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期将至

犯罪片法国2013

主演:奥利维埃·马夏尔  雅克·甘布林  雷达·卡特布  

导演:Edgar  Marie  

播放地址

 剧照

死期将至 剧照 NO.1死期将至 剧照 NO.2死期将至 剧照 NO.3死期将至 剧照 NO.4死期将至 剧照 NO.5死期将至 剧照 NO.6死期将至 剧照 NO.13死期将至 剧照 NO.14死期将至 剧照 NO.15死期将至 剧照 NO.16死期将至 剧照 NO.17死期将至 剧照 NO.18死期将至 剧照 NO.19死期将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9 20:20

详细剧情

Victor(雅克·甘布林饰)和Milan(奥利维埃·马夏尔饰)曾经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闯荡打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生活并不会一成不变,这天,他们被要求指控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罪犯Serki(CarloBrandt饰),随着Serki的入狱,他们的生活也开始了改变。一晃眼六年过去了,Serki得到了释放,而曾经害他入狱的Victor和Milan成为了他复仇的目标,在夜夜笙歌的巴黎,一场复仇之战正在展开……

 长篇影评

 1 ) 毫无疑问的经典

虽然是拍摄于2007年的新片,我在此断言,《死期将至》一定会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大师级纯黑白摄影,取景、构图、用光堪称教科书般精湛。剪辑则如丝般柔滑如水般流畅,辅之以隽永、沉静的配乐和细腻自然的表演,诠释出生命的孤寂、优雅和尊严。

这样的作品,我给予★★★★★“力荐”的评级推荐。

 2 ) 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总有一天,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褪去浮华的外表,只剩下最本质和内核的东西,比如死、衰老、幻灭,生、孤独和爱。哪管你曾经是一手遮天,倾国倾城,还是平常庸碌,绚烂美丽或寂静安然。 人人都是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死期将至》,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它是关于一个人老得不能再老的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故事。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会是寂静的,缓慢的。没有太复杂的情节用以讨好观众的观感。应该有一些关于“生”的鲜活、明亮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会有一些美丽的、摇曳的、怀旧式的光影片段。 我坐定的时候,已经开场了几分钟。黑白画面。寂静的老房子。那个老太太一个人坐在窗前饮酒。小小的一杯,她一口一口地慢饮,一搭一搭跟她面前唯一的生灵——一只狗费拉说着话儿。果然像我猜得那样。 你知道她有多老吗?满头银发,沟壑纵横的脸,端酒的那只手微颤,干枯、消瘦,遍布老年斑。“满头银发悲白雪”。我知道,如果我一上来就是怜悯而不是觉知。那就失了水准了。况且,谁又该怜悯谁呢,你和我,和他,我们大家,都会有那么老的一天。 老人,老狗,老酒,空房,独院。她所有的人生都在这座空房子里了。包括回忆、伙伴、亲人、财产。人生就是这样,先前是在加,后来只是一味减。走着走着,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散尽了,只剩下了这些。谁也不会比谁更多一些。 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一窗之隔的是完全与她无关的人生。一个霸道的富人,一个儿童音乐俱乐部。他们并没有交集。老太太对于她的两群近邻,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有时候老太太会拿起她的望远镜,默默地观看这两家唯一的近邻。咒骂,抑或微笑欢愉。 单从影片来看,这是个极为聪明睿智的老太太。有着可贵的知性气质和高贵品格。未必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言语之间不乏通透和幽默。比如她把酒熟稔地递给那只狗费拉喝,说:“这就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比如她跟小男孩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对话。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这句话好极了。人的孤独从来没有出路。可是人的快乐还是离不开分享和碰撞。人在一个能带来价值认定的环境中,孤独感会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老太太十分地孤独和寂寞。 总得有什么东西作一个出口,让一个人的孤独得到适度的、轻微的拯救。前半段的老太太的内心盛满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强大但并不绝望。有着对曾经逝去的美好风华的回忆作伴,它甚至有了安宁享受的意味。但她总还是希望以亲情为出口弥补因等待死亡而带来的强大的虚无。 这个时候这个老太太的惟一聆听者就是一只狗。我觉得狗是有隐喻的。这只狗属于“失语者”,狗如果有自主思想,会思考,说不定又是另外一个无法沟通的东西。狗身上忠诚、驯服的特性抚慰人的孤独。而恰恰是狗思想和语言的欠缺成就了狗抚慰孤独的可能。当然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少是让人绝望的。 而儿子和孙女为代表的亲情阵营的不可沟通性是对帕斯卡尔那句话更悲凉的证明。尤其是孙女。小女孩和老太太的对比十分精彩。七宗“罪”里小女孩犯的至少有三条吧,饕餮,贪婪,愤怒。那个小演员在饕餮的时候,那副痴肥愚蠢的模样,传神极了。当然这么分析有点歹毒,人家毕竟是个孩子。但这些并不能消除观众对这个只知道吃和索取的小姑娘人生的担忧,我想有不少观众会像我这么想吧,与其做这样除了少年芳华其他都无可救药的小姑娘,还不如做她拥有高贵而宁静的灵魂的垂死的老奶奶呢。老太太的心里怕是也早已这么想:指望这个小女孩还不如指望那只狗呢。 老太太人生最牵挂的是亲情。也是这个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造成最沉重的打击。儿子背着老太太试图把老太太视为珍宝的房子卖给觊觎已久的富人。并且言语之间对深爱他的妈妈颇多厌弃。遭到自己人世间最在乎的人的厌弃,这足以给任何人造成痛不欲生的幻灭感,何况这个人,还是身体发肤受之于她、殷殷牵挂几十年的儿子呢?难怪老太太万般绝望之下,要动轻生之念。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我记得暮色在白日提前降临,帷幔缓缓飘动,躺在床上打算把自己交给死亡的人,如深海般悲伤和宁静。 可是最后,生的坚韧到底是战胜了生的幻灭。何止是经受最致命打击的老太太。人的一生难道不是无往而不在幻灭和坚韧的博弈和挣扎之中么。每有放弃,人生便黯淡,每有坚持,人生便重获光芒。还有什么比生本身更强大、更值得坚持和鼓掌的事情呢。 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从床上一跃而起。带着复苏后的力量,带着依然如影随形的孤独。把最后的那段日子过得漂漂亮亮。 电影看到中途。 老太太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给自己弄食物,泡杯茶,端着他们上楼。偶尔打开窗户,拿起望远镜看看对面儿童音乐俱乐部的孩子们唱歌跳舞。 我面带微笑。看得很享受。 他在黑暗里抓我的手,问我,你是不是很想过上这样的生活。 我笑。 用眼神问他。 你呢。 他说。 我很喜欢里面那所大房子。 是的,我很想过这样的生活。要很多书。一些酒。也许需要一只狗,也许不需要。不需要人群,要一只电脑。要有网络。可以老,可以很老,但不要老到成为世界、亲人及自己的负担。 如此安安静静。 这个骄傲的老太太快结尾的时候干了件漂亮事。她打电话拒绝了她儿子。是拒绝,不是痛骂,心若死了,还要这刀子一样的语言有什么用呢。然后颤巍巍地跑到那个儿童音乐俱乐部,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了他们,当然,还留了一堆珠宝首饰用于修缮房屋。聪明人做好事通常都是做到头的,你看她赠房子不说,连装修款都给留好了。 影片到这里,因为孤独和被至亲的人遗弃, 老太太的举止反倒突破了血缘伦理,向真正的自主选择迈进,何其通透而潇洒? 这一切似乎很圆满,也许到了要散场的时候了。那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楼下仔仔细细地沏茶,然后高高兴兴地端上来给老太太喝。这个由年轻的充满希望和未来的生命擎着的这杯茶,如此滚烫。这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老太太每天很用力地端到楼上用早点的那杯茶,回回都颤巍巍地凉了。 热茶依然滚烫,如小男生的少年风华。 不相干的少年人,带着陌生而又亲近的关爱和温情,隔着一扇未开启的门,到底还是亲眼看到老太太的生命流逝。 小家伙在门外哭。 我也叹气。 要结束了。散场了。 老太太的生命以及这部电影。 银幕上仍然有光。 特吕弗说: “我们这些观众身处黑暗之中,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光华流动。“ 然后。人群骚动。银幕暗掉。影院的灯光亮起。

 3 ) 玻璃、光影,回忆与梦境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能从头哭到尾的电影了。如果是概括评论电影的话,我会先说:

1. 狗很可爱。

2. 老太太演技很好。

3. 光影很好看。

然后会评论一句,故事很感人。说实在的,以死亡为题材的故事如果让我拿脑子来看的话,我大概会嫌它矫情。但电影不是拿脑子看的。我会哭,我会感动,即便我没有这样的经历。那是因为我有父母,我经历过成长,我感受过孤独,我终将老去。而且我也很矫情。


她和世界隔着一层玻璃

Aniela 是个老人,这个世界上可能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她不能理解没有礼貌的医生、永不停息的车流、每次都要问“Honey, is that you?”的女子——那不然还能是谁呢?但她活着,守着她的老房子、她的回忆,期待着她儿子的来电。

即便她咒骂着这个世界的无聊,她还是在这个世界里面的。她透过玻璃看着窗外的一切,甚至有时用上了望远镜。她隔着玻璃,看着翩翩起舞的小孩子们,看着她儿子远去的背影,反光让这一切有些模糊,玻璃折射让她看见了重影。

有那么一些时候,她在斑驳的光影里,看见了过去。

过去是什么样的呢?像一场梦,和现实是那么的相似:同样的庭院,同样的秋千,同样的老房子。可如果把那层玻璃移走,却又那么的不同。现实里,她骂着儿子烟味大,我不需要你,你这个怪物,却看着儿子的背影露出了笑容:她想起来几十年前,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在离开家门前和自己挥手告别,那么快乐,一步三回头。

只是现在头也不回走出铁门的也是那个人:在她还没死,就开始算计她房子,她的亲儿子。

可能从玻璃里面看到的世界才更好吧。小孩子们在伴着圆舞曲跳舞,在阳光下,在欢笑打闹。她想起了爱情。想起了青春、少女时代,好看的裙子、精致的妆容。她拿出来那条和恋人跳舞的裙子,在镜前,看到的一定是美丽。

玻璃里也有她自己。在深夜无法入睡而又无人作伴的时候,在黑暗里,在烛光下,她在玻璃门前起舞。她仿佛听见了旧时的欢笑,无忧无虑,她在镜中看见了自己,年轻又快乐,舞姿轻盈动人。

这个梦是多么的美妙啊。

把快乐延续下去

光影斑驳是美的,音乐是美的,有些人看得到却不屑于体会,有些人热爱却已经记不得了。我伤感于 Aniela 打开钢琴后的自言自语“我忘记了一切”,而在她坐在秋千上,像个小女孩一样荡起来的时候,我看着摄像机里的天旋地转,我也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难过。这是什么感觉呢?儿子在算计自己的房子,孙女在算计自己的戒指,而邻居的小朋友们觊觎的是她家的秋千。她的儿子,那个曾经的小可爱,曾经也在这个秋千上,他很快乐。她曾经应该也很快乐吧。她终于记起来了。

她曾是那么的孤独。她说着“我有陪伴”,确实如此,Phila 是热爱黄油面包的好狗子。可她一边这么说,一边却还在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冲了过去——“儿子?”,只可惜每次都是失望。她说大暴雨让自己感觉“我还活着”,然后跑进庭院里让雨落在自己身上,享受这难得的不平常、可贵的生机。最孤独的一夜应该是她知道儿子在和邻居做交易,要卖掉自己房子的时候。儿子说她又瞎又聋,说这就该是他的房子,够了就是够了,反倒是儿媳为自己辩护。这一晚,她连记忆都不再拥有了,上帝也不在她身边——为什么要这样考验我?儿子小时候小可爱的照片从手里滑落,在她回屋时被踩在脚下。是该告别了。

所以她把房子捐给了儿童音乐俱乐部,至少这些人还知道怎么快乐。至于那杯喝不到的茶,别这么矫情,天堂里什么没有呢?

 4 ) 老无所依

与《我是》里的男孩相反,本片里的孤独者是一位将死之人,一位优雅的老太。精致的黑白影像却也散发出老朽的气息,除了那条狗之外,老太太可谓老无所依,也算是与中国人常说的养儿防老观念背道而驰,因为儿子与孙女对她的态度让人心灰意冷。影片中进入过老太太房子的人,一个是想要卖掉她房子的儿子,这是她与儿子最大的分歧与矛盾。老太太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是她死前最有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窝,并且承载着长久的回忆,卖掉房子如同在抽干老太太的灵魂。另一个是代替老板来看房的男人,但他被愤怒的老太太放狗赶走。影片中最疏离的一次交谈发生在老太太与孙女之间,老太太看着贪吃肥胖的孙女“嫌弃”不已,表示自己的孙女怎么会这副德行,而孙女对奶奶的话语毫不在意,她一心只想要奶奶的戒指,其他的皆是虚无。她不愿住进奶奶的“破”房子,奶奶想她介绍房子的历史,她漠不关心甚至心烦意乱,祖孙两人之间交流的滞涩与隔阂深似海,亲情似乎只剩下了血缘。面对翻进屋来的小偷男孩,老太太并没有惊慌,而是耐心的和男孩交谈,男孩向她索取5块钱,表示回家会给父亲2.5元,给妹妹1元,但老太太拒绝了,她断定男孩如果拿了钱一定会去挥霍,但待男孩离开后她又后悔没有给男孩钱。虽然男孩是一个企图偷窃的人,但他与老太太的对话却是最平和与有效的。影片里最温馨的段落是老太太在家拿望远镜看向屋外年轻人的舞蹈和聚会,年轻情侣的恋爱片段,这些感情炙热的画面是她孤独晚年的甜品,让她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代。最后老太太的遗嘱把戒指送给了儿媳,因为儿媳是唯一在乎她感受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东京物语》里的原节子,所谓的血缘骨肉亲情被讽刺得体无完肤。老太太最后将房子转交给了儿童音乐团,而在音乐团入住的当天,老太平静的死在了自己的椅子上,唯一陪伴在身边的爱犬注视着死去的主人,老太太在完成了最正确的决定后如叛逆少女般步入天堂。

 5 ) FIFF13丨DAY6《死期将至》:人生的尽头,可能就不过如此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死期将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残年老人们烛火即熄的评价了!

墨夜轩:

我们终将离去。

Sparrow:

时间在光影绰绰间留下美的痕迹,平静而优雅地。

果树:

有一些闪光点,全片不喜,原因是各式过客来了走的结构过于僵硬。

蝠蝠:

一种“看见了”的形态以无限温柔的方式映照在岁月雕琢过的脸庞上,宁静致远,生命缓长。

西北化为乌有:

拍法是迷人的,以老妇扭曲变形的主观镜头代替回忆场景,黑白影像热烈又动人。只是这样题材和故事,还是稍显单调和讨巧。

Polaris.J:

个人觉得有些过誉,只是孤独和死亡为主题还有黑白摄影比较讨喜,表现的角度也不是我喜欢的。当然配乐和摄影无疑是优秀的。也是引人思考的,只是老人片和黑白片实在不是我喜欢的范围。

zzy花岗岩: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Pincent:

这种比一些黑白电影更加灰暗的黑白摄影与影像的内容比较贴合,叠影、倒影、虚化、变形,层层叠叠的质感,因为心理世界才是重点,凝视老人面部的沟壑,连动物的面部都开始带有时间的痕迹。最后镜头终于退离了作为全片主角的宅院,随着老人的灵魂一同升天。

野凡:

黑白影相描摹一位言辞锋利的垂暮老人的平常生活。腹有诗书,谙熟文艺,心向浪漫。在荒凉的世界起舞,在昏沉的夜晚起舞,在骤降的雨中起舞。与世界息息相关,却也与世界毫无关联。心内满是暮年的温情,却没有宣泄的出口,在言语空对狗的岁月中逐渐走向尽头。深刻描绘何为老无所依。

Supremacyacron:

与诸多描写老年人生活的电影不同的是,本片并没有把主人公老太太塑造成一个怪咖,而是用精细的影像,去雕琢她生命中最后的那段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有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亲人的思念;无聊时窥探邻居们的生活,有时逗逗狗亦或是喃喃自语。即便是自己的记忆大不如前,但是她在大是大非面前依旧显得豁达通透,即便是最后一个人离开,也没有走的不明不白。孤独,或许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吧。

子夜无人:

一个老太太行将尽头的人生也可以是吉光片羽,不见临终关怀式电影的滥情,也没有那种俗套的对于青春的艳羡,但就是偶尔一束徘徊在午后阳光下荡起来的秋千影、一场午夜湿透了睡衣也不用再怕淋到生病的丰盛雨水,那些闪现的细节就让人留心、动心也刺心。女主角形象与演出俱佳,人老去之后,有的是放任自流生满铜锈的搪瓷缸,有的是空空如也还要镀金刷漆的花瓶,而她出现在任何一处场景里,都是装满了故事的八音盒,一切的年轮也都是旋律本身。

斯诺-纳什维尔:

Time To Die是一个讽刺性的标题,它暗示了一种与主角——这位活泼迷人的老太太完全不同的沮丧情绪。电影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色,不仅表现在它非凡的演员 (顺便一提,就连狗狗也有着出色的演技)、华丽的黑白图像、丰富的位置感,而且表现在它能够传达一种一分钟一分钟品味的时间感。电影的视觉效果从头到尾都很吸引着人:精心选择的构图和角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种纹理和灯光的使用,以及一些摄影技巧 (比如透过玻璃拍摄),让观众觉得自己在看一组非常美丽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而照片上面的人物像纸雕像一样移动。

#FIFF13#DAY6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多看一部多罗塔的片子,就会更加爱她

片子节奏很慢,但里面蕴含的东西却能让人在看完后内心澎湃。

波兰电影以镜头语言闻名,早期的波兰短片已经把它运用的炉火纯青。
多罗塔不但继承了前人的功力,又加入了女性独特的触觉视角。
沉静而温柔。像一片晨曦的森林包裹在雾境中。

走进老人最后几日的生活,用镜头扑捉老人最后的孤单,一个有些伤感的故事。
隔窗窥视跟秋千都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透过玻璃似梦似幻的那些回忆片段是片子的点睛之笔。
黑这部黑白片带来了心灵上的色彩。
午夜停电,老人站窗前旋转起舞,年轻跟年老大身体不停地切换。
那一刻,我不知不觉的流泪了。多么优雅的女人,有过年轻的身体跟激情的心。
想偷盗的孩子爬上窗子跟老人的那段对话,表演的是那么自然,风趣。
说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已经笑出了声。

多罗塔,又一部没有黑点的片子。

 7 ) 那么美的光影,配的上这个夜晚。

穿越了大半个城市来到这里,固执地坐在了所有人群的最前面一排,这是被谁传染的坏毛病呢?
美到极致的光影,在黑白胶片上比放大的每个细节,特写和中景更多,生动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人和狗,配合的天衣无缝。
黑白的影像中,看不到演员老去的痕迹。一样优雅和高贵。
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导演也不落俗套。比如死去的那一刻,比如在秋千上看到的世界。
转场方式自然,在梦境和现实中游移,每一帧,都是一副出色的黑白摄影。
节奏很慢,舒缓平静,矛盾冲突的处理方式也很温和。现实中,其实并不会那么激烈。
一个有脾气的老太太,我想,希望自己老去之后,也一样优雅美丽而刚柔并济。
也有好玩的细节,都细致而真实,导演是真正会观察生活的人。
这里更像学校的小剧场,周围都是学生。散场之后会有掌声。似乎,我开始又开始在北京上学了?喜欢这种感觉,虽然暂时已经远离,偶尔的回顾,会让人倍加珍惜。
总有一些感动想和人分享。是文。

 短评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9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力荐

很唯美的片子 大概是唯一看完的黑白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其中穿插着他的回忆 那些曾经的种种 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小狗 优美的剪辑手法和巧妙的镜头里 却透露着一股残忍 一个老人 带着他的回忆和对儿子的思念 静静离开

11分钟前
  • 皮蛋
  • 推荐

若非看完怎能想一个独居深院的老人,老伴逝去媳儿不肖只和狗相依为命,本凄凉的生活竟也能拍得这样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定得活得比爱的人更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她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孤单!让一个终老之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开始怀疑生命的价值或许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请永远别伤了一颗老人的心!

14分钟前
  • kingsoon
  • 力荐

正好最近在读《暮色将近》,和电影一样也是讲述了年迈老妇如何一步步接近死亡的主题,片中真实地记录了独身老妇可能面对的孤独境遇,只能靠在阳台偷窥邻居以及回忆年轻时自己的倩影度日,好在有衷心小狗陪伴,远胜惦记老妇财产的儿子一家,当老妇决定捐赠部分财产后快乐地荡起了秋千,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养儿防老又一次啪啪打脸了。

19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这才应该叫《老无所依》。“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24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在被光阴揉碎之前,她先将光阴揉碎。在死去之前,她来得及,如斯如逝如长眠地老去。

25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小时候都可爱,长大了为什么招人烦?儿子还不如忠犬。这样拍显得老人很可怜。亲人的冷漠,老人的孤独,默默回忆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尊严赴死!老屋新颜,生命的传递!

27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以老年人自白形式的电影与孩子很类似。女导演更能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母性。明确这种风格就是我追求的风格。

31分钟前
  • 无对象表象悖论
  • 力荐

对比度很高,即使是黑白的,也能看到阳光和蓝天

34分钟前
  • vidania
  • 力荐

尽管死期将至这电影很闷,很文艺,沉浸在一股骗取娘们眼泪的气氛里。摄影真是美的一逼,全片黑白,最后镜头从墓地直升云霄,看得我一下胸腔都宽广了好多。

35分钟前
  • 某人
  • 推荐

透过玻璃看见年轻的自己,她在热恋,她在跳舞,婚礼头纱滑过她年轻的肌肤,她没有死亡与孤独的顾虑;冲进暴风雨中手舞足蹈;在秋千上找寻快乐,当这些情节一一发生时,这不是死期将至,这是死前之生。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也不是闷片,是情感细腻的光影艺术品。狗狗Phila最让我心碎,生养子女后代不如养只狗,弥留之际用尽全部感情为你悲伤。

39分钟前
  • Melancholy
  • 力荐

2008.如果我们年老时回忆一下自己当初要孩子的目的和动机,可能就不会对孩子有那么多期望和幻想了。

43分钟前
  • zci
  • 推荐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48分钟前
  • 金司机
  • 力荐

非常容易就被吸引进去(很奇怪,也没有精彩的对白<字幕>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但就是很轻易地被这个奶奶吸引了)摄影非常棒,很好的利用了各种镜面反光,营造了一个奇丽的层层叠叠的空间,将原本有些空旷的大屋子和院子弄成了一个多面性的梦境一般的心理世界。老太太的性格也是她魅力的关键。非常好玩

50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一个老女人,一条狗,一栋破败的房子,一架承载无数幸福回忆的秋千。来路不明的人打这房子的主意,儿子也巴不得她快死。她万念俱灰,准备去死。突然绝地反击,把房子捐给了对面的儿童乐团,倒贴修缮费用。笨重的钢琴抬起,地板撬开,藏着一生积攒的首饰。足够了。捡出最珍贵的宝石戒指,遗赠给背地里向着她的儿媳妇。房屋整修一新,师生们拖着家伙什搬了进来,磕磕绊绊,乒里乓啷,有大孩子给她煮了茶,她已安然死去。不悲伤,因为再老也可奋起反击。

51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如果能更深刻体会他的诗意,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了。

56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她很喜爱窗后流动的影影绰绰,喜爱从玻璃背后望出去的梦幻,眼前的事物冷漠而不真实,相反,回忆却是如此美妙温暖;有点联想起《野草莓》,弥留之际的脑海蒙太奇;热茶,一条狗,花园里的秋千,一群热闹的孩子,漂亮的衣裙在衣橱内荡漾着芬芳,老得安详宁静,走得如秋叶静美。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1.老人与旧屋,都不再美丽,被人嫌弃;2.儿子和狗,有趣对比,有时候儿子还不如一条狗;3.摄影依旧美得没话说,老无所依的生活适合黑白光影;4.院子里的秋千,老人总会看见小时候儿子欢笑的模样,那或许是她的天堂。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1小时前
  • 蜘蛛猴
  • 力荐

我能想象的「老年生活」由形态各异的镜子,黑白的幻影和对《死期将至》无知的伴侣构成;通透,明亮,隽永;却也深邃,幽暗,无常。甚至单调,乏味。我早已预见旅途的终点,看穿所有该来的未知——隔着玻璃窗,远远望见死神在等待着每一个人,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抑或不想与她近距离接触。甚至连打个照面的意愿,打声招呼的力气都了无。与其说子女需要我的守护,不如说我们彼此照顾。貌似忠诚的关系最终都成了我赴死前的障碍物;此时此刻,我想像满是好奇心的孩子那样——在得知无法从你手中盗走任何东西之后嚎啕大哭。没错,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我们都是上帝的宠物,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善与恶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若是可以选择,我想像摇篮里的老者那般——手持烛光,素履之往。

1小时前
  • Mut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