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鸿鸟2

日本剧日本2017

主演:绫野刚,松冈茉优,吉田羊,坂口健太郎,浅野和之,江口德子,松本若菜,星野源,大森南朋,佐佐木藏之介,宫泽冰鱼

导演:土井裕泰,山本刚义,加藤尚树

 剧照

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2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3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4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5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6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3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4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5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6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7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8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19产科医鸿鸟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5:14

详细剧情

时光荏苒,作为妇产医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鸿鸟樱来到了曾经的恩师荻岛胜秀所在的离岛医院。看着和岛上居民近距离接触的荻岛的身影,樱开始思考一件事情。   另一方面,曾经是研修医的下屋和新生儿科的白川都成为了专业医师继续工作着。   从离岛归来的樱和助产士小松一起诊察了耳朵听不见的孕妇早见愛菜。她的丈夫健治也有一同前来,但健治是一位聋哑人。因为医疗术语用手语或者唇语都很难传达,所以改用了白板进行笔谈。   另一方面,产科医四宫诊察了想要早日回归职场的职业女性佐野彩加。彩加向四宫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按照预产期进行生产,但四宫却并没有回答她,而是专心地做着B超检查。检查的结果,彩加的宝宝患有“心室中隔欠损”,是一种心脏上有小孔的疾病。彩加因此十分动摇,围产期中心的负责人今桥与四宫一起向彩加的丈夫康孝仔细传达了这件事。想要早日回归职场的彩加的心情与宝宝的疾病交织在一起,带来了双...

 长篇影评

 1 ) 对不起,啰嗦了。

本来对医疗剧、尤其还是妇产科的故事不抱有什么期待了,毕竟产科的故事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的操作。

之前就听说过妇产科是医院鄙视链的最末端。外科看不起内科,脑外科看不起其他所有科,其他所有科都看不起妇产科。貌似妇产科是整个医疗技术上最简单的、最易上手的。

但是在剧末还是哭得稀里哗啦,不是因为剧情,是因为人文关怀。恐怕只有产科是笑着进来、笑着出去的吧。把日复一日的剧情也能拍得这么人情冷暖,并且还能给看剧的同学们普及一些医疗上的术语和操作,也是极好的。

建议可以作为普及生育健康的医疗剧进一步推广,类似于中国的普法节目《社会与法》。

当然,我们看《产科2》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当前我们所在的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医院人满为患、摩肩接踵、照张CT能排一天的队、住个院需要登记回家等一个星期才有床位的现实。医生不可能这么和你说笑、不可能记住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就是床位上的一个数字。也没有产后随访、没有安静的单人间…没有太多东西,但是有的还是和霓虹国同样,我们也有这么多儿女情长、这么多为迎接新生命的忐忑与激动…想到剧中一句台词,让我泪目:“宝宝的年龄是0岁,那宝妈的年龄也是0岁。”晋升为爸爸妈妈的年龄和宝宝一样大,也是一起成长。因而,我们也会学习原谅爸爸妈妈的一些错误吧。

剧中还有好多好多医患对话可以成为当前大陆医院医生的教科书,也是患者需要学习的。如果医患之间都能如此进行交流,相比纠纷会少很多吧。医生也有误判、也有模棱两可,但是遇到情况,积极向家属说明、承认错误,然后积极改正,而不是躲到后面,想必患者家属也能接受。毕竟我们都是人类大群体,是一个人去治愈另一个人,谁能保证完全不出错呢?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剧情还是平淡了一些,一些产妇在生产时还是太美了一些,不太符合现实。

因此,这里,我给4.5星。

 2 ) 惟生命与音乐不可辜负

晚上行踪飘忽的神秘钢琴家Baby,真正身份是医院Persona的妇产科医生。铃之木优在2012年连载的漫画「产科医鸿鸟」,在2015,2017年被TBS拍成了电视剧,两季一共21集。

“他一哭,我们都笑了。”

一般来说,我理解的戏剧悬念大致能分为两种,一种是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人物情势,一边看一边期待相对固定的结局会怎样降临,例如邪不能胜正,王子迎娶公主等;另一种则是纷繁复杂,人物间的阵型派系难以抓摸,不到最后一刻也不知道结局如何,是群像型戏剧的惯用手法。

「鸿鸟」属于前者。

明摆着,这套剧是要走的,是暖心治愈的正能量路线。

知乎上的一个高赞回答说,没有生育意愿的人,看了「鸿鸟」以后,依然能被感动。我同意这一看法,这也正是它出色的地方。

我常说,美和人性是共通的。生产没有绝对,早产,难产,小产都可能随时发生。正是每一位医生的努力,让生产变得越来越安全,让新的生命更好地来到这个世界。呱呱坠地时,那一声啼哭,是他们降临的标志。虽然明知道这是在煽情,在喂鸡汤,但是,哪怕我是个多么讨厌小孩的人,这一刻也无法不动容。

“医生里面,只有产科医生有机会说恭喜,这是我们的特权。”

一直觉得医疗题材的剧很难写,因为希望和绝望同时存在。

要达到戏剧效果,就必然要从疑难杂症里取材。那么,写得太真实的话,可能会让有生育意愿的人产生恐惧,在生产面前知难而退;而拍得太崇高,太伟大的话,就会偏离现实,变成假大空的空中楼阁。

「鸿鸟」里既有安全的自然分娩,也有因各种原因而备受折磨的妈妈和胎儿,有的甚至会因此而丧命。当科学和技术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尊重每一位生命。然后,为顺利生产的妈妈们,默默地说一声恭喜。

“医生不是神,一个妇产科医生能做到的事情是很有限的。”

豆瓣上有评论说,不明白Baby的钢琴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我是这样理解的:

往浅了说,樱的钢琴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告诉世人,在充分的社会关怀下,缺失父母的孤儿也能茁壮成长,父母无法尽到抚养的义务,但我们可以;

往深里说的话,剧中有句话经常被提到:

“医生不是神,一个妇产科医生能做到的东西其实是很有限的。”

我认为音乐也是一样。

尤其是没有歌词,只得一人演奏的钢琴曲。音乐能做到的,也是十分有限。更多的,是聆听者自己想法的投射,也正如剧中经常面临两难选择的父母们。

「鸿鸟」描写到的病人里,有未成年怀孕的少女,也有医治多年不育的高龄产妇;有先天失聪但酷爱音乐的人,也有被诊断出有染色体疾病,智力发育有缺陷的人;有求助无效转而寄望收养的人,也有意外怀孕但无力抚养的人,而无论是什么病人,医生们都一视同仁。医生和助产士能做到的,就只有尊重他们的决定,然后尽全力去协助。

但无论如何,音乐和生命一样,不管旁观者怎样去定义,其本身都是伟大的。

这之前,我只在四年前看过98年拍成的「妙手仁心」。该剧重心倾向于医生们的个人生活,日常工作和医患关系只是点缀。说白了,就是把家庭伦理剧里那一套搬到了医院里。

而「鸿鸟」则是完全以医院为中心,全剧下来甚至都没有一场男女感情戏,务求为观众呈现妇产科和新生儿科最真实的一面。

而这,也正是生命最美好的一面。

同步发表于公众号LH_3327,欢迎关注

 3 ) 生命的给予与放弃

怀孕七个半月的时候,大夫发现胎位不正,嘱我每天要在床上跪好作磕头状来纠正。我爱人认真执行,监督我按时足量完成。肚子太碍事了,姿势太难受了,做不了半分钟我就躺倒打滚耍赖不肯做。他看我软硬不吃,只好以身作则,上床跪倒趴下,陪着我做。我半分钟不到悄然躺倒,看他高举尊臀虔诚叩首全不知情,笑得打跌,捧着肚子滚来滚去,又不敢出声,憋得差点抽筋。这几天看《产科医鸿鸟》,怀孕的妻子压力大,丈夫说,“不要担心,我会帮你的。”大夫接口说,“孩子是两个人的,父母没有主次,怎么能是帮呢?那是两人共同的责任啊!”深以为然。

我在最好的年龄生了孩子,两人在最好的年龄,齐心协力抚养。孩子长大,跟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给我的外在,脸和身材,我很满意;给我的内在,头脑和性格,我也很满意。”这是至高奖励,是颁给父母的诺贝尔奖。也有人对我说过,“孩子一看就是在有爱的家庭中长大的。”认识孩子的人,说:“有你这么个儿子,你妈真有福气啊!”

后来有一次,我不小心怀孕了。一直顺 -民的我们,遵纪守法,不能要的孩子不要。B超大夫热心地推荐了产科大夫,产科大夫热心指导服药,把胚胎打掉了。自己在家的我,看了排出体外的胚胎一眼,乳白的半透明囊泡,就把它冲走了。那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没有权力拥有,它不该来。我整个人是超然的,无感的。我不知道这是一根刺,它扎得这么深。

放开生育的那天,我听说以后上网查了查,看了两遍,然后那一天就什么都不对了。为什么这么愤怒,已经忘却的情景一次一次在眼前上映。胚胎的形状,胚胎的颜色,胚胎被冲走那一刻的水声。晚上回家,找碴吵了一架,暴哭了一场。那是嚎哭,是母兽失了小兽的长嚎,是利刃穿过心脏,痛彻心扉。被剥夺的愤怒,波涛难息。被放弃、被杀害的是生命,我是那凶手。那样的哭,此前从未有过。我不知道那根刺,它扎得这么深。

怀着这个生命的那段时间,我酷嗜碧根果,恨不得日啖三百。放弃之后,至今,完全不能吃了。我当时以为是偶然,其实是那生命,用那极短的生存,给我留下了印记。

看《产科医鸿鸟》,对生命的各种思考,深深打动我,把已尘封的,解除了封印。我给予过生命,也放弃过。我被剥夺过,也剥夺过别人。我可以给予生命,也可以赋予它美好;也可以放弃生命,用最残忍的方式。此非我本意,却无法请求原谅。

生命如此神圣,却被我们凡人所拥有,被我们凡人所传递,每思至此,热泪盈眶。

 4 ) 你一哭,大家就都笑了

对于人类而言,就算是在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生孩子还是一件“大工程”。从发现怀孕开始的产检,到孩子出生之后接种各类疫苗,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类”的诞生的过程都是一场漫长而又辛劳的仪式。而这个仪式的高潮,无疑就是分娩的过程了。

相比于其它哺乳类动物,人类分娩的过程要艰难太多。

我从电视节目里看到过长颈鹿在自然状况下分娩的情景:母长颈鹿站立着,似乎也并不要费什么力气,婴儿就包裹在羊水里,从母体的子宫中倾泻而出。

但在现代社会,人类妇女分娩的时候,却需要一个团队的辅助:医生,助产士,丈夫握着妻子的手,躺在病床上的孕妇咬着牙,汗珠一粒一粒地滴流下来。

足月时胎儿的大脑,对于母体的阴道口来说确实是太大了。正是这样一个“大脑袋”,使得人类的分娩过程变得如此艰难;但也正是这样一个“大脑”,蕴含了一个“人类”的所有可能。

“人类”的精彩,正是蕴藏在这大脑所承载的无限可能性之中。一个健康的人类婴儿,到了一岁左右就可以在大脑里呈现出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两三年后就会习得一种语言;再往后,ta将快速向前奔跑,学习祖先们积累下来的知识,感知时间与空间的尺度,追寻身体与心灵的体验,收获友谊与爱情。

而这一切一切,都起源于ta那第一声哭叫。

初啼,代表着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正常,代表着一个新生命正式宣布要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助产士、医生,还是孩子的父母,都会亟待着这“宣言式”的哭声。

Persona的产房里,从离岛运从来的孩子很快就哭了出来;海外的小岛之上,冒着风险接生出来的婴儿,也在“鸿鸟”医生的努力之下“勇敢”地哭了出来。两边的母亲,疲惫地躺在床上,宝宝的哭声也许就是她们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了。

然而对于一个聋哑的妇女来说,这美妙的音乐似乎是不存在的。病床上的早见爱菜攥着“丈夫”的手,焦急地等待着医生把孩子报到自己的面前。

紧握着手的夫妻,在孩子出生的这一刻变得更为紧密了。

我们常说,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但这个“结晶”到底是什么呢?

想一想,两个人,各自经历二十多年的人生,笑过多少次,痛过多少次,走过了许多地方,“演绎”了许多故事。像是生发自不同根源的藤蔓,最终缠绕在一起;发源自不同的山峰的河川,最终汇入同流;两个人的相遇,就是两个灵魂在不同时空的编年史,最终又撰写到同一部书卷之中。

所以,当婴儿湿漉漉地从母亲身体里来到这个世界,两部编年史就汇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新的灵魂,ta将被镌刻在崭新的卷册中,这本新的卷册,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晶”。

虽然并不知道ta会书写些什么,虽然不知道写作的过程会是多么困难,但是母亲所知道到的,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生出来,一定要翻开那崭新卷册的第一页,只有翻开了,才会有所谓的“可能”。

孩子从自己体内出来的那一刻,躺在床上的早见爱菜可能比任何时候都希望恢复听觉,她是多么渴望在第一时间听到孩子啼哭,那是融合了两个人所有的过去,诞生的崭新灵魂编年史的第一个字。

在早见等待的那一刻,画面变成了静音,所有人都在和母亲一起等待着。当坂口健太郎饰演的医生露出微笑,助产士把婴儿抱了过来,声音才渐渐变大,我们看到孩子的嘴巴大张着,哭声也渐渐响亮起来。

哭吧,哭吧,孩子。你看,你一哭,大家就都笑了。

 5 ) 关于最后两集和它们的弹幕

-

最后两集的弹幕让我有些大开眼界。

第10集一开始,就有弹幕“建议各位正常人跳过这集!!!”,这样激烈的言辞让我十分震惊,我本以为这集涉及了什么违反人伦的矛盾,比如涉及反社会人格的xyy染色体。

但当我看完全集,我也没明白这一集哪里需要“正常人跳过”。

这分明是很有意义和值得深思的一集。

与其说这一集是在讨论唐氏儿是否有资格出生,我倒觉得,这更多是在讨论父母对于生孩子这件事该给予的认真考虑,以及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所要承担起的相应责任。

作为一个女生,如果是我,不会考虑留下一个唐氏儿;但是我绝对不会去对选择留下孩子的母亲说三道四,反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人敬佩的、充满勇气的决定。

因为打掉这个孩子远远比留下孩子给母亲的生活负担来得小得多,而一个母亲了解了所有将来会面临的困难后,还能如此犹豫不决甚至最终选择留下ta,唯一的原因只是因为:爱。

因为爱,所以舍不得。舍不得决定葬送肚中胎儿的性命。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甚至没有机会来这个世界上看一眼。

但让我震惊的是,满屏的弹幕却都是清一色的批判与谴责,没有一个人对高山夫人做出的决定表示敬佩和肯定她的勇气。

甚至在高山夫人因为不舍得流掉孩子,瘫倒在手术室门口时,居然看不到共情,而是那么多指责和愤怒。

让我看得心寒而悲哀。

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母亲的爱,为什么要受到如此的非难。

-

有人说,是因为这个孩子生下来注定不会幸福。

我真的对此十分困惑。

这些对孩子降生后的生活信誓旦旦的人,真的明白什么是幸福吗。

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虽然是唐氏儿,但他有一个无论他健康还是病痛,宁可众叛亲离也要留下他的、那么爱他的母亲;当高山夫人的母亲搂住痛苦的高山夫人,说无论未来她能否坚持下去,自己都会陪着她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爱他的姥姥;当高山夫人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念着那首诗时,所有人脸上不约而同露出温柔而慈爱的笑容时,我看到他将来会身处的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甚至突然有一种很荒谬的猜想:那么多充满戾气的人,是不是甚至在嫉妒这个唐氏儿呢。

比起他拥有的爱来,我们普通人其实少得多得多吧。

我们很多人的母亲或许怀上我们甚至都只是意外或者只是人云亦云的一种从众行为。我们很多人的父母直到我们出生甚至长大,还不知道究竟如何做父母,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连孩子一些小小的错误和不足都做不到包容和接纳,更何况唐氏儿那么大的缺陷。

可是这个孩子,还未出生,就拥有了坚定维护自己的母亲,就拥有了承担身为人父人母责任思想准备的父母,拥有了准备用全部的爱和包容来接纳他所有不足与缺陷的家人了。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在父母那里得到比这个孩子更多的爱和接纳呢,又如何能这么武断地认为这个孩子一定不幸福呢。

或者说,他们对幸福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

若说唐氏儿和普通人的区别是智力和身体,那智力正常、身体健全的我们,有几个真正活得幸福呢?

若说是他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嘲笑、困难,那没遇到那些事情的普通人就幸福了吗?——而普通人又有几个整个成长过程中没遇到过一点挫折、嘲笑和欺辱的呢?

若说是他成长中父母所要加倍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那我以为,不是意味着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吗?——从这方面看,他难道不是比许多从小被父母忽视、家暴、长大后没有家庭支持反被吸血的孩子们幸福得多吗?

-

我本以为,应该会有很多人去惋惜那个选择流产的孩子,说一句:好可惜,他没有机会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了。

可是我一条这样的弹幕都没有看到。

与其说同情那个剧中活下来的唐氏儿。

我反而会觉得,更加值得同情的,是这个现实世界中的我们。

如果,人们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充满爱与幸福的,那弹幕应该是我原本以为的那样充满了惋惜与怜悯。

而清一色这样充满戾气与指责的弹幕,似乎说明了:

在这绝大多数眼中,这个世界都糟糕得不像话,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爱与幸福可言,普通人尚且如此,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唐氏儿,当然活得更加痛苦;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尚且享受不到,这样一个终生愚钝、充满缺陷的孩子更是只会让她的父母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终生痛苦也加倍折磨那个被生下来的唐氏儿。

-

悲哀之外,其实我甚至感到了恐惧。

我不认为选择有对错。

但弹幕里那样断言孩子的出生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痛苦、谴责母亲不该留下孩子、甚至指责反复确认父母意愿的鸿鸟医生的这群人,他们字里行间的居高临下,对于高山夫人的痛苦毫无共情的那种冷漠甚至指责,让我感到后背发凉,甚至恐惧他们将来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我可以理解出于自己能力选择放弃的父母,但我不理解对放弃无动于衷的人。

或许表面上看来,他们会是一些理智冷静的父母。

但我却觉得,他们是我最怕的那类父母。

——对孩子有条件地爱的父母。

因为孩子有缺陷,就毫不犹豫地、冷漠地将其抛弃。

重则唐氏儿的基因缺陷。

轻则——每个孩子的成长进度、发育程度、优缺点各有不同——他们会对一个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落后、不足都缺乏耐心,甚至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嫌弃和指责。

我总觉得,会说出这种话的人,其实不理解爱,也永远不会真正爱人。

他们会因为孩子的烦、笨拙、某方面不如人而不满、发火,他们无法接纳孩子身上本身的不足,指责和否定孩子身上的每一点点小小的问题。

——我没生育的经验。但我有一只猫。

每当我妈妈对我说:这猫怎么这么不乖,怎么不像别人家的猫一样聪明的时候,我都会生出由衷的恐惧。

因为我看到了她对猫的态度上对我幼时的投射。

我一直处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在我妈自己没意识到的时候,我被无数次否定过,从说话音量、走路姿势、到体形、举止每一件事。

诚然,在他们看来或许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好的,他们就是爱我的。

但我好像从来没感觉被爱过。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活着好像就是一个错误。

直到我养了猫,当我发现,我对我的猫,和我父母对我、对我的猫之间的差别,我才突然明白了症结在哪里。

他们甚至从没像我关心、爱我的猫那样关心和爱过我;也从未像我接纳我的猫那样接纳过我。

我挺庆幸我带了我的猫回家,那些我在成长中缺失的关注、接纳与爱,我可以通过给她而跨时空地弥补给我内心那个一直被忽视、被否定的小人。

我每一次听到我妈妈说那样的话,我都会很认真地反驳回去:因为她就是她,不是别的猫。我不需要她聪明不需要她乖,我对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她能自由且快乐。

我总觉得,说出那样话的,就是会成为我妈的这种父母的人。

他们对于有缺陷的、“不够好”的孩子的那种冷漠和不耐烦,他们自己都察觉不到。但是作为孩子却或许会终生活在那种被否定的痛苦中,却那么深而难以摆脱。

我其实真的很羡慕奈奈(高山夫人生的唐氏儿),因为她在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家人,已经全盘做好了完全接纳她所有不足和缺陷的准备。

而她出生后,她的妈妈带着她去复查时,笑着对医生说:她真的太可爱了,可爱到让我有些困扰。

那一刻,我真的好羡慕好羡慕,也好感动好感动。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活得不幸福呢。

-

还有一点对我来说很不适的,是那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对着高山夫人的选择指指点点。

且不说这世界上有谁有资格对别人的选择指摘呢(虽然只是电视剧,尤其这还是电视剧)。

何况高山夫人的决定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全家都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和承担奈奈的到来了。这是他们的决定,也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跟奈奈共同生活的也只有他们。

凭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有资格,替别人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上帝。

 6 ) 产科是温情也包裹不了的真实残酷

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催生,看《产科医鸿鸟》就够了。×晚节目组能哪怕学到一成也不至于让全国巡回白眼那么久。剧里的画面都是请真实新生儿和患儿拍的,特别有实感和用心。孕产妇的风险也涵盖得很全面,疼痛,损伤,各种并发症/感染风险,婴儿健康风险,产后抑郁,职场困境,家人的不理解,疾病与生育的两难等都有仔细探讨。 想催吧也要讲武德。让你充分了解风险和残酷之后再用深层意义和关怀温暖你并尊重个人选择,比那些空中楼阁用亲情和刻板印象无限pua你不知道高哪里去了。虽然对我没啥效果,光沉迷刚子的美貌了( 另外第二季比第一季总体要沉重,第一季的音乐元素更多,角色形象美化程度也更高。但第二季相对写实,相比之下第一季钢琴家医生的形象还是过于漫画唯美化了,虽然安排了个不幸的背景但仍然温柔得像是带了某程度上的神性。第二季刚子(估计是年纪上来了)的演绎层次感更好,那些忧郁失落纠结反而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些比较有趣的视角: 爸爸跟妈妈说“我会帮你”,被四宫小可爱驳斥“什么叫做帮?育儿是两个人的责任。”这个在《逃耻》里也有过。 还有NICU里面医生的口头禅是“孩子很努力呀。”在孩子可以出院时,虽然翻译的也是“出院”,但日语原意是“卒業”也就是毕业。这些表达还挺有意思的。能看出来剧里的价值观就是把新生儿当一个完整的人看,而不是一味渲染父母的伟大。父母在努力的同时,孩子出生之后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顽强生长。孩子也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看得出来剧想传达的生育观跟我国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我国的优生优育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产检唐筛各种都是理所当然。而有残缺的宝宝基本就被剥夺了出生权。但剧中还是提供了两方观点,到底是优生重要,还是尊重生命重要。残缺的孩子是否愿意来到世界上,以及残疾的人生是否也有完整的意义。 最后观某站弹幕有感,休产假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导致产后抑郁准备自杀的情节仍被弹幕出警“不负责任” “平衡不了家庭跟工作” “丈夫养家不辛苦吗”。 只能说在拥有后代这件事上,某些男的确实不配。

 短评

这部剧从2019年就躺在我的移动硬盘里,只看了前面两集。结果2021年9月23日在B站看完,这剧真的太温柔了,真的没有第三季吗?T_T

7分钟前
  • Penn
  • 力荐

每周一泪目……

12分钟前
  • 小南
  • 推荐

1

14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还行

鸿鸟在泡面头之前就已经和四宫在一起了呀,求求你们赶快结婚吧!

19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明明产检得知是唐氏儿,为什么产科医生话里话外诱导加暗示,劝说孕妇生下来?说实在,后两集看得别扭。不止生下来叫作“尊重生命”“为生命负责”,有时,选择不生也是尊重,也是负责。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17秋 TBS】又暖又治癒的サクラせんせい回來了!Baby換了假髮,正常多了。為我溫柔的剛哥打call。

29分钟前
  • きき
  • 推荐

医疗剧的谦卑与细腻,它都有。每一集的完成度都很高,起承转合流畅自然。选取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和话题性。前半段侧重于不同家庭对于新生命诞生的众生相,后半段则着重描绘医生们各自的困境与坚守。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但毫不矫情,忧虑和希望都是淡淡的 。

31分钟前
  • Rembrandt
  • 力荐

几年后,结了婚,也面临着生育的问题时,才发现生孩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光是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外在因素,更多是内心对能否能成功养育一个生命的忐忑和不安。

35分钟前
  • 拍照的蘑菇
  • 力荐

上一季鸿鸟医生说「生命是个奇迹」,这一季他则说「感谢所有生命」。倒数第二集哭惨了,最后一集倒是很淡定的看完了。无论是产科医生还是产妇和家人的视角,都很能触动人心,生命诞生后续的关怀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季追的两部医疗剧都圆满了,感恩,我们能有健康的体魄!

40分钟前
  • kiki204629
  • 力荐

1集。

41分钟前
  • 胖大的表像
  • 还行

可能没做妈妈吧,无感1话弃

46分钟前
  • kona
  • 还行

9.1太高了,但的确还不错,较平淡真实

48分钟前
  • 小仙巫
  • 力荐

圣母化的主角。

53分钟前
  • Faceless Man
  • 还行

果然!在最后一集讲了羊水栓塞,太凶险了都不敢看。《欢迎来到荷兰》作为背景真的很好哭。

56分钟前
  • 业余影迷徐淼淼
  • 力荐

依旧是大龄单身青年该看的剧集,生命的感动,只是可能被美化了,但美好得令人动容。也是日本的医疗真的关心人的生命质量,已经不止于治愈身体,连精神都被关爱了。看完我又开始深深地担忧,我会有自己的孩子吗?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迹象。

60分钟前
  • 鸟先生
  • 力荐

原来这部全都看完了忘记标记。对于我个人而言,看到第三集产后抑郁是感触最深的,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无力掌控击穿了整个人,时至今日仍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是个合格的母亲。正因为如此,这部剧才真的意义重大,让那些对于生产中的种种不了解、有偏见的人更好地认知这个过程,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者。好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有类似的剧集出现,让生产更具人性关怀。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感觉最后两集有点过份煽情了,个人并不太认同这部剧的一些观点。总的来说保持了上部的水准,全员演技也很优秀,不过说真的没有了上一部一集一哭的感觉,虽说一直走治愈路线也没有什么新意,但是这种有关生命的医疗剧还是拍得舒心一点好,毕竟现实的残酷已经看得太多了。

1小时前
  • さとる
  • 力荐

第一话就很棒!而且真的是如刚哥所说的,与第一季只讲到生命的诞生为止不同,而这一季内容更有深度,还关注生命诞生后的故事。

1小时前
  • 古畑奈和
  • 力荐

第一集:生产是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第二集:人的价值不是用生孩子决定的。第三集:产后抑郁。4:TOLAC。5.太可怜了。第6集:虐。第八集:辞职去进修(3.9已存盘)第十集:虐。四宫医生父亲去世,他做手术,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妹妹把父亲保存的四宫脐带交给四宫.第十一集:台湾腔中国游客生产

1小时前
  • 2006-03-19加入
  • 力荐

新生 永远值得热泪盈眶

1小时前
  • 戚阿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