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不忠诱罪

惊悚片美国2021

主演:戴安·琳恩,理查·基尔,奥利维·马丁内兹,埃里克·佩尔·沙利文,米歇尔·莫纳汉

导演:阿德里安·莱恩

 剧照

不忠诱罪 剧照 NO.1不忠诱罪 剧照 NO.2不忠诱罪 剧照 NO.3不忠诱罪 剧照 NO.4不忠诱罪 剧照 NO.5不忠诱罪 剧照 NO.6不忠诱罪 剧照 NO.13不忠诱罪 剧照 NO.14不忠诱罪 剧照 NO.15不忠诱罪 剧照 NO.16不忠诱罪 剧照 NO.17不忠诱罪 剧照 NO.18不忠诱罪 剧照 NO.19不忠诱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02:10

详细剧情

爱德华(理查•吉尔饰)与妻子康妮(黛安•莱恩饰)是令人艳羡的一对,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他们结婚已有11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却十分美满幸福。\n可是生活的一成不变使康妮开始有些厌倦了。正在此时,她邂逅了神秘男子(奥利佛•马提纳兹饰),更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名陌生人。面对丈夫,康妮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丈夫撒谎,不知不觉间,她已陷身于危险之中。\n爱德华还是发现了妻子的异样,当他知道了妻子果真有越轨行为的时候,他疯狂得要知道妻子对他不忠的所有细节。无奈知道得越多越痛苦,接着他偷偷约见了妻子的情人……

 长篇影评

 1 ) 好编剧是好电影的必要条件

实质上无论多完美的婚姻,都有着意外的分岔口.上床也就是只需要两个人和一个独处的空间就能正常进行,人的私欲可以在瞬间给无限放大,超控制越快乐,这也可以解释那句俗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夺取本应不属于自已的东西,犹如服用兴奋剂一发不可收拾.
剧情片我会特别留意细节,或者说细节的处理首先不能让我感到不合理,而细节就要考验编剧的功力了

 2 ) 结婚的意义

我经常想,世界告诉女人,不漂亮,老公可能出轨。漂亮,自己可能出轨。如果这样看,怎么都不好避免出轨。

也有其他的可能。如果两人都甘于平淡,婚姻可以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即使这世界诱惑太多,人还是可以选择平淡,远离诱惑。

女主角最后大概懂了,结婚就是两个人相守一辈子。或许她本来就懂,只是遇到他后忘记了。悲剧已酿成,她还有平淡机会吗?影片没有交代。编剧对她是残忍的,没有为她的出轨找任何借口,也没给她留后路。等待她的,是无尽的后悔。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作为警告它是合适的。现实中出轨的故事大多是以不了了之或者离婚结束。但是,一定要付上代价。

拥有了就浪费,失去了才珍惜。人需要以失去作为代价才会变聪明一点。只是有时我们不知道哪些代价只是买个教训,哪些代价是我们承担不起的。

接下来不知该说什么了。顺便说下最近有两件让我感慨的事。

事件一,学校某男同事,在西班牙有老婆有三个孩子,与我们学校两个女老师同时有染,并且还在勾搭别的老师。

事件二,大学某同学,比我小两岁,也是在美国,去年分娩前一星期,丈夫突然查出恶性脑瘤。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了他半年,他还是在前天去世了。

第一件事让我恶心了一礼拜,第二件事让我泪流了一晚上。

是的。感情会变,即使不变,婚姻还是有别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结婚前要考虑清楚,至少如果不确定要终生厮守,就不要进入婚姻。如果结婚了,就遵守承诺,将计就计也好,将错就错也好,总规是要珍惜眼前人。

 3 ) 谁对谁的不忠

       电影看似只是一个女人对丈夫、对家庭的不忠,然而实际上妻子、情人甚至丈夫都是不忠者。他们都不忠于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都“背叛”了这个社会。
    妻子康妮有个能干帅气的老公、可爱的儿子,做着家庭妇女在家相夫教子,完全符合社会对好妇人的要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令人羡慕的女子,却最终走向了一条所谓的令世人所不齿的道路。
影片开头,康妮在地铁上,其他人都看着报纸,唯独她大口地喘息。或许确是因为她跑步去地铁站累了,但是为何又不可解释为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每天都是单调无趣的生活,面对小有幽默却把工作置于首位的丈夫(开始,在康妮看来,丈夫并不重视她,他把工作、把孩子都看得更加重要,在丈夫那儿康妮得不到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康妮厌倦了,累了。她需要激情。街上吹着的大风与屋内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令人寸步难行的大风才是她内心中想要的刺激的生活。然而风吹起她的裙子,露出修长性感的双腿与后面第一次在情人房中,保罗盯着正在打电话的她的漂亮双腿都暗示了,这一场掀风起浪的偷情是因性而起。开始的康妮确实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下的模范妻子,在大风引发了婚外恋的可能(一种其实是她想要的生活)时,她又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保罗叫她上楼时,一辆的士经过,她犹豫了,当然还是没拦下它;然而她不是就此下了决心,在楼梯上,她走得缓慢、神情犹豫;进入了房间她也透露着紧张而矛盾的神情(影片中,保罗让她右转她转向了左;要离开房子却走向卧室的方向)。不过,这一次的挣扎,她的社会伦理道德观胜利了。她离开,而且回到家中,她从容向丈夫谈起了保罗。随后便想和丈夫做爱,这是个很关键的情节。暗示着康妮其实一直性压抑,而觉得如果可以从丈夫那得到性欲的满足就可以是自己忘记对保罗的欲望;而儿子的需要打断了这一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康妮会在婚姻中得不到性的满足。
    片中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康妮让儿子把口香糖吐出来,然而等送儿子离家后,她有吃下了那块被吐出来的东西。在此,导演似乎想告诉观众,康妮依照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儿子,告诉他不能做什么,然而自己潜意识里却渴望打破规则,或者无视规则。所以,在丈夫那里无法得到满足后,康妮犹豫着拿起了电话。可是,她的超我使她陷入了内心的挣扎:是依照伦理做好妻子无视心中的压抑还是打破这种伦理寻求自身的快乐?不过犹豫之后,她终究还是答应了。挂掉电话,自责的神情自然地浮现。这一次去保罗家后,康妮买了衣服给丈夫,是心里的补偿。然而在丈夫办公桌上看到一家人和自己的照片更加内疚了。
    然而内疚终归是内疚,社会伦理道德铸就的隔离一切诱惑的防线开了一个小口,再也无法抑制欲望的洪水了。选择第三次去,为了自己的快乐。她明白要发生什么,拒绝了。然而因为没带走外套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一切发生了(其实,或许这是她的本我欺骗超我的一个诡计)。在回去的路上回想做爱的过程。尽管做爱时她是哭了,但无疑保罗给了她丈夫从未给过的快感。身体上的满足、激烈刺激的性,在火车上,她一边回想,一边抚摸自己,在悔恨的泪水与欢愉的笑容中,观众明白,她已决定开始反抗所谓社会对妻子的标准,开始对丈夫不忠,也开始对整个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不忠。而她在地铁洗手间中的那场,纠缠不解的纸、晃荡的水,正是她内心的外化。
    而在这次满足得幸福之后,康妮的内心开始了更深的折磨。书房里,康妮随手出门便关掉了灯,断然忘记了才与之说过话的丈夫;浴缸里,康妮拒绝了丈夫想要做爱的要求;客厅里,康妮为和保罗在一起而回家晚了而哭泣。在保罗那里,康妮获得了社会不能容忍的刺激和浪漫的生活,肉体的欢愉;与他在一起时,快乐是自己的,她有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她完全为自己而活。可是,面对丈夫,所有的快乐都是家庭的,一切都是为了家而活,为了一种关系。表面上,她只是在两个男人,两种生活中作出选择,然而,实际上,她要选择的是顺从还是反叛这个男权社会。
    大雨天,康妮哭着购完物,开车回去。然而挣扎过后,她开着车冲过了层层栏杆,预示了她决定做出选择了。她的行动看似是对社会伦理的妥协,去见保罗却在车上发现了他的真实面目,于是最后一次做爱,分裂。然后,如一切都未发生过。然而我却觉得实际上她是真正地反叛了。她终于获得了对自己自身欲望控制的自由和权力。与保罗做爱(对女性最具伤害和侮辱的性爱方式),然后决裂,她实际并不是受到了伦理的压力,而是自己对自身欲望的管理,这是她的自愿。
    对康妮来说,她不是对丈夫的不忠,而是对男权社会的不忠。
而保罗和爱德华,他们也不是就是个忠实者。保罗,凭自己出色的外表,内在的魅力,把一切都当做游戏,他自知自己是个情场高手,他不在乎对别人的伤害。他同时有着许多女人,玩弄着她们的情感和身体。爱德华,他是个绅士,一切似乎都尽善尽美,然而,在婚礼上对上帝发过要信任妻子的誓言后,他依然托朋友暗中跟踪妻子,且不说誓言的事,这已经侵犯了康妮的隐私权;而后来在见到保罗后,这个一直抑制着自己失态的绅士仍然犯下了无法弥补的罪行。他们看似都是受害者,然而,他们也犯下了不忠之罪。他们都对社会伦理道德不忠。
    康妮作出决定那天和爱德华载着尸体去看儿子演出那天都下着大雨。雨,洗刷掉过去,象征着新的美好的将来的开始。不得不说,这两个讽刺很是精妙。
    而那个杀人凶器。美丽的雪球Windy City,是一个梦想的社会即这个男权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下的一个标准模式(幻想),而它罪恶地结束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平静日子,这无疑是影片主题最有力的证据。所谓“不忠”,绝非妻子对丈夫的背叛,而是三个主人翁对传统社会的反叛。
    然而,导演终究是善良而残酷的,他给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在这样一次风波下,真正意义上的家才出现,然而他们停在警察局门口,观众无法知道,这样的家在传统社会里能持续多久。

                          (2009年12月13日,艺术概论作业)

 4 ) 我们选择与抛弃,咽下无数难以忍受之事,仅仅是为了抓住不可放弃的东西

婚姻守则第一条:忠于自己的配偶。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潜台词是:这辈子只能睡同一个人。

痒起来的婚姻如同放久的蛋糕,走了味儿,干巴巴的提不起食欲,也许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霉斑。但是你没有选择,不能买块新的或是丢弃旧的,你只有这块可吃,而且必须吃掉,吃掉死或者身体某系统自动失效为止。

人总渴望爱与温暖,而好男人会用自己的肩膀为家人遮风挡雨。然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付出代价。维持一个小小的家庭竟是如此困难,可以耗去一个男人所有的心力与体力,再释放不出多余的能量来制造荷尔蒙。

常年啃霉蛋糕而且总也填不饱肚子,面前忽然掉下一块香甜、新鲜、表面铺满红艳艳似乎就要滴出水来的草莓,当中填满细腻奶油的大蛋糕,一时失神扑过去,既是情理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于是家里与家外似有了无形的分割线:线内的他温文睿智,却如同老式的蓝色毛衣那样呆板、毫不起眼,于是她也乏味着沉闷着,周身流露出疲惫;线外的他如同当季新款,收肩掐腰,敞开的领口露出紧实曲线,于是她也随之风情万种,仿佛被婚姻“咔嚓”掉的东西又重新长回来似的。

然而规则如此:选择只有一次,太过贪心的人会失掉一切。

我们选择与抛弃,咽下无数难以忍受之事,仅仅是为了抓住不可放弃的东西。
 

 5 ) 罪与罚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大概两周吧,虽然买了很多很好的碟
但是一没电脑二没时间,心里总是痒痒的,有时候甚至会沮丧
电影在我这里,已经成了病了,阵发,剧痛,无药可医

他和她,相遇在一个大风肆意横行的路口,一个恍惚错身,便被命运推到了一起
在大风中,女人愈发楚楚动人风姿绰约,男人越发风度翩翩迷人狂野
他开口邀请她上楼包扎伤口,她是有过瞬间犹豫的,却最终无法拒绝那双深邃醉人的眼睛
她转过身,错过了驶过的计程车,走进一场扑面袭来的艳遇

接下来便是顺理成章心有默契的挑逗靠近挣扎,半推半就,隐瞒欺骗,同每一场艳遇并无区别
总是有一个蒙在鼓里不知所措的可怜丈夫,一个徐娘半老风情万种的少妇,一个放荡不羁浪漫到底的狂野情人

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丈夫万念俱灰的走进那个男人的房间
他杀了他
于是故事开始急转直下,从浪漫香艳的情色猛然跳到心惊胆战的慌乱
我们看着那丈夫在无助哭泣看着他辛苦的毁尸灭迹,又看着他冷静的应对审问看着他声泪俱下的,控诉妻子
影片结尾,他们好像又回到了最初,还原了那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只是彼此都清楚
在那若无其事默契传递的眼神里,隐藏了多少隐忧,内疚和深深的后悔
只是我们都看见,在城市的另一边,那个英俊高大魅力无边的男子,只是为了一场偷情,变做垃圾堆里腐臭肮脏的尸体
  
这时你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一场艳遇都有美好回忆,原来不是谁都可以,承担得起一场出轨
在你踏出那一步之前,谁也无法预料你会为此时的放纵付出多大代价
但那一步之后,你再没有了选择没有了判断,听任自己在泥沼中步步沉沦

最后两个人在警察局门口久久的拥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进去了,我却希望他们逃走
但是他们怎么逃也逃不掉心里的罪恶,原来背叛是如此大的罪孽,足以摧垮一切
一旦步入婚姻,就要对得起那份承诺

 6 ) Unfaithful a-h

   跟几年前相比,此次看了以后是真正被感动了。
a如果想知道感情到底有多深,眼神和态度就足够表现了。李察基尔和黛安莲恩出了事后的交流可谓亮点,两人共同面对警察时的反应非常出彩,相知的人一个眼神就能望穿对方。
b黛安莲恩真是个绝代佳人,纯熟的演技配合这无比的美艳,对于欲望的欲拒还迎,对爱对丈夫的隐瞒和悔恨,对儿子对家庭的爱让人心疼。
c李察基尔总给人感觉比后来的谈谈琴跳跳舞等老,可能角色需要吧。。表现也很不错,演得丈夫是我认为最好的那一种男人,很勇敢很成熟很担当。老戏骨一枚,除了此片外,我也很喜欢他在狙击职业杀手中的表现,很有型,比什么落跑新娘的帅多了。
d马丁内斯比屋顶上的轻骑兵时更加养眼,虽然也是6年前了,相较稍后的机动杀人,演技和魅力更加的淳厚,在那个阶段,他只要把自己本来的特点发挥淋漓致就可以了。
e情欲戏,我最喜欢的一场毫无疑问是咖啡馆厕所,当然女人和帅哥的第一次也很不错。咖啡馆厕所那场可谓把两个人之前一直遮掩着的“需求和供应”关系表现到位了,同时也是转折点,女人此后由于朋友的忠告开始后悔,残忍的剧情从这里开始步步深入。
f结尾的氛围很是温馨,真的不认为这个家从此完蛋了,丈夫赎罪换来的是以后一生一世的爱,我想美国的司法制度也不会导致他们以后为了生活过多烦恼。
g很欣慰猛然看见妻子的一个好友是gossip girl里Blair的妈妈,哈哈感觉很好很亲切!
h此片配乐无疑是煽情的另一利器,父子联手弹琴那段,妻子同时终于发现水晶球的秘密,感受到丈夫深深的爱后忏悔的幸福的与丈夫相望,音乐从单音的铺陈到旋律的流淌恰到好处。层次感是电影原声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7 ) 情欲:美与丑的辩证;婚姻:爱与利的捆绑

  美国电影《unfaithful》(2004年),名字本意为“不忠”,引进国内译名为《出轨》,在出轨几乎已成全民运动的年头,这个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译名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从而也具有了一点讽刺性;引进香港译名为《不忠诱罪》,好像老太婆打扮得花里胡哨,一股肉麻当有趣的恶俗味儿。不同的译名,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口味。我觉得最好的译名就是直译为《不忠》,原原本本老老实实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不忠的主题,具有国际性和普世性。忠或不忠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忠于什么的问题。人到底应该忠于什么?忠于义务还是忠于快乐?忠于爱情还是忠于情欲?我相信人类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这都是一个无法消除的困惑,因此也可以看作人类存在层面的一个哲学问题。既然是哲学问题,就很难逃脱辩证。而所谓辩证换句话说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什么时候选择当婆婆、在什么时候选择当公公,全看你的现实需求,所以,你要是足够聪明你就可以常有理。真理的面目常常就是如此暧昧。退一步讲,即便人类可以确认真理的本质面目,也依旧阻挡不了现实中践踏真理的脚步。比如“不忠”这种事情,我相信不管真理如何越辩越明,它都不可能绝迹。
 
    这样,问题的关键便由忠或不忠,滑向了不忠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不忠者承担后果的能力。有道德感的人,要承受精神上的道德惩罚,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便可以逃脱精神惩罚,却可能要承受更可怕的后果。电影《不忠》便将这两种后果的惩罚叠加到了一起,结局就是崩溃。
 
    爱德华(李察·基尔)和康妮(戴安·莱恩)结婚11年、孩子9岁,依旧保持了相爱、默契、温馨的关系,可谓模范夫妻、幸福婚姻。一次龙卷风中的偶遇,使康妮受到了来自年轻书商的性诱惑,几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放纵了情欲。年轻书商狂野另类的性,使康妮迅速陷落,开始了说谎、欺骗和偷性的日子。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来掩盖,康妮的欺骗很快便被爱德华觉察。陷入情欲的康妮,一边矛盾自责一边身不由己,当她发现年轻书商还有别的女人的的时候,立刻抓狂了,要跟书商决裂,厮打中却依旧做了书商狂烈的性的俘虏。女人被情欲绑架之后,真是至贱无敌啊。康妮从书商家走后,爱德华敲开了书商的家门。爱德华尽力保持着平静,了解书商和自己妻子偷情的始末。最后,当他跌坐在龌龊成一团的刚刚被自己的妻子和书商用过的床上的时候,忽然发现床头的水晶球正是他曾经送给妻子的礼物,他崩溃了,错乱之中,举起水晶球砸向书商。爱德华在处理杀人现场的时候,听到了康妮给书商的电话留言:承受不了欺骗家人的罪恶感,跟他分手。但是,康妮的放弃为时已晚,悲剧已经酿成。警察两次去家中调查,爱德华和康妮默契配合,由此也对各自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了。最后,爱德华去警察局自首。车在警察局门口停下,康妮再次阻拦,两人拥抱,影片结束。
 
    从故事层面看,这个电影的主题很简明:不忠很可怕,后果很严重。这样的主题难免太过主流、太过概念化。幸亏故事的情节安排用了心,叙述节奏掌握得好,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层次感,加上男主角帅、女主角美,使得电影还有不少可看之处。
 
    但我总是不能满足于故事层面的东西。而稍微深思一下,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那么简明却更有普遍性、哲学性的东西。这是我更感兴趣的。
 
    笼统地说,这一类的故事,基本都要涉及爱、性、情欲、婚姻、利益、忠诚这些元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复杂的交错关系。我把“情欲”和“婚姻”作为两个线头,对这些关系进行一下梳理。
 
    情欲本身很简单,就是两性的吸引,这种性的吸引中包含有生命能量的碰撞与释放,是生命本质的美。而美本身是无罪的。所以,情欲本身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赞美和欣赏。情欲是爱情的核心,但爱情大于情欲的地方,在于共情、同情与牺牲,有了核心之外的这些外围的东西,爱情才能变得坚强有力。而情欲因为仅止于情欲,没有共情、同情、牺牲这些因素的包裹,不管它一时一刻多么光焰万丈、耀眼夺目,却必然是脆弱的。有些美的东西,隐含着自我否定的陷阱、自我毁灭的力量。没有包裹的赤裸的情欲便是如此。
 
    情欲与爱情,有时候是容易混同的,但二者的较量,最终还是可见出力量对比的。年轻书商是一个深谙人生享乐之道的人,他将情欲与爱情分得很清,他引诱康妮,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实现情欲,而不是为了追求爱情。他将性作为刺激冒险的游戏,可以在床上进行,也可以在走廊进行,还可以在饭店的卫生间中进行,他只专注于情欲发泄的乐趣,而并不在乎康妮是别人的妻子,也就是说他并不在乎情欲对象的非专用性。当然,他自己就更不必为康妮所专用了,康妮之外,他对别的女人同样有极大的兴趣,同样可以无限刺激。按说康妮也是冲着情欲而来的,但在情欲刺激的过程中,却将它与爱情混同了起来——要求专一性。这时候,她忘了自己本来就是别人的妻子,她的偷性行为本身就是对专一的否定,要求一个与自己玩性刺激游戏的男人对自己专一,是可笑的,甚至是霸道的。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康妮与年轻书商之间是否有爱情,从情欲到爱情的路,有时候确实并不遥远,但就电影中所展现的来看,他们之间显然并没有发展到爱情,除了凶猛的上床,他们之间并没有别的交流与共情。也许,康妮跟很多身体比大脑灵敏的女人一样,印证了张爱玲那句讽刺女人的话——通向女人心灵的路,经过阴道。但是,大脑欠灵敏到王佳芝那种地步的女人,毕竟也是“凤毛麟角”,况且,王佳芝除了易先生之外感情世界是一片荒漠,而康妮虽然偷性,却依旧有与爱德华的爱情存在。当情欲与爱情进行较量的时候,康妮几乎毫不犹豫地一边倒向了爱情。
 
    王佳芝的革命没有战胜情欲,康妮的爱情战胜了情欲。不忠于革命,看来没有不忠于爱情所带来的负罪感更为强烈。当康妮拥有爱情的时候,她依旧可以被另外的情欲所诱惑,但如果情欲威胁到爱情,她还是选择了爱情。
 
    康妮与书商最初的情欲之美,因为涉及对爱情的背叛,涉及爱情与情欲的选择,逐渐变得走向自我否定。最后,当康妮阻止丈夫自首的时候,不仅彻底将与书商的情欲之美抛弃,而且将书商这个人的生命价值也全面漠视和否定了,曾经给她带来情欲燃烧使她欲罢不能的男人的生命,这时候在她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一钱不值。康妮曾经的情欲之美,于是也完全转化成了情欲之丑。
 
    当然,由于康妮的爱情正好与婚姻是统一的,所以,战胜情欲的力量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婚姻这种结构自身的力量,即婚姻所代表的利益的力量。可以说,是处于同一方向的爱情与婚姻之利益这样两个合力的作用,轻而易举便对情欲实行了革命。
 
    什么是最幸福的婚姻?既有爱又有利的婚姻。什么是最不幸的婚姻?既无爱又无利的婚姻。但,即便是既有爱又有利的幸福婚姻,也仍然难免受到诱惑,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和好奇从来是无法根除的。但是,聪明的人知道幸福是需要保护和爱惜的,知道幸福与诱惑孰轻孰重,知道在危险到来之前收回脚。
 
    让爱情、婚姻和利益,最终战胜情欲诱惑,这是一个普世的主流价值观,是全世界人民能够普遍接受的。但是,影片在阐释这个普世的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却稍稍暴露了一种欠缺,那就是对书商这一个体生命价值的漠视。
 
    在爱德华和康妮关于是否去自首的理由争论中,说来说去都是他们的婚姻、家庭、孩子,竟然没有一句关乎到书商生命价值的话。似乎,书商就是个该死的道德祭物。这倒是合了某些中国人对于“第三者”的道德义愤。只不过,这里的“第三者”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但是,“第三者”(书商)毕竟没有不忠于谁,却为不忠的那个人(康妮)的婚姻付出了生命代价,难道他不是最悲剧的吗?电影对这个角色的生命价值的完全漠视,是一个人文和人道方面的败笔。
 

 短评

“她既漂亮又温柔,结婚这么多年了,臀部线条还像大学时期那样玲珑有致。”这样美的女人,注定是一剂毒药。

6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其实即便女主再回到开始,上了那辆出租车,她还是回到法国男生的楼下……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人性。PS:没想到女主竟然是托斯卡纳阳光下的女主,感觉演技好了好多…哈哈哈

8分钟前
  • 吴异.nova
  • 推荐

我永远都记不住黛安连恩这张没特色的脸...

9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电影的床戏很少,但色情的味道浓郁。导演放弃了单纯的肉体交媾的表达,奸夫推倒人妻那场,导演只拍女人激动下颤抖的小腹,在没有露其余的情况下表达出了色情的侵入。夫妻两次进入奸夫家中,再次捕捉奸夫由样貌、书本和艺术品味构建的色情场域,妻子在场域的冲击下立刻溃不成军,丈夫则瞬间明白奸夫孔雀开屏的杀伤力。色情是通过场域而非交媾传达的。丈夫理解妻子被场域俘获的可能性,但他不能理解自己赠送礼物却被转赠给奸夫,他瞬间的崩溃,就在于他不明白中产阶级幻想竟然也输给了色情本身,电影文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丈夫的暴起杀人,用礼物杀死奸夫,如同阉割自己般,完成了中产阶级杀死自我的巨大隐喻。

10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第一见,敷冰块,可。第二见,手把手按盲文,可。第三见,相拥跳舞,唔,可。但如果跳舞之后的事你没办法控制和拒绝,那请他妈的连冰块也不要敷。生活中若有点柔情小插曲是美妙,但请记住自己选择的生活与身份。开放式结尾让人惘然所失,如果当初没有跟他上楼敷冰块,或者根本就不要见第三面,可好?

13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如果身邊有了解你的那個人,他就一定會發現你的變化,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的不同。

17分钟前
  • 弦音❤Cindy
  • 还行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如果身边有了解你的那个人,他就一定会发现你的变化,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不同。 .

22分钟前
  • 闪通
  • 力荐

有那么好的老公真好

24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I think it's quite romantic.

26分钟前
  • Griet
  • 推荐

《不忠》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人的原罪---意志上可能很坚决,身体却很诚实。穿越道德的枷锁,置家庭责任,优渥生活于不顾,铤而走险,只为一尝再尝禁果的味道,哪怕烈火焚情,转眼间万相皆空陷入痛苦与悔恨的深渊。电影尝试探讨的问题,每个已婚人士都不妨思索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耳闻目睹很多因为出差,办公室恋情,家庭破碎的,其实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某次长期出差,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长且无聊,也许她就不会出轨,毕竟她有幸福的家庭,事业成功的老公。许多外遇都是因为时机成熟,加上人本性中的一点点致命的好奇心,追求新鲜刺激的虚荣心。看透这一层才真的理解爱情,并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27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还行

又看了一遍依然好好看,各种细节设置都非常聪明得体,演员选的棒。。

3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如果无法抵抗诱惑,至少学会处理干净现场。

36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还行

灵魂有着我们理智所无法知觉理解的原因。聪明的男女不断改变自己,改变爱的面容,让对手能不断爱上新的自己;懒惰的男女忙着分手、寻找新欢;愚蠢的男女顾虑于责任、孩子、亲情之类与自己的本心离得甚远的琐俗之物,固守终身,相濡以沫,笑得满面皱纹,心里泪已阑珊。

37分钟前
  • 右脸未确认。
  • 推荐

一时之放纵,一生之折磨。

42分钟前
  • jiaon
  • 力荐

如果那天我转身打到了车

4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中产家庭的虚伪与脆弱,两个中年夫妻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什么非要搭上一个无辜的帅小伙,造孽啊。拍的相当保守落后了,门罗的故事一定是中年妇女抛夫弃子追求新生活,帕索里尼的电影一定是丈夫和情夫私奔。

50分钟前
  • 小熊QQ
  • 还行

如果我有李察吉尔这样的老公,绝不会多看一眼这种勾三搭四的小流氓。明显是中年妇女的YY。当年收到这个音乐盒的时候,女主就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了,连礼物都懒得打开看,精致的小信封,甜美的爱语,多么讽刺的摆在情人的床头,其实连情人都算不上,你只是他一三五二四六换着花样的菜谱而已。

51分钟前
  • alan3396815
  • 还行

情欲是本能。即使女主上了那部的士她还是会回来找男二。即使不找男二,还是注定会出轨背叛这段婚姻。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被解决。到底是男主失去了性吸引力?还是女主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婚姻生活?无奈人真的是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但往往什么都留不了。电影让我再次反思婚姻,如何能将所有的你期待的东西全部都置于一人身上,物质,精神,肉体。但如果你没有十分的把握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会背叛对方,不甘心于一成不变的生活而出轨,那为何要和对方结婚?人往往能期待和把握的就只有自己。所以到底为什么要结婚呢?

54分钟前
  • Bittersweet
  • 力荐

电影把氛围和细节都做得很不错,戴安琳恩表演尤其细腻,把出轨女人的心理刻画得很详尽。虽然这是个还挺惨的故事吧。。。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很明显 那个第三者根本就没有动情

60分钟前
  • ★丫头彭★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