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

动作片美国2004

主演:科林·法瑞尔,安吉丽娜·朱莉,方·基默,安东尼·霍普金斯,杰瑞德·莱托,罗莎里奥·道森,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导演:奥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剧照

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2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3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4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5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6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3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4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5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6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7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8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19亚历山大大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1:13

详细剧情

  本片拍摄耗时94天,而男主角柯林·法瑞尔在拍摄期间曾经摔断手臂和摔伤脚踝。  影片讲述了Alexander(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年轻时的梦想、荣耀与冒险生活,他征服世界后的孤独生活以及神秘的死亡。他与将军Hephaistion(杰瑞德·莱托 Jared Leto 饰)不寻常的关系也得意展现。Alexander的母亲(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也在他的生命中起到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亚历山大自幼聪颖过人,曾受教于亚利斯多德,稍长即被授予首府总督之职,并以平定山贼有功而任命为马其顿大军统帅,随父横扫希腊城邦之乱。融合东西文化,鼓励民族间通婚,并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讲希腊思想律法散布各地,开创希腊化时代文化,死时却年仅33岁。

 长篇影评

 1 ) 让我震惊的是

影片的拍摄真的很符合史实.
经过我仔细观察再三确认.
影片中拍摄的骑马部分均没有使用马蹬.
仅此一点...这电影就绝对值得推荐.

除此以外希腊军队的编制和波斯军队的战斗方式均是完全符合史实的...十分严谨.包括他老妈是个玩蛇的女人......

遗憾的是片中没有提及尤米尼斯.

 2 ) 雄鹰也许坠落了,但传奇没有

没错,我就是喜欢被影评人作践个没完没了的《亚历山大大帝》。
  一个同性恋,双性恋,有点恋母情结的人,完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
  一个正直的人,同时又背负着血脉里流淌的罪恶,一个懂得爱的人,同时又让无数人为他的梦想或者野心再也见不到心爱的人。

  他,从没有在一场战争中失败过。
  是影评人不能理解我这种影迷?还是我太能理解奥立弗斯通?不知道,总之我就是喜欢这部电影,它把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最伟大的征服者拉下了王座,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把他的梦想或者野心带到了雄鹰飞到的所有地方。
  小的时候就读过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如同所有人知道的那样,传奇开始于那匹烈马,当所有的骑手都望而却步的时候,10岁的亚历山大驯服了它,影片中未提及而书中还写到其父感叹说:“我的儿,征服属于你的领土吧,马其顿对你来说实在太小了!”联想到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小时候的我就不禁想象:一个英武却又未脱稚气的少年,骑着那只臣服于他的骏马,飞驰着奔向征服的道路……
  影片对于亚历山大童年的描写不多,但是却恰到好处,有着天使般面庞的少年演绎的亚历山大,被黑色的旋风托起,在草原上奔驰,我不管其他人怎么说,这就是我心目中那个经典段落,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少年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的一生也许是短暂的,了解历史的人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会不断地想到这位天才的过早陨落,也许正是如此,神也给了他过早显露的才华,23岁他就取得了彪炳千秋的军事胜利,以1:3 的人数比例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波斯帝国,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并不很多,可是这丝毫没有放缓影片的节奏,因为也许:电影要讲的本就不是战争。
  看完影片我认为,奥立弗?斯通要诉说的,并不是一个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亚历山大港的亚历山大的故事,要讲的也不是发动那让亚非欧各国胆战心惊,从欧洲打到印度的远征的亚历山大的故事,电影里的亚历山大,首先,是一位会爱的人,他与赫费斯提翁效法 阿喀琉斯和 帕特洛克罗斯这对希腊传说中著名的同性情侣,从生到死,始终互相信任,在最后,喝下那毒酒之前,亚历山大明白杯中乃是断肠之物,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他已经厌倦了对部下们背叛的失望和心碎,厌倦了镇压与他同生共死的将军们,他宁愿选择饮干毒药,去追随心爱的人——赫费斯提翁。
  其次,影片中的亚历山大是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他胸怀无比的博大,能从征服中找到包容,从异类中找到忠诚,他的大同理想超越了他的时代,也超越了他部下们的忠诚,伟大的人是孤独的,走得越远,越孤独,影片非常大胆的为了亚历山大的死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为部下们毒害,这完美的成全了亚历山大理想主义者的形象,更在最后让那一直伴随他的雄鹰把他的爱和理想带到高远的天边。
  最后,影片中的亚历山大是个矛盾的人,他,尊敬父亲并逢他为偶像和目标,但是,却不得不接受父亲被暗杀才能得来的王位;他,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亲的保护和爱中,却一直努力来试图摆脱母亲背后那复仇女神的影响;他,对于异族和领地上所有的人民有着无比的包容和怜悯,却又对身边的背叛和潜在的威胁那么决绝的灭杀;他,用身先士卒得来的满身伤痕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却又因为无尽的梦想被他们抛弃。

  最后,他,终其一生来驱逐恐惧,战胜恐惧,可是在最后,当那些将军们问道“谁能继承你统治这庞大的王国,说一个名字!”的时候,以一句“世上最强的”,亚历山大把恐惧甩给了他们。事实上,亚历山大死后,世上便再没有最强的,他帝国的分裂,是最好的证明。
  《亚历山大大帝》这部电影,不象《特洛伊》我们关心的是城墙下两位英雄的决战,或者木马屠城的场面是否宏大,也不象《亚瑟王》我们看着他拎着那把传奇的剑然后干了什么?看完电影几天后就没有了印象。《亚历山大大帝》诉说的是一个关于伟大的理想和宝贵的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位王者在痛苦中创造丰功伟绩的故事,与前两部影片相比,《亚历山大大帝》更关注“人”。
  影片中最大胆之处也许就是把亚历山大塑造成同性恋(虽然历史上如此,但是文艺作品向来不提及。),说说我对于片中同性恋的看法,本片中英武男人间的爱情我认为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亚历山大才是人,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同性之爱的教诲,到对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之爱的向往,再到和自己忠诚伴侣帕特洛克罗斯的感情,本片的过渡,自然,流畅,并不突兀,更显出这份感情的纯良,可以说,这份感情,不说对于故事的助益,也让我觉得影片的美感增加了很多。(实际上,亚历山大和赫费斯提翁以及 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特洛伊看过没?] 都是著名的古代同性情侣)
  谁能想到,近年那么多史诗电影中,我竟最中意这部《亚历山大大帝》,就算那亚历山大王被强加上“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是个败笔,但我依然喜欢看着那雄鹰飞上云霄,追随奔驰的少年;飞过战场,找寻纵横的将军;飞越山颠,俯瞰雪峰上那孤单的背影;最后飞回王廷,坠落在心碎的母亲面前……
  雄鹰也许坠落了,但传奇没有。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www.bullog.cn/blogs/masaiqu/

 3 ) 有一种男人,他们注定孤独

当我们埋首于书山题海,为各种考试焦头烂额,用咖啡催促着大脑继续鏖战,我们不会想起他们。

当我们夹起了公文包,行色匆匆奔走在生活的路上,为利益勾心斗角,为工作殚精竭虑。我们不会想起他们。

当我们有了家庭,为柴米油盐的琐事烦恼,为孩子的未来苦口婆心,为他或她的一个陌生来电争吵,我们不会想起他们。

那时的我们,已经老了吧。我想。

英雄和爱情,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我们最爱的故事。

就像没有几个男孩子不喜欢武侠小说,因为那是只有梦中才可碰触到的世界。那些义薄云天的侠士,那些生死相托的兄弟,那些仗剑行天涯的传奇。还有那些我们无数次崇拜,并希望自己成为的英雄人物。

那些,就是梦想,就是我们在很多难以成眠的夜晚,手托着腮,呆望着窗外的星空云海,任凭脑中思绪天马行空,将心中渴望画作瑰丽的图腾,有时候痴痴的笑,有时候哀恸的流泪,我们沉醉于那样的幻想,即便有天我们会变的市侩庸俗,会变的狡诈自私,残忍麻木,会成为我们曾经最不齿的那一类人,我们会借口,生活的压力。

但总有那么一群男人,他们不愿妥协,他们彼此之间会惺惺相惜,但他们一生孤独,因为在他们的时代,没人能读懂他们的世界。

他们只为梦想而活着,他们就是那个在阿尔卑斯山路上跃马扬鞭的拿破仑,就是在蒙古草原上弯弓射雕的铁木真,就是一生为自由而战的华莱士,就是凯撒,就是格瓦拉,就是这个亚历山大。

年少的男孩,崇拜的是英雄,那是梦想。长大后的男人,崇拜的是王者,那是现实。成王败寇,只有千秋霸业可让后人敬仰,可让生前荣耀,死后碑铭。

就像刘邦和项羽,对于男人而言,似乎刘邦才是值得崇拜的,从沛水亭长成为一代帝王,荣耀富贵,福庇子孙。可我,总是为那个乌江之畔横剑自刎的项羽百般纠结,他注定不是王霸之才,可那又有什么,汉祚四百年之后终是亡于魏,任凭一代王雄霸业,终不过是历史上的一瞬,真命天子,布衣草民终不过是殊途同归的一方黄土。只有漳水之滨的项羽,和那两万荆楚男儿,破釜沉舟,视死如归,摄众人胆魄,夺群山巍峨,于四十万秦军铁阵之中当者披靡势如破竹,成为我心中气壮山河的男儿诗篇。


当12岁的亚历山大驯服了塞弗勒斯,当黑色神骏载着少年飞翔在马其顿的大地之上,就注定了他的国土不会是从前人手中接过的那个马其顿,他要去寻找一个和他相称的帝国,亚历山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但他从不满足,他的帝国有疆界,他的梦想却没有终点。


似乎鹰和骏马总是最能衬托英雄气概的生物,霸王有踏雪乌骓马,亚历山大有塞弗勒斯(osephilis),电影里亚历山大驯服塞弗勒斯的一段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黑色神骏载着少年如风一般掠过大地,雄鹰破云而出,在空中俯瞰着亚历山大。这段故事在任何一本关于亚历山大的书中都可以找到,据说那匹马暴烈非常却害怕自己的影子,亚历山大发现这一点并驯服了它。那匹马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降服希腊,摧毁底比斯,灭亡波斯,占领埃及,攻克印度,在丛林里的最后一战,他说“come on osephilis,it is only sun and shadow,you and i together one last time osephilis”,亚历山大这番话不仅是对塞弗勒斯说,也是对自己说,他和塞弗勒斯一样,心中有恐惧,但亚历山大的一生实际上也是在和恐惧作战,无论是平服希腊城邦巩固后方,还是高加米拉战役中用四万军队击败大流士二十五万波斯大军,或是印度河畔的密林中,同当地的巨型战象厮杀。而那只鹰,更像是亚历山大的理想象征,它高高在上,俯瞰大地,像他父亲说那样“孩子,去寻找一个和你相称的国家吧,马其顿太小了。”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但他远不满足于此,他被称为宙斯的儿子,但他实际崇拜的是那些英雄而不是希腊诸神,他向往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崇拜于他们的丰功伟绩,向往像他们一样征服那些遥远的未知世界而不是像希腊神话中那只有爱琴海的区域。

电影的最后,亚历山大没能说出继任者的名字,而历史上他只留了一句“世上最强者”。他一生战无不胜,可还是没有战胜死亡,他的帝国庞大无比,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没有“家”的所在并深深为之痛苦,巴比伦,亚历山大港,埃及,这些土地都只是他生命中的驿站,他所追寻的,不是占有的结果,而是征服未知世界的过程。


似乎天才总是矛盾的结合体,亚历山大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他身上的伤痕无以计数,他带给他的士兵们财富和荣耀也让他们饱受伤痛和死亡,他深得将士拥戴,却使他们征战多年远离故土。他对待被征服者常常宽宏大量,开明仁慈平等对待东方诸族,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出现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而他所征服的土地却又往往是一片焦土,生灵涂炭。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发高烧身亡。命部下在其死后将自己的棺材两侧留上孔将其两只手伸出,以示后人,他虽一生奋战终仍两手空空离去。

我想,他还是带走了一样的东西,就像当年他东征之前把所有财产土地尽数赏赐将士,下属问他自己留下什么,他却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

有一种男人,他注定孤独,却为梦想而存在。他们因梦想而骄傲。他们也成了别人的梦想。

 4 ) 简评

时隔若干年把final cut版又看了几遍后,我还是比较推荐原来的版本。导演剪辑版增添了不少细节、把情节按讲故事的办法重新组合;但(1)史诗片还是按时间顺序来脉络清晰;(2)有些细节靠联想比较有韵味;(3)3个多小时太长了啦……
------------------------------------------
以下还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候的感受,后来找来了Mary Renault的小说,再后来又收了Olive Stone的重新剪辑版,现在回头来看到当时这些感受,说不清到底有多少震撼是电影带来的,多少是源于这段恢弘历史的本身,至少感谢这部电影,为我打开了一道罅缝,窥见宏大的古希腊历史舞台的一角。

------------

电影的前半部分讲了幼年和少年时的亚历山大成长,以及他击败大流士征服波斯成为万邦之王的最辉煌的历程;后半段则讲述了他继续向东方征战,却经历自然环境、与蛮族的战争、军心渐渐背离等种种残酷试炼,终于在险些战死沙场后回到巴比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在那里走向尽头。

-- Eagle & snake

影片里两个象征性的形象时时出现,一是鹰,一是蛇。

雄鹰是亚历山大自身的象征,是他征服世界的雄心,是睥睨群山、沙漠与大洋的梦想,是傲然接受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民仰视与爱戴的王者之风,是超越父亲 Philip、直追神话英雄们如阿喀琉斯、赫拉克勒斯和普罗米修斯的气魄。雄鹰起飞于驯服爱马的故乡马其顿草原,展翅盘旋在对阵大流士的 Gaugamela平原,在Hindu Kush的高峰上,亚历山大也轻轻地自问:Where has our eagle gone? 说实话,关于亚历山大的政治理想,影片里面多多少少掺杂了典型的美国式的自由主义、种族平等之类的自大的说教。确如影片里面描绘,亚历山大力排众议娶异族女子为后,接受马其顿军人们的波斯混血儿子进入自己的队伍,在其民族政策上有着相当开明的一面,但把他描述成希腊文明的传教士显然是不恰当的,相形之下他更接近一个探险家:亚里士多德的地理课上,小小的心灵里面大概就埋下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到达导师所指示的世界之尽头,并将其纳入自己为名的版图之下。

如果说那只雄鹰是大帝心中最灿烂光明的一面,那么蛇就是沉重的另一面,一种叫做“恐惧”的、亚历山大一生都在斗争的敌人。种下这颗种子的主要是妖艳而野心勃勃的女巫般的母亲Olympias,而父亲PhilipII 亦有不能推卸的责任。Olympias出身于Epirus不是马其顿贵族出身,所以大概不太受Philip II的亲睐,怀着报复的心理,一心要把儿子扶上最高的宝座,让亚历山大大帝成为历史上最光辉最鼓舞人心的名字,甚至不惜自己作这光明之下的阴影。 Olympias一边逗弄着蟒蛇,一边微笑着说,人和它们一样,爱再久也会背叛——这也许就是在亚历山大幼小的心灵里投下的第一道咒符;而Philip举着火把讲述岩画上那些有着不朽和光荣的名字的英雄们所承受的痛苦,则把伴随着光荣的阴影深深的镌刻在了亚历山大的心里。而事实上,短暂的一生里虽然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失败,他却一一体会到了神话英雄们所承受的苦痛,恐惧永远撕扯着他的心,稍一倦怠便要侵蚀他无边的勇气:

——父亲遭暗杀登上王座,面对母亲安然甚至得意的神情,不得不照着母亲的剧本铲除异己的亚历山大,或许可以体会到俄狄浦斯刺瞎双目时的心情;

——Philotas的暗杀行动,虽然不成功,却使亚历山大心中叫做信任的一座城墙产生了裂纹,母亲在幼年所下的咒符揭开了封印;

——与Craterus产生冲突、暴怒中刺死了这自父亲征战的时代最忠实可靠的男人;在印度雨林中经历与死神擦身而过的激战,此时的亚历山大身心俱疲,大约他已经体会到赫拉克勒斯一般的光荣与伟大也无法战胜的怒气和死亡;

——至于失去最亲密的战友及爱人Hephaistion,自己最终也被设计在病榻弥留之时,亚历山大的眼中只有一只鹰,不过那应该不是飞越地中海、Gaugamela与Hindu Kash的雄鹰,而是每日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那只,命运之无情的鹰。

这两个象征在Olympias得到儿子死讯时得到了最清楚的阐释:鹰抓住蛇高飞而来,松开利爪毒蛇坠地的一刻,雄鹰也因蛇毒发作而支持不住健美的身躯跌落下来。

-- Illusion of love

影片以亚历山大军的将军、后来埃及的统治者托勒密晚年追忆为线索。托勒密转述了这样一段话:I remember the remark of Bagoas once that love illuded Alexander as much, if not more, as finding end of the world…这段话,包括片中的亚历山大的感情故事,估计有导演编剧自由发挥的成分在里面,据说也因此得了当时评论界的一片批评。我倒觉得还是挺不错的故事,至于有多少正史野史支持以后再慢慢考证好了,就电影论电影吧。

其实仅就这部电影看嘛,亚历山大的爱情故事倒没多少幻影可言哪,简单概括就是Hephaistion、Bogoas和Roxana。

亚历山大心中最爱的无疑是Hephaistion。说是柏拉图式的也好,说是超越爱情的友谊也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或者导演大人借亚里士多德之口:…when men lie together and knowledge and virtue are passed between them, that is pure and excellent; when they compete to bring out the good, the best in each other, that is the love between men that can build us city state and lift us from our frogpond…那个将亚历山大当作太阳一般敬爱的男子,与主君把酒共话巴比伦的未来和王国的未来,含着泪微笑着祝福爱人有幸福的婚姻和伟大的子嗣,在战场上永远追随着英雄浴血奋斗,也因此成为亚历山大唯一信任与深爱的人。Hephaistion之于亚历山大,如同一点烛光,点亮和温暖了因为恐惧、疲惫而晦暗的心灵;远征回到巴比伦后,这盏灯熄灭了,亚历山大随之而去也就不完全是个偶然了。

不过饰演Hephaistion的演员不能令人满意。我对此人第一印象是磕了药的摇滚歌手,这倒没什么;亚历山大婚礼后,他满含深情的那个眼神我承认很不错;但是,总的来说——太gay了吧!!!(虽说本来演的就是gay…)Hephaistion决不是个扭扭捏捏的男子呀,战场上也好,战场外也罢,他应当有着和亚历山大一样敏捷有力的身手,一样坚定果敢的语调才是啊!

再说Bagoas(终于说到Bagoas了~),美艳的波斯男孩,自从亚历山大攻占巴比伦后就一直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半垂着头,从没开口说过什么(唯一一句还是托勒密转述),有些幽怨的温柔眼神却从没离开过这位英雄,一直到英雄临终的那一刻。据说有部小说里,在亚历山大死后他说:“我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我知道,在冥河对岸等着他的是谁”(出自Mary Renault大妈亚历山大三部曲最后一部:Funeral Games)。即便是虚构,但是这份明知自己在那个太阳一般的男子的世界里没有自己的位置,仍然用温柔默默守候的心情,还是感到的。Bagoas之于亚历山大,好像一个枕头,唯一可以不用考虑政治、军事、阴谋、整个帝国的责任,安心休憩的地方。枕头和烛光的比喻,在亚历山大狂怒之下杀了克雷塔斯之后最明白不过了,为悔恨自责所侵蚀的国王,在Bagoas怀里痛哭之后,终于还是在 Hephaistion的鼓励下,继续踏上征程。在Hindu Kush山颠,亚历山大自嘲地对托勒密说,女人让男人有家的感觉,我却感觉不到。这一方面当然是头疼老妈老婆,另一方面,没有说出来的,即使有,也许只因为那个他敢于当众亲吻的波斯男孩罢。

饰演Bagoas的演员(Francisco Bosch,据说是中国和西班牙混血,本业是跳舞的)我觉得算是所有人物里面最大的亮点了。一共出场时间加起来也没几分钟,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是几乎每个镜头都是让人屏住呼吸的惊艳效果(害我暂停好几次……好吧我承认我花痴>.<……不过谁看过没有暂停冲动的来告诉我……)。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角色一句话都没有,所以一旦演不好就成了纯粹恶心宦官,不像Hephaistion毕竟还有好多话、还有战斗镜头什么的可以弥补演员过于gay的表现;而上面所提到的那些Bagoas的心境,完全是在那双温柔、关切却从没有过份期待的眼睛里体现出来,实在是很赞的。

继续稍微提一下Roxana吧,真实历史上亚历山大到底怎么选出了第一位没有政治背景的异族妻子大概无人知晓了,如果按照电影中的说法,大半是出于民族政策的政治考虑(这倒也是事实上亚历山大民族政策上可书的一笔,查了下大英百科,不仅他自己,Hephaistion也娶了个异族老婆),感情上么,也许只有一点点,因为在她身上依稀看到了记忆深处那个温柔甜蜜的母亲的影子吧。不过Olive Stone先生实在是把这位异族皇后贬得够呛呀,外貌气质性情无一可取;从台词上看这位女子大概还应该稍有点spirit才是,无奈演员……大概只有身材还勉强过得去了吧……

好了,那么总结一下,亚历山大严重的illusion of love,或者说他理想的爱情,大概就是Hephaistion的坚强默契、Bagoas的温柔包容以及年幼记忆中那个温柔甜美的母亲的幻影的综合体吧。

******

既是导演也是编剧的Olive Stone,还是写了个不错的故事的,毕竟伟人一生可书的太多,有重点的就可以了。如果空泛的大段演说再精简些,个别段落之间的联系再自然些就更好了。

不过作为导演我觉得在挑演员上实在是失败。老实说最后的感触之类基本是揣测着编剧大人的意思像看小说似的脑内补完……主演亚历山大的老兄实在看不太出英雄的气概来,还不如少年亚历山大的那个小弟弟。除了没露什么面的波斯男孩,只有个别还说得过去:安吉利娜.朱莉算演出那个女巫的味道来了;克雷塔斯也颇有忠诚耿直血性的悲剧男子气概。

音乐和画面都是不错的,好歹配得上史诗片的名头。光冲着人家剧组爬高山下沙漠、再现埃及胜景、Ishtar门的精神怎么也要看一看。后希腊时代的典雅精致,以及神秘的中东风情,明丽的画面赏心悦目,再次称赞。

据说当年这片在北美票房很惨而且恶评如潮,这叫我不太能够理解;虽说演员是差劲了点,公然说人家伟人homo好像也有点大不敬的味道,但至少导演还是比较动脑子的,至少比起那个《Troy》好太多了呀!按我说至少还是值得再看一遍的(冗长部分快进的话)。又据说在欧洲反而比美国票房高,看来果然审美水平还是有差别呀,我就不多评价了……

 5 ) 2013-6-17上海电影节观看《亚历山大大帝》及导演见面会

从去上海之前到现在回到武汉,各方机油都在问我一个问题,“那30分钟到底是什么?”那我现在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没有所谓的“从未面世”的30分钟,第四剪辑版是没错,但只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做了微调,剪掉了第三版中的高加米拉战前开会。18号我在万达影城看到外面看板的介绍,才知道电影节官方犯了怎 样的文字错误,正确的介绍应该是:这次的第四剪辑版比之前公开放映的版本增加了30分钟从未公布的镜头,而不是“比之前所有版本都多了30分钟”。要知道,亚历山大大帝总共就在影院里上映了两次,一次是2004年被评论界批到死的剧院版,一次就是本次上海电影节放映的第四剪辑版,中间出现过的导演剪辑版,和2007年发行的最终剪辑版DVD,都不能算作是院线公映作品。
虽然对上海电影节的各种组织工作有诸多不满,但我要被这些影响心情我就输了,有机油一起看大屏幕是最棒的。接下来是17号晚上上海影城导演见面会场亚历山大观影经历:
其实我跟R很早就到影城了,作为一个曾经接过机的人,我对外面保安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十分敏感,可是从人烟了了到熙熙攘攘,我们一直等到了8点半斯通还没有出现,在红毯边撞到了一个staff,staff说请大家让一下,我就顺便问了一句:斯通要来了吗? 她点了点头。我终于欣喜地松了口气,因为按照这个组委会的尿性,临时不来了也是极有可能的。我们五个人一直等到了电影快开场,说“再等5分钟,不出现就进场”。一进场我就开眼了,土逼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放映厅!屏幕呈弧形,环绕立体声!屏幕前的舞台上放着两个亚历山大的板子,和两张椅子,一个给斯通,一个给翻译。
翻译进来暖场,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的斯通老头!!(狂鼓掌)
斯通粗线了,老头面目慈祥,身体倍儿棒!大家全部夸夸夸的拍了起来,我也离开座位溜到了前排,拿着相机夸夸夸的拍了起来。
他亲自给亚历山大开场,说的话大致如下:
这部电影2004年就上映过,那时的风评十分差,那些很过分的评论严重伤害了我和我的事业。第一次上映我因为片长关系剪掉了很多,2007年我重新剪辑,卖出了不错的DVD销量,华纳表示很开心,我想这次,我找到了一个讲故事的最好的平衡点。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有很纠结的家庭关系,我自己的情感经历也与之大有关联(和哪方面有关联( ⊙ o ⊙ )?)。电影很长,有3个多小时,希望大家不要离场,很抱歉我不能暂停电影让大家休息,中间有1分钟左右的幕间休息,但时间很短,大家还是尽量不要离开。你们这些坐在前排的影迷们,眼睛不累吗?这么大的屏幕,要变比目鱼了吧,你们可以坐到后面去看,我待会儿也要坐到后面去的。
斯通走到了后面的座位,就在我的斜后方啊!经过我的时候我伸出票子和马克笔“Can you sign for me please?”斯通:Not now, later.果断的拒绝了我TAT。
我心想也是,现在都来找他签名电影就不用放了,于是安心看电影。
首先要给上海影城一号厅的效果点一百个赞,如果不是字幕有延迟的话,这一次播放算是很美好了。大场面就要用大屏幕——高加米拉之战的黄沙漫天,亚赫比肩进入巴比伦的荣耀时刻,亚历山大身披大红斗篷,站在辛都库什的雪山上,看起来是那样的孤独。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每次小赫出现,我和R都摈住呼吸,有时握住对方的手,或者靠在一起,感受辽阔影院中的亚赫之情。有时我们也吐槽一下囧林的鼻孔,再替他的八字眉捉个鸡。不过这一切都是保持在非常非常轻的声音下的,绝不会打扰到别人。大屏幕上的小赫更美了,风吹起他的墨绿色长袍,他一百次走进亚历山大的卧室,坐在他的床头,和他一起看奥林匹亚斯寄来的信,晶莹的蓝眼睛望向巴高斯,在望向亚历山大,空气里都环绕着小赫沉默又温柔的霸道。阳台夜话那一场,我感觉身边的人都在屏气凝神的听这段最经典的对话,然而可惜的是,斯通还是没有把“小鹿梗”加进去。“你就想风中聆听的鹿,你让我呆掉,亚历山大,你有着独一无二的眼睛……我这话听起来像个傻学生说的……”还能有比这更甜美的情话吗?接下去俩人就拥抱了,没有吻戏。然后是让众人虐死的新婚之夜送戒指一幕,果然是杀伤力超强,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死一双,我旁边的阿姨们看到这一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叹息里满是感动和惋惜。这时我回头看了看斯通,他正在专心的看自己的电影。
三个半小时很短,一下子就到了半夜,翻译说我们按照惯例是要等演职人员表全部放完了才能开灯做Q&A环节的,但是斯通老头说太晚了大家都累了,就不等放完了,开始问答吧。想问问题的影迷们就全部集中在了一二排。我和众机油们坐在了第一排,我志在必得跃跃欲试,斯通刚说完“any questions?”我就立马举手“yeah me!”翻译说:你先等等我还没翻译呢……=。=等他翻译完了斯通老头就笑眯眯的看向我,示意让staff把话筒给我。我问的问题很简单:Why did you let Hephaistion die in the background again?你怎么又让小赫死在背景里了=。=翻译没懂,我就又解释了一下,因为这问题用英语问更好,我就整个人忽略了翻译小哥,跟斯通说:“我已经看了很多遍这部电影了,唯一对小赫的死非常不满意,我不希望他就这样死在亚历山大对着阳台自说自话的背景中,他们俩就不能有更多的告别吗?”斯通顿时就让我跪了,他指着我说:You must be a Jared Leto fan!我:I am!(大家笑)斯通:He has a band called mars or something….我:thirty seconds to mars! 于是其他影迷就给我跪了,能别跑题不?斯通说你这是teenager crush,(我不是teenager了啊)!我赶紧把题目拽回来:不仅是因为Jared Leto,我真的喜欢这电影,我看了几十遍了,每一句台词都记得!斯通惊讶的看着我,于是我得到了他的解答:“赫菲斯提昂在最后一幕与亚历山大话别时,其实已经重病不起,连说话都非常困难,他已经在弥留之际了。况且亚历山大也在几个月后的同样的病岁赫菲斯提昂而去,我想这已经是最好的话别。”接着他还附赠我他对亚历山大的死的看法:“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托勒密就是凶手,但他当时掌管着亚历山大的近卫队,如果有人要下毒,一定是经过了他的默许,或者就是他干的。”我谢过他的回答之后,本来还想问一个问题,但时间关系已经不允许了,staff收走的我的话筒,交给了其他影迷。
其他影迷提的问题,水平起伏很大,机油之一@废耳朵 问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问题:亚历山大在小赫死后的酒会上,头戴赫拉克利斯的兽头,喀山德打扮成酒神,是否影射了希腊神话,说明喀山德也是凶手?这么好的一个问题,可惜翻译小哥翻不出来,其他的影迷除了我们这些脑残粉,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斯通只能回答:没错他们是装扮成了古希腊众神的样子。
斯通说拍大象的那一场非常难,因为大象不好控制,你不能说cut大象就停吧!所以拍动物比拍人要难多了。亚历山大的战马小布,其实用了四匹长相相似的黑马拍的。有人问亚历山大中箭后倒地那一幕的红色渲染,是否与刺杀肯尼迪有异曲同工之妙,斯通否定了,说这两个电影完全没有关系。
大部分的影迷提问,其实都与电影无关,有的绞尽脑汁问出的问题,其实也可以丢给任何一个其他导演,有一个人居然问:您对全球化的看法如何,您赞同全球化吗?我擦,你这不是坑爹吗?就像我18号去看一场有导演见面的土耳其电影《父亲的诗》,导演offer说有没有学习电影专业的学生想和我交流一下的,有一个上戏导演系的学生立马举了手,问出了传说中最俗的那个问题:您最喜欢哪个中国导演?当场就有人啧了一声。来一个外国歌手,你们问他最喜欢哪个中国歌手,来个外国作家,你们要问他最喜欢哪个中国作家?逼着别人赞美自己国家的东西,也要换个做过功课的问题呀!斯通其实很累了,有些问题实在是好长,提问者说中文的时候,他就摸摸皮鞋,玩玩捧花,扶个额头,还说:Oh Honey!我真的该回去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干活儿呢!凌晨一点多,我们终于放斯通回去休息了,其实我还有八百个问题没问呢。散场后的签名很混乱我就不说了,斯通很怕保安伤到我们一直说No Pushing No Violence~~嘛~我还是没签到╮(╯▽╰)╭
虽然没有什么从没公布的30分钟,虽然没有签名合影,但是被斯通一眼识破我的狐狸尾巴,我还是很开心的XD,斯通是个温和又坚定的老头,有时候我觉得,他不准备拍出来的东西,我们再怎么呼吁,他也不会拍,亚赫就是没有吻戏,也没有琼瑶般的结尾,这是两个强大的英雄之前最崇高的爱,小赫从少年时代起就深深为那个心怀世界眼光卓越的亚历山大着迷,亚历山大的梦想就是他的梦想,在弥留之际能听到亚历山大描绘出一幅新世界的蓝图,想必也是他心灵最好的归属。与神话相伴时最为孤独,我想这部片子本身,也像亚历山大其人一样,胸怀大志,却孤独遗世,看到了太多,想表达的太多,但却因为种种阻力,外在的和内在的,让自己难寻知音,况且观众想要的,从来都不是真相。

 6 ) 让历史来捆绑电影

对于奥利弗.斯通的电影我总是抱有一种观点,那就是他的电影一相都喜欢走离经叛道的路子。不管是惊世骇俗,还是旁门左道,他都不会让他的电影流于平淡,他的视角和观点太过异于常人。所以我还是喜欢他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这个世界需要一些奇特的论点来不断让我们思考。

《亚历山大》却不是这样,它没有给我以往斯通式的惊世骇俗,有的话也只是一点点。影片没有票房那么糟糕,只不过这一次奥利弗真的有点流俗了。奥利弗选择一部史诗级的电影来出手,这似乎约束了他自己的手脚,是正史式的讲故事呢还是野史式的讲故事呢?最终面对一个历史上一个伟人,奥利弗还是基本按主流正史来拍这部电影,不过其中也加入了不少个人对历史的猜测。

影片中比较重要的一些叛逆构思有三处,第一处,就是安吉丽娜饰演的王后奥林匹娅斯设计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国王菲力,以便让儿子亚历山大登上王位,这一桥段很是加强了宫廷斗争的戏剧性,也让奥林匹娅斯这个人物更加突出。第二处,亚历山大的同性倾向,他与儿时密友西斯费特斯间的情感被相当程度的推崇和放大。第三处,亚历山大的死因,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英年早逝是个历史谜团,奥利弗大胆的将他的死因归纠为他手下将领的集体谋害。这三处的构思秉承了斯通电影作品一贯的怀疑态度,但基本上并不影响整个影片故事的主流历史走向,而且奥利弗这一次对于自己的怀疑也没有提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论据。

影片主要围绕着亚历山大的征战历程展开,通过亚历山大昔日旧将托勒密的回忆和解说跳跃式地讲故事,有选择性的截取了亚历山大一生中最重要的征战部分。然而托勒密的旁白给人的感觉显得非常托沓,而且与影片的故事完全没有溶为一体。其实应该将托勒密作为陈述者和经历者双重身份多作描绘而令他参与到影片的故事中,而不是仅作为一个陈述者存在而显得与亚历山大的一生格格不入。影片对于希腊各邦的征战和统一都没有作过多的交代,直接就进入到与波斯帝国的对决。这是一次决定亚历山大命运的战役,以弱胜强,彻底摧毁了庞大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奥利弗用了最多的精力和金钱在这场重头戏上,他用大量的鸟瞰镜头来表现出铺天盖地的战争场面,从高处望下去是密密麻麻如蚂蚁般的军队,其实这很象诸如《淮海战役》等国产战争片中常用的运镜方式。

奥利弗比较详实地重现了马其顿军队以步兵方阵和机动骑兵相配合的战斗模式,步兵方阵以集体行动口号作战,比较有气势而且可以降低伤亡。左翼骑兵由帕米尼奥指挥,主要负责稳住阵脚,而右翼由亚历山大亲自指挥,负责包抄进攻,攻击敌军的缺口。伊苏斯会战在奥利弗的镜头以最详实的方式得到了展现,基本重现了史书上对此的记载,影片中亚历山大率领骑兵包抄到大流士三世的跟前,一举击败了庞大的波斯大军。对于这场战争,我想奥利弗应该算是拍得颇为大气而且不落细节。

说到这部史诗片《亚历山大》,就不得不提到那部在当年口碑极佳的史诗电影《角斗士》,虽然奥利弗对于那场战争重头戏考据了大量史料,而且对于各个战术细节都严格参照了历史的记载,极力还原了当年历史的庞大战争场景,但却没有《角斗士》中开篇的那场罗马军团与日尔曼人的战争来得精彩而振奋。在影片中饰演亚历山大的柯林.法莱尔在战争开始前有一段激励士气的发言,与《角斗士》中罗素.克洛的那段发言很相似,甚至可以说在某些语句上也是相同的。抛开对模仿和抄袭的谈论,以平等的视角来比评两位主人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法莱尔和克洛之间的明显差距,法莱尔的表现更象个冲动的年轻人,远没有一个成就大业的英雄所具备的霸气和鼓动性,而克洛却有一种谈笑间指点江山的王者之气,应该说在演员的选择上奥利弗.斯通有些失算。

在战术上,其实罗马军团和马其顿军队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方阵作战配以游击骑兵突击。《亚历山大》中对这种战术的拍摄是宏观的,用大的视角去看,并没有突出主人公亚历山大本人,所以观众更象是旁观者。而《角斗士》则拍得更加纵深,微观的视角紧盯住主人公马克西默,从而更易带动观众的热情,让观众与影片互动。对于影片处理战争的不同手法,倒不一定说得清孰优孰劣,但观众似乎更偏好《角斗士》的运镜视角。

其实真实的往往不如虚构的,依托历史的《亚历山大》和杜撰的《角斗士》相比,即使如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传奇一生也远达不到虚构故事的戏剧性效果,而象《角斗士》这样的虚构故事完全可以按着观众的口味来一波波的制造出戏剧化的效果。虽然历史可以改编,但也不能走得太远,奥利弗可以加入许多的猜想,但却也不能脱离真实而完全拍出一部全新人生的亚历山大的电影,真实往往也会起到约束的作用。

在这部影片的最后,我们也看到了奥利弗一贯的惊世骇俗,对于亚历山大与西斯费特斯的那种暧昧同性之爱影片处理的非常到位,也的确相当感人,他们的关系似乎也综合了友谊、爱情等诸多情感,一点也不流俗。同样我也非常喜欢奥利弗对于亚历山大英年早逝这个谜团的猜想,在影片中也作了相当众多的铺垫,亚历山大下属将领们对于连年征战远离家乡厌恶,以及因此造成的冲突。但是我仍然觉得提出这个假设实际是不错的,但确实不如奥利弗以往影片给出的推论有说服力。

《亚历山大》作为电影结束,但奥利弗的标签却不见。如果说这部电影是奥利弗的作品,我们找不到明显的痕迹,只是隐隐约约的若有若无,如果换一个导演其实也无不可。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过不失,一切都在努力还原历史画卷,但也失去了惊喜。看这部电影和看亚历山大的历史传记是一个效果。


文:眉间尺








 短评

支撑我把近三小时的电影连看了三遍的官配CP竟然连一场吻戏都没有

4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亚历山大自幼聪颖过人,曾受教于亚利斯多德,稍长即被授予首府总督之职,并以平定山贼有功而任命为马其顿大军统帅,随父横扫希腊城邦之乱。融合东西文化,鼓励民族间通婚,并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讲希腊思想律法散布各地,开创希腊化时代文化,死时却年仅33岁

8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开什么玩笑,这么好的电影评分这么低

9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力荐

你所知道的各種BL小說狗血虐心橋段大甩賣。亞歷山大跟赫非簡直是希臘版萊因哈特和吉爾菲里斯。我敢打賭亞歷山大每次上別人時心裡想的都是赫非,但他和赫非就是沒搞起來,唯一的吻戲也被刪了!Bagoas又溫柔又知進退安本份,這樣的角色其實很讓人心疼的,可是造型太瞎狗眼,快把我雷成碳粉了。

11分钟前
  • 路西法的信徒R
  • 推荐

亮点 :妖艳的舞男

15分钟前
  • Ragdoll™
  • 推荐

很好的历史片

16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看的是3个半小时的导演剪辑版。

19分钟前
  • 如雨乃可乐
  • 力荐

托勒密那演员长得太像希斯莱杰了········这片子的男淫太养眼了>o<

22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重看了一遍加长版,3个多小时基得更彻底了啊啊啊无语凝咽.....

23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除了男猪脚的脸,我觉得其他都不错

25分钟前
  • 左左☮
  • 推荐

拍传记类电影还是很需要勇气吧,你短短几个月的演绎就是人家的一生啊。

28分钟前
  • ╯^╰
  • 还行

跟天国王朝一样,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管它被影评人怎样骂,我就是爱这片子!石头导正赶上史诗片泛滥的那几年拍的这片,于是强大卡司的此片被直接划为商业无脑片了,冤得很!印象最深的是Jared的Hephaestion,Alexander结婚前他去送戒指,那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小动物眼神啊!他死的时候彻底哭伤我了

29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他是堕落凡间的神祇,勇气与坚毅并存的战士,横跨亚欧帝国的王,新世界的缔造者,载入辉煌史册的英雄。他友爱,温和,自信,果决,有开阔的眼界,有牵引人心的力量。或许,在幼年时哲学家为他讲述世界版图之时,这梦就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脑海里,随着年岁,枝繁叶茂。这宏大的梦想成就了他,同时也葬送了他。‘在我们被梦想杀死之前,梦想必须先死。’冗长的三个半小时,以一种平静的姿态讲述了亚历山大大帝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幼时到当上国王,远征波斯到最终死亡两条线并行,截取了几个重要的事件,将亚历山大意气风发的少年姿态,远征途中的所向披靡,到后面遭遇背叛后的无奈和疲惫,挚友离去的心痛,死亡降临时的看透虚空描绘的淋漓尽致。只有一个亚历山大,也只有一个赫菲斯提昂。(我爱亚赫,所以私心五星啦)

31分钟前
  • 维洛烈嘉
  • 力荐

我搞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影评人说这是烂片。恰恰相反,不骗你,我看完奥利弗大导的这部电影后,我感动的哭了。你可以说我神经。但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东西。

34分钟前
  • 力荐

每个镜头都是值得揣摩的艺术品,构图太美了。朱莉可真好看。

3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看的三个半小时的版本,时间线跳来跳去的感觉倒是还行,如果真的弄成从头说到尾那种反而会无趣吧。相比毫无存在感的法瑞尔(斯通!你卡司他是喝多了吗!),其他男配角真的一个妖过一个,加长版还肆无忌惮地放了好多艳舞段落。要不是找朱莉演麻麻,根本都不会记得这片子里还有女人…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导演功力很强,敢于直面历史,反思历史,不错的史实片

42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史诗气质,大气磅礴。亚历山大的一生,桀骜疏狂,英气勃发。他灿烂如金光四射的太阳,勇猛似翱翔天际的雄鹰。他生来超脱于世,孤傲决绝,勇敢无畏,志向远大。他不满于母亲狠毒强烈的控制,亦不堪忍受父亲的轻视猜忌和冷漠无情,他选择投入无尽的征战挞伐远离家乡,他击败波斯王,连接起亚非欧的民族和文化。他超前于那个时代太多,从而不被世人甚至身边人理解。他愤怒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僚的背叛,悲哀于族人的冷漠和愚昧。他无处发泄,最终含恨抱憾而死。他说,摆脱恐惧才会摆脱死亡。如果到达了世界尽头,我会返回来继续征服剩下的一半。大帝一生的深情给了他到达不了的远方,以及始终在他身边陪伴他、支持他、守护他的灵魂伴侣赫菲斯提昂。(推荐最终剪辑版!三个半小时勾勒出亚历山大辉煌灿烂的一生!精彩非凡!)

46分钟前
  • 90sLife
  • 力荐

1.三个半小时的最终剪辑版。将多年前看175分钟版的坏印象一扫而空。又一个被剪辑毁掉的佳作。这个最终版绝对是世纪初的史诗片浪潮里最优秀的一部;2.采用老年托勒密回忆的叙述视角,非常聪明,一方面,赋予跳跃的时间线以合法性;另一方面,托勒密片尾对自我叙述解构强化了亚历山大的伟大与悲剧。除此之外,也让观众有机会一瞥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城胜景;3.从亚历山大一生的四场大战役中选取了高拉米加和海达斯佩斯,一头一尾,囊括性好,也足以塑造亚历山大和众将官的复杂关系。考证非常到位,战斗场面宏大血腥,视觉冲击力很强;4.最好的选角是杰瑞德·莱托的赫菲斯提安以及留名青史的名驹比赛弗勒斯,读史时的想象跃然眼前。5.没有将亚历山大矮化为一般人来表现其悲剧,本片最厉害的,恰恰是它所呈现出的悲剧,是独属于亚历山大的悲剧

47分钟前
  • 奥兰少
  • 力荐

我的天 这里的男人怎么都那么好看!

48分钟前
  • 岂能无怪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