接受。同时因为把原故事改得面目全非,显然要遭宗教界人士白眼,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我是正经影评的分割线------------------------------------------

其实大洪水之前本人笑场无数次,许多镜头可以被腐女们做完全不同的解读。本片亦可称为“基佬的起源”,“推不到妹纸的中二青年的怨念”等等

 3 ) 我始终相信人的力量

《诺亚方舟》这部电影,在叙事线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大洪水到来之前Tubalcain(反派)和Noah的矛盾,上船之后Noah和他的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而矛盾的原由,就在于一个人究竟是相信神的力量,还是人的力量。

Tubalcain的世界观是残酷而现实,同时又充满魅力与野性的。当Storm begins,他在帐篷里准备他的武器(类火箭筒),他有一段独白向God表示他的不屑,God let men live and let them die, I can also give birth to them or kill them(大意)。他质疑神的存在,相信自己的力量。当他混上Arc(方舟)与Ham(Noah次子)独处时,他告诉Ham人类是可以吃动物的(Noah一家似乎从不杀生),因为men do not serve beasts, beasts serve men. 一种现实的生存观。而他最鼓舞人心的,用来鼓动他的Tribe的人向Arc发起冲锋的speech中,他说到:"We are men. Men make their own choice!" 又一次展现了他对神,对Miracle的蔑视,他相信:“人的命运应该在自己手中”。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Watchers们凭借他们超自然的力量,轻易地阻止了无数想要求生的人的冲锋。他们对于自己命运的抗争都被轻易的抹杀了。纵然Tubalcain made his move干掉了第一个Watcher(其实是他被God宽恕,被召回天界),他的同胞们最终也未能登上Arc,而是惨死在暴雨之中。也许神灵就是这样无情,但对于命运的抗争,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执念,确是令人激动不已。

相比于Tubalcain,Noah的世界观其实非常教条化又无趣。他认为他应该永远按God的意愿行事。他决定建造Arc,并不是因为保护同胞或者说求生的愿望,而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是God的指引。同样,他执意不允许其他Tribe的人登船,也是因为他相信他们因为曾经亵渎了神灵而得不到他的宽恕。实际上,在登上船之后,他认为所有人类都因为原罪而必须被God惩罚,他和他的家人的意义只是完成方舟的建造,保护物种在大洪水之后的存活,而他和他的家人必须不留下后代地死去,完成人类的灭绝和最终的赎罪。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得知Ila怀孕后,决定杀死她的孩子,如果是女孩。(这个故事逻辑默认,儿子不能和母亲XX;而兄妹之间似乎可以...)他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决定,而只是在履行自己认为God赋予他的职责。

然而,当他真正面对Ila的双胞胎女儿们,自己的granddaughters们,他手里的匕首并没有狠心地落下,反而他亲吻了两个小女孩的额头,放弃了自己的使命,因为what is in his heart is all of love. 这也使他在上岸后非常自责,忏悔自己没有完成上帝交给自己的使命,反而让人类存活了下来。

Ila和Noah在影片结尾的一段话,点明了这个电影的精髓。她说,上帝有没有原谅人类,其实决定权就在当时的Noah手里。当他面对两个小婴儿时,如果他下手杀死她们,人类就将灭绝,就将受到他们该有的惩罚,相当于上帝没有原谅人类。如果他内心被爱的力量所战胜,show mercy to those two little children,就相当于上帝也对人类表示了宽恕。所以,人类的生存与否,决定权仍然是在人类自己手中。这也使Tubalcain世界观的一种延续,命运在自己手中。

其实上帝不过是人类的一种信仰,一种对世界的解读。上帝并不会化身实体,来教育或感化人类。对上帝的解读的权利还是在人类的手中。不管是Tubalcain所代表的"要对命运的不公进行抗争",还是Ila以及Noah妻子所代表的“爱与善良的力量”,我始终相信这种人的力量,是高于神的信仰的存在。Men make their own choice!

 4 ) 诺亚电影中的意象表达

这是一部象征意义很强的电影,也有一些抽象的情节。但这些情节异常吸引我。
一滴水孕育的花朵:水是生命之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水泉被解读为上帝的同在。
蛇皮:可能是想说,人子战胜了撒旦。以色列人在旷野仰望被挂起来的铜蛇得医治,也可以代表基督的救赎。
种子:人起初与神同在时的种子,代表与神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代表从神而来的生命。从中涌出的水泉代表从神而来的生命生生不息。
石头怪:这是导演改编的内容,本片最让我感动的是石头怪坚守职责甚至牺牲,但当第一个石头怪仰天呼喊:“Forgive me, my Lord"时,本以为会灰飞烟灭,但他却被接到上帝那里,他本来的所在之处。悔改永远不会太晚。
方舟:方舟里面是救赎和上帝对生命的爱,方舟外面是上帝的公义和审判



 5 ) 现代人诺亚的精神危机

        导演挺冤的,两边不讨好。无神论者一看是宗教片,直接就低分了。基督徒一看这片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也开始黑。其实人家根本就是借诺亚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本没打算拍宗教片。
    这个诺亚和圣经里面的诺亚关系不大,而是作为现代人的导演的化身,至始至终,他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精神危机,需要解答两个难题,那就是:1.神是否存在?如果他存在,他关心人类吗?2.人是否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个问题在哲学上是无解的。第二个问题离开了第一个问题,在哲学上更加无解。
   最后导演借其中一人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成为全片最大的败笔。答案给得太匆忙了,而且根本配不上这两个宏大的问题。

 6 ) 专注坑孩子二十年

亚伯被该隐杀死后,亚当与夏娃又有了三子塞特。之后该隐和塞特的后人各自在世间延续。

该隐的后裔得到了堕落天使们的技术支持,很快建立起高度产业化的庞大帝国,但地上的资源也被榨取殆尽,大地失去了生机。天使们原本是想要帮助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与上帝有相似面貌的生灵,为此不惜违背上帝的旨意,私自降临到人间。他们因此受到惩罚,一落地就变成了丑陋的石头怪“the Watchers”。人类的文明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得以迅速发展,却没想到掌握了技术之后的人类开始过河拆桥,要消灭所有的石头怪。

危急时刻,数量上居于劣势的石头怪得到了塞特后人玛士撒拉的庇护。玛士撒拉的孙子正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诺亚。

诺亚年少时,他的父亲被该隐的后人土八该隐杀死。侥幸死里逃生的诺亚从此以后便对人性充满怀疑。即使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娶到了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不知道他是怎么吸引到她的,也许是靠辅导她数学),并生了三个可爱的儿子,尤其是长子Kal El……我是说,闪,完美的继承了其母的美貌基因,并剔除了他爹的糙汉子基因。至于次子含,虽然也是相貌不凡,但从小就鬼鬼祟祟,为将来他的一番轰轰烈烈的带路党事业埋下伏笔。

土八该隐成了人间的主宰,由于他对金属器物的强烈执念,全国范围内掀起浩浩荡荡的大炼钢铁运动。结果到处都被搞得乌烟瘴气,PM2.5漫天飘散。推崇自然生存状态的诺亚为此感到十分捉急,结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就梦到了上帝要惩罚人类,降下大洪水毁灭世界。

就像现在的青年一有疑惑就去找禅师一样,诺亚做了关于洪水灭世的噩梦之后,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去咨询自己所知道的最靠谱的智者,他的祖父玛士撒拉。于是他拖家带口的朝着祖父隐居的深山进发。路上诺亚一家人救了一个受重伤的小女孩伊拉。诺亚对于这个孤独无依的小女孩关怀备至,她晚上难以入眠诺亚还会唱歌哄她(唱的比在《悲惨世界》里强)。一家人与小女孩非常投缘,于是她正式成为大儿子闪的童养媳。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郎貌女才,本是一对璧人,可惜小女孩因为身体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当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的诺亚说不定看中的就是她这一点。

在祖父隐居的山洞中,诺亚领悟到上帝并非要毁灭世界,而是只想用洪水消灭罪孽深重的人类,而单纯的动物们因为保留了上帝赋予它们的自然的生存方式,所以应该存活下来。于是诺亚明白了自己的使命:造一艘方舟,帮上帝保存地上的生物多样性。

原本干涸贫瘠的大地上长出了树木,为诺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受过他祖父恩惠的石头怪们也来帮忙一起建造方舟。

数年时间过去,方舟的建造工作已接近尾声,诺亚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小儿子雅弗也能出来打酱油了。闪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跟自己的女朋友伊拉一起愉快的玩耍。而大龄单身男青年含也不甘寂寞,他不满足于观摩自己的大哥大嫂过干瘾,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多增长一些阅历。含多次跟自己的父亲提出希望他帮忙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但诺亚却总是敷衍他。

见父亲迟迟不肯给自己安排相亲,沉不住气的含决定自己出去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摇到中意的妹子。结果妹子没有摇到,却摇到一个看上去十分可疑的怪叔叔。这个怪叔叔正是土八该隐,他是专门带人来砸诺亚的场子的。看出了含身上非凡的带路党潜质,土八该隐便把自己从小带到大的锤锤送给含当做信物。

收到礼物的含带着土八该隐和他身后的皇军去围观他爹,并向他爹炫耀自己的礼物,“爹你看,我弄了个锤子!”结果却遭到诺亚的训斥,“你弄个锤子锤子!”于是含只好悻悻然丢掉他的锤子,回自己屋里去酝酿自己的下一次带路大计。

突然奔来的大批飞禽走兽把土八该隐等人吓退了。方舟即将完工,这也预示着第一届全国动物代表大会眼看就要胜利召开了,各行各业的动物代表都陆续下榻方舟。在这个节骨眼上,诺亚家庭内部却是麻烦不断。首先是大儿子家的不孕不育问题,再来是二儿子找不到对象的问题。不过最严重的问题其实出在诺亚自己身上。大儿媳妇和二儿子先后离家出走,他在出去找寻孩子们的过程中,见识了一下外面的人奢华糜烂的生活,本来就很脆弱的三观这次更是全毁干净了。诺亚在心里打定主意,人类一个也不能留。

为了帮助闪和伊拉,诺亚的妻子决定求助于既是老禅师同时又是老中医的玛士撒拉。玛士撒拉利用祖传偏方,专治不孕不育,帮伊拉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顽疾。于是闪和伊拉这两口子又能恢复和谐的夫妻生活了。两人因为太过激动,顾不上已经开始的洪水以及下落不明随时可能被怪叔叔爆菊的二弟含,刚刚接受完老中医的治疗,就迫不及待地在小树林里测试疗效。动物们基本上都已就位,诺亚站在船头焦急等着他的孩子们。这时候办完事儿尽兴而归的小两口才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并且完全忘记他们本来出门的目的是去找回二弟,不是去找老中医的,更不是去钻小树林的。

这时含其实已经成功攻略了一个妹子,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领她回去在大家面前秀一番恩爱,妹子就不慎被捕兽夹夹住了脚。另一方面,意识到大洪水一事并非危言耸听的土八该隐决定带领手下去抢夺诺亚的方舟。结果他手下这一帮屌丝在路过含那个因脚受伤而不便行动的妹子那里时,居然直接就从她身上踩过去了,活活给踩死了。

含长这么大头回有心动女生肯为他留灯,本来都要牵手成功了,结果因为自己老爸在关键时刻见死不救,他那一盏灯终于还是被灭掉了。由此,含对诺亚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这时的方舟前展开了正邪双方的大对决。诺亚一方的石头怪迎战土八该隐和他带领的一干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石头怪虽然作战表现优异,但还是架不住对方有黑科技新阿姆斯特朗回旋喷气加速式阿姆斯特朗炮,被一个个轰下。阵亡的石头怪们得到了救赎,纷纷恢复了天使的模样,重归天国。

诺亚一家和他要保护的动物们都顺利登船了,大洪水如期而至,土八该隐手下的喽啰们无人幸免。而身负重伤却自信还能再战五百年的土八该隐却在资深带路党含的帮助下混进了方舟。围坐在一起的诺亚的家人们听他讲起了创世纪的故事(这一段宇宙演化的画面非常美妙,我看到这儿有点想把背景音乐换成“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另外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导演不会要在这么一部宗教神话故事改编的电影里挑衅性的表达进化论思想吧,结果他就非常讨巧的在那只猴子奔到伊甸园的一瞬间把前面的长镜头给截断了,于是在猴子和人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交给观众自己去脑补,见仁见智了)。接着诺亚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彻底失望,并提前安排好众人的后事。他相信这条船上的就是最后的人类了。

结果很快他就被闪和伊拉给打脸了。他万万没想到伊拉居然背着他偷偷去看了老中医而且治好了多年的不孕不育,现在肚子里已经有了闪的孩子了。对此诺亚感到怒不可遏,他坚定地认为人类就是毁在异性恋手上了,异性恋要么被烧死要么被淹死,否则人类的数量很快又会疯长起来。于是他发出警告,如果孩子生下来是男的,那就饶他一命;如果是女孩,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在伊拉养胎期间,闪的三弟雅弗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玩儿鸟。他负责放各种鸟出去探路,这些鸟必须要躲过拦路的水管子什么的,找到陆地。与此同时含跟土八该隐也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土八该隐躲在船舱里养伤,每天大鱼大肉,遍尝了高汤炖皮卡丘、清蒸鲤鱼王、干煸铁甲蛹、干锅妙蛙种子等美食,而船上的生物多样性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体力恢复的差不多了的土八该隐跟含商量着怎样对付诺亚。诺亚每天磨刀霍霍,虎视眈眈的对着伊拉肚子里的孩子。

这天孩子终于降生了,是一对双胞胎女儿。闻讯赶来的诺亚本来打算来个双杀,却被含给骗到了船舱里,遭到土八该隐的突袭。这时为了保护女儿而不惜与父亲决裂的闪也加入战局。本来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的含意识到一旦父亲死了,船上剩下的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得接受土八该隐的调教。于是他菊花一紧,把心一横,冲上去狠狠的捅了土八该隐一下。被捅的奄奄一息的土八该隐半是幽怨半是欣慰的对含说,“你终于成为男子汉了”,然后扑街。

这时候诺亚想起自己刚才要去双杀的,于是又折返到船顶。可是当他听到伊拉唱起自己曾唱过的哄孩子入睡的儿歌,再看到两个婴儿的可爱模样,终究还是下不了手。

雅弗放出去的鸟终于有一只成功通关了的,那是一只鸽子,它发现了陆地,并衔了一段橄榄枝飞回了船上。一家人的奇幻漂流生涯终告结束。

-------------------------------------------------------------------------------------------------

感觉本片的预告片并不是特别精彩,我猜跟我一样去看这部电影的更多还是被其阵容吸引的。罗素克劳和詹妮弗康纳利在《美丽心灵》之后再聚首,罗素克劳还是专业坑孩子,只不过这次以上帝之名,行事更加冷静,甚至是冷酷了;而詹妮弗康纳利的角色仍是那种一力维护家庭完整的坚强女性。预告片里罗根勒曼和艾玛沃森的镜头差不多多,本来以为这次两人要再续《壁花少年》里的前缘,结果实际上却没多少对手戏。感觉艾玛演的挺卖力的,能看出是卯足了劲要甩开偶像的头衔。

除了上面这些熟悉的面孔之外,看的过程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饰演闪的少年时期的小演员Gavin Casalegno,镜头一扫到他我就惊艳到了,小伙子长得实在太美了。有没有闭月羞花我不好说,不过片中的两代女神在他面前都有点相形见绌了(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片的造型风格就是脏兮兮的,所以在比美的时候女性角色会比较吃亏)。至于成年的闪,扮演者道格拉斯布斯也是个美男,但由于看了少年版期望值过高,所以难免有点落差。

本片前后两部分风格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华丽的特效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等到方舟下水之后,镜头就主要对准船舱里面了,也就没什么特效可卖了。

去看之前猜测剧情的高潮可能会出现在抢夺方舟那一段,事实上这一段也确实是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段落。特别是完成救赎的Watchers们一个个升天的场景,观众如果把自己代入剧中人物,应该会明显感觉到既失落又欣慰的复杂心情。一番争夺之后,方舟终于下水,不过这却不是故事的尾声,而是导演真正要讲的故事的开始。

诺亚方舟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一两句话就能描述完。当年的《冒牌天神2》,依靠史蒂夫卡雷尔的喜剧才能,影片时长才勉强撑到一个半小时。本片基于原本的圣经故事,表现手法更加严肃,所以我在看之前也很好奇这么简单的故事要怎么拍到两个半小时。

本片的故事以登上方舟为分界线,前半部分的诺亚是作为一个笃信上帝的义人来刻画的,并以该隐的后裔来作为对比;而后半部分,诺亚对上帝旨意的奉行则开始表现出偏执的一面来,于是原本的第一主角在后面这一部分其实是以近似大反派的姿态在活动着的。前半部分是一家人一致对外,后半部分则是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实际上也正是在外患已除(至少在除了含以外的人看来是这样)的情况下,诺亚性格当中的缺点才得以暴露出来。

上帝其实就存在于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当中。你把祂想象成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当然就会觉得祂在指引你做残杀婴儿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我们将要做的事情是我们打从心底抵触的,我们又怎么能相信这是上帝要我们做的。愚蠢的选择与上帝无关,上帝存在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那一瞬间闪耀的智慧的光芒中。

本片的主角诺亚是个极虔诚的上帝的信徒,更确切的说,他笃信的是世间万物都应该按照上帝最初规划的自然的状态去存在。所以他认为耽于奇技淫巧并肆意扭曲大自然的人类是不可饶恕的,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只要是人类,都不配活下去。他的理想很崇高,觉得带着大无畏的精神与其他人类同归于尽,就能保证其他动物们在一个纯粹自然的新世界活下去。但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对于一个人类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爱自己的家人。当他呼喊着一些听起来了不起的口号并走上家人的对立面时,他自己其实是处在一种最不自然的状态下的。上帝又怎会乐见祂在人间最忠实的信徒活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呢。所以通过他拯救各种动物的经历,其实最终获得拯救的还是他本人。

每个人都像是上帝抛向水面的一颗石子,石子打出的波纹由内而外扩散开去。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貌造出来的,所以要先珍惜自己,在此基础上爱自己身边的人,然后再关怀周围其他的人,等等。可能也有人是一上来就关注一些比较宏大的事情,似乎甚少掺杂个人感情。但我相信这些人其实内心深处想的仍然是如何通过实现自己这些宏伟的目标,使自己和家人所处的大的外部环境能有改善。这些人是聪明到了一定程度,能力强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他们的波纹可以扩散的足够远,在照顾好身边人的同时也能惠及很多陌生人。而如果说有人能完全漠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专门关注那些跟他不相干的人,动不动就为了跟自己其实关系不大的所谓伟大事业和崇高使命舍生忘死,那我觉得这种伟大是不稳定的,就像是反向从外往内挤的水波一样。如果这种不正常的水波多了,那整片水域早晚得炸开,接着也许就是大洪水了。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无私”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有私”且“聪明”的人。“聪明”即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上帝始终未曾远离,所以能凭借智慧把原本只涉及一人一家的“小私”扩散成惠及无数人的“大私”。

上面一段有点跑题了。其实我本人对《圣经》所知甚少,以上感想都是基于电影剧情的,所以如果对相关宗教思想曲解了那我就先说声抱歉了。最后再说回本片主角们的形象吧。我记得之前有种说法说诺亚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三个人种的祖先,所以我看电影时冒出一个非常弱智的想法:怎么这仨全都是白人呢?后来一想,他爹妈都是白人,孩子的肤色当然得一致了,要是一种颜色弄一个上去,岂不变成了温暖人心的喜当爹情节了。不过还是怎么想怎么觉得讲述人类始祖的电影通篇居然全是白人未免太政治不正确了。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找只熊猫来演诺亚,又黑又白又亚裔,这样各个种族的观众都不会有意见了。

 7 ) 诺亚方舟,保守派为何愤怒?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已成为永不消停的文化战争的最新角斗场。上映以来,有关它所引发的争议的报道终于快饱和了。
        我相信,只需稍微关注这场争论,就能发现一个陈词滥调:保守派基督徒对[请插入流行词]“很生气”。不论是格莱美颁奖礼(集体婚礼中有同志新人)、美国艺术娱乐电台、奈尔·德葛拉司·泰森(从事科学传播出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圣诞节、瑜伽、哈利波特(全是巫师啊魔法啊)、天线宝宝(紫色宝宝丁丁是同志),还是现在的诺亚方舟,新闻头条告诉我们宗教保守派对此很生气,他们无法淡然处之。
        以下则是这个老故事的新表述:阿伦诺夫斯基拍了个关于诺亚的电影;宗教保守派感到愤怒;派拉蒙影业努力淡化与保守派的矛盾;保守派并不买账;阿伦诺夫斯基、罗素·克劳还有其他人为电影辩护;保守派怒气不减;电影上映席卷票房;保守派依然恼火。不论有关这部电影的对话走向何处,制造噱头的新闻总还是突出保守派对这部“反圣经的、异教的电影”的声讨。
        公平地说,人们可以找到很多在探索《诺亚方舟》宗教与伦理维度较有深度的博客和专栏,新闻媒体也确实时有报道宗教人士对此片的赞誉,甚至一些保守派对此片持肯定态度。确实,正如我在Facebook上看到的,声称所有基督徒——即使说所有保守派基督徒——都反对《诺亚方舟》是极其不负责的;不论新闻头条如何引导我们,我们必须知道基督徒关于这类事情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此外,宗教保守派并不是唯一不满的团体,阿伦诺夫斯基、罗素·克劳对福音派不屑他们的电影感到不满,彪马叔(Bill Maher)一如既往地对任何虔诚宗教信仰不满,很多其他人也在表达对保守派的愤慨的不满。任何报道宗教保守派态度的文章下的评论栏,都充斥着人们因保守派的愤怒而愤怒的情绪。
        (一个摘自Slate网站的很有代表性的评论道:我真是震惊了,竟然还有这么多蠢货相信洪水的故事,或者说全部的圣经故事。他们仍然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至高者在天上控制着地上的一切。太TMD不可思议了!)
        宗教保守派愤怒,人们又因这愤怒而愤怒,这一切让人们容易忘记去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宗教批评家对此电影反感”。表面上看,主要问题是阿伦诺夫斯基对圣经中洪水故事采取的自由派立场:他既没有恰当地描绘某些关键细节,又增加了一些明显不符圣经的内容。一方面,支持阿伦诺夫斯基的人们反对这样的指责,另一方面,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同意的是关于影片的争议存在于影片是否忠实于圣经的记载,正如Annette Yoshiko Reed最近在本网站的一篇文章中所探讨的。
        是否“忠于圣经”,或者说是否“按字面意义理解圣经”是问题焦点所在。对很多保守派信徒而言,这个原则好像个神圣的密码:在恰当的时间说出它,你就是我们的一分子。然而评论家却会对这种智识的天真和道德的苛求翻个白眼。
        但这样的原则并没有真正回答为什么只有保守派这么反对此片,毕竟一方面各种基督教派别——保守的、自由的、介于二者之间的——都努力忠实于他们所理解的圣经,另一方面完全按字面意义理解圣经是不可能的,正如很多自由思想的反对者洋洋得意地强调的那样。
同时,没有任何人能与保守派基督徒争辩说,这部电影其实是非常忠于圣经原文的,不论他是多么厉害的辩护士或他的论据多么有力。因为不论支持者和批评者多么明确地表态,是否“忠于圣经”或“按字面意义理解圣经”其实都不是争论的根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可以对比保守派对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的态度。
        与《诺亚方舟》一样,《耶稣受难记》也招致了“违背圣经”的批评,认为导演向影片注入了大量个人风格,加上了不属于圣经原文的属灵信息(如吉布森加入了18世纪安妮·凯瑟琳·艾默里克的神秘主义,和阿伦诺夫斯基加入了21世纪的环保主义)。二者的差异在于,《受难记》受到的批评来自于除了基督教保守派的所有人(包括主流的基督徒、犹太教徒、进步派人士、宗教学者、电影批评家),而保守派极力肯定这部影片对圣经原文的忠实。
        这个对比——保守派对《受难记》的肯定与对《诺亚方舟》的否定——说明并不能简单地对影片是否忠于圣经或对导演是否按字面意思阅读圣经进行评估。两部影片都激发了热烈的反响,因为它们触及到了保守派的信仰核心:即对于圣经经文在个人宗教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特殊理解。
        圣经主义(Biblicism)是一个当下可以恰当界定保守派对圣经权威理解的通用词汇。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思考基要派与现代派在20世纪早期的争论(the Fundamentalist-Modernist controversy,该争论最早产生于基督教长老会,而后迅速扩展到所有其他教派)。争论的核心围绕着美国社会在世纪转折点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的、知识的、技术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影响了传统的新教信仰模式。其中,保守派们尤其感受到这些变化的威胁。达尔文主义提供了与创造论不同的宇宙起源学说,德国的历史批判法(higher criticism)将圣经看做一系列古代神话和民俗故事的合集,引导圣经学者将这部神圣经典当作与其他古代书稿无异的作品、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研究。
        对于像哈里·福斯迪克牧师(Harry Emerson Fosdick)一样的自由派而言,基督教对科学、历史、文学研究的恰当回应,应该是将这些领域的新发现融合进已有的基督教信仰中,而他认为一直以来基督教也是如此回应历史中的新知的。“新的知识和旧的信仰应合二为一,”他在1922年著名的讲道中说道,“基要主义能赢吗?”他认为,在这样的新的科学的时代,没有“童女生子”和符合字面意义的“主将再来”及其他一些教条的基督教信仰是可以存在的。
        相反,保守派认为新的科学发现和历史批判法是对传统圣经真理的挑战,而当两者冲突时,基督徒有完全的义务去顺服圣经的权威,尤其是在受世俗的现代主义攻击的方面。1910年美国长老会提出圣经真理的“五点基要”(The Five Fundamentals,分别是圣经无误无谬、耶稣基督由童贞女所生、耶稣基督的死是为人类赎罪、耶稣基督肉身复活、基督神迹的历史真实性),此后其他原则也纷纷被提出。
        二十世纪初,基要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的回应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一系列看似盲目的原则的提出,而是,如Kevin R. Kragenbrink写道的,基要主义的意义在于它“是对美国社会变化的回应,是一些保守的新教徒面对这些变化选择的回应”。基要主义者选择了圣经主义,选择将圣经看作是动荡的现代生活中的坚固堡垒,选择有意识地顺服圣经的绝对权柄,不论后果如何。
        如今,在媒体上为人们所熟知的“保守派”人士正是极力宣传圣经主义的人,正如一百年前常被称作“基要派”的那些人。Ken Ham,作为创世纪中的答案(Answers In Genesis)和创世博物馆(the Creation Museum)的负责人,和对阿伦诺夫斯基《诺亚方舟》的明确批判者,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反复强调以正确的圣经认识论为基础的年轻地球创造论,认为进化论象征着人类对久远的过去发生事件的不可靠信念,因为它直接违背了上帝话语的权威。在他看来,创造就是在6000多年前的七天里完成的,与此不符的进化论是应被舍弃的。
        当然,Ken Ham代表着有关进化论的最极端的态度,很多其他的保守的基督徒找到了调和进化科学和传统信仰冲突的方法,当然这种方式和态度是Ken Ham所不愿看到的。而将Ham和当今其他保守的基督徒团结在一起的正是百年前将保守派凝聚的圣经主义: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是生命苦难的避难所,所以我们应以全部的诚挚来阅读它,从信仰出发,顺服于它的权柄。
        尽管关于《诺亚方舟》争论的措辞一直是影片是否忠实于圣经原文,但更贴切的说法是,保守派在乎的是,阿伦诺夫斯基是否抱以谦敬的态度来诠释神圣的文字,是否把自己置于圣经真理的权柄之下。或者说,问题在于圣经主义(Biblicism),而不在于直译主义(Biblical literalism)。保守派的批评家或许都不用看过影片再评价这电影,因为阿伦诺夫斯基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而阿伦诺夫斯基也承认说这是部“最不符合圣经的电影”,并认为创世纪只是神话,和其他的古代神话并无二致——这也呼应了基要派与现代派争论中历史批评学家的观点。但对基督教保守派批评家而言,圣经不能根据读者个人心血来潮的方式来阅读,随心所欲是对神圣文本的亵渎。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守派对于《诺亚方舟》的愤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不论人们属于哪个宗教传统,不论人们处于怎样的宗教维度,每一种宗教的信仰者都有最珍视的信仰内核,他们温柔地培育它、竭力地保护它。而对保守派基督徒来说,这个内核就是圣经的权威,而在阿伦诺夫斯基的《诺亚方舟》中,它的很多方面的确受到了冲击。

      


作者:Dan Mathewson (美国Wofford College宗教学系副教授) 原文地址:http://www.religiondispatches.org/archive/atheologies/7749/noah__cosmos_controversies_not_about_biblical_literalism/ (英文)
http://www.religiondispatches.org/archive/culture/7856/_/(中文)
 

 8 ) 诺亚方舟,圣经故事的现代再述

前面Shirky发了一篇很好的就影片和圣经的故事内容对比的长评,《诺亚方舟电影的<圣经>考据,哪些是原文,哪些是扯淡》,原帖地址如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612175/?start=0&post=ok#last

我对于影片本身有些自己的和Shirky不同的理解,在原帖里发了回复,现在略作修改再单独发个长贴,以期能和更多人讨论。

关于这部片子创造者的意图,他们应该并非仅仅想简单叙述一个圣经里的故事,像前两三个周影院里放的SON OF GOD,几乎毫发不爽的照搬了圣经里Jesus从出生到复活的经历。这部Noah主创们应该是在试图用一种非常“现代”的眼光,理解和技术来重新讲述这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圣经故事。应该算是一个艺术的再创作,并非基督学校里的宣传片,考虑其优劣,应该从创作的角度,而非从多少符合圣经的角度吧?

如果承认这是艺术的,并且是基于现代的再创作,我们该评价的应该是这些再创作是不是合理的。我只是从一个接受了些基督教育的非基督徒的角度来看,有错误理解的地方还请多包涵,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些讨论是很敏感的。

对于Noah故事的现代再述,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应该在于如何让现在的人们理解Noah只救自己和家人,而罔顾其他所有人死活的动机。这和新约时期到现在的基督的仁慈宽恕的理念是根本相悖的。如果你是基督徒,还容易理解点,毕竟一个“听从上帝的旨意”就可以解释一切,所以我前面问了Noah是否理解上帝的意图。但是放到当代环境,即使是最虔诚的基督徒,应该也会在面对千万即使有罪,但是否就不值得挽救的生命的哀号不得不动容。况且,所有的世人都是有罪的,包括Noah和他的家人,即使Noah是个“义人,完全人”,那为何只有他们得以幸免?

所以影片就重新设定,
1, Noah及其家人是纯粹的自然主义者,连朵花都不毁坏,何况大小动物了(这点的确有些搞)。而其他人都是极其严重的利己主义者,拜物主义者,贪婪,残暴,虐待动物,强暴女人,毁坏自然,看把地球搞的跟末日世界一样,花花草草都没有了(这点很现代,很环保)。
2, Noah是不完全理解造物主(影片一直用的这个词,而非上帝)的意图的,他以为造物主要毁灭所有人类,包括自己和家人,反正大家都是死,早点晚点而已,他的职责就是挽救那些动物(既然要挽救,自然他们一家就不能吃肉的,要不你杀一个动物,和杀千万只有什么区别?你和那些该死的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可以坦然面对其他所有人的死亡。他的妻子就不同,所以有争执。最终他所经历巨大的痛快和挣扎,放弃杀死两婴儿的念头,也让观众可以理解,毕竟这算是其他全人类死亡为代价的。
3, 如果他的三个儿子都有媳妇,那会让一心要自己灭门的Noah决定让谁上船的时候很难办的,所以影片就巧妙的设定,只有大儿子有相好的,并且A,这个女孩子是从小跟他们一起长大的,跟个女儿差不多了,B他认为她还没生育能力,这样以来Noah就很容易下决心了。当然她要是真的没生育能力,那就没有后来的人类了(恢复生育能力这节也的确很搞)。
4, 二儿子后来一定是要出走的,但是要是仅仅因为看了老爸的裸体就成了罪人,这在现在看来是很荒唐的,所以影片里改编成二儿子要女人,老爸不理睬,因而嫉恨,产生弑父念头,最终因为“他是值得生存的”,而悔过,出走。
5, 至于那些充分借鉴了《指环王》里的树人和老贝的变形金刚的堕落天使的设定,我有些搞不清,这个放在整个写实的影片大环境里实在有些突兀。我理解为,影片要设定Noah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互动,所以有乱民攻船一节,Noah顶多算个造船师,不是武士,所以需要堕落天使来守船,顺便制造点大场面,且堕落天使也算造船好帮手,不然Noah一家真要造个百八十年的。

我个人觉得,能从原本的仅仅百十行字扩展成两个多小时的剧本,影片创作者把故事讲的还算不错了,顺带还把进化论天衣无缝的塞进来,特效,演员表演都不错(包括赫敏小姐)。放在春季电影里,客观的讲Noah还算是上乘的。

 短评

看時不停想到The Fountain, Montage竟讓宗教在我眼裡變得有趣起來了; Noah一家全程苦大仇深, 唯一的笑點來自出戲的Anthony Hopkins; "Be fruitful, multiply, and replenish the earth"怎麼聽怎麼喜感爆棚.

5分钟前
  • YuRAY
  • 还行

宗教外皮商业性质,不伦不类。预告片才是正片。

6分钟前
  • 碳水爱好者
  • 较差

最早的治疗不孕不育手段如此快速无痛效率高;壁花少年女友居然被兄长抢了,备胎被人踩死了,最后逃离价值观如此扭曲的一家人也算苦尽甘来大快人心;这电影可以用那张拉登“that's why i bomb people”的meme来概括....

7分钟前
  • Sammy
  • 还行

天哪!谁能来教教赫敏小姐什么叫演戏么?!

10分钟前
  • 蒂莫西
  • 较差

真失望,不过意料之中

14分钟前
  • 阿诺说
  • 较差

7/10。适应小成本的达伦这次操刀1.3亿感到手心冒汗,为商业考虑故事讲述更直白了,起码没玩抽象意识流,CG特效却只有3维动画的质感。切入了一个重大命题:对同类的罪责是该仁慈的包容还是铁血的审判—扩展开都是非常精彩的深挖思考和戏剧冲突。但有1点疑问:祖父保卫守望者时那么屌的大招后面咋不用?

1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达伦很敢,以这样大的成本玩自我。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那谁老公是秀逗了才会找emma watson来

17分钟前
  • sasasasa
  • 很差

一个卫道者,几个信仰者,一个异教徒。Noah一家人的挣扎是每个有信仰的人都会有的挣扎,很真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有安排的,只是你永远不懂它是什么。然后会怀疑,会内心斗争。Emma这部演得有点用力过猛…

20分钟前
  • 推荐

英文名就叫NOAH,中文多了个创世之旅后缀,港版后缀则是灭世启示,唯有灭世才能创世,通篇在讨论人类出现和存在的意义,虽然故事是围绕圣经故事展开但是和那些劝人信教的宗教宣传片截然不同。诺亚说,造物主选择不是因为我是个好人,而是因为我是能够完成任务的人。很欣赏这个救世偏执狂。

21分钟前
  • 小卓同學。
  • 推荐

我不是基督徒,也没有正儿八经完完整整看过圣经。不过如果本片是高度忠实于原著的话(怎么觉得这话说的这么别扭),这书写的真是完蛋了。如果不是的话,这导演应该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免得被原教旨基督徒们集资买凶砍死吧

23分钟前
  • 我怀念的
  • 较差

哈哈哈看到那个史前集装箱的时候我很想问2012你还好吗。阿伦诺夫斯基的故事前卫得让人脑洞顿开,可惜诺亚一家人的打打杀杀太像韩剧了。在我以为罗根开始变残的时候他居然又变帅了,不过还是赫敏的那个“壁花少年”...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各路原教旨主义者、资深文艺犯与变形金刚粉请远离本片!

3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看过《圣经》故事的孩纸,别抱着看故事被还原的心态去哦~认真你会傻眼的!

36分钟前
  • 李煮任
  • 还行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这片说要信造物主,看完估计没人信---这片从第一个场景开始就没给人留下可信的空间,看完后也不会觉得方舟多么的光辉。环境塑造和剧本故事都苍白无力,达伦的这次商业尝试可谓跌破眼镜,他还是那个《安魂曲》《黑天鹅》的他么---

41分钟前
  • 帕拉
  • 较差

我擦,这片子这么烂!怎么可能拍得这么烂!!导演居然是阿伦诺夫斯基,毁了毁了毁了,太毁形象了,亏了我这么喜欢《梦之安魂曲》和《黑天鹅》。阿伦诺夫斯基导演你这是要变成美国陈凯歌么?

46分钟前
  • davekozg
  • 较差

本片的问题在于独立文艺导演的不甘心,当了这么多年的文青,总要拍一部魔幻史诗来证明自己的确大师范,可文青不甘心就这样从众,所以开始各种添加自己的风格,但前半段起航的精彩,全被后半段一家人杀来杀去毁了!另外,可不可以教一下屈臣氏小姐什么是演戏。。。!

4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神烦宗教片 光有雌雄两只 根本不能保证一个物种繁衍 看到后面更觉得诺亚就是个变态

49分钟前
  • 死胖子跳大肠
  • 较差

前半段在找馬子,後半段在殺女兒

52分钟前
  • 21man
  • 较差

赫敏的演技很不行,演恋爱少女不像,演孕妇不像,生孩子不像,演妈妈更不像。化妆师也有问题,人都没有年龄过渡的保持着。

54分钟前
  • 夏洛嗑花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