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执事第三季

动漫日本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2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3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4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5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6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3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4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5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6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7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8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9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20:10

详细剧情

时值19世纪,在英国名门贵族凡多姆海伍家,有一位神秘、优雅、十全十美的执事,他就是“黑执事” 塞巴斯蒂安。虽然塞巴斯蒂安总是淡淡地说: “我只是一名执事罢了”,但举止、知识、品味、料理、武术等等没有任何事能难得倒他!塞巴斯蒂安的主人,是年仅12岁就位居凡多姆海伍家族的当主——夏尔。夏尔不仅只花了短短3年的时间,就让凡多姆公司成为英国最大的零食玩具制造商,更在台面下为女王执行秘密任务,因此又被称为“邪恶贵族”!塞巴斯蒂安除了负责照顾谢尔的日常生活起居之外,还得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仆们收拾善后。最重要的是,塞巴斯蒂安必须因应谢尔各种任性的要求,优雅达成不可能的任务!“身为 凡多姆海恩家的执事,怎能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到?”为了主人夏尔,塞巴斯蒂安将尽心服侍、实现主人所有的愿望。

 长篇影评

 1 ) E06——达摩克利斯之“蜂”

第六集真是一个好故事,节奏感也很好,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所以决定单独写一篇。

科技一直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被用于制作成枪炮的火药,还是被用作制作原子弹的核裂变,诞生之初并非为了杀人的目的,本可以用于造福全人类的事业,后来的利用方式也证明了确实可以如此,然而它们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甚至可以这样断言,科技,是一个曾经落下并且将来还可能会继续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曾经有一个断言称,蜜蜂消失的那天,便是地球上生物灭亡的日子,因为蜜蜂传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花粉,而没有花粉传播的过程,大部分植物都将会绝种,而依靠摄取植物的动物也会次第死亡,最后人类也无法幸免。第六集把背景设在蜜蜂行将灭绝的未来,人类造出机械蜜蜂取代真正的蜜蜂来维持地球生态,这个背景真是极其有趣,也使后来主管不肯关闭这个机械蜂系统变得很合理,因为没有了蜜蜂,生态是真的会崩溃啊。

人类如此依赖这项科技,而它又是如此完美:不仅可以传粉,还可以建设蜂巢,然后自我繁殖,简直完美地模拟了原生蜂的一切,并且又全自动化,几乎不需要人的管理,然而这危机就隐藏在这几乎完美的机械蜂自我管理里面——技术主管连着向警察说了两次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全部破解的可能,是两个可能的概率相成,从概率上来说几乎微不足道,可是经验丰富的BOSS女警还是敏锐地指出:那么你的意思还是有可能对吧?技术主管一时竟无法反驳。

然而情节如果只是停留在机械蜂按照网络舆论杀人的设定,那么这片子也就有些平庸了,并不值得我单独写一篇。当技术女警破解了文档并试图找到始作俑者的时候,片子变得极其精彩,这么天才的罪犯怎么会犯那种让女警惊呼“他搞砸了”的错误?这个疑问不仅出现在boss女警的脑中,也出现在我们心里。待国家安全局华裔胖子的按下确认键,谜底揭晓,起承转合,编剧真是太棒了。

你本以为探讨的是民意有无权利去杀掉自己讨厌的人,或者是人言可畏,却发现最后成了对乌合之众随意评判别人恶语相加的暴民的审判。

你与恶龙搏斗时,要小心变成恶龙,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

当你随意hashtag别人去死时,你本身也就成了恶的一部分,无人可以幸免,这就是黑镜的魅力之一,在别的影片里一定会被努力挽救的人,才黑镜里都会死,而且,还是38万人,也只有黑镜敢于这么玩,真是残酷又柔情。

最后技术女警假死尾随天才罪犯消失在街拐角,影片戛然而止,到底是天才犯罪伏法,还是技术女警又一次落入了罪犯的圈套,我真是太爱这种留白和悬念了。

 2 ) 「San Junipero」的哲学思索:生和死、选择和意义、爱和自由

别人在讨论结局是不是happy ending,我则只想聊聊剧里的3个哲学思索:

1. 生和死
2. 选择和意义
3. 爱和自由

--------------没有事实,只有诠释----------------

1)生和死:永恒的生命 vs 永久的死去

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拥有这么一个选择:活着or死去。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写过的这句经典:"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加缪也曾以这样一段话开始讲述《西西弗斯的神话》:"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生活是否值得过,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余的……都在其次……必须首先给出回答。"

活着的人现在之所以还活着,一部分是其主动选择了活着,另一部分则是其并未意识到自己可以作出生死选择而被动的活着。

而剧中的人物,比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多了一次生命的选择——不仅在出生后可以选择活着或死去,在其生命结束前还可以作另一次选择:永生or永死。

如果你是剧中的人物,拥有永生永死的选择权,你会如何选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停下几秒钟想想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生命,还会有死亡吗?

我们从不认为石头有生命,所以我们也从不曾忧虑石头的死亡。那是否可以这么认为:死亡存在的前提,是生命的存在?换言之:要先有生命之后才有所谓死亡。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死亡的存在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那么:既然生命都已经逝去,又何来永恒的死亡(永死)需要忧虑呢?!

再反过来追问:如果没有死亡,还存在生命吗?

同样,对我们而言,我们从不曾认为石头有所谓的死亡,故而也不会认为石头存在生命。那是否可以认为:生命的存在,同样要以死亡的存在未前提?换言之:生命和死亡相互为其存在的前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如果我们接受生命和死亡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那么:San Junipero里没有死亡,其中的生活又何谈是「永生」?

故此,基于以上日常语义层面对生死的理解,「永死」和「永生」都不存在。更准确一点:永恒的"生命"或永久的"死亡",其并不是我们日常语义层面的生命或死亡,它们只是一种「存在」,一种无所谓生死的存在,一如石头。

让我们来看看,剧中人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或者说编剧想通过剧中人给我们传递怎样的回答。

剧里的人,死前拥有两个选择:
-Option 1: Pass(Just Gone,永久的死亡)
-Option 2: Pass Over(活在云端San Junipero,永恒的生命)

面对Option 1和Option 2——永死 vs 永生,剧中人物如何选择?

- Richard(Kelly的丈夫)选择了「永死」

- Yorkie希望选择「永生」,在自己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最后成功选择「永生」

- Yorkie的父母希望让自己的女儿被动选择「永死」

- Kelly先是因丈夫Richard选择「永死」而伤心,自己后来却又拒绝Yorkie一起「永生」的邀请,最后她却再次改变决定,幡然决然地选择「永生」

他们为何作出这样截然不同或前后矛盾的选择?——意义!

---------------------------------------------------------

2)选择和意义:你如何定义意义,决定你作出怎样的选择。

我们选择,源于我们相信。而我们之所以相信,之所以拥有这样的信念,源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定义。剧中的人作出其生死的选择,也是源于其所持有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背后,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义:

-Richard拒绝在云端永生,因为他有自己的信念——How can I spend eternity in this fucking graveyard, when she (他深爱的女儿) missed out, how can I?。他有自己坚信的事情,也有自己拒绝相信的事情。而云端的永恒生命,却是他所拒绝相信的众多事情之一。( He had his viewpoint. There were things he believed and things he did'nt believe in, and this place was on of them. Wouldn't even visit, take the trial run.--by Kelly) 他对生命意义的定义,在于其所爱的人。一个没有他所爱的人的世界,生活不具有意义。他拒绝过没有(他相信的)意义的生活。

-Yorkie在体验San Junipero的云端生活之真实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死后pass over至云端永生,而非just gone永死。她在得知Kelly的丈夫拒绝接受「永生」时,吃惊的问:why? why wouldn't anyone take it? (一个从21岁就瘫痪成植物人、在病床上生活整整四十多年的人,对"感觉"无比真实的五彩世界的即刻沉迷,并不难以想象和理解。)她对生活意义的定义,是能够"真实"感知和体验。San Junipero的生活足够真实,对她而言就具有意义。

-Yorkie的父母为何拒绝其女儿Pass Over至云端?因为他们是虔诚的教徒,他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生活的全部意义是让灵魂生活在天堂,而不是活在云端San Junipero。(人死后还有什么?你相信灵魂吗?)

-Kelly先是希望丈夫选择永生,后又拒绝Yorkie的永生邀请,最后终又选择永生。

她的转变源于什么?她相信什么?她所认为的值得过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Kelly不相信灵魂或天堂,她只相信存在。她说:I wish I could believe that he (其丈夫Richard) is with our daughter now(在天堂重聚), but I don't. I believe they're nowhere. Just Gone(只是不再存在)。

她最初希望丈夫死后能够选择Pass over永生,源于她和丈夫之间的「爱」——牵绊、承诺、厌倦、渴望、欢笑、牺牲和彼此付出——the bond, the commitment, the boredom, the yearning, the laughter, the love of it…the fucking love, you just cannot know!…every thing we sacrificed, the years I gave him, the years he gives me。

她拒绝Yorkie永生的邀请,又何尝不是源于相同的信念:who can ever make sense of forever? ——她反问,How can I spend eternity in this fucking graveyard, when he (他深爱的丈夫) missed out, how can I? 在一个找不到feeling的世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有何意义?

她最终幡然决定pass over和Yorkie在San Junipero永生,也是基于相同的信念——她和Yorkie之间的「爱」。

---------------------------------------------------------

3)爱和自由:人性的起源——逃避自由

萨特认为,我们人类生而是自由的,并注定是自由的。
很多人会反对这样的观点,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到种种约束的人们。他们认为:生活更像是一个不断挣脱束缚走向自由的过程。

自由和束缚真的如同白天黑夜般不可共存吗?
从人类的现实状况来看,恰恰相反——它们于人类而言,注定是永恒的共存。

永生(如剧中Yorkie对forever的定义:however long you want) ,意味着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这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自由。
而Richard和Kelly都拒绝永恒的生命,拒绝这种最大程度的自由。Why?
他们的回答是:因为在这种「永恒」和「自由」里没有「爱」——牵绊、承诺、厌倦、渴望、欢笑、牺牲和彼此付出……

他们的选择,不正是「对束缚的自投罗网」和「对自由的逃避拒绝」吗?
然而,跳出剧情,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爱、恨、情、仇——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人性humanity的唯一起源。

 3 ) 黑镜第三季第二集的解析 有剧透

我原本以为已经不用再更新了,因为上一次更新之后真的有好多人不理解,再者早上看见有人在说黑镜系列要表达的内容的问题,遂再啰嗦两句。

这一集中Cooper是通过游戏设备激发他的臆想,影射出内心的种种想法。而我们无法通过剧中表现的所有内容自圆其说,总需要我们臆想一部分来满足我们解读,这些臆想自然影也射出了我们内心的想法。最终Cooper觉得自己回家了,可是他真的回去了么?我们觉得自己看懂了,可是我们真的看懂了么?(这个问号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想到这我觉得这就是这一集的意图旨在于让我们深陷寻找一种标准,而忽略了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标准的,错与对,白与黑,真实与虚假,这些都是人类为了满足我们的认知而形成的,并不是世界本身的。

再者,《黑镜》系列一直讲的都是对人类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反思,这种问题不一定都是科技运用带来的。运用的超前科技是一种叙事的手段,科幻感让让观众看着叙事不那么冲击和讽刺,可这些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中。

难道我们的理解能力真的止步于看完一个小时应该给妈妈打个电话吗?

那下次台词变成爸爸怎么办,爷爷奶奶怎么办。

2016年11月3日08:59:59

相关:
第一集
第四集
第六集
----------------------------------------------------------------------------------------------------------------------------------

应该是写到尽头了,我很喜欢探究一些问题更本质的一些东西,最后一篇过度解读也好,理解偏差也罢,总算有一个结尾。知乎上赞越来越多,昨天也看到这篇在豆瓣上了电影的首页,还是挺高兴的,这些离不开与大家的讨论和支持。谢谢大家让我有不厌其烦看了无数遍的动力。

感谢每一个人无私奉献你们的思想。

最终篇:解释一切。

关于黑镜S03,我们真的看懂第二集了么?

本文建立在对剧中各种解析基础之上,请先对剧中情节一定了解之后食用。我尽量用简短的文字来表达。

通过这几天与大家的讨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真的看懂第二集了么?

随着对剧情细节的不断挖掘,出现了一些与我们推断不符但不容忽视的“bug”。比如Cooper在刚进入白房间之后黑色箱子不断变化位置的箱子,拍照时墙上的时间。同时也提出诸多质疑,手机到底关没关?监控器是不是真的?Cooper到底死没死?这些问题似乎都成为了我们“看懂”第二集的关键,我们希望我们可以解释清楚这些问题的,这样我们就能区分出虚拟和现实。

当我们这样去想时,我们与Cooper是一样的。

剧中的Cooper在游戏中映射出自己内心的主观臆想,逐渐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作为观众我们在观看影片中不也是一样么?在我们极力的想去看懂,看清晰的过程中,就已经加入了我们的主观臆想。在探究剧中种种细节的同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拼凑线索获取真相,甚至为了“真相”我们会选择性忽略。正是因为太多的线索可以延伸出太多的观点,才让我们无法分辨是否是“正确”,其实大多是符合我们内心臆想的,我们就会觉得正确。我们深陷其中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陷入在相对于我们存在的虚拟世界中。而衡量我们存在的标准——时间,在那个虚拟世界中已经不是衡量单位了。相信那些不合常理的线索也不是bug,而是使我们陷入的手段。

想到这里,倒觉得那些解析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反而是对所谓的现实中有了更多的反思。

还是那句话:

我们最终要判断的,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才是虚拟?可是,我们判断的出来么?

感谢《黑镜》

感谢大家愿意与我分享你们的想法

2016年10月31日11:25:43
----------------------------------------------------------------------------------------------------------------------------------

更新一条细思极恐,放在最后。
2016年10月30日13:02:53

----------------------------------------------------------------------------------------------------------------------------------

更新几条在豆瓣知乎上讨论出来的,感谢大家愿意和我分享你们的看法。

1、英式写法是mum,Sonja的台词中也是mum,在早上看见Cooper母亲来电话时候也说过You're so American.美式的写法是mom,所以Cooper用的是mom。所以mum,mushroom,也算一个小彩蛋吧。
2、斋藤穿的外套与剧中开头Cooper穿的是同款不同色。
3、在楼上小屋里,Cooper将父亲的失忆想象到了自己的身上,并且认为这是Katie操作不当造成的,也与前面植入mushroom时质疑Katie是否有能力呼应。
4、剧中Cooper的意识也是逐渐延伸扩大的,首先是从自身的动作拍照开始,接下来是在白屋子内的实验,然后换了一个房间,又换了一个楼,最后又回到了大洋彼岸的家里,意识逐渐加深。
5、有人问到这一集究竟讲了什么?首先今年VR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热点,而这种虚拟科技的终极无非就是让使用者觉得越来越真实,在虚拟的真实中体验到真正的现实无法体验的东西。(现在热播的《西部世界》也是这个套路。)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从游戏角度,单一的游戏剧情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玩家,如何能使每一位玩家满意,那只有加入玩家不同的真实经历,才会让玩家觉得更加真实。剧中就阐述了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但在游戏中可以被唤醒的内心世界,而我们能否承受住这种虚拟真实?
种种细节包括人性,亲情都是基于这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那岂不是成了科教片?

再次感谢大家。

2016年10月30日11:45:51

----------------------------------------------------------------------------------------------------------------------------------

首先,这个游戏的宗旨不在于恐怖,而是在于将现实的东西加到虚拟世界中,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世界,让虚拟更加真实。


其次有一个关键的框架,就是Cooper进入虚拟的现实时间是5点38分,后面虚拟的内容发生在5点38分的0.04秒内,下面开始剧透。

----------------------------------------------------------------------------------------------------------------------------------

Cooper是一个热爱冒险无所畏惧的大男孩儿,在飞机上颠簸他觉得像过山车,旅途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挑战各种极限运动。同样,他也不怕蜘蛛。

在旅途寂寞中,约到了Sonja,在酒吧调侃以后二人便不可描述。第二天一早,在Sonja家中发现了很多恐怖游戏,而她的真实目的也一点点显现。先是Cooper银行卡被黑,但不想给mum打电话所以又回去找炮友想打工赚路费回家,给她看了赚钱APP,Sonja看到报酬四颗星的斋藤游戏公司便怂恿Copper快去啊,过了这村没这店了,还让他留点纪念回来。(当然,不管Sonja是不是抱有目的的已经不重要了)

终于来到了鬼子的游戏公司,热情Katie接待了男主,一路上男主看到各种新奇特黑科技,到了小白屋,手机要关机哦!高潮开始:
1、手机没有被真正的关机,在飞机上Cooper关机与这里Katie关机姿势不一样。

2、5点34分进到房间内坐下看合同,5点35分Cooper发现没有签字页。

3、注意Katie回来的时间,仍然是5点35分。(中间拍照环节一会儿叙述)

4、5点37分,注射mushroom(去掉中间是不是就是mum?),开始摆放小卡片。

为什么叫mushroom,除了像mum以外,Cooper在飞机玩的游戏也类似“吃蘑菇”

5、5点38分,机器开始,mum来电话了。

现在跳到最后,5点38分mum的电话,Cooper的猝死,Katie说他坚持了0.04秒。



到目前为止,这些经历,都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剩下的部分就是0.04秒里面的故事。
我们接着上述第5点继续说5点38分里的0.04秒,在这里开始加入他之前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意识。
1、进入虚拟世界后,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Sonja说的拍照的事情,他想拍照发出去,可惜没有机会,Katie回来的太快了,并且他认为有监控,即使对箱子很好奇,他也怕得不到那份钱。破绽就是,他看见设备说的话与“Sonja”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想象,时间发生在他认为时间里:5点39分。

2、在监控里看见了Cooper打地鼠,监控时间是5点39分和5点40分,与墙上时间一致。

3、见到了斋藤,斋藤的白衣服和杂志上一样,并且一开始super fun都不懂得斋藤后来说英语越来越6,开始了新的游戏。
而真实的斋藤,最后是黑衣服的

4、进入了《哈莱克魅影》的宅子,也是以前玩过的,Sonja也跟他提过。

5、看到了与约会酒吧同名的故事名称。

6、看到了蜘蛛,同时表明并不是怕。

7、看到了墙上的画里面房子的等亮了,进公司看到的海报。

8、公司中有人制作的游戏人物。

9、高中阴影与蜘蛛的结合。

10、但是进入虚拟中并不代表完全丧失自己的意识,他看见了Sonja,并认为是来救他的,但他又开始加入现实经历,并开始阴谋论,浮想联翩了,最后将Sonja的面具撕下来了,是他之前看到的骷髅。

11、Cooper丧失了思想能力,只剩下潜意识,完全被虚拟所占领。

12、喊出了关键词,退出了宅子。

直到最后,一路回家,他将老年痴呆的症状想象到了mum身上。

整个这0.04秒就是Cooper的虚拟更加真实的过程,就像盗梦空间里一样,不能用现实世界来造梦,那样有可能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至于0.04秒为什么在虚拟中那么久,我的理解是,有时候趴桌子睡了五分钟,可是感觉睡着了很久很久,不是么?

而我们最终要判断的,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才是虚拟?可是,我们判断的出来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10月25日22:54:07



-----------------------------------------------细思极恐就是我-----------------------------------------------

我现在只想笑,先让我笑一会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铺天盖地的解析,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朗乾坤的感觉呢?现在我来实力打脸。要耐心看仔细哦~

注意看黑色箱子的位置。
这三张图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吧?以第一张笔记本为参照物,可知箱子和笔记本是平行放置的。而根据上面的观点,现在都是在现实当中。


要注射mushroom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katie的位置,不是面对copper,而是在他的侧面。


注射完毕,摆放小卡片,箱子依旧平行于笔记本。


OK,一个俯视画面,一闪而过,可是!箱子位置变了,不再与笔记本垂直了!


摆完回去,箱子又平行了!!!


打开笔记本,箱子又不平行了!


开始启动,箱子依旧不平行。


启动过程中,箱子又平行了!


mushroom启动完毕,箱子依旧不平行的状态。觉得在意识中箱子是不平行的?



结尾处,我们以为的现实中,箱子依旧不平行。

是的,我也懵了。就像之前说的。

而我们最终要判断的,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才是虚拟?可是,我们判断的出来么?

一个箱子的方向就打乱了整个逻辑。欢迎更多的阴谋论来解释~~~

看来《黑镜》并没有让我们失望,可以,这很黑镜。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10月30日13:02:53

 4 ) 关于第四集的一些个人想法(剧透分析)

首先,似乎有一个总体上的悖论:San Junipero,简单解释为一个重生之地,而编剧将存在于或曾经存在于本来世界(暂且将人原本存活的世界称为本来世界)的人们输送到此地,从逻辑上来说就已经承认人们必然与此地产生关联。此时相对于重生者们来说的这个虚拟之地已经变成相对虚拟的意义了,而剧中又展现出碎玻璃的自动修复,表达出时间空间与重生者的绝对不相容,那么从绝对意义来说,砸碎玻璃的人甚至都不能存在于此时空中,当然也无法推开酒吧卫生间的门。所以从大方向而言,承认这一点才能放下疑虑,假设出可行性。 其次,假设承认了重生者与San Junipero的统一性,那么接下来需要探讨的是此地与本来世界的差别。这里的人有临时的,有已经存在很久的,死后到来或可永生,世界不能被改变,此世界模式下只有此地等等,那么虽然没有更多的剧情延展,也可以大胆预测这里早就是地狱了。在剧中,女主对凯莉说她第一次来San Junipero,而且根据后面女主在“永生”之后执意要凯莉来陪伴她,那么可以说明是此虚拟世界里只有此地,只有一个叫San Junipero之地,需要明确这一个观点。而在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虚拟地的情况下,剧中看似正常的社会秩序,与本来世界一样的酒吧、街道和各种房屋的存在就很荒诞了(凯莉为何能突然拥有住宅+文章开头的悖论),因为本来世界的向死而生与此虚拟之地的永生概念(剧中女主说“永生有多美好”,不知其含义是真正的彻底永生还是说相对又可以活很久但可以选择死亡)就有着本质的不同了。人类的本有观念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体制和自我意志将要崩溃,虚拟世界的房屋、车辆以及人类交际行为等将会与本来世界彻底决裂,呈现出奇怪的概念。 继而,从人的角度讲,重生世界的体验者和居住者都有着本来世界的记忆与行为思考模式(参见剧中人物的对话),那么可以说明重生之地的人的大脑完全与死者或体验者的相同,仅仅,换了虚拟躯体。在本来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穿梭的人方面的内涵铺垫的不是很够。 最后抛开科学架构来讲故事本身: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写到了关于此类剧情的“反抗”意味,摘录如下:“关于《黑镜》,我们只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黑镜》为什么不设想反抗?我们不断地看到在技术世界中被笼罩、被围困,无处可逃的人。/我们可以说,《黑镜》一直以来所强调的,科技对人的宰治,这个母题被过度地反复使用,终于在第三季被用烂了,也耗尽了观众全部的新鲜感和耐性。/如何想象反抗,几乎成了检验这一类题材影片的试金石。就像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年就批评现代主义,把我们生存的世界描绘得异化、荒诞、毫无出路,并不是多高明的艺术,唯有当你设想了反抗的方式,才能衡量出一部作品的复杂性和重量。/反观《黑镜》第三季,则彻底放弃回答这个问题。剧情带来的压抑和绝望,与其说是深度,不如说是一种最乏味的肤浅。现代文明对人类造成的异化,技术世界的虚无或者荒诞感,或者人的孤独与绝望,已经难以计数有多少影片在重复生产这些命题。以至于这都反了过来,接受这个程度的反思,成为塑造资本主义条件下中产阶级个体的必要条件。”不得不说这样的评论虽极端但有理有据。而其实在第四集中还是有一些隐喻的“反抗”存在,只是稍显无力。 比如当女主执意要凯莉留下时,凯莉激动的一番表述,提到虽遭遇背叛但相守49年之长,这样的时间跨度可能在虚拟世界里不算什么,但在本来世界是足够“沉重”,甚至对有些人来说比一生都长,在向死而生的本来世界中的49年无疑是宣告“真实”的份量与弥足珍贵,而之后凯莉的一句“你想永远活在虚假的地方么?!”更是为本来世界的发声。只是有些讽刺的是一个沾花惹草的男人终究因为女儿而选择勇敢彻底结束,并且凯莉也因为丈夫爱女的举动而原谅并打算追随,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终究没有血缘的感情不那么牢固。。。而又有所挽回的是她选择将身体葬于家人身旁,意识去跟随女主,又可以看出自由而热烈的爱也是可以让人作出或勇敢或充满牺牲的决定的。 “outside”,剧中人提出的“外面”或许就已经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某种压抑与缺憾。终究,带着本来世界的大脑无法在重生世界存活,可重生世界的最大意义就恰恰是带着本来世界的记忆来到新世界的“重生”意味;若没有本来世界的任何经验,完全崭新到重生世界,那么我相信因为是全新,所以人们会有一套新的世界运行秩序,这在未来科技或许是行得通的。“新人”们若完全不知有过往生的话,那么这代表着某种重生的无意义,它的意义仅仅体现于本来世界的生者快死时作出的选择上,而且从他死亡的一瞬间意义截止,无关重生者。 到结尾,欢快的音乐伴随着看似唯美而浩瀚的无数“终端大脑”,算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展现。此时,你是该随着永生而狂欢,还是因为冰冷的虚拟而深思?

 5 ) 黑镜:荒谬又极度不可能的近未来

很难评价黑镜是不是一部好片。它拥有极其出色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技巧,并且总有想要刺穿人类灵魂的勃勃野心。但另一方面,它的野心又过于庞大,以至于超过了编剧对世界的理解。下文将主要分析以这一集为代表的《黑镜》系列电视剧,为什么总错误理解了世界(含剧透)。此外,由于豆瓣不允许不评分写影评,所以我只好将评分设为相对中立的三星——即使我对第一集的评价要明显低于这一数值。 1. 第一集的剧情简言之又是一个人被科技异化、绑架的故事,并且它看起来比之前的黑镜离我们更近,简直就像是明天。在未来世界里,人在社会中的一切行为都会被量化为一个评分,而这个比信用卡记录更强大的评分将决定你在工作、购物、社交中的一切。所有与你有接触的人,将通过你在现实以及社交网络中表现,不间断地进行评分。 这个故事的“真实”在于它戳中了现代生活人们的两个痛点:评分和社交。这两个概念都存在一种讨好他人以博取好感的机制。但编剧在剧中对二者的指责仍然漏洞不断。 2. 对评分而言,毋庸置疑,现代社会存在很多评分系统,但这些评分系统均只在独立领域内发挥作用。比如对滴滴司机、外卖送餐员、淘宝卖家进行的评分,只在这些平台上有作用,并且这些评分均指向客观的“标准”,而非主观的喜好。同时,客观的标准也意味着评分是“可核验”的,你不能无缘无故给滴滴司机打一分,而需要给出理由。服务业都有“无效投诉”这个概念,如果你所处的公司没有无效投诉机制,那不是投诉概念的错,而是你所处公司的执行问题。 而正因为所有的评分机制都会对应着某种专业服务,这决定了评分系统最核心的机制是:去人格化而非强化人格。评分的本意在于,哪怕我不知道你是谁,也可以与你交易。但在黑镜这一集里,编剧“完美”地将社交与评分融合了起来,组成了一个超强人格的社会,人们居然根据彼此的历史、朋友圈、性格来评分,然后决定一个人适不适合这份工作,这简直太不专业了。我不相信未来那样一个人人都很忙的“冷漠社会会闲得蛋疼来琢磨这些鸡毛蒜皮的鬼东西。我所认识的投行狗只在发公司广告的时候才看朋友圈。 编剧对于“社交”的狂想也超出了边界。在朋友圈世界的我们当然也很爱装逼,但我们很少想要“被迫炫耀”。社交的确是我们虚荣的一种需要,但从来也永远不会是我们的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在真实世界发被咬了一半的饼干再配上咖啡的照片,然后让人匿名打分?大家早让你个绿茶婊负分滚出了。现实世界的我们虽然爱装逼,但也最恨别人装逼,反倒是很少或从不发朋友圈的人因其惊人的自律而让人肃然起敬。因此,如果真有这种基于社交表现的熟人评分系统,如果实名,所有人都会向满分一骑绝尘;如果匿名,猜猜会有多少人在两分以上? 注意,以上所指出的并不仅仅是针对细节的吹毛求疵。适当的简化有助于对本质的理解,但如果对一种概念的拓展超越乃至歪曲了它的本质,那针对这一概念的一切批评都将变得毫无依据。 3. 总结一下,所以黑镜的惯用技巧是什么?是假想一个以某种科技为绝对主导的世界,让一家无脑公司开发出一种绝无可能商业应用的产品,然后把人性之恶调到最大最荒谬,最后将悲惨的结果诉之以科技对人的异化。 按照这种框架,我完全可以构思一个未来中国一人一票的直接敏煮,然后因为鹿晗迷妹太多当了元首,以此批判敏煮荒谬的故事。再构思一个公司只用主观评价考核体系,用同事评分确定你的工资,最后论证人事考核制度就是垃圾的故事。这有意思吗? 也许很多人觉得我类比不当,但黑镜的技巧也只是这个故事的高级版本罢了。这类故事都是通过设计出一个待批判事物的不合理变体,再加上人的极端不理性,最后以某一些戏剧性事件为催化剂(比如鹿晗英勇拯救了一个迷妹的老公,导致男性也纷纷变弯成了他迷弟),论证就水到渠成。 4. 可所有这些假设前提都是错的,未来不会有这样的社交体系,也不会有这样的评分系统,剧中人们的反应更不真实。不给4.3分患者病床的医院会被民众恶性报复而导致差评;如果我和好友在电梯聊天出来分就跌了,我也会马上给好友报复性差评。一方面势利眼机构可能因为基础民众的不满而倒闭,最后导致这套评分应用系统崩溃,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恶意差评——我总能猜到谁对我不满意了,会导致“向底部竞赛”的囚徒困境双输结局。更不用说那条“打四分的人打分权重更大的设定”,这样的设定如果存在,社会早就被暴力推翻了。所以这个荒谬的体系注定要崩溃。那在这荒谬体系中所推导出的结论,又有多大意义? 简单回想黑镜1的几个故事,其实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问题。首相的故事里,民意不可能那样愚蠢地迅速改变,媒体不可能全都好无操守地一边倒报道,首相也不可能真的去X猪——你今天敢为了公主X猪,明天敢不为了平民X猪吗?干脆自杀好了。真人明星秀的故事里,未来的消费社会不可能是一副1984物资紧缺的样子,消费品少的可怜,黑人小哥在最后的倒戈也完全是导演上帝之手操纵的结果。说到底,搭好一个荒谬世界的台子,再按自己的理念控制人物的走向,这简直不要太容易。可仔细想想,这样的世界真可能存在吗?这样的情节真会发生吗? 黑镜的确戳中了现代人焦虑的部分原因。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因为科技疏离了,人们是该反思,但不该以这种粗暴的,本身完全不加反思的方式。它的模型粗糙又近乎诡辩。 我也曾反思,为何从第一季起就对黑镜系列感到不适。大概是因为,剧中所有主角的遭遇都太过悲惨,而他们本不至于得到那么悲惨的结果。人物的行为动机本应朝向另一个可挽回的方向,可最后最后却像提线木偶一样被编剧控制了。所以首相才迈向了猪,黑人小哥屈服于真人秀,满身烂泥的姐姐在婚礼上发出哀嚎。在这些场景里,我感到的不是科技和媒体的反思,而是对编剧导演力量的恐惧。 黑镜系列一直想塑造荒谬又无比真实的世界。但很可惜,它最终达到的总是一个个荒谬却极度不可能的世界。 在害怕、警惕什么东西之前,还是先多了解了解它吧。 ——————— 最后想补充一点:身处在很多评分体系中不可怕,身处在一个不合理的评分体系中才可怕。如果问我,平时会看京东淘宝饿了么airbnb的评分吗?我会回答说:当然有。因为这些评分有效啊!有了它们,我们真实地避免了更多假货和诈骗,怎么忽然就讨厌它们了? 我们真正讨厌的,明明是“错误的评分系统”。女主角明明只犯了一个小错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堕入了地狱。可这种愚蠢的评分系统是编剧赋予的,而不是现实世界赋予的。如果说现实中一定找一个近似,那就只有政治审查制度,是专制的锅。现实里的商业机构为了更盈利,怎么愿意让口袋里有现金的你遭受这种委屈呢? 也许,人们爱这些故事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人可以借此把自己的不完美都归因于外在科技而不是自己:没有了手机就会好好学习,没有了评分系统就能认真做自己。却从没想过,问题从来不是手机电脑app带来,而是我们自己与生俱来的。我们原本就是这幅模样,却不加反思,却还想要编个故事造成出个恶魔,再假装是被恶魔给勾引了。

 6 ) (长文慎入)说说第二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以及为什么硅谷生活的我只想回家种田

黑镜是最喜欢的英剧,没有之一。

到目前为止看了本季的1,2,3,6集。结合我在硅谷生活的感触,先说说第2集。

这集看完时的第一感受,作为观众来讲,你真的不知道最后一幕男主死了是虚拟还是现实。原因在于结尾处不停的往外跳,上一秒以为终于跳出了游戏回到现实,然后下一秒分分钟打脸的告诉你外面还有一层。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最后一幕的男主死亡依然有可能是在游戏中,因为他最恐惧的有可能正是自己的死亡。

但本集想要讨论的当然远不如此。
首先说科技方面吧,与这一季中科技方面所涉及到的概念基本就是VR和AI了。
一开始男主作为玩家其实是很放心自己的处境的,原因很简单,他有辨别虚拟和现实的方法。
游戏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告诉他,无论眼前多真实,都只是在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上的,虚拟的东西不会让你产生类似于触觉之类的其它感觉。当然还有工作人员通过耳机在他耳边的语音指示,不断跟他确认哪些是只有他能看见的(即虚拟)。这些都是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思维意识里轻易的区分两个世界的标志物。然而随着游戏的进行,先是耳机失灵,没有了工作人员的指示,使男主失去了第一个判别标准。而后作为玩家的男主产生了触感,疼痛感。此刻的他(还有看剧的我,都)陷入了深深的惊慌。因为失去了两个判断标准之后,作为人类来讲,男主所有用来接触现实世界的感官都已经被虚拟所打通。也就是说在他的意识里,已经完全没有区分虚拟和现实的方法了。
所以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不是虚拟成像效果的逼真程度,而是作为人类来讲,我们需要拥有对于虚拟的操控权,想要停止的时候可以停止(这一点剧里也借男主之口用“STOP”这个词,表达了这个意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的意识里有能区分虚拟和现实的方法。

而我们的感官是如何被虚拟打通的呢?这里就用了AI(人工智能)的概念,但我其实跟倾向于用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这个概念。(关于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现在争论还比较大,有的说machine Learning是AI的子领域之类)。在这个游戏里对这个概念做了很好的诠释,首先工作人员提到了这个游戏系统会根据玩家的反馈,了解玩家,从而进一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我滴神!也就是把他们更恐惧的场景搬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AI实现过程,即提出假设,收集并分析反馈,对自身认知进行调整,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是的,其实这基本就是在模仿人类学习的过程。但是如果大家仔细思考剧情就会发现,男主在进入鬼屋(就让我这么称呼吧)之后,其实做了很多和现实世界交互的事情,比如喝葡萄酒,看书,吃饼干。我的猜测是,从这里开始(也许更早,脖子后面植入那个东西开始)机器就已经开始在收集男主的反馈了。所以Machine Learning的过程中,机器得到了类似于这样的结论:仅仅是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维度进行控制,人类产生的恐惧感是不够的(尤其男主每次被虚拟的东西吓到后,都会逞强的大笑化解自己的尴尬,我看到这儿真是觉得他蠢哭啊,因为这些反馈都被机器学习到了啊),只有加上触觉,味觉等多维度的感觉形成的东西对于人类的影响效果才更“佳”。这也就是Machine Learning的威力所在,它可以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领域,而不仅仅是填充内容。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接受填鸭式教学,而是能够启发式的自主学习,升格升维度的思考。(非专业人士,形容得不好。有点词穷,大家自行领会)这也是为什么Machine Learning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伦理上的探讨,其实也来自于人类对于失控的恐惧:如果赋予机器思考能力,意味着人类将失去对于机器100%的控制。鉴于机器的学习能力比人类要好(收集反馈+逻辑分析+记忆等方面),也可以说人类在创造一个比自己智商高的物种(这个词可能不能用在机器上,但是大家领会精神就好)。而到目前为止人类是地球上最高智商的物种,也因为这个原因得以从某种意义上统治地球。那么如果更高智商的物种出现,是不是地球就要易主了呢?!
好了AI这个话题就扯这么多,接着回来说这集。。。

这集关于人性也有一些涉及,首先是提到了游戏的本质。最近很火的概念叫游戏化,思考的出发点很简单:如果我们能够自愿的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参与游戏,那么如果利用设计游戏的概念去设计产品,设计工作,设计人生,是不是对于人来讲,一切就变得更加有趣且容易了呢?游戏化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有很多所谓的策略作为刺激玩家投入的方法。然而本剧中,游戏公司老大非常狠的只说了一点:在游戏中你在虚拟中经历失败恐惧之后,理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的,你还有机会重来。那一刻的快感才是游戏的本质乐趣。(看的生肉,英文原句忘了,中文我说得比较啰嗦了,见谅。)我本人不是游戏玩家,但是想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即使是套用在休闲小游戏上,也是一样。

再有一些相对比较浅的寓意,比如对于一个人来讲,恐惧的层次:最浅层的恐惧来源于视觉(对应剧中的大蜘蛛),上升一层的恐惧来源于对自我身份和命运的无力感(对应剧中男主即将重复其父亲人生),还有一层恐惧来自于亲情等感情的破灭(男主和他母亲),还有一层恐惧是死亡。(这几层恐惧也基本对应了结尾处不停跳出来跳出来再跳出来的剧情了)

说实话,一般来讲我都是不敢妄自点评神剧的,反而要靠豆瓣上的一些大神评论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神剧,但是关于科技的讨论,实在忍不住插上一嘴,说说自己的感觉。这大概跟我最近在硅谷接触了太多科技的东西有关:体验过不同的VR产品,和Facebook的VR大神聊过他们的产品开发。和Google大神聊过他们的AI(最近google出了Allo,是一个应用了AI的聊天工具,其概念就是,通过学习你的语言和聊天习惯,在你和朋友聊天时候提供给你合适的附加信息和回复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可以减少打字场景,基本上你想说什么,Allo已经以选项的方式提供给你了,你只需要做个选择题就可以。前两天和大神在调侃说,依照allo的发展,以后是两个手机在聊天,沟通感情,手机的主人都不用打字回复了==)

上个月开了朋友新买的特斯拉,尝试了autopilot果然很酷炫,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只需要最后突破法律和政府那一关了。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所有的事情(甚至连学习)机器都可以做了,那漫漫长的几十年人生,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7 ) 第二集终极玩家——细思恐极

      黑镜系列很多都是可以当做恐怖片来看的,最有意思的是剧中的故事和人设以及剧情的走向,这一切都让你觉得这是有些许超前但却并不遥远的未来,剧中的一切都有可能真真实实地发生。于是,细思恐极。
      这次第三季第二集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在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惊讶于一次又一次的幻境套叠,惊讶于Cooper最后的死亡。但在后来细刷之后,我觉得Cooper没死,但是他已经深陷在潜意识的漩涡里再也出不来了,换句话说,Cooper在意识层面上自己杀了自己。
      Cooper每一次从觉得自己恐惧中脱离,实际上都是在向意识更深的恐惧层面进发。首先他受游戏程序的影响开始进入程序,结合现实体验和虚拟世界的时间是5点38分。但是他扭曲意识,挖掘内心,最开始虚构的场景是他偷拍箱子内容。他内心恐惧的层次由此深入,依次出现,分别是:
      1.他想偷拍但害怕被发现。幻境为:Katie出错,他趁机偷拍箱子内容,成功发送。可是,他险些被发现,KatieKatie很谨慎,虽然出去了但是回来得非常的快(墙上时间不到一分钟)。他也很厉害,动作很快,没被发现。(这里明显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他自己游历了很多地方,在这个阶段,自视甚高。)
      2.他发现这个游戏模拟出来的事物很立体有真实感,有点害怕。幻境为:Katie控制游戏影响他的大脑,让他看到的那个小松鼠越来越立体真实。但是,这个时候,他还可以保留自己的触觉,而且那个松鼠是有些卡通的,游戏也是那个他很小的时候就玩过的打地鼠。所以,他虽然担心害怕但却有有些兴奋,有些期待。
      3.他以前玩过这个公司的一款惊悚游戏,他害怕他们会利用这种技术做恐怖游戏。幻境为:他得到进一步测试游戏的机会,还见到了日本人老板。那个日本人表现出对恐怖的痴迷和执着。于是,游戏的真实版本就是那个幽灵游戏的升级版,或者说真人3D体验版。甚至为了效果带他来到了全实景的恐怖城堡。在这里,他依次见到了小蜘蛛,高中恶霸Cosplay版和两者的结合体。虽然慢慢地进入到他的童年阴影级别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失去对自身的完全控制。这些都更加恐怖,也都越来越吓到他,可他也很快就意识到是假的了,恐惧感也随之消失。
      4.他开始害怕这种虚拟能力,怀疑公司的目的,怀疑Sonja的目的。幻境为:Sonja出现,说出这家公司这项技术是非法的,且暗示为此已经死过人了。之后,Cooper否认了这种假设,但是却在Sonja的黑化上失去全部控制,失去了对场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之后,意识反抗崩塌,恢复了Katie和他的通话,恐惧感再次加深,安慰自己之前的搏斗都是假象。
      5.他害怕Katie不顾及他的死活,强行进行游戏。幻境为:他在Katie的指引下,准备离开游戏,回到真实世界,却发现Katie是骗他的。他没有见到自己以为的母亲上吊的景象,而是发现游戏失去控制,自己失去了记忆,变得和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一样,不认识自己了。在这里,开始进入他的潜意识(潜意识通常和我们自己以为的意识不一样)。他进入几乎崩溃的地步,再一次反抗,意识自我安慰之前的一切都是虚构,自己就是在那个日本人的办公室里,成功退出可以回家了。
      6.他离开家那么长时间,有很大部分是担心自己还要再一次面对父亲痴呆症的情况。幻境为:他安然回到家,母亲一切安好,却已经不认得他了。和父亲一模一样,至此,来到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崩溃出现,很想像从噩梦中醒来一样,醒来发现,自己还坐在那个最初的白色办公室里。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为了逃避最深处的恐惧,他认为自己是在手机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干扰了信号而死去了。
     至于,Cooper的死是最后的幻境,有很多原因。比如,来的那个日本人从里到外一身黑,这是日本人和西方人在葬礼上才会有的装扮,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Katie最后写下的记录是0.04秒,这个时间不可能说出完整的单词的,人类做不到。比如,最后的话是“CALLED MOM”,Cooper这种美国人才会用Mom,英国人用Mum。故事发生在英国,Katie明显在英国生活了很久,最开始见到Cooper的时候还叫错了名字,而且发音有鼻音。所以,Katie应该写Mum,而不是Mom。
    我觉得,一步一步进入内心深处最恐惧的所在,却无法面对,为了逃避不惜死亡很顺理成章。而且,最恐怖之处就在此,Cooper永远无法离开那个幻境世界了。现实中的人以为他还在游戏里,可是他已经在游戏里从意识上杀死了自己,自己认为自己死了,放弃意识了。最引人深思的也在此,我们对于真实的判断是大脑对各种感官信号的判断,那么如果大脑被欺骗了呢?如果大脑知道被欺骗也无法自救呢?那什么才是真实?换句话说,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会不会就是一个梦而已?
    如果不是,那技术的飞速发展会不会带我们去一个类似的世界?我也不知道。这就是黑镜的魅力吧。不断地抛问题给看客,又傲娇地总是给出最黑的回答。

    
   

 8 ) 全季最喜欢的就是第一集

整季看下来印象最好的就是第一集。觉得大部分黑第一集的人可能没有感受到过英美国家被facebook和youtube支配的恐惧。

首先,跟某位高赞评主相反,我觉得在未来社会中使用剧中的评分系统并不是不合逻辑的。该评主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分大多就事论事需要阐述理由,未来社会再科幻也不会不讲道理允许恶意刷分。然而剧中表现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分社会,而是一个单纯的社交社会,而在社交中,没有道理可讲,只有喜欢与否。这个社会将社交与社交能力视为一个衡量人的重要标准,在每一段社交发生后都要求对方才的社交质量进行评价(不论是一段寒暄,一张po出来的照片还是一项服务——这里对服务人员的打分也更多站在对对方的感受的角度)。这样的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别人喜欢自己。所以人们要时常挂着和煦的微笑,要衣着得体举止优雅,要在偶遇时狂刷对方的“朋友圈”恶补对方的近况以创造话题杜绝尴尬(女主在电梯中与故人相遇时),总之,要文明周到,做个社交达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成为上等人。

那么,这样的社交社会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呢?有的。从道理上来说,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或者至少也一定是个“正常”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没有大错的人。而人人都不喜欢的人就算不一定有某种人品上的缺陷,至少也有不符合社会规范之处。这一点,看看youtube上的up主就知道了,粉丝多并且正面评价多的人,三观奇“正”(符合主流)是必须的。同时,由于打分是双向和公开的,这样的分数就更有了按照社会规范互相约束的意味。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符合社会规范则是对一个人性格与行为亲社会、可预测的重要正面评价。用这样的系统去约束社会,可以获得的是一个人人安分守己,努力维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令人(主流人)舒适的温馨”的社会。

而从现实上来说,首先,社交网络中被人“喜欢”的确是一种资源,譬如发的文章或视频被人喜欢,就会有广告合作,成为网红,走上人生巅峰。其次,尤其在西方社会,社交绝对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不善言谈,不习惯社交场合被视为性格上的弱点,频繁的和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喝上一杯高谈阔论一番是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交换大学的新生周每天晚上都被安排和不认识的人出去玩……),而社交网络是线下社交的延伸,是构筑个人形象的重要一步,是保持联络,激发线下社交的途径。你在facebook上发布和别人一起的照片作为一种社交仪式(甚至是给别人的交代),被别人在照片中圈出来,你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给你点赞(你们可能会接着成为室友或工作伙伴)……维持线上社交绝对是一项与维持线下社交同样重要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炫耀那么简单。

回到电视剧,我个人觉得,女主虽然做了很多努力迎合社会,本质上却是一个有反骨的人,而这点反骨毁了她在表面温情的社交社会中的地位。对弟弟发作讲出了真心话被弟弟差评,在机场骂人被扣掉一整分,拒绝被Naomi赶回去,意气用事地到了婚礼现场,那个时候基本已经因为一路上巨大的打击和这一段时间以来积累的压力而崩溃了吧。所以,在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听到一番第一季中黑人小哥那样的演讲,听到的只能是自我毁灭的真话宣言(这段我都不忍心看地快进了……)。最后,到了牢房里,摘掉了眼睛里的植入物,第一次看到了有灰尘的、不加滤镜的世界,终于放弃了对社会的全部迎合,和黑人小哥毫无顾忌的花式对骂,以及大声的喊出FUCK YOU,都是对这个加滤镜的文明的友善的社交社会的反叛。

给我的感觉是,很震撼的一集。很喜欢。

 短评

第一集就炸得小清新们原形毕露。

6分钟前
  • 榕十三
  • 推荐

1,推荐;2,较差;3,尚可;4,尚可;5,力荐;6,力荐。整季依然当得起五星。

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社会标准也会有种种魔心,我们总是活在他人的评价当中,费尽心思扮演各种角色用以讨好他人,因为自欺,所以欺人,到头来,你累我也累。真实未必最好,虚伪更觉恶心,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自勉。

1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豆瓣评分众生相甚至比电视剧本身都要精彩。黑镜换了东家,但其实主创还在,所以整部电视剧的情节走向,依然在他的把握之中。电视剧一直在拓宽新领域,好事,譬如第四集,有着极深的文学意义。第三集复刻白熊公园,后劲很足,可惜很多人都没看懂。其余不赘述。总的说来,新一季还是值四星以上的。

17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推荐

看完第一集后过来打分真是有点讽刺

1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我们已然活在了未来,讲真

23分钟前
  • 午夜滴长岛冰茶
  • 力荐

Black Mirror S03E01食用完毕!日常creepy设定居然展开出如此"温馨浪漫"的结局,不同于channel4的转变,对口味!

27分钟前
  • 银白色的曙光
  • 力荐

第一集:喜剧片第二集:恐怖片第三集:犯罪片第四集:爱情片第五集:战争片第六集:悬疑片

29分钟前
  • 克莱蒙特
  • 推荐

1】你看 评分 就这么重要 2】有这么牛逼的技术却用在开发恐怖游戏上?!3】可怕的是真正的犯罪者,却以为自己就是正义 4】第二集中的高科技的正确打开方式 5】新世界より 6】送给网络暴民的礼物,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33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四五六渐入佳境,一勉强也能看,二跟三什么鬼!抖个机灵就想上来凑数吗!开除镜籍!

3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刷完第一集。总以为结尾那段女主能翻盘,打击刺激一下秩序。然而就只是顺流直下了。疯婆子加失败者。小遗憾。水准降落(六集看完,黑镜系列以前的感受是细腻,有些细节带来的震撼,现在流于快餐化平庸化。当然还是可看的短剧。只失去了力量。我排序的话:4=5>2>3>1)6太讨厌不参评

38分钟前
  • 推荐

卖给奶飞之后风格确实变了,第一集尤为明显,把原本藏在语言里的尴尬放大到剧作本身。没有了反转,没有了冷峻,神剧下落到了凡间,成为了普通的科幻脑洞片。但是,这种风格又未必不好——反正都是讽刺,刻意一点又何妨?(第六集就是对只看一集就装逼叫嚣打一星的键盘侠最好的讽刺:)

39分钟前
  • Enigma
  • 推荐

一如既往的高品质

43分钟前
  • Simon Tien
  • 力荐

几年后再看这种题材的东西,真就觉得有点矫情了,人类还没有那么愚蠢。

45分钟前
  • 杂食动物
  • 还行

就冲这恶心劲,给满分

48分钟前
  • 四是事
  • 力荐

烂成这样真的太可怕了。。。

50分钟前
  • Tuscano
  • 较差

4 5 6 集真是渐入佳境.其实前两季也有一般般的故事,猛踩第3季的人,能有点基本的判断力吗,好歹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51分钟前
  • nakedgun
  • 力荐

刚看了第一集 想想这个朋友圈点赞也搞得很道德绑架的世界啊

54分钟前
  • 餅乾
  • 力荐

好像大家已经不喜欢简简单单叙事的故事了。他们喜欢炫酷的设定,激烈的反转,深奥的立意。而我喜欢第一个故事,剥离掉科幻的皮,故事依然能扎扎实实地触动到我。反观前两季,剥离掉总统日猪这些博眼球,踩单车赚钱的设定,故事本身就很平庸,更多是兜售设定,而这一季,才是在认真地讲故事。

57分钟前
  • 西凉虫
  • 力荐

希望所有网民都可以看下第六集…

60分钟前
  • 暖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