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故事

剧情片法国1998

主演:玛丽·里维埃  碧翠丝·罗曼德  艾莉西亚·波特尔  阿兰·利博  迪迪埃·桑德尔  斯特凡·达尔蒙  奥蕾丽雅·阿尔克  马蒂厄·戴夫特  伊夫斯·阿尔克  

导演:埃里克·侯麦

播放地址

 剧照

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2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3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4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5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6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3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4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5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6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7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8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19秋天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7

详细剧情

  侯麦《人间四季》的最后一部。马嘉利(碧翠丝·罗曼德 Béatrice Romand 饰)是一名大龄剩女,有一个儿子和一片葡萄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伊莎贝拉(玛丽·瑞莱 Marie Rivière 饰)一直担心着马嘉利的终身大事,她不愿她的密友在孤独中度过晚年。伊莎贝拉以马嘉利的名义偷偷在报纸上登了交友广告,没想到来者热拉尔(阿兰·利博 Alain Libolt 饰)正是自己中意的类型,一个善意的举动使得两个好友落到了尴尬的境地。  罗欣(Alexia Portal 饰)是马嘉利儿子的女友,但她真正喜欢的,却是和年长的马嘉利呆在一起。罗欣也想在马嘉利的爱情道路上出一份力,但她所做的,居然是将自己的前男友,一名年长的哲学教授介绍给马嘉利,但哲学教授显然仍对罗欣恋恋不忘。马嘉利孑然一身的生命里突然闯进了两个男人,秋天就快要结束了,但这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还在继续着。

 长篇影评

 1 ) 新型人间关系网

进入社会以后,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这么多可能性。

比如亲情,经过几场严肃的对话,我妈妈终于不再每天无意义地打电话给我,我希望她花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比如友情,我知道人生不止酒肉朋友或者神交,也许我有一个可以到达ta城市顺便借住的朋友,有一个不常联系、但一段时间会互相更新人生的朋友,和这个人吃饭、和另外的人聊八卦、和更少的人聊哲学,也许我们互相有礼貌的好感,但只有同共同好友在一起时才能打开话匣子;亦或是爱情,我把心想象为一个容器,一个人可能满足容器的一部分欲望、一部分对爱情的想象,但远不能完全填满,我在其中遇到的好像更多是博弈与审视。

《秋天的故事》之所以那样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其中一段有趣的关系和我有些类似——罗欣和男朋友的妈妈成为了好朋友。我和我前男友的妈妈在几年以来也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我偶尔会回到这个读大学的城市游玩顺便看看她,我们会一起去爬山聊聊近况。在我眼里,我们就是单纯的“朋友”关系,而且有这样一位你来到城市会慷慨让你借住、给你买很多水果的朋友,又如何能不开心呢?今天我恰好在她家,和她说起明年会回老家,她很开心地回应到时候可以第一次来我老家这边玩,我也为以后能接待各种朋友而感到兴奋。

不过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件很迷惑的事情:几乎我给所有人说起这段经历,大家都表示不能理解。似乎在很多朋友眼中,长辈与我们之间有一个很割裂的断层,和前男友的父母深度交流更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包括我每次给我妈妈提起这件事,她也会感觉不是很舒服。

很多有“仪式感”的事情对我们的社会关系作出了一种规训,比如交往中的男女拜见对方父母被视为一种结婚的征兆,比如新闻和家庭伦理剧里对婆媳冲突的放大。但向来比较剑走偏锋的我,对这些刻板身份的设定向来不以为然。我这短暂半生的重大课题,也是试图摆脱刻板印象对我施加的迫害。侯麦这些道德故事的神奇之处就是,他真的把人与人相处的这些错综复杂的可能性给拍出来了(有些内容我也觉得挺狗血的)。

甚至连亲情、友情或爱情本身,互相之间也是融合流动的。亲密关系这件事,怎样也说不完。

 2 ) 爱情的哲学,人生的滋味

        其实看候麦的电影,有一半都是在看他眼中的法国风光,尤其是《人间四季》系列,候麦用他独特的内敛和沉默的镜头语言,在漫长的三十个年头里,带我们领略了法国四季变迁的美景。其中,《秋天的故事》,不同于春天的淡雅,夏天的激情和冬天的清冷,它更多的,是浓烈,色彩和气味的浓烈,像葡萄地里成熟的果实,散发出令人微醺的酒精气息,也难怪在这样的一个收获的季节,女主角马嘉利会为了无法收获的爱情而黯然神伤。
    候麦的电影让人很容易就能产生共鸣,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有时候会感觉害怕,即使是法国人闲散热闹的生活,也有冷漠隔离穿插其间。马嘉利对待单身的态度豁达乐观,但在“孤独”二字面前还是忍不住掩面啜泣;罗欣穿梭在两个男人之间看似游刃有余,却还是在舞会的间隙闷闷不乐;婚姻美满事业有成的伊莎贝拉,丈夫不在身边女儿即将出嫁,她想为挚友马嘉利找个男人,却险些陷入了爱情的漩涡。人类明明是独居动物,为什么还要前赴后继的步入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才不是,因为孤独。该死的孤独,这候麦镜头下永恒的主题,无论四季如何变化,孤独不会变,无论年岁怎样增长,孤独不会老,它吹不破砸不扁扯不烂,即使浓烈如美酒或泪水,也化不开。

    罗欣喜欢男友的母亲马嘉利,便想撮合自己的前男友——一个大龄的哲学老师同马嘉利在一起。在《春天的故事里》也有着类似的桥段,娜塔莎企图在朋友和父亲之间牵起红线。“一厢情愿的将自己喜欢的人撮合在一起”,似乎是法国人的陋习,这帮子整天无所事事张口闭口就是莎士比亚和柏拉图的文艺工作者们,好像从来都觉得关系不够混乱似的,在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情感关系上面跃跃欲试想要添砖加瓦,却让人在觉得荒唐的同时居然还有一点点羡慕,他们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在露天的餐桌旁吃饭谈天不是自由,同时和两个男人谈恋爱又养着第三个男人的孩子也不算自由,自由是永远都朝着心所向往的方向,忘记之前的疲倦,蓄势待发。
    候麦是善良的,在他的电影里,很少会出现人性的不堪。就像《春天的故事》里那串最终出场的项链一样,这种小小的善良像金子一样被嵌在剧情的角角落落。马嘉利在后花园生这伊莎贝拉的气,这是伊莎贝拉走了过来。
    “怎么了?又不高兴了?”
    “没事,我很好,我在欣赏夕阳。”
    “可夕阳在你身后。”
    “过一会儿它就到我面前了。”
    而马嘉利和伊莎贝拉的误会解除的那一刻,千言万语只需相视一笑,朋友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比那个远在天边的男人重要的多。

    从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就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态度,爱就追随,不爱就当朋友,这样一种洒脱,少了法国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是培育不出来的,而这正是候麦让我痴迷的地方。成熟的葡萄园,摩肩接踵的寻常街头,人头攒动的咖啡馆和舞会。据说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候麦经常在没有布景和群众演员的情况下,在街上实景拍摄,经常当他完成了一段拍摄后,街上的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这里刚刚进行过一场电影拍摄。因此,法国的日常,被尽可能原汁原味的保留在了胶片之中。

    在《六个道德故事》一书的前言中,候麦提出了疑问:“一个故事,如果能写出来,为什么还要拍成电影?如果要拍成电影,为什么又要去写它?”,的确,文字和影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暧昧的。候麦的小说像是一场纸上电影,而他的电影又像是画面构成的诗句。
毫无疑问的,他的电影有着文学的属性,仅靠画面和台词推进,没有炫目的镜头,没有出人意料的转场,甚至连剧情都如出一辙——男孩和女孩的故事,总是反复的上演,但是却具备抓人眼球的能力,通过剧中人对爱情,对生活,对自身的不断的剖析解读,观者如我们也不禁开始了自我的反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没有灵魂,何谓信仰,这些无解又无用的问题,却将我们的生活带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次元。有时候哲学是一种逃避,暂时逃离繁琐的生活混乱的感情,身心在虚无里得到短暂的停歇。

    最后会怎样?马嘉利那刚刚萌发的爱情的萌芽能够像她的葡萄那样茁壮成长吗?罗欣又是如何处理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的?伊莎贝拉的女儿能够享受美满的婚姻生活吗?无人知晓,因为秋天之后是冬天,冬天之后又到春天。四季的故事,也就是人生的故事,人生,生死轮回永不停歇,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像享受一杯应时的手工葡萄酒一样的享受手里握着的,眼前的这段生活。

 3 ) 葡萄成熟时

太过美好,以至于看罢电影暂时无法忍受现实的苍白。侯麦影展看到三十年来夏秋冬三季的法国,季季都令人向往,不相信也在地球上。某日展映《穆德家一夜》请来侯麦合作过的一位助理,说着啜泣起来。说到侯导爱法语至深。我们外国人只能看法译中字幕,总是有种简单直白,大概把法语削足适履,但好歹听个声,也非常婉转了。

在这部九十年代末的电影里,《绿光》的摩羯姑娘和《克莱尔之膝》里克莱尔的细路女傲娇妹妹都老了。两人竟是一般年纪。傲娇妹妹变成葡萄农妇,穿劳动装,赘肉隐约可见,而《绿光》姑娘仍旧高挑瘦弱,不过眼纹即深且多。法国少女人才辈出,在这电影里追求哲学教授,再将他轻弃。

但两个老姑娘眼神清澈,永远追求甜言蜜语和情人热烈的赞美。

想来动用了不少俗套桥段:误会以及误会的化解。摩羯姑娘在小书店任职,女儿待嫁,家庭幸福。静极生动为朋友葡萄农妇登征婚启示,招来个葡萄酒商,自己帮朋友赴约,看看丈夫以外的男人,顺便测试一下魅力。再将恶作剧坦诚以告,此时葡萄酒商已打算坠入情网。难得他气量大,既然你已结婚,那看看你朋友也不错。不想另一年轻姑娘也为葡萄农妇介绍对象,都约在摩羯姑娘嫁女那天制造巧遇。

姑娘们各怀鬼胎,年轻姑娘爱过哲学教授,分了手还暧昧着,一方面理智地决定两人若还想单纯做朋友,必须要等教授爱上新人。摩羯姑娘对葡萄酒商也有好感,又希望他和朋友成其好事又会吃小醋。

葡萄姑娘中年了仍旧是少女时代的蓬蓬头,比《克莱尔之膝》里的少女少了骄矜,变得娇羞,为朋友瞒着自己生闷气,撅嘴认真生气,内心世界一派澄明。哲学教授向往小女孩,中意葡萄姑娘一张装嫩照,而葡萄酒商为人实际,恋爱观比较成熟,便对葡萄姑娘另一张风霜满脸的照片表示欣羡。两人高下立判,在结婚宴上观众为葡萄姑娘和葡萄酒商的错过忍不住着急,盼望大团圆结局。我想所谓的好导演是处理俗套也可以从容坦然,有自信。而观众则得到普通大团圆之外别的什么。

结束时婚礼上歌手(老头好面熟,谁能告诉我是谁)唱了活泼的歌:“可能人生路不平坦,让我们希望有个好天气”

秋天的故事关于中年,但没有我们文化里熟悉的天凉好个秋。黄伟文写《葡萄成熟时》歌词,有句是“我知日后路上或没有更美的邂逅,但当你智慧都蕴酿成红酒,仍可一醉自救”,已相当通豁,但侯麦的姑娘们是纵然老了,连这点唏嘘也没有的。

 4 ) 流动着,流动吧

秋天的故事,真是适合这时节。

最近异常喜欢探讨影视背后的文本逻辑、暗示和寓言的我,在侯麦这里得到了,松弛。

我喜欢人物感受的流动,在秋天的金黄色的阳光之下,发酵一会儿,似乎要积累一点喷涌而出的能量,再等等,却像泄了气的可乐,只留下味道,荡漾着。

当儿子的女友撮合马加利和自己的前男友哲学老师的时候,两人全然不同的反应,简直让我看一次笑一次。一边是马加利宠溺的笑“你简直比我还疯”,另一边是被激起逃跑反应的哲学老师“你疯了,别拖我下水。”就算只是写到,也笑得停不下来。

我喜欢征婚征到的那个男士,伊莎贝尔会喜欢他也自然而然。马加利和伊莎贝尔不愧是半生好友,即便是疯疯癫癫的事情,她们也能用游戏、又正视的态度,不卑不亢地诉说着自己。“你就直接来婚礼,去找她,然后和她交谈,她在上面半个人也不认识,跟你一样。”我惊叹伊莎贝尔竟然能用再正常不过的语气面对一个刚刚感受到自己被捉弄的人,就好像在说“这一点也不麻烦,就跟去十字路口那个菜档买一把两毛钱的葱一样。”

应征男士可爱的地方也在这儿,他不说“哦这太离谱了”“我受够了”“你这是欺骗”,他说的是“我这辈子有过很多冒险,这事儿难不倒我。”看到此处,会心一笑。

马加利会喜欢他,多么可以想见。

最最羡慕的还是马加利顺流而动的情绪,她形容和女儿的爱是激情,她谈到寂寞便掩面而泣,她可以在伊莎贝尔面前表达这一切,然后获得温柔和安慰的抱抱。

应征男士很好,伊莎贝尔更好。各种各样的感受,时时刻刻不同,可是不因为这种不同而与之“不正常”的标签,缓缓地让它只是不同,被允许着,被摹画着,如孩童用手指尖顺着造型的走势,只是那样没有目的地移动,轻盈着、跟随着。

 5 ) “秋天就是,希望所有人都爱我”

侯麦的电影,尤其是对白,有一种哲学感。流动的,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变成他的艺术。 「如果不是他的妈妈我早和他分手...她才是我爱的人,我一见钟情的对象是她着迷...取代你的不是我男友」 「你们都聊些什么?」 「哲学,比我和你在一起聊的多,她非常博学多闻」 「如果你命中注定要诱拐学生,就要做的勇敢点,豪爽点。」 书店老板,葡萄酒手工家,哲学老师,同时爱上前面两者的学生。 那两个女人牵着手走在绿里很美,有一种共知的灵动感。 「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现在,我只把热情留给工作」「但是她让你受苦」「我讨厌她所有交往过的人」 「很多品行优良的人都很寂寞,你不是唯一」 「等等,送你葡萄」 「好像在推销自己,我受不了用这个方法找到的人」 「我能付出的感情就这么多」 「我不想吓你,我本想爱你,我感到很挫折。」 「这很冒险」 「对我还是对你」 「当然是对我,与有魅力的男士约会,我很有可能爱上你」 「当然,我要所有男人都爱我,特别是我不爱的人」 “那么细腻的情感关系。” “秋天就是,希望所有人都爱我,特别是我不爱的人 秋天就是,我还爱着你,但我不能再爱你,我们换种方式爱着吧 秋天就是,我爱你,但你也要赤诚地爱我,没有杂质的” 从女儿的婚礼开始,从女儿的婚礼结束。

 6 ) 每个人的情感独角戏

无意间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在豆瓣的高评分。开头平缓,后来却意外地越发好看。没有看过其他几部人间四季的电影,所以无从比较,只是如果你问我感受,我会用惊喜来形容。1998年的电影,和现在的绚烂科技特异功能相比,会讲故事的质朴反而胜过花哨的夺目。用当前的时髦话来讲,就是可以“走心”。

故事和时下的相亲类似,讨巧的惹人欢喜。在乡下种葡萄顶着一个大爆炸头的马嘉利人到中年,有一个不怎么亲近的呆板儿子,偶尔虽会幻想爱情,但终究认为这类事情不会发生在土里土气整天和大自然打交道的自己身上。中年妇女择偶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何况男人永远喜欢年轻妹子这一永恒真理的存在,她的想法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她有一个相识多年的好朋友伊莎贝拉,自作主张出于朋友道义代替她在报纸上发了征友启事,还代替她去见了合适的候选人。另外一边,马嘉利和儿子的女朋友罗欣越走越近,罗欣的前男友是她的哲学老师,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和老师长相厮守,有一天心血来潮决定一手操控撮合马嘉利和老师。

伊莎贝拉是这个城市中的书店老板,有着风韵犹存的高贵典雅,以至于热拉尔在见到她的第一眼时生怕认错了人,她的穿着和气质完全和报纸上描述的乡下人不符。她原本应该是抱着代替好友把关的心去见面的,但就在当下萌生了自己的私心。她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各方面都出色无可挑剔,她把玩着对方对她的好奇和爱慕,竟也十分享受其中。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你看看有多少闺蜜因为尝试证明自己的魅力抢了别人的男友而搞得老死不相往来,可是伊莎贝拉悬崖勒马,在第三次见面的时候坦白了。

年轻漂亮的罗欣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马嘉利这煽风点火说哲学老师看上了她,又在哲学老师那自作聪明说乡下女儿对他有意思,怀揣着一颗想要成全天下单身男女的圣女心试图撮合这对牛头不对马嘴的主人公。

于是一场真正的好戏就在伊莎贝拉女儿的婚礼上上演了。我原本以为会有多种巧合安排的戏剧性冲突,但除了马嘉利无意撞到房间里伊莎贝拉和热拉尔小吻一个告别外,其余的几个人都各自欢腾。伊莎贝拉最终道出了实话,就是我可以不爱你,但是我希望你要爱我。看似平稳祥和的婚姻也有着一颗蠢蠢欲动的春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所重视,每个人在别人的情感纠葛里充当自己的主角。这就是所谓的狩猎心里。

电影的结尾是好的,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因为马嘉利和热拉尔一见如故,彼此仿佛认识多年却失散的熟知,原本应该是顺利进行的,只是看到那个骚动的代表友情和结束的拥抱后自然就会有误会。其实她有猜到,但是她还是一个人赌气地坐在火车站直到最后一班火车开走,后来还是决定刨根问底回到了婚礼现场。可是巧合的是,好心送马嘉利却一路被呛的热拉尔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也在稍后不久回到了婚礼现场,于是这对注定相遇的人还是见到了彼此。

感情这回事,还真是不好说。你来得过早或者稍晚都不会开花结果,就好像酿制好的葡萄酒需要讲究葡萄种植的技巧一样。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永远不会变心的爱人和相濡以沫与子偕老的真情呢?有也没有,你可以说伊莎贝拉曾经摇曳试水最后乖乖回归到现实的理性算不得一丝的出轨,你也可以说罗欣有真的为男朋友的妈妈考虑决定和自己心动的老师成为朋友。但,心洞太奇妙。

 短评

法国乡下美,古朴院子到处是夹竹桃、法国梧桐、印度榕,远处群山起伏,田野满目葡萄,适宜人居;中年妇女作,多愁善感,疑心病,恋爱中的寡妇也会像少女一样回到心跳的纯情,胶片就是胶片,质感忒迷人,蓝光修复极好。

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再一次看这片子,还是为对白和潜台词着迷。你的误会、我的误会、她的误会、他的误会,观众知道这些是误会,但剧中人偏不知道而当做正当推理,他们不直接说却又拐弯抹角想暗示自己的那些“明明是误会的结论”。整个过程看下来就只菀然一笑好了~ 2021.1.10 当《绿光》和《秋天的故事》一起看,Marie Rivière和Béatrice Romand仿佛对调了角色(都在极力劝对方走出去),但她们在两部电影里都依然是她俩啊,依然是一柔一刚。人间四季里最成熟的一部,Rosine分明就是“秋日和”里的冈田茉莉子呀!

4分钟前
  • vivi
  • 力荐

难以想象是一位78岁的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完全看不出老态或者一个创作者的自身道德枷锁或道德输出。剧中的人物各自自由也鲜活着。作为一个男导演居然能拍出女人之间那么细腻的情感关系,太佩服了。

9分钟前
  • Danny
  • 力荐

侯麦“四季故事”终章。1.或许,让四季收尾于秋,确乎是绝佳的安排,未及寒冬,虽有感伤无奈,却终得丰收。一如那片葡萄园,中年人的爱情也即将酿成醇酒。2.一个双重牵线搭桥的故事,母亲的儿子的女友试图撮合她与自己的前男友+老师,而母亲的闺蜜亦代其相亲约会,最终大家都在母亲女儿的婚礼上“偶遇”。3.浓郁的喜剧色彩主要来自两对【媒人与被撮合男性】间似有若无的暧昧关系,而婚礼相聚时,一对是准一见钟情,聊得投机却依旧害羞和相互试探,另一对则仅仅止于礼貌而不无尴尬的寒暄,都让人忍俊不禁。4.以推门误撞见的误会作为对两人情感的延宕与考验,处理得十分自然。5.结尾点题的秋日歌曲与舞会场景,美好得不似人间。6.两位侯麦御用女演员齐聚,艾莉西亚·波特尔实在漂亮。7.秋风吹动了马嘉利的头发,阳光在发梢上辉映出暖黄。(9.0/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人生說到底,不過是偶然與必然的二元論,充滿了無法預知的未來,可是結果如何,也要到很久以後才會瞭解究竟是否為「Fate」。只是再寂寞,都要靜候,再靜候,就算失收始終要守,終會等來你的葡萄成熟時,以及,永遠無法強迫兩個不相愛的人去相愛。2020.07.18重溫,「消失」的反打,中年人的愛情詩篇。結尾的特寫停在伊莎貝拉的忽明忽暗沒有表情的臉上,別樣的曖昧。嫁女兒的背景下為老友續絃的故事,這不就是小津後期的劇本設定麼 XD

13分钟前
  • 阿树
  • 力荐

侯麦的电影简直就是我们这些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的福音书呀,搭讪技巧妙之又秒,缘分爱情巧之又巧,朋友与爱人之间的暧昧关系最让人向往,《秋天的故事》没有任何新意,还是侯麦传统的延续,两代人之间的感情观的差异是这片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17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这部算是侯麦的集大成之作吗?好喜欢啊!貌似都是男男女女各种发骚,但洪常秀和侯麦其实很不一样,侯麦痴迷于遇见,狠劲描写相拥之前的状态;洪常秀则是喜欢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那种要么清脆响声要么死活贴不上。洪的菜色本身就艳丽多姿,重在搭配,以此碰撞出戏剧性,侯是各种香料高汤啼哩夸叉一顿怼,再用生活化和平实的场景来冲淡一下,也他妈挺逗。

18分钟前
  • 希尼莫
  • 力荐

看完侯麦比嚼了绿箭还清爽。。。

19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推荐

四季里最喜欢的一部,矜持得像年轻人,理想到无以复加的结局。

20分钟前
  • gris-gris
  • 力荐

#侯麦展#但见旁人谈情何引诱,问到何时葡萄先熟透。

24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侯麦的片子似乎都是讲一些闲的蛋疼的中产阶级男女,纠结于一些蛋疼的情感问题,并为此说一些蛋疼的话、干一些蛋疼的事。影片的观感基本取决于片中年轻女角的容貌:姑娘漂亮,片子也就好看;反之亦然。二者保持高度一致。由此,本片可以给到4星半。

27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一个乡村大龄劳动妇女因为约不到炮而焦躁万分,最后在各方努力和狗血因缘际会之下终于约到炮的故事。

32分钟前
  • 朱熠
  • 力荐

#重看#4.5;以超越寻常伦理道德的方式去解决本身就超越寻常伦理道德之事,以压制和转移欲望目标去实现欲望另一维度的伸张,一切都是悖论的,一切都是无理的,可是在爱情中又有什么道理可言。所有乖张离奇的、不讲情理的曲折心事,在岁月的熬制煎煮下,最终都沉淀为宽让与接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葡萄成熟时的醇香必得历经千重万重方柳暗花明。结尾双双返回太美好,秋光里的春天。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⒈特地在秋分观赏《秋天的故事》,这很符合我的风格;⒉先是法国乡村美丽的景色博取了我的好感,而后剧情更是越看越得我心:虽然过程有些许不满,但美好的结局真是对上了我的期待;⒊幸亏谎言造成的误解最后解释清楚了;⒋在我心情愉悦之时看到一部让我更加开心的影片,这种舒服感胜过初看《幻之光》。

3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侯麦太厉害了!迷上。剧本超级棒,人物复杂微妙的关系,都以对话的形式展现。某些情节的设置巧妙而又在情理中。基本上是很简单的制作,却有非常丰富的质感,主要是人物复杂而美妙的情感描摹,立体生动。侯麦在描摹人物内心世界上与安东尼奥尼站在了两个极端,一个以对话、直白,一个以动作、隐忍

4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爱已经结束了,还能像介绍朋友一样把你推荐给别人。爱还未开始,但已经允诺要把你介绍给别人。一场兜兜转转的聚会,他们似乎对上了眼,又似乎彼此误会。婚礼上的歌手唱道,如果人生是一场旅途,希望每天都是晴天。培育爱就像种葡萄,不除杂草怕杀虫剂损失葡萄的味道,如果爱情也能和种葡萄一样就好了。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爱情让人找回年轻敏感的心,但岁月沉淀也留下了审慎和隐忍,秋日胜春朝嘛。这部最独特的地方是情感转移时不确定性带来的微妙感,因为在真理般的欲望面前,真真假假的试探都是高危的。

47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推荐

为什么这部电影里的女性,又嫉妒,又软弱,又任性猜忌,让人一点也喜欢不起来

51分钟前
  • Zoe
  • 还行

四季故事里的角色总是在面临着选择,而这种选择是存在外部推动力的——是由身边人创造的机会:春里的女儿,夏里的人类学女孩(到底骗了多少女孩子入了这个人类学专业啊),冬里似乎来自自由意志,但跟秋中一样,其实是多人作用的结果。这些人中总有一个神经质(或者说敏感)的女性角色和一个局促(或者说茫然)的男性角色,他们不停地进行试探、磨合……但在他们那个环境下,相比我们的环境所塑造的我们的现实,真的很让人羡慕,他们不同年龄段的人拥有非常相近的知识结构,他们很老的人和很年轻的人可以无视年龄进行顺畅的交流沟通甚至恋爱,但我们甚至不敢不能跟我们自己的父母交心。不要说父母,可能有些同龄人都无话可说。

5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第一看法国的农村。这女的的拧巴跟我简直有一拼,一个男导演怎么可能这么真实的表达出女性的复杂矛盾心理?

56分钟前
  • 臭美大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