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女猎鹰人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黛西·雷德利,艾肖潘·纽尔盖,Rys Nurgaiv

导演:奥托·贝尔

 剧照

女猎鹰人 剧照 NO.1女猎鹰人 剧照 NO.2女猎鹰人 剧照 NO.3女猎鹰人 剧照 NO.4女猎鹰人 剧照 NO.5女猎鹰人 剧照 NO.6女猎鹰人 剧照 NO.13女猎鹰人 剧照 NO.14女猎鹰人 剧照 NO.15女猎鹰人 剧照 NO.16女猎鹰人 剧照 NO.17女猎鹰人 剧照 NO.18女猎鹰人 剧照 NO.19女猎鹰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6

详细剧情

  纪录片讲述了生活在蒙古西北部阿尔泰山区的13岁小女孩Aisholpan,打破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男不传女的风俗,跟随父亲学习猎鹰,并成为地区"猎鹰节大赛"首位女性参赛者的经历。
  Thirteen-year-old Aisholpan trains to become the first female in twelve generations of her Kazakh family to become an eagle huntress.

 长篇影评

 1 ) 《女猎鹰人 The Eagle Huntress》碎想

所有片段在微博上。因为我看的是没有字幕的,而本人也不懂蒙古语,所以。。。 应该没什么剧透的,也不能算严格意义全方位的剧评。随意读读即可。 【片段1】“2016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纪录片之一,提名1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生活在蒙古西北部阿尔泰山区的13岁小女孩Aisholpan,打破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男不传女的风俗,跟随父亲学习猎鹰,并成为地区"猎鹰节大赛"首位女性参赛者的经历。该片由英国演员黛茜‧雷德利 Daisy Ridley担任旁白,片尾曲"You can do anything"由澳洲女歌手希雅(Sia)献声。。。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7) 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 (提名) 第69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7) 最佳纪录片导演 (提名) Otto Bell 第28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2017) 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 (提名) 第8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6) 五佳纪录片 (提名) 第37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2017) 年度纪录片 (提名) ” 几年前我曾经打算助养一个蒙古女孩,那个女孩和我生日一样、也和我一样喜欢绘画,家境不算赤贫但也只能勉强过活。每个要被助养的孩子背后总有一段心酸掉泪的故事。我原本有很多的话想写给那个孩子,那时我甚至一想到要去学蒙古语就有点兴奋欲试,我还一直想着那个和我同一天但不同年出生的女孩是否也会拥有和我一样的困惑和共性?那时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孩子带给父母的意义比孩子需要父母的意义更为迫切。因为有了孩子,你也许会更想要更努力地生存和拼搏、你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值得孩子尊敬和向往的人、一个和孩子共同进步互助相互学习的人。 要助养孩子就必须与慈善组织签订一年的合约,原因是为了保证孩子和家庭能得到稳定且并不间断的经济资助。助养人和孩子可以通过慈善机构有书信方面的交流,但是不能未经允许就实际接触。我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全信任那个机构是原因之一、自己的调研还不充分、自己的经济规划等),未能助养到那个女孩。但我依旧希望有一天我能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一个或一群孩子。有一天我能看着孩子们的疾苦,当着TA们的面,告诉TA们自己曾走过的历程,让TA们少走一些弯路、让TA们对人性多一些信心和善心。因为TA们的痛,我懂。即使不曾感同身受,我也希望能安静地聆听、然后给予静好暖阳般的拥抱。这个世上或许并不适合某些温良的人存活,但是坚持存活下来的温良才是某种意义上真正值得呵护与尊崇的温良。 —————————————————————————————————————— 【片段2】虽然此片我全程一句蒙古语都听不懂;虽然我对蒙古这个国家的风俗、地理、人文、历史、语言、现状等也所知甚微;虽然我对蒙古猎鹰的生活习性和驯服过程全然不知,但是这些都并不妨碍我去欣赏那片辽阔苍茫的大地、雪山、草原、和天空。虽然此片因为据说是按照剧本而进行的,被批其刻板做作和不真实,但是我想制作团队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跟访了这位据说是蒙古第一位的少女猎鹰人。这一段是讲少女和父亲是如何深入鹰巢捕获幼鹰的。那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未曾涉猎或经历过的领域和寸土。期待未来有一天能去那里呼吸高地的空气、参加猎鹰节、见见汗血马、摸摸喂喂猎鹰、骑上蒙古马来个策马奔腾。恶劣的环境未必能造就强悍的体魄,但是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都是适应力、忍耐力、和生命力是相对顽强的。 【蒙古马 — 中国军队为什么选择蒙古马或以蒙古马为基础的杂交马作为主要军马?】 (来源:新浪 — 马日报) 中国军队称使用蒙古马的好处有几大: 1. “个子小,但耐力好、不畏寒冷。要在广阔的空间里作战,蒙古马是最优秀的”。 2. “成本低。蒙古马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这也是一大优势,不需要吃很好的料,能适应艰苦的补给条件。” 3. “生命力强。在马当中,蒙古马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容易繁殖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战马总要损失、补充,如果生命力弱,就补充不起,慢慢会耗光,无马可用。” 4. “胆大,勇猛,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因此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因此经过历代筛选,总是被中国军队认定为最合用的军马。” “不过,实际上的军马,虽然广义上讲仍然是蒙古马,但细分血统,也是经军马场杂交培养了多少代的改良品种了,也不再是纯种的蒙古马了。比如山丹军马场培育的山丹马,撤销骑兵之前,鼎盛时保有6位数之居,它以蒙古马为基础,经过复杂的杂交,有了更多的优点,仍然是蒙古马的一个种类。 总起来讲,军马与赛马不同,和女骑警不同,要考虑到复杂艰苦的环境,和多种战争用途,不能单讲奔跑速度一个指标,蒙古马就是最好的选择。” 【蒙古马 — 科普】(来源:百科) “蒙古马(Mongolica)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40℃的严寒。 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 【片段3】 【猎鹰经历】 去蒙古参与猎鹰节的经历: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2476 【猎鹰节】 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7%8C%8E%E9%B9%B0%E8%8A%82 【鹰,隼,雕,枭的区别是什么?】 知乎://www.zhihu.com/question/48543887 【金雕】 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9%87%91%E9%9B%95/49924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6%9F%AF%E5%B0%94%E5%85%8B%E5%AD%9C%E6%97%8F%E9%A9%AF%E9%B9%B0%E4%B9%A0%E4%BF%97/2813475 【哈萨克驯鹰】 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5%93%88%E8%90%A8%E5%85%8B%E9%A9%AF%E9%B9%B0/7445518 ————————————————————————————————————— 【片段4】驯化任何一种野性生物都是一个漫长的对峙和磨合过程。驯猎人必须要倾注很多的耐心、耗费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驯服的成果就是要为自己带来长远的、数倍于投资的利益。驯鹰人首先要削去猎鹰的野性和锐气,通过连环的饥饿和暴力的强迫方式。然后要软硬皆施,反复磨练造成猎鹰对食物的条件反射。最后要让猎鹰长膘,有了膘才可以练就肌肉、提升战斗力。也就是说,驯养人必须要比猎鹰考虑得更深远、更有计划性的循序渐进。 而需要被驯服的动物大多都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备的利用价值、先天优势、和巨大潜能,那些人类和其他牲畜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驯养人对猎鹰驯服后预估的利一定是大于弊和投资的。也因为草原上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猎鹰的存在,加上这是先祖留传下来的代表尊严和地位的文化与传统。那份自豪的成就和使命感无疑也是驯鹰人的动力之一。雄性,天性就是渴望征服其他族类的。而被征服的对象越是强悍、驯养的过程越是困难,即使花费的心血再多,大多数雄性一定还是会被挑逗起那份血性的征服和胜负欲的吧? 是否,有一天,人也可以完全被驯化呢?是否被驯化总比随便放养要强得多呢?因为那至少说明自己是有被利用的价值和优势的可能的?

 2 )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这故事说的是一个蒙古女孩成为猎鹰人的故事。

关于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通常会被下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昔日的讲诉女性依附男性、爱情而活。如今讲诉女性的独立。不可否认,女性独立文化似乎以随时代潮流而上了。

电影是在阿尔泰山脚下拍的,场景恢宏大气。青草与雪山,云翳沉沉。蒙古族人的服饰格外精致真实。脸蛋红扑扑圆滚滚。在旷野上驰骋放鹰,英姿飒爽。仿佛又见六百年前蒙古帝国正盛时,在小家子气、礼节繁多的世界他们无畏爽朗地大笑。

读过简媜的文章《荒野之鹰》,字里行间的果敢与笃定令人心生崇敬。她写:“因为,但它赐给你荒野时,意味着,它要你成为高飞的鹰。”我认为这句话概括这部电影同样合适。

 3 ) 现代中的草原

纪录片的力量和美,就来自于真实,这部片子真的拍得很好,我们看到了壮美的西北草原雪山,粗犷朴实的游牧民族,广袤的蓝天和大地,雄赳赳气昂昂的猎鹰。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很好,配乐很赞,而高潮的地方也很抓人心,尤其是最后猎鹰和狐狸的搏斗也看得人很紧张。其实纪录片往往很少有特别大戏剧冲突,它的着眼点就在于真实,记录者就是要客观地让观众自己去感受。

很多人说这是另一版本的《摔跤吧爸爸》,其实我在其中并没有看到多少女权色彩,我也很不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扯上女权,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开明的爸爸,愿意让他的女儿,她的女儿去学习驯鹰,因为我可以看到,从始至终阿莎潘都非常喜爱驯鹰,胜不骄,败不馁。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不管是天涯海角,我们都被连接在了一起。昔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社会的现代文明洗礼,在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牧民们的生活也都打上现代文明的烙印,他们的手表,他们的热水壶,孩子们去上学,住楼房,在西北的小城中可以看到汽车与马并行,人们的衣着各异,有衣着时髦的现代女郎,也有骑在马上的传统牧民。猎鹰大赛上有骑马而来的各民族猎手们,也有从世界各地赶来的中外记者们,还有开着越野越野汽车、骑着越野自行车来的各地的驴友们,传统与现代在草原上碰撞。男女平等的观念不可避免的也会影响到阿莎潘爸爸。其实虽然一直都在说女孩子不该去驯鹰,也有很多人反对,但实际上反对的力度并不大。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未尝不是因为学驯鹰的人越来越少,让这个女孩子去学驯鹰,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之举。我们在猎鹰大会上可以看到,参赛猎手们普遍年龄都较大,年轻人相对较少,尤其是阿莎潘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更是引人注目,其实我们可以想到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牧民家的男孩子们渴望到大城市去,他们很少再愿意去学祖辈传下来的迅鹰手法,因为他们觉得那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镜头下的老人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表情和眼神中的无奈,他们都已经上了年纪,他们祖祖辈辈相传的手艺却后继无人,我们真的很少能够看到他们的儿子,孙子们去跟他们学习,所以即便是来学习的是个女孩子,他们也愿意倾囊相授,只愿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不要在他们手中断绝。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阿莎潘的笑脸,虽然她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大圆脸盘,高原红,粗糙的皮肤,周围的女孩子们也都是一样的形象,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有力的美感。阿莎潘是个纯真可爱的姑娘,她很爱美,我们在影片中经常能看到她拿着小镜子梳她的发辫,上面绑着漂亮的大花朵,我心里有时候在偷笑,觉得她的审美还停留在70年代,可是这未尝不是一种纯真的美,看看如今现在流行的千篇一律的网红审美,真心觉得阿莎潘才是打动人心的美。阿莎潘要去学驯鹰这个这个男人的伙计,但她依然在她粗糙的手上涂上指甲油;参加大会的途中,她不忘去商店里买一个漂亮的发卡。虽然影片中从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个汉字,人们说的都是哈萨克族的传统民族语言,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感同身受,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那份质朴的内心。传统的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可避免的碰撞着,但是我依然希望能够在碰撞中找到和谐共存之道。

 4 ) 13岁的艾(Aisholpan Nurgaiv)

13岁的小艾(Aisholpan Nurgaiv), 生就一张圆脸,梳着两条大辫子,颧骨两侧堆着的两团“高原红”,让人可以感受到阿尔泰山脉中常年刮着的凛冽寒风。 这天,忙完农活儿,小艾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的毡房前休息。立在她跟前的,是一只雌性金雕,名叫“白翼”。 小艾拿出两小瓶指甲油,一瓶粉红色、一瓶粉紫色,她一边大咧咧地给自己的指甲上色,一边对“白翼”说,“明天是最重要的日子,你准备好了吗?” “白翼”当然无法说话,但第二天,它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主人的问题——它训练有素地从小艾的右臂上起飞,翱翔于天际,随后以极快的速度俯冲,在数秒之内生擒地面上飞奔的猎物。小艾策马扬鞭,一声号令,它又快速返回,安稳地落在主人的右臂上。 “白翼”干净利落的表现,让小艾成为第一个在蒙古国哈萨克族“金雕节”盛会上获得冠军的女猎鹰人。她是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与她同场竞技的,绝大多数是成年男子。 事实上,女猎鹰人不仅在赛场上是极为少见的存在,在哈萨克游牧民族漫长的历史上,也屈指可数。因为,这是一项在传统上“传男不传女”的技艺。 目前,世界上大约仅有250名左右的猎鹰人。这项传承了2000多年的古老技艺,在古时候,帮助游牧民族训练鹰作为捕猎帮手,捕获猎物,然后用猎物皮毛换取生活所需。而今天,这一项技艺更像是游牧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图腾。 要驯服和驾驭鹰这种猛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老鹰的狩猎只在冬天进行,有时候猎人需要独自骑马上山,带着自己的鹰,在最低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的高原戈壁和雪原中穿行。这就是为什么,猎鹰被认为是“男人的活儿”的原因。一只鹰的体重约为10公斤,在不起飞的时候,它一般都立在猎人的肩膀上,这对于女性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小艾对这些困难和局限都有很清楚的认识,10岁那年,她开始对父亲养的鹰着迷。在哥哥参军后,小艾作为这个七口之家的二女儿,正式接下了家庭猎鹰人的衣钵,这是这个家庭12代中的第一个女性猎鹰人。 小艾的父亲诺尔吉夫(Nurgaiv Rys)也曾是一名金牌猎鹰者。他打破常规,将猎鹰技艺传授给女儿的做法,也在部落中受到非议。“人们说她不应该这样做,所以我担心她。”这个48岁的汉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却很超前,“我认为男孩和女孩是平等的。” “女孩为什么不能呢?”小艾在心中也这么问过自己。在拥有了第一只属于自己的鹰以后,她知道,这再也不是个问题了。 去捕幼鹰的那天,父女俩骑着马

 5 ) 巾帼

跟上狼的脚步,追逐猎物的身影,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职业:猎鹰人。几个世纪以来,猎鹰人训练凶猛的老鹰作为自己的武器,这些鹰长期和猎鹰人生活在一起,捕捉山林中的野兔、野狐和其他猛兽。 而最著名的猎鹰人,可能也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大的猎鹰族群,他们是生活在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等地的哈萨克人,他们猎鹰的能力世代传承,依靠草原的自然环境,放鹰狩猎成为重要的谋生手段。 哈萨克人常说,世界上有笨马、笨牛,但是没有笨鸟。猎鹰人从小开始训练训练老鹰的技巧,而这项传统技术通常传男不传女。

 6 )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

The Eagle Huntress [ 2016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纪录片之一,提名1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生活在蒙古西北部阿尔泰山区的13岁小女孩Aisholpan,打破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男不传女的风俗,跟随父亲学习猎鹰,并成为地区"猎鹰节大赛"首位女性参赛者的经历。]记录了猎鹰女孩的成长,但同时也做到了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它并没有直接的对问题进行论述、质疑与辩驳,而是单纯的在表现,通过向我们展示猎鹰者、猎鹰、与自然三者的关系,来呈现出一幅人、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这种和谐关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是难以找到的。
    草原上人们的生活是由草原的生态环境决定的。由于蒙古高原地处东亚季风区,降雨量的多少及地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便决定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冬夏草场之区别,这一顺应自然的行为带来的必然是自然慷慨的回馈,在冬夏草场之间有规律的游牧,牧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为牲畜获得充足的草料,继而获得充足的肉制品与奶制品。同样的,在《北方的纳努克》影片中,反应的也是以主角家庭为代表的的因纽特人,顺应自然的生计方式,使得他们可以世代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使环境恶劣,他们依然能获得维持生计的所需;生计方式除了放牧之外,The Eagle Huntress还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即通过猎鹰的狩猎(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这种狩猎究竟是还作为一种生计方式存在,还是仅作为一种遗存的文化符号,甚至仅仅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来在年度的集会中做消遣娱乐用)。想要通过猎鹰进行狩猎,首先要获得一只猎手专有的猎鹰。女猎鹰者和父亲克服艰险,在山崖上抓到了一只未成年的小鹰带回家驯化,但是这种“取鹰为己用”并不是长久的自私的占有,影片的一开头便向我们展示了猎鹰者将猎鹰放归自然的画面,“取用有度”说的或许正是这种行为,将猎鹰用来捕猎后再放归自然,既方便了自己的狩猎,又不破坏自然的循环。
    “顺应自然”,或许是游牧民族想要生存就必须要奉行的准则,也正是因为顺应自然,草原历经了千年、历代游牧民族的繁衍生息依旧如初。然而现代社会似乎对“顺应”不太感冒,它所秉持的理念,只有改造。现代社会改造了冬夏草场的轮歇,崭新的洋楼、坚实的栅栏、自来水、暖气等等,文明的触手伸向了草原与森林,它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更先进更应被尊崇。其结果是定居的牧民们发现,草场的再生能力已经难以承载牲畜的消耗,“定居”下来的牲畜间也开始滋生各种疾病;现代社会从未停止过它征服的步伐,它根本不会在乎自然的循环。随着文明的“魔爪”的入侵,一切似乎都要被消耗殆尽,工业文明开设的矿场使得草原与森林变得千疮百孔,农业文明的“南猪北上”[ 农业部此前表示要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按照国家部署,位于中国北疆的内蒙古等地被划为潜力增长区,被确定为未来中国猪肉供应增长的主要区域。此布局被业界戏称为“南猪北上”。“南猪北上”因粪便处理、污水排放等资源环境问题,在民间及网络引起争议,被认为是将生态污染源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更是造成了比牧民定居更大的破坏,由于养猪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草原干脆被连根除掉。
    影片中主人公一家,可以说是过着典型的游牧生活。他们冬夏两季在不同的草场放牧,不同季节住着帐篷和石建筑住房,他们对猎鹰的抓捕使用与放生也完全是和谐“可再生”的。这是顺应自然的典型生计方式,不过可悲的是,曾经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现今却成为了稀有的、亟待保护的对象。随着现代化文明不断的深入草原与森林地区,其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占的越来越小,最终等待它的,就是消亡。
    我们不能在这里大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也不可能阻止现代文明的传播,我们这里涉及的,仅仅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契合与否,坦白讲,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并不适合在草原上建立他们的“新殖民地”,也许现代文明的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强行将它们安置在此,也许此刻的草原也许没有能力反抗,但是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当下的华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当然最近的雾霾的严重可能让人们忽略了沙尘暴的严重性),就是人们没有按照契合草原的模式来开发所造成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再不可依仗着现代化给于我们的的武器为所欲为,尊重自然,像文化相对主义、本土世界主义所提倡的尊重少数族群那样,把自然环境当做美国原住民、中国少数民族或者是其他地区的少数族群一样以尊重、保护的态度去帮助其发展,想必会有不一样的成效。

 7 ) 少女训鹰师

中学时学到苏轼的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何等的一副意气风发的画面,养猫养狗和养鹰相比,就是小儿科,没想到《THE EAGLE HUNTRESS》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名训鹰师的故事,把它翻译成《女猎鹰人》总感觉不太贴切。

蒙古阿尔泰山区的小女孩Aisholpan,出生在一个游牧人同时是训鹰人的世家,由于家族的耳濡目染,从小就对鹰着迷,可是几百年的风俗,训鹰只传男不传女,家族长老都反对Aisholpan成为训鹰人,父亲却决定一意孤行支持她,帮助她捕获自己的幼鹰,教她如何训练鹰,如何与鹰融为一体,她也的确有这方面的天赋,学习很快,并在13岁参加“金鹰节”时,作为历史上首位女参赛员,并斩获冠军。

作为一部纪录片,很难避免摆拍的痕迹,但内蒙那辽阔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训鹰师把训鹰当做一件很骄傲光荣的事,同时也是需要得到神明庇护的神圣的事,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如此孤傲不群的鹰,也会甘愿作为训鹰师的伙伴的原因吧。

 短评

看了不后悔。唯一的缺憾是:逻辑太简单了。

8分钟前
  • 昊子
  • 推荐

作为一部纪录片镜头抓得过于精准,有些不可信。但是情绪饱满,淳朴得很有感染力。

10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看完后我跟旁边的老美说:如果我在蒙古国,估计就是个放鹰的。

15分钟前
  • ᠲᠠᠷᠠᠰᠣ
  • 还行

生活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必然受着如此环境的影响。这些阿尔泰之鹰们,从小就与雄浑的自然融为一体,承袭自祖辈的一切,就是他们的世界。当然时势的发展,又给这种封闭的社会,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如影片中喜欢猎鹰的小女孩。她既传承传统,又让传统为其破例。人类其实就是这么不断发展的。

18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观影过程enjoyable。但是作为纪录片设计感太重,极匠气极刻意,导演的倾向性实在主观性过强,基本全靠剪辑,而且完全为了讨西方观众的巧。不过小姑娘笑容很美。小姑娘的爸爸简直是一个内心liberal的蒙古人- -

21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涨了点姿势,原来还可以这般打猎:驯鹰,让鹰去对付猎物。十三岁的女孩和她的鹰,均出自草原天赋。虽然是纪录片,但拍摄、制作手法完全是剧情片模式的,不过,事实恰好符合“剧情需要”,也是难得。

25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很美的片子,蒙古旅游局绝对投钱了,风景太美好了。但是这片子还是局限于儿童片,没有对猎鹰人这一行业有过多的交代,而对小姑娘的努力也并未有太多的表达,好像说说她就行了,反而最后在雪地猎狐多了点乐趣和实感

26分钟前
  • 吃货F
  • 还行

1. 小姑娘,你好棒啊!2. 她爸爸非常有智慧,不跟那些保守、顽固男人正面冲突,我们就行动好了,小姑娘参加比赛,年龄最小,第一次参赛,第一个女性,就一举拿下了冠军,那些老顽固们还是在那里瞎胡说。

3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看着草原姑娘们脸上的高原红那大脸盘儿也许不符合现在流行的审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真心感觉到一种真实的朴实的美,比网红脸好看多了。

35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力荐

剧本痕迹太重了,小主人公数次让人觉得是在“演戏”,而非被纪录;但绝大部分时候她脸上原生态的笑容还是非常让人动容的。蒙古风光被这部纪录片拍得美到了一定的境界,让人十分有想去蒙古旅游的冲动。

38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燃炸了,老人说“let it gets old with you"。 少女和鹰一起成长,严苛的环境,少女偶尔的笑容,多美的追求,对鹰的温柔。和前几天看的冈仁波齐比起来,真的甩了冈仁波齐10086条街,好看炸了。要风景有风景,要角度要角度,要刻画有刻画,镜头的调度,情绪的捕捉,对鹰的渲染,真的燃爆啊

43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不要给摆拍加纪录片啊,这样纪录片不真,电影又太真。配乐加一星。最喜欢的是他们带着第一次的猎物回家,莎潘问爸爸:妈妈会不会高兴?爷爷会不会高兴?而爸爸问她:“你呢?你高不高兴?”

47分钟前
  • 许慎
  • 推荐

extraordinary!!帥炸!!(看哭。。。

51分钟前
  • sarah🇺🇦
  • 力荐

是哈萨克族的小姑娘,今天的公号介绍写错了,是我太无知,尴尬了。片子就是女猎鹰人版的《摔跤吧!爸爸》,摆拍的够燃,剧本完全是当成剧情片写的。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还是《蒙古草原,天气晴》更能touch到我。有的镜头太像电影了而不像纪录片,不知道导演要站在哪一边拍,感觉让小女孩涂指甲油那一幕完全是导演让她涂的,很多镜头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无可厚非雪山和鹰都会给本片加分,不过一些“布置”只能说是在跪舔西方中产阶级。嗯,尽管如此还是哭了两次。

56分钟前
  • 葵綠
  • 推荐

看了这片子,感觉城市生活真是瘫软无力的弱智游戏

1小时前
  • 孔孔惟
  • 推荐

同样是爸爸教女儿,它比《摔跤吧爸爸》更有力

1小时前
  • vivian
  • 力荐

讲的是哈萨克族的故事,同蒙古族一样都属于游牧民族,请不要混淆了

1小时前
  • zaching
  • 推荐

很好看,这种超震撼的生活环境本身自带好几分敬畏

1小时前
  • YangYang
  • 推荐

【蒙古】拍出了一个崭新蓬勃的蒙古:尊重女儿选择并且并不计较她与她不够亲密的母亲;相信男女平等不惧他人议论的父亲还有日渐完善的教育。虽有表演的痕迹,但充满对天地神祗的感恩以及猎鹰人的崇高敬意。纠结在三四星和对导演手法的嫌弃,结果片尾Sia一首主题曲一响,就差没流出两行热泪...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