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5

记录片英国1991

主演: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Andrew Brackfield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生七年5 剧照 NO.1人生七年5 剧照 NO.2人生七年5 剧照 NO.3人生七年5 剧照 NO.4人生七年5 剧照 NO.5人生七年5 剧照 NO.6人生七年5 剧照 NO.13人生七年5 剧照 NO.14人生七年5 剧照 NO.15人生七年5 剧照 NO.16人生七年5 剧照 NO.17人生七年5 剧照 NO.18人生七年5 剧照 NO.19人生七年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20:15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五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这时他们都已经是35岁的中年人,成家立业。艾普特再次追踪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事业是否成功,爱情是否美满。七年,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每一个人的面庞。   再次时隔七年,命运之手是垂青于谁,还是跟我们所有人,开了场偌大的玩笑。

 长篇影评

 1 ) 只是因为短评写不下

虽然友邻建议我不要太早看超出自己岁数的部分,但我还是怕会陌生这群我看着长大的孩子们(哈哈哈哈哈哈哈,说这样的话有点奇怪)。

说真的,就像托尼自己说的,35岁,他已经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尝试了自己骑马的梦想,虽然最后没能成功,但是也曾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了,不是么?托尼总是给人一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既视感,他照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固然生活让他按部就班,但骑马和临时演员都算是不太糟糕的尝试,至少他是用出租车司机,开一家自己的店铺这样说到做到的事情换来的,这样就挺不错了对吧?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尽管从妻子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中得出了他和孩提时代没有什么太大的性格改变,还是大男子主义,但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他自己的身上,回忆起去世的父母,他还是哭了。

我也说不准苏西会不会离婚,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挺好的,阶级的壁垒在变得更加坚硬,当然了,这对于她是好事,她超额完成了关于孩子数量的预期,也从一个叛逆少女变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和丈夫所处在的阶级能保护他们,就算创业失败也能衣食无忧,在她的身上至少是能看见成长的。

布鲁斯是中产阶级,有自己的想法,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布鲁斯能够早一点脱单吧,他聪明,中产阶级虽然是所有阶级里最不稳定的,但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够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他对于成功或者是名利显然有自己的看法,至于单身,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的工作性质至少在这一集看来,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找到伴侣的状态,但至少他能从中收获快乐。

虽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东区的那三个女孩和另外三个男孩总是一起接受采访,但显然苏是三个女孩里最晚接触婚姻的,尽管还是离婚了,但至少她对于眼下的生活还算可以接受,并且对之后的人生还是抱有乐观的态度。

琳恩是三个姑娘里最早接触到婚姻的,显然,她对于婚姻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的大问题。

杰姬的经历至少能够看到社会对于单亲妈妈或者非婚生子的包容,尽管我们回忆起第一集的时候,可能她看上去是最期待一个孩子众多的家庭的那个。

琳恩是三个女孩当中唯一一个婚姻存续的,但我不知道怎么说,她给我的感觉是最难相处的,永远不满,永远不能心平气和的陈述,但她就是能长久的维系自己的婚姻,就是那么的神奇。

显然这三位的生活中,总是要考虑因为缺少金钱而带来的烦恼,但就如她们之前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她们稳定,但那不是真实的,是骗局,她们的稳定不是安逸的稳定,而是毫无指望的稳定,她们要和生活进行抗争,所以有时候不得不面目憔悴,说一句,其实托尼的妻子又何尝不是和这三位东区女性有着相同成长经历的女性呢?

 2 ) 笔记,防止忘了

1. 托尼Tony直言生活中充满诱惑,有4个孩子,主要是妻子在管,他会纵容,认为纵容是爱,同时也认为尽量能给孩子足够的背景条件。父母已经过世。

2. 苏西Suzy 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家庭幸福,认为管教重要。28up时父亲已经过世,母亲目前患癌。后悔十五六岁虚度光阴。丈夫创业,压力比较大,还是会陪家庭。

3. 布鲁斯Bruce 在孟加拉国某地当老师,未婚,父亲过世。

4. 苏珊Susan 24岁结婚,有两个孩子,目前离异,每周有一天会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圈子里也是离异情况较多。

5. 琳恩Lynn 有两个女儿,已经习惯了婚姻家庭生活。母亲去世了。本人患病,脑部静脉问题。

6.杰基 Jackie 离异,28岁时选择不要孩子,但在离婚后的一段短暂恋情后有了一个儿子,目前是单亲妈妈。母亲患癌已故。

7. 尼克Nike 有一个1岁儿子,目前副教授。和妻子已经分手,好像是上一期播出后,大家就认为他们夫妻之间存在问题。

8. 约翰John 是法庭律师,方向公司法。娶了驻保加利亚前大使的女儿,致力于改善保加利亚的生活,认为参加拍摄是每7年注射一次毒药,不想出现在电视前,但希望通过这种关注让大家注意到保加利亚。

9. 查尔斯Charles 在BBC,去年结婚,不愿出现在镜头前。

10.安德鲁Andrew 成为所在公司的合伙人,妻子家境一般,28岁结婚,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11.保罗Paul 和妻子吵架会让妻子走,两个孩子一女一儿,妻子认为如果没有本片他们早就离婚了,因为影片记录下他们有过的美好时刻。态度消极时候,妻子说当作没看见。

12.尼尔Neil 住在一家公寓,会参加儿童剧演出和导演。认为自己应该是个作家。全国各地有很多人给他写信,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逃避主义者,向他寻求帮助,但对他自身生活来说,没有帮助。

感觉28~35的这七年,大家其实变化不大。

 3 ) Stability

      家庭继续占据大多数人心中的第一。
      Tony夫妇和Paul夫妇都谈到了维持婚姻的秘诀是——妥协。他们两个男人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能够自省,Tony坦白生活中充满诱惑,但必须克制。Paul则是通过自省不断增加自己的自信,加深对家庭对生活的幸福感。
      7岁的Tony是只调皮捣蛋的猴子,谁能想到他现在这样稳定的幸福的家庭?真替他感到高兴。他有一点我格外感动,他说他想做的几乎都做到了,骑师、演员、开酒吧等等,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至少曾经拥有,不是吗?”
       Paul找到了一个身兼“母亲”一职的老婆。他老婆非常了解他,她注意到了Paul因为从小家庭的关系缺乏母爱和安全感,进而变得不自信,她一直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来维系这个家庭,同时帮助Paul恢复自信。她说他们一家子去伦敦走亲戚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妈管着仨孩子,哈哈哈。
       Suzy自己也坦言与其他三个女生(Sue、Lynn、Jackie)相比,她是非常幸运的,出生于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尽管她后悔当初在tender age辍学去巴黎的自己是那么叛逆(在 28 UP的时候,就能发现和21岁的她相比,变化有多大)。她已经拥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过着相夫教子的安逸生活。
       Jakie和Sue成了单身母亲,可以看出她们都后悔自己太早就结婚了,尤其是Jakie。从她们的口气中可以察觉到她们对Suzy这样的富人家孩子有点小envy,对生活有些许抱怨,但她们正在为了各自的孩子努力生活。
       孩子同样是Lynn和丈夫生活的重心。从7岁的Lynn就能看出她热心公共事业,比如公共教育,她说自己正在参与两所学校的管理。她对现有的英国教育制度非常失望,但正在竭尽自己所能来完善它。对比小时候漂亮可爱的她,她的气色明显越来越差,她担心的执着的事太多,希望她能放下一些,也希望她的病能有好转。
      子欲孝而亲不在,比如Tony在父母墓碑前深情的一吻。他们已经各自身为人父人母但是自己的父母却相继离世。
       两个牛津高材生Nick和Bruce,一个继续在和美国生活磨合,一个则在孟加拉国继续他热心的教育事业。Nick和妻子分开了,成了大学副教授,是1岁的亚当的爸爸。对于上集观众对Nick老婆表现出的对他们婚姻的”不安“,Nick觉得观众没有必要产生这样的因果联系。他想念英国更想念他失聪的弟弟。我觉得Nick是个智商高情商略低的男人,希望他能早日找到一个更好的伴侣。
       Bruce继续成为最令人羡慕和佩服的一个。他坚守自己的梦想,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观、金钱观和种族观,他靠着自己的信念和热情继续为普及教育作努力。最令我感动的一幕莫过于他和孟加拉的小孩子一起坐在简陋的课堂学习孟加拉语。不过,他的感情一直交白卷,他在这方面倒是顺其自然得很,哈哈哈。
       Kensington三剑客中的Charles成了BBC的制作人,我想这或多或少是他不愿再上up系列的原因之一吧。John逃了上集,这次坦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保加利亚的贫困并且能给予援助之手。他爱上了园艺,可能就是园艺让他显得温和了些,语速也稍慢了些,要知道之前年少气盛的他永远有吐不完的观点。坚持认为富人应当援助穷人的他应该成为英国上层阶级的榜样。
       Andrew是三剑客当中最踏实最温和的一个,一如既往的美满家庭,同时也关注时政,表达了英国政府想要平衡国民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易。
       最后一个,Neil,他是脱离主流社会,也是脱离家庭的个体。上集我觉得他已经濒临自杀的边缘。35岁的他继续靠政府救济金过活,依然被怀疑主义、无尽的失败感所萦绕。他很倔,严重缺乏安全感(从他一直很少直视镜头就能看出来),对自己的坚持异常固执,他的自我定位时常和残酷的现实极端不符。他继续在寻找信仰,在维系他现世的存在。但他简直过着苦行僧一般的困苦生活。他应该是唯一一个不稳定的。希望他能早日”活“过来。

       

 4 ) 最爱托尼的人生! 一句话“我什么都想试一下”直击我的内心,从此无药可救的爱上了托尼!“有目标也要有执行力!”

到目前为止这十四个人中我最喜欢的人是Tony,别看他出身在社会底层有没有上过学,但他是天生的乐天派,年轻时有自己的爱好与目标,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当骑师、当出租车司机、当演员、开酒吧。“在我的人生中没有哪件事是我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他做到了,不靠任何人的帮助。最终他实现了自己大多数的目标,虽然有的目标达成后只是昙花一现,但就像他说的“曾经拥有总比从未拥有强吧”我真的被他这种乐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动了,托尼的野心很大,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很想享受多彩的人生,而享受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去经历一些新的东西,不断的从中获得乐趣与人生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求此生无憾!托尼不但有雄心,更重要的是他有为了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奋斗的毅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如果托尼出生在阶级高一点的社会阶层,让他有足够的金钱与时间去实现他的目标,他一定会有更加雄伟的目标,取得一番更大的成就!这种性格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呀,只是家庭和阶级束缚了他的发挥而已。我感觉我的性格和托尼太像了,我的好奇心不比他差,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去探索去经历,但是家庭和阶级束缚了我的发挥,大学又又郁郁不得志才导致了我现在这种局面。看到托尼的人生我仿佛有看到的希望。现在我正处于觉醒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现在很需要方向和指引。托尼的出现正好给了我方向。我和他一样现在就有很多目标需要实现,接下来的研究生三年可是我人生中最关键的三年了,我一定要好好的把握才行:考六级,考会计证教师证、找女朋友结婚,考执业医师证等等,我有了目标,也一定要像托尼一样有实现目标所需的勤奋与毅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人生目标走上人生巅峰,刚把得! 我感觉我童年也应该会像托尼一样好动贪玩的,可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我竟然变成了爱学习的乖乖男,真是后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真是太重要了呀!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一定会把我的孩子教育成早熟、懂事、能玩会玩敢玩的有为青年的! 结婚后托尼就没有以前的雄心了,因为他要为了家庭和孩子而努力,而不单纯是为了自己,他要顾家了!我一定要结婚晚一点,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再结婚,哈哈!回首35岁以前做的所有事,他想做的事都做了,至少都尝试了,所以没什么遗憾!真牛,爱死你了托尼!

中产阶级家庭布鲁斯从小想当一个传教士,去非洲教化那些没有开化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善心很善良一个的人,他想冲破阶级的界限,他很可怜穷人。35岁时他本来可以在伦敦教书的,但他却选择在孟加拉国东北的一个小镇锡尔赫特教当地学生英语和数学,他可是牛津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呀!真是7岁看大呀!布鲁斯从小到大脸几乎没变过,就是肉多了点而已,不老男神,哈哈。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普及教育对社会益处很大,民众受教育后会思考自身发展,创造财富和机会。社会存在阶级分化而私立学校维系这这种分化!”“学的越多就越有机会。生命应该有丰富的体验。”这是我第二爱的人!看到这一部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一系列纪录片,到目前为止每个人都普写了自己或完美或不完美的35岁人生,看完真的很有感触,我也把我的人生和他们相比,我要谱写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现在不再强迫自己去看而是主动去看了,真是爱死这部纪录片了!

 5 ) 人到中年

看完28Up,再看35Up,心里其实有一点点不舒服。

如果说28岁是充满选择的年龄,那35岁大概是安顿下来的年龄吧,正式进入中年行列的感觉。

(其实有一点震惊于35岁的大家,怎么就感觉已经,那么老成……)

关键词1:婚姻状态

28岁的大家,逐渐结婚生子。

35岁的大家,婚姻状态基本稳定。关系好的继续和谐共处,难以继续相处的人则选择了分开。

感觉离婚率还挺高的,特别是底层的孩子们。

想起之前看研究表明,和一般人想法不一样,上层阶层的婚姻其实更稳定。

大概,也和上层阶层的人们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有关吧。

依然喜欢Suzy和Paul的婚姻状态,岁月静好的样子,是一辈子的感觉。John的婚姻状态也很好,是互相支持、共同前行的感觉。

其实很惊讶于Andrew的婚姻也持续稳定着,感觉他们不像是那种soulmate的感觉。

Bruce和Nick一个未婚一个离婚有点可惜,感觉都是很好的男生啊,既优质人品又好。可能,很好的男生也不一定适合结婚吧,人品和相处不一定成正比?或许这些优质的男生身上有一种难以亲近的神秘气质吧,一般人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

(自己似乎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男生,是不是需要给自己“危险预警”,害。)

关键词2:父母离世

虽然才35岁,但是却有很多人已经要面对父母离世的问题了。

有点难以接受吧。

但是,可能确实要正视这个问题,想想自己遇到的话该怎么去处理吧。

关键词3:子女教育

令人比较难受的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不同阶层的人有了子女之后,他们的子女似乎又继续着父母的人生轨迹。

底层阶级的孩子们依然过着比较涣散的生活,上层阶级的孩子们可能已经开始在为未来的成功之路做准备了。

或许,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才是最明智的道路吧。

虽然,自己离35岁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希望自己的35岁可以更加活泼一点吧~

希望那个时候是个快乐的中年人~

 6 ) 人生七年35岁·记

一天一集,看完35岁,终于止不住想写写东西。 一、种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35岁,那些7岁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John(名望和权力),Nico(想搞清楚闪电、云朵),Bruce(传教),Andrew(财富),甚至Tony(爽,四个“F”),日子都过得不错,不纠结,相貌谈吐更从容平和。回头去看,35岁的岁月静好,源头都在10年前甚至更早,那些发掘自内心深处的东西,弹指一挥间,造就人生大不同。对比一下,依旧迷茫的余下大多数人,前者认清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方向,不偏激,不推诿,更多的用理智、努力、合作,与身边人携手并进,收获人生的硕果。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为这样的人?一遍又一遍的借口,一改再改的目标,话语中永远充斥着“如果”“或许”“可能”,每一次的推诿借口,每一次的自欺欺人,都错失反省良机,错失改变的风口。直至最后,那些积聚的琐碎泛滥成滔天巨浪,遮天蔽日的当头盖下,这一次,避无可避。因为,没有人,可以逃脱生活的审判!看到近况最差的Neil,让人心疼,仿佛听见梦碎的声音,但我又不时想,如果我就是Neil,我又会怎么破局?我想过很多经验老道的标准答案,但最后都排除掉了,最终只留下一个答案:重新回到起点,去完成那个未完成的梦想,不是以后,不是明天,而且现在! 二、我们不应放弃探索 ,在所有探索的尽头 ,我们会回到起点 ,重新认识这个地方 ! 男人的一生,是责任与荣誉,但我少有责任!我自小贫困,多受欺负,渴望力量,荡平一切,淋漓尽致。即便立志很晚,也不改“赢一次,此生无憾”的潇洒酣畅,荣誉与胜利,是人生的全部,从不真心在乎身边人的感受。结果,我得到了,也失去了! 看到Tony和Lynn谈及母亲去世,即便他们满面风霜,也一个热泪盈眶,一个潸然泪下,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瞬间触动心弦,或许这就是爱,是那些一直都在,但我却傻傻的懵懂不知。或许我是故意的,我不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知道过很多这样的大道理,但我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做过,我是错的,错了好多年。 还有,亲密关系,Jackie,Lynn,Sue三姐妹,迷茫的Peter,Simom,他们的婚姻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嘴上千般好,但依旧掩盖不了发自内心的疲惫,这样的婚姻还能给人幸福吗?婚姻无关贫富,Tony出轨,Nico事业心都导致婚姻的危机隐现,但他们更务实,更坦诚,他们选择主动把危机暴露,协商解决问题,表面吊儿郎当样,实际在用自己的坦诚和勇气,渴望与伴侣达成共识,打破旧边际,同时也竭力建立新的藩篱,完善新的契约。即便这些人的婚姻最终无可挽回,但我相信坦诚,勇气,自省的人,一定会收获下一份爱。他们,值得被爱! 人生七年35,像一块拼图,补完了我一直缺失的爱与责任。同时,它也给了我更多人生思考与启迪。就像那个老掉牙的问题,幸福到底是什么?10年前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钱。今天,跨越历史,从这些前辈们身上,我发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些总被挂在嘴边,摆在身边,说烂了的话语,原来才是我苦苦追寻近半生的答案!

 短评

身材真的是可以体现阶层的,骨子里流淌的从容优雅与自制自律的意识。人真的不能懒,即便处的阶层不高,有了自知之明,清醒过后,还是要实干啊

4分钟前
  • FTI宝岛
  • 力荐

从第一集开始就喜欢Bruce,他后来的人生也让我敬佩。对Neil,真希望他能下一个七年好起来

5分钟前
  • headradio
  • 推荐

Neil 越来越落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有强大思想却没我执行力的人,往往比没有精神追求却能平庸过日子的人,过得更差。这是所有读书人都该引以为戒的。

9分钟前
  • 海右风歌
  • 推荐

看到这里还是替neil捏了把汗,感觉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11分钟前
  • 地球包围外星人
  • 力荐

导演问Neil:你的人生失败吗?Neil说:我还没有死。

13分钟前
  • 陈考拉
  • 力荐

没有不普通的人,贫富差距,受的教育不同,到了35岁的时候一切还是按部就班的,很难说是不是谁比谁更快乐,虽然有些人即使嘴上说着我很幸福我不在乎钱,脸上的疲倦和无奈去那么明显。难以想象以后的以后的以后,我也要面对他们面对的离别。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没有谁能真正与众不同。

15分钟前
  • Muggle、佑。
  • 推荐

burce啊burce!真的发自内心地敬佩你诶!很难有人做到从7岁就关怀弱势,到了35岁真的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前半生一直朝着7岁的梦想在靠拢诶!希望burce接下来的人生能够遇到好的爱情。john也太顺利了吧 我严重好奇他家到底啥背景 有多有钱。导演问nil的问题也太直接了

19分钟前
  • 沫沫茶’
  • 力荐

令人感慨的是大部分受访者都很懂得自省,无论是生活在底层的穷人还是上层的富人,都很有同情心和公德心。这跟国内的民众相比有甚大的差异。有点怀疑是否是受访本身已经对受访者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了,以至于并不能代表普遍的情况。

24分钟前
  • 小Y
  • 推荐

Tony:目标清晰,行动力非凡,所爱皆有尝试。Suzy:一路打脸,多亏出身够好。Bruce:活得纯粹,由衷敬佩。John:上层精英的典范,行走的玛丽苏小言男主…Paul:遇见对的人可以改变人生。Nick:知识改变命运。深刻感想:保养健身很重要,注意健康,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25分钟前
  • rosaline1995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昔日的高富帅如今要靠政府的救济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来真得好好努力啊,连高富帅不努力都成这样了,我吓得马上把贴吧卸载了,下载了一个Photoshop和一个dreamweaver

26分钟前
  • 放映员甲某、
  • 力荐

1991年,我仍没有出生。这个纪录片真的细思极恐,我需只用几个小时,就仿佛陪他们过完了一生,一集到下一集,就可以继续看见皱纹爬上他们的脸,听他讲述这一阶段的经历。拍摄这个纪录片对他们本人肯定是有影响的,批评和承受到的压力无法想象,真的就像楚门的世界。感谢被记录者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素材,被参观阅览和解读。

27分钟前
  • 豆酱好吃吗
  • 力荐

上层阶级真的太难失败了,他们的精神也脱离了家长里短,比普通人早了十几二十年开始思索高层次的需求。

28分钟前
  • 连子glu
  • 力荐

这个创意是极好的,但是也极其残忍~我估计中国导演是没勇气这么做的,当然中国的环境和英国也不同。其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都是小时候好看,长大了这个丑啊!还有我们平时见到的外国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其实大多民众都是平凡人

29分钟前
  • 玉茗
  • 推荐

35岁,终于有资格讲述婚姻、人生和死亡。没有Symon.

33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开始进入中年了。上层人士成功专注于高层次的事业:慈善、公司并购,最起码在家富养孩子。中低层开始了各种生活琐事的烦恼:孩子教育、婚姻危机、离婚和再婚、收入问题、工作琐事,甚至连温饱都是个问题(不得不说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真的不错了)9

3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Bruce这样的要是生在我的年代,真是想嫁啊。高富帅三人组里Andrew越发平和了,Charles看起来很犀利还有年轻人的闯劲,这两个都比较喜欢。John大概属于我欣赏不来的那一类常年游走名利场的成年人。

42分钟前
  • 蹲在地球表面
  • 力荐

也许阶级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上层的人出生就能站在高处看世界,清楚的知道现在和未来的位置方向,下层的人就像夏天搬粮冬天吃的蚂蚁,用相似的轨迹活着,能在下层看清楚的人,大多天资聪颖,聪颖的人都会努力,但是不是所有都能成功,一时的快乐不会是一生的快乐,越没有钱就越惨,越惨就越是清醒,越清醒就越不愿意放弃自己。

46分钟前
  • 西门达达
  • 推荐

教育以及婚姻改变人生,但性格家庭却是铸造一切的基石。这真是个残酷的纪录片,当最后问neil你会疯吗简直不带任何情感。人生面对不同的选择,一步错步步皆错,好好努力让自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51分钟前
  • 拖延症患者花斑
  • 力荐

neil过得这么落魄,我都想给他捐款了

54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Bruce和Neil这两个人活得太浪漫主义了,竟然有点羡慕。他们是这群人里活得最认真的两个,只是Bruce给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找到了出口,Neil还在彷徨,但渐渐有了方向。

55分钟前
  • 饲养员Bemarvi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